致青春

阿吉

<p class="ql-block">50年前的今天,懵懂的我背起行囊,走出家门离开城市,落户于此。清晰记得到派出所迁户口的时候,办理人员问,你没有家人陪你来吗?现在只需1元钱的手续费就可以把户口迁出,可是你要迁回来就难了!家长知道吗?当时父母随“6.26”指示下放到海南,我没有家长,只好跟姐姐的单位(教育系统)分配到这里。当年广州市有文件规定:一个家庭至少要有一个孩子去农村,我是家里最小的一个,所以必须得去(前面的都留城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50年后的今天,亲爱的沙捞们:你们是否还记得那片碧空蓝天?是否还眷念着那曾经青春的岁月?还记得同一屋檐下的那些人和事?……</p><p class="ql-block">这是在我们集体宿舍前的一张合影,当时政策是国家拨款,每位知青安家费800(包括部分生活费)元,由大队负责建起一个知青小院,共14个房间,每人一间约9平方米。</p> <p class="ql-block">这是在知青院子后的坝上拍的图片,记得我们曾经在这里干过偷柴火的趣事(把路边农户堆放的柴火滚到我们院子里)。</p> <p class="ql-block">插队的前三个月,房子没有建好前,我们被分到不同的生产队,住在农民家中。当时称为三同户。现在这个词应该没有再出现了。教育系统还在每个大队里安排了一位带队干部。这种机制现在的人也不会懂的。图片是与张老师的合影(她是我姐姐的同事),记得有次在房间里偷吃罐头被她发现了。当时的管理还是比较严格的,因为我们都是只有16岁左右的孩子,从城市来到农村,真是两个世界的感觉!</p><p class="ql-block">首先不适应的就是要光脚走路下田,粮食不充足,记得我们的户主后来去当兵了,问他农民与士兵有什么区别,他说最大的区别就是有鞋穿,第二是有饱饭吃。</p><p class="ql-block">我还好离开家时,家里给了100元。父亲还说了一句语重心长的话:在农村不能谈恋爱、要申请入党。</p><p class="ql-block">我拿着那100元拿到供销社去存起来,店员说我们全公社都没有人存100元的。我们知青点离公社很近,我经常去镇里开小灶,一碗净馄饨(20粒)2毛钱,一个猪脚炖盅3毛钱。已经是很美很美的事啦!</p> <p class="ql-block">除了干农活辛苦,我们还要自给自足,分开三个小组,收工回来有人负责煮饭、有人负责种菜、有人负责养猪……。我们都是教工子弟,吹拉弹唱都有人会,甚至还自己谱曲填词自我娱乐。</p> <p class="ql-block">南方的农民以耕种水稻为主。当地农民有句话:过得了双夏才是人。“双夏”就是夏收、夏种。要赶季节,这边收完早造的稻子,马上犁田要种下晚造的秧。双夏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所以说熬不住双夏就不是农民。</p><p class="ql-block">可想而知我们的劳动强度有多高!</p> <p class="ql-block">另外,所谓的农闲时就要挑水利,年年修年年有水灾,这是由于我们的地里位置决定的,我们经历了多次灾情,还曾经借要发大水了,宰了农民家的一只走散了闯进我们院子的,没成年的鸡。可怜吧吧滴14个人分着吃了。每人都不知道有没两小块,不过就是汁很香可捞饭!那时真是难为我们的伙头军啦!</p> <p class="ql-block">三位“老输”,后来她们的学生很念旧,曾请她们回去重游旧地。背景是我们的宿舍。</p> <p class="ql-block">这是女生们的合影</p> <p class="ql-block">1974-1976,我在这里呆了两年。被招工回城了,其中有过一次报名参军的经历,当时全县只有一个女兵名额,据说只有我报名,后来还是地区专员的公主去当兵了。我们户主也去了参军后来参加了对越自卫反击战。</p> <p class="ql-block">76年春节期间,于烈士陵园。</p> <p class="ql-block">我算回城早的,其他知青陆陆续续才全部回城了。</p> <p class="ql-block">回城后,我们也经常有聚会,聊些不大不小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1978年2月9日春节聚会。</p> <p class="ql-block">记得最疯狂的一次是骑行去白云山。1979年春节(初五)</p> <p class="ql-block">在白云山听松涛。</p> <p class="ql-block">这块石头不知还在否?</p> <p class="ql-block">在白云山“锄大地”。后,去了一位沙捞家的“独享饭堂”,吃了人生第一次最可口的炒沙河粉。</p> <p class="ql-block">1987.11.16与松青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时常在我们的脑海里过电影,是如此熟悉又如此亲切……。</p> <p class="ql-block">我们也经常集体回去或自己顺路或带着儿孙一起回去曾经修过地球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2020年回去看时,我们的知青小院已经成为蔬菜基地</p> <p class="ql-block">这一片热土集结了我们,注定我们就是永生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我们洒下的太多太多汗水与热泪!还有流过的血,创的过伤…..</p> <p class="ql-block">这里是我们无可忘记的地方—“白沙塘”,是我们离开家门走进社会的第一扇大门!</p> <p class="ql-block">这里留下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共同回忆……,以致每次聚会都有聊不完的话题,无论是在酒店还是在一般的农家乐聚,都是聊天最热烈的、声音分贝最大的那桌!</p> <p class="ql-block">偶尔也会在家里开大食会。</p> <p class="ql-block">2002.9</p> <p class="ql-block">2012年全县知青集体聚宣传海报</p> <p class="ql-block">当时返乡团的合影,共聚首、同欢乐、茶水、酒水、口水共融!清晰记得当晚彻夜未眠!</p> <p class="ql-block">插队40周年聚会。</p> <p class="ql-block">2010年去美国期间,拜访了与我一起插队落户的沙捞。当时她的三同户条件好,自己有独立的房间,我们经常一起躺在床上把一本歌书唱完,这歌书还是她的手抄本!她写的一首漂亮的字体!</p> <p class="ql-block">2018年,我去新西兰、澳洲旅游时,有沙捞来我酒店见面,还带来了水果与面包。他可是我幼儿园的玩伴。</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们大家庭最近的见面会,以澳洲沙捞回国为主题。我喜欢我们这个特殊时期聚集的特殊群体!我们都有个性,且随性、任性!最经典的一件事:我们的集体户的户主至今都不愿意加入我们的沙捞微信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衷心希望各位沙捞们依然心灵纯洁、四肢灵活、微笑永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