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老战友王增诚同志的回忆文章,《崇明岛围垦的那些事儿》,读后令人感动,文章再现了那个年代军民同心战胜困难的动人场景,生动的体现了毛主席《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的伟大思想。现转发给朋友欣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22, 126, 251);">崇明岛围垦的那些事儿</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白峰</b></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 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的生活是相当艰苦的。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军队响应党的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p><p class="ql-block"> 1961年10月底,海军东海舰队训练团三千官兵中断训练,开赴崇明岛进行围垦。</p><p class="ql-block"> 隨后,舰队防化团也前往围垦,崇明围垦部队指挥部成立。</p><p class="ql-block"> 崇明岛地处长江入海口,是我国第三大岛,设崇明县。该岛系长江泥沙淤积而成。岛南侧水流较急,为长江的主航道;岛北侧水流较缓,逐年淤积出一部分滩地。</p><p class="ql-block"> 多年来,地方政府已多次组织进行围垦,并建立了一些农场。</p><p class="ql-block"> 所谓围垦就是要在崇明北侧淤积的滩地上,用大堤围出一块土地,以开荒种地。此事说起来容易,实际做起来也是相当艰难的。</p><p class="ql-block"> 我们围垦部队分乘“山”字号登陆舰(舰名以与中国革命战争有关的重要山脉命名,如井岗山、太行山、沂蒙山、大别山等。该型舰是美国造,蒋介石运输大队长送的。当时海军相当一部分舰艇均系如此。该型舰约装载坦克四十余辆。)抵达崇明南岸堡镇港。由此向北行军三十里到达目的地—岛北侧的合兴镇。</p><p class="ql-block"> 围垦部队就住在了合兴镇的各个村庄里。那里没有营房,没有床。我们以班为单位,分散住在老百姓家里。</p><p class="ql-block"> 地舖上面是白色的床单,下面就铺稻草。由于当地雨水多,院子周围全是排水的河沟,地铺十分潮湿。</p><p class="ql-block"> 我们二班十几个人就住在一户群众家的西屋里。</p><p class="ql-block"> 当时,多数同志只有十八、九岁,少数同志是参加工作后入伍的,年龄大一点。我在班里年龄最小,班长和同志们总喜欢用部队的老习惯称呼我“小鬼”。</p><p class="ql-block"> 艰难的创业就从这里开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崇明岛位置图</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二)</p><p class="ql-block"> 当我初次站在老江堤上时,环顾左右是茫茫的芦苇滩,前方二三百米之外是滔滔的长江水。</p><p class="ql-block"> 围垦部队的任务是首先在滩地外侧筑起一道小堤,以初步挡住长江水;然后,在小堤的内侧筑起一道永久性大堤。</p><p class="ql-block"> 筑小堤比较容易,同志们排着队在小堤外侧取土,传递过来,堆砌到一人高就可以了,费力不算太大。</p><p class="ql-block"> 最困难的是筑大堤。大堤底宽二十米、高四米、顶宽四米。所需土方要从大堤的内侧二十米外取来,即挖一条底寬四米、深四米、上宽二十米的排水河,用挖河的土堆砌成大堤。从最初的取土点到堆土点是六十米。</p><p class="ql-block"> 随着工程进展,就要从河底上岸,越过二十米地段后,再爬上四米高的大堤。</p><p class="ql-block"> 当年围垦没有机械,打的就是人海战役,拼的就是超强的体力和毅力。围垦中最累最苦的活就是挑大堤了,全靠一根扁担,两个肩膀,一副泥筐,一担一担挑上去。 </p><p class="ql-block"> 挖土用的工具是当地专挖烂泥的铁锹。每块土长约五十多厘米,厚、宽各约十多厘米,多数人一次只能挑四块。</p><p class="ql-block"> 挑土用的工具是专挑烂泥的畚箕,其行状如弓形,用竹片做框,用绳子结成网状。</p><p class="ql-block"> 开始时土质较干,感觉不太重。越往下挖,河床渗水越多,土质含水也越多、越粘、越重。畚箕上的土也越粘越多,上岸、上堤一步一滑,更加不易。</p><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些小青年多数是学生兵,虽多次参加过支农劳动,但初次接触这种劳动,干起来都十分吃力,走起路来摇摇晃晃。