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去云南石林需要理由,我可以给你很多:她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天下第一奇观”……如果这些都不够,那么,让我们走进石林,寻找心中的阿诗玛。
寻找阿诗玛,寻的是一片风景。石林风景区位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她形成于2.7亿年前,是世界喀斯特地貌的精华,拥有世界上喀斯特地貌演化历史最久远、分布面积最广、类型齐全、形态独特的古生代岩溶地貌群落。 石林有大石林和小石林。大石林由密集的石峰组成,有如一片石盆地。这里的石林直立突兀,线条顺畅,并呈淡淡的青灰色,其中有“莲花峰”、 “千钧一发”、 “象距石台”、“幽兰深谷”、“凤凰梳翅”等典型景点,这些都是来源于出发前我在做攻略时对石林的印象。我们此次游玩是自由行,没有导游的解说。所以当我们真正走进石林,对于这些“经典景点”,并没有刻意去寻找、去猜测,正所谓“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们又何必囿于规定好的情节呢,随眼所见,随心所想,每一座石峰自有故事。漫步在大石林里,我们几度迷路,兜兜转转犹如迷宫。就在我们晕头转向,不知何去何从时,忽听得一游客笑说“急什么,总能转出去的。”我不禁释怀,是啊,这就像人生之路,曲曲折折,峰回路转,但终将柳暗花明。 走出大石林,来到了小石林——即阿诗玛景区,这里宽厚墩实的石壁像屏风一样,将小石林分割成若干园林。一波又一波的游客走过,总听见导游在说“来小石林,找到阿诗玛就是找到幸福哦。”我们几个听了后,赶紧尾随着一个旅游团,生怕找不到。当我们终于找到阿诗玛,只见她身着撒尼族(彝族的分支)的装束、肩背背篓,仰首望天,似在呼唤,又似等待,给传说中的阿诗玛,增添了无限的想象和期待。看着“阿诗玛”屹立在眼前,我们快乐地大声呼唤“阿诗玛,阿诗玛!”寻找阿诗玛,寻的就是这一个石林、一份美丽、一片风景。
寻找阿诗玛,觅的是一份深情。《阿诗玛》是流传于彝族支系撒尼人的叙事长诗。它使用口传诗体语言,讲述或演唱阿诗玛的故事。 这是个动人、凄美的爱情故事:从前有个叫阿着底的地方,贫苦的格路日明家生了个美丽的姑娘,爹妈希望女儿像金子一样珍贵闪光,给她取名叫“阿诗玛”。阿诗玛渐渐长大了,漂亮得像一朵艳丽的美伊花。她能歌善舞,许多小伙子都喜欢她。 她爱上了和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孤儿阿黑,立誓非他不嫁。一年的火把节,她和聪明勇敢的阿黑订了亲。财主热布巴拉的儿子阿支也看上了美丽的阿诗玛,便请媒人去说亲,但不管怎样威胁利诱,都无济于事。热布巴拉家乘阿黑到远方放羊之机,派人抢走了阿诗玛并强迫她与阿支成亲,阿诗玛誓死不从,被鞭打后关进了黑牢。 阿黑闻讯,日夜兼程赶来救阿诗玛,他和阿支比赛对歌、砍树、接树、撤种,全都赢了阿支。热布巴拉恼羞成怒,指使家丁放出三只猛虎扑向阿黑,被阿黑三箭射死了,并救出了阿诗玛。狠毒的热布巴拉父子不肯罢休,勾结崖神,乘阿诗玛和阿黑过河时,放洪水卷走了阿诗玛。十二崖子的应山歌姑娘,救出并使阿诗玛变成了石峰,变成了回声神。 从此,你怎样喊她,她就怎样回答你。她的声音,她的影子永远留在了人间。阿诗玛的善良美丽,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及对恶势力的不屈不挠令人动容。寻找阿诗玛,觅的就是这一个传说、一份勇敢、一片深情。
寻找阿诗玛,找的是最初的自己。童年的我和“阿诗玛”就结缘了。作为农村娃,当小伙伴们在捉泥鳅、砍猪草、放牛、在田野里打滚、疯跑时,当女孩子们玩跳皮筋、抓石子、跳方格时,当我的弟弟在看《葫芦娃》等动画片或玩《魂斗罗》等电子游戏时,我却喜欢通过一个长长的木梯,爬到老房子的阁楼上,看爸爸的藏书。 记忆里阁楼上都是书,其中字帖、杂志、剧本特别多。当时,字帖我随便翻翻,不懂欣赏,看的最多的就是爸爸年轻时买的杂志和剧本。杂志有《儿童时代》和《大众电影》,都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很多。而那一本本《大众电影》,是我最喜欢的,每期封面都是一个漂亮的女演员。有一期封面就是电影《阿诗玛》的剧照。她身穿撒尼族的服装,红色的帽子,白底蓝襟的衣服,笑靥如花。杂志的中间的插页里也有一些剧照和这个电影的简单介绍。我一遍遍地看着,“阿诗玛”简直就是我心中的女神。《剧本》厚厚的,一本里面有好几个故事。里面都是人物对话,括号里有人物的动作、神情。《阿诗玛》的故事里面有大量的对白都是要唱的,语言像诗一样,但又比诗歌更浅显易懂。当时幼小的我读不懂其他剧本,只能对这个故事读了又读,被深深吸引。 现在想来,我爸爸年轻时有颗文艺的梦呢!他买的这些书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我从小爱上看书,以后的我看童话、诗歌、小说……我在十五岁读师范时开始写剧本,类似于现在的网络连载小说,写的故事被我的同学争相传阅,她们看完后又传回我手中,不断催我快点写下一章。后来我发现由于自己知识和见识的浅薄,很难完成一个完整的长篇故事。于是我又开始写诗,也就是无病呻吟,玩玩文字游戏。当时感觉自己对语言文字还是有一定的敏感度,梦想着以后成为一个大作家。 可十几年以后的我,早已不敢再提当年的梦想。工作之外就是抱着手机刷朋友圈,刷微博、看视频……不再看书,跟朋友借来的书有两年之久,等到朋友催还才匆匆看罢;不再思考,每天漫无目的,好像很忙,其实非常空虚;不再写作,当工作中需要写些报道时我会因为词不达意而烦躁不安,加入文学会后要写文章时我因为头脑空白更是恐慌不已。那种无从下笔的境况窘迫至极,羞与人提。原因就在于我曾有梦想却轻言放弃;一身意气败给了惰性。这次游石林,看到阿诗玛,我的内心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反思良久。寻找阿诗玛,找的就是那一个童年、一段回忆、一个最初的自己。 在石林寻找阿诗玛,我寻到了那片美丽的风景,觅到了那份缠绵的深情,但是,我找的回那个最初的自己吗? (摄影: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