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

周宁

<p class="ql-block">心灵鸡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微信普及初期,有一类被称为“心灵鸡汤”的帖子很受欢迎。这类帖子或劝人怎样豁达通透,或劝人如何知足常乐,或劝人怎样知取舍识进退,或劝人如何保持好心情…。那时我常收到平素爱叫真、易激动的朋友转发的“心灵鸡汤”帖。帖下还加有诸如让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恍然大悟,豁然开朗之类的批注。我看后真为他们的感悟而感到高兴,亦赞叹心灵鸡汤的功德无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次朋友聚会,闲聊时说到当今社会的一些不公平现象。那位饱喝“心灵鸡汤”的仁兄又激动起来,慷慨陈词若愤青。我私下想:顿开的茅塞怎么又堵上啦?最近看电祝剧《繁花》,剧中爷叔有言:能够说服人的从来都不是道理,而是南墙。心灵鸡汤亦是道理,自然也说服不了人。</p> <p class="ql-block">吸烟、戒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三十七岁开始吸烟,有应酬的因素,也有闹着玩的成分。这一开吸便是三十二年,可谓是起步迟,进步快,还持之以恒。六十九岁这一年(2022)生病住了一次医院,借此契机将烟戒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什么戒呢?真不是怕影响生命,乃是数年来吸之无趣,戒之有隐,如同“鸡肋”。遇生病近一月未吸,戒烟也就水到渠成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都说吸烟有害无益,我以为并非如此。一杯茶,一份报纸或一本书,再点一支烟是一种享受。好朋友聊天,佐之吞云吐雾,谈兴便盎然。受了不便与人言的闷气,点一支烟能平仰情绪缓解烦闷。想写点东西,点支烟可提起精神,厘清思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又为何说吸之无趣呢?因为近些年来,公共场所室内都禁烟了,室外只能吸游烟。叼一支香烟边走边吸自感不太文明,为过烟隐,总是三口并两口吸完。在家呢,为不影响家人,只能在晒台将头伸出窗外吸或是在油烟机下吸,这样吸烟也就了无趣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然,吸烟污染环境,影响他人,有碍健康是显而易见的,能不当烟民最好!</p> <p class="ql-block">朋友、友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退休之后朋友聚会逐渐多了起来,同学会、同事会、战友会,发小会…等等。也许是人老了,时间又充裕,念旧情结就发酵的缘故吧!怎样看待朋友与友情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以为:朋友与友情对一个人的人生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朋友,得不到友情,那就是可怜的孤独者。遭遇挫折与不幸而忧郁时,没有任何药物可治,向知心的朋友倾诉一番却能缓解。遇岔道口迷茫不知取向时,朋友可以提供参考意见,指点迷津。寂寞与孤独时,有朋友到访可让你倍感温暖。所以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在外靠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人说同学情最纯真,因为那是最单纯的儿时形成的友谊。有人说战友情最铁,因为如果上战场,就是过命的交情。还有人说朋友分为两种。一是普通朋友,二是知己朋友。我以为交朋友多随缘少讲究,谈得来的就多交谈,处得舒服的就多交集。鲁迅先生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可见知己难得。古人说:人至察则无友。可见交朋友要求高了就没有朋友。以与人为善、待人以诚、求同存异、包容大度的方式对待生命中的所遇,成为朋友就是缘分,随缘总是对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代将人与人的关系定为五伦:君臣、父子、夫妻、兄弟、朋友。第五伦朋友涵盖了前四伦以外的人际关系。我很赞成梁实秋先生的说法:朋友这一伦极其重要,友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良好关系。它包括了解、欣赏、信任、容忍、牺牲…等诸多美德。凡是能具备一个好朋友的人,就能做一个好父亲、好儿子、好丈夫、好妻子、好哥哥、好弟弟,反之亦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朋友相处还有一些注意事项。孔子说:朋友数,斯疏矣。这是告诫人们朋友相处既要保持友谊,也要保持距离,太近了太频繁了反而会疏远。古人言: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有淡了,才能远离功利,没有功利才能长久。对友情要珍惜,对能交心的朋友还要濡养。</p> <p class="ql-block">我以前总觉得我这辈子与“似是而非”有不解之源。似是而非者,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出生于县城。种地的农民说我是城里人,工作到了扬州,每次回老家过春节,总有同事与我打招呼:下乡过春节呀!在这里我又是乡下人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书读到初中一年级末,遇文革停学,后来算68届初中毕业生,便成了老三届。有度时期,提到老三届都认为文化水平一定不错。但是提到68届初中毕业,又认为算不得真正的老三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专毕业后先当工人,后调技术部门做技术工作,身份又似是而非了。工人说我是技术员,不能算工人阶级,技术部门说我是工人,不能算知识分子。为不再尴尬又去读电大。毕业后学历一栏终于可填大专了,但在别人眼里,电大属歪毛子学校,毕业生算不上真正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后来由工厂调局直属公司工作,与局机关在一个大院内办公。该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曾负责全地区系统内企业的材料计划分配,转为市场经济后,因为人员的观念没变,被称为二机关二老爷。有人以为我进机关工作了,其实是妥妥的企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看来与似是而非结缘只能说明:当初自己的格局小,而过于在意那些本可忽略的内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