</p><p class="ql-block"> 每天早上繁星闪烁时,我们已经吃过早饭,而吃晚饭时已是伸手不见五指了。</p><p class="ql-block"> 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子一样。</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反映当年围垦的网络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p><p class="ql-block"> 劳动強度大,饭量也大。特别是我们这些山东兵在家时都是吃粗、吃稀、吃饱,胃都撑大了。不像上海人讲究“少而精”,飯量较小。</p><p class="ql-block"> 针对劳动强度大的实际情况,上级先后两次增加我们的粮食定量。我猜测调整定量的另一个原因是因为这些同志都系水兵,不久就要到舰艇部队,这样做有利于体质和承担今后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尽管一日三餐每人都是一长条馒头和一盘子黃芽菜(白菜),但北方兵还是不够吃,而有的上海兵却吃不了,他们把余下的干粮揣在怀里慢慢吃。</p><p class="ql-block"> 由于饭量大,我们每餐饭,都要打回几脸盆饭菜。 </p><p class="ql-block"> 提起脸盆用处可大啦!洗脸、洗脚、洗衣、盛饭、下雨天摸鱼全靠它。</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天气由凉转寒。我们穿着旧棉衣工作服,腰中扎根绳子,每天早出晚归。</p><p class="ql-block"> 夜里躺在地铺上是又累又乏。尽管如此,各班仍要在自己驻地站岗。</p><p class="ql-block"> 说起站岗也是很好笑的。起初我们是在院子里站岗,后来是在室内倚门坐岗,再后来是坐在被窝里,最后干脆从地舖一端按序轮流。上班岗推醒了下班岗,把枪、手表、火柴一交就睡。而下班岗就躺在被窝里“站”起岗来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掌握站岗时间,我们用的是副班长王文金的手表。调皮的同志就偷拨时间,以求少站会岗。</p><p class="ql-block"> 那时没有手电筒,我们就划根火柴看时间,有一次把副班长的手表靣都烧坏了。</p><p class="ql-block"> 当时是没有星期天的,难得下雨时休息一下,我们就拿着脸盆下河摸几条小鱼,在房东灶上做熟了打打牙祭。</p><p class="ql-block"> 说起来也是馋得慌。有一次,我和同伴们相约到几里路外的合兴镇,买几粒一角钱一粒的宝塔糖,既解馋又打了蛔虫。</p><p class="ql-block"> 那时,有的上海兵还能收到家中寄来的糖果,而我们是没有这个指望的。我们给家中写信是尽讲好的,以免亲人挂心。</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反映当年围垦的网络照片</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p><p class="ql-block"> 在数千官兵艰苦创业的时候,舰队首长没有忘记我们,不但给部队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还派慰问团来工地演出。</p><p class="ql-block"> 1962年春节前,舰队首长又把围垦部队官兵接回上海休整过年。</p><p class="ql-block"> 当登陆舰抵达吴淞军港八号码头时,在欢迎的人群中,舰队文工团吹吹打打,好不热闹。我们的疲乏也烟消云散了。</p><p class="ql-block"> 围垦部队再次返回崇明时,已经是春天了。</p><p class="ql-block"> 全体官兵再接再厉又干了一个多月,最终一条绵延数公里的大堤屹立在江边。 </p><p class="ql-block"> 站在长堤上,环顾堤内的5200亩土地,我的心情是激动的,我们的艰辛终于有了收获。</p><p class="ql-block"> 当围垦部队返回上海时,拖拉机已经开进了这块处女地,而且当年就取得了好收成。</p><p class="ql-block"> 在围垦总结中,我首次被评为“五好学员”,我的心情难以平静。</p><p class="ql-block"> 多年后,我和共同经历围垦创业的战友们回忆往事,心中仍激动不已。我们既谈围垦生活的艰辛和趣闻,也谈艰苦的磨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言语中也流露出自豪。</p><p class="ql-block"> 需知,我们是在共和国最艰难的岁月里做出了自己的一份奉献的,在共和国前进的征途上,同样也留下了这些年轻人的足迹啊! </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网络图片:今日沪陝高速穿过围垦的土地北上</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