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汉口江岸区友益街16号(原为2号),民国十六年(1927年)2月至民国十六年(1927年)7月,是领导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中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人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曾在此办公。</p><p class="ql-block"> 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建成于20世纪20年代。旧址由左右两栋西洋式建筑组成,左为全国总工会旧址,右为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原为武汉百年老字号叶开泰第九代传人叶凤池的私人寓所。旧址坐南朝北,外观朴实而典雅,占地面积约1507平方米。旧址为比利时设计师设计,高台建筑,外墙是汉阳铁砂砖,檐线、腰线凸出,外墙花饰,平顶露台,造型厚重敦实。</p><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作为大革命时期全国工作运动中心,是中国工运史及中国革命史的重要载体和见证。同时具有较高的建筑史料和建筑艺术价值。</p><p class="ql-block"> 2006年5月,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 <p class="ql-block">2022年“中国十大新建筑”名单出炉</p><p class="ql-block"> 中信设计主持修缮完成的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入选!</p><p class="ql-block"> 根据各大建筑奖项评选和专业建筑媒体评价,国内知名专业财经媒体——第一财经编辑部重点结合建筑对地方的价值和公共文化属性,推出了2022年“中国十大新建筑”名单。</p><p class="ql-block"> 和以往建筑工程专业评选的体量巨大、纯新建不同,此次十大新建筑中有七个是相对体量较小、更加注重地方价值和社会属性的城市更新项目。</p> <p class="ql-block"> 1958年,湖北省委批准同意在旧址上筹建工会纪念馆。1959年,时任国家副主席的董必武同志为纪念馆题词:“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华全国总工会暨湖北全省总工会旧址”。</p><p class="ql-block"> 2019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批准同意恢复汉口中华全国总工会旧址纪念馆。纪念馆由武汉市总工会负责总体筹建。</p> <p class="ql-block"> 该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反映大革命高潮时期党领导的全国工人运动的纪念馆。开馆仪式上,中华全国总工会为纪念馆授牌“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内的展览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武汉”为主题,通过239件展品、458幅史料照片,全面立体再现了武汉大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工人运动历史。</p><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迁驻全国大革命中心武汉,以此为指挥中枢领导全国工农运动。</p><p class="ql-block"> 在此前后,伴随北伐军的胜利进军,全国工人组织迅猛发展,工人运动空前高涨,支援北伐战争、收回汉口及九江英租界、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等工人斗争此起彼伏、如火如荼;太平洋劳动大会和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等工人运动盛会在武汉隆重召开,工人阶级走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最前沿,成为革命斗争最重要的力量。毛泽东等一大批中共中央领导人和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著名工运领袖先后来到湖北,在武汉叱咤风云,留下光辉足迹。 </p> <p class="ql-block"> 1927年2月11日,中华全国总工会从广州正式迁往武汉办公,全国铁路、邮务等产业总工会在汉开展活动。汉口友益街2号汇聚了一批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代表,领导着全国的工人运动。</p> <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办公室中华全国邮务总工会于1927年3月7日在武汉成立,并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 在楼梯拐角处,一座黄铜雕像栩栩如生。雕像主体由工人阶级的主力军——纺织女工、码头工人、人力车夫、商贩等组成,他们有的紧握拳头,有的高擎长枪,有的托举着箱子,一个个神情坚定、目光如炬。</p><p class="ql-block"> 这座群雕名为“勇立潮头”,是根据当时一些工会会员人物形象所制作的雕塑。</p> <p class="ql-block"> 沿着楼梯向上,进入人们视野的是一幅油画,油画里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等人围坐在桌前,热烈商讨着一份文件。画面生动再现了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召开扩大会议通过《全国工人阶级目前行动总纲》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迁汉办公后,中华全国总工会以武汉为中心,全面指导全国的工人运动,推动大革命不断向纵深发展——</p><p class="ql-block"> 1926年12月,厦门工人掀起一场以“二五加薪”为目标的,锯木工人不上山,海员、渔民、码头工人不出海的“罢山罢海”运动,工人要求增加百分之二十五的工资,历时十一天最终取得胜利。</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在中共芜湖党组织的领导下,芜湖工人及各界群众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收回被英帝国主义把持50年的芜湖海关。</p><p class="ql-block"> 1927年3月21日,在周恩来等人的领导下,上海80万工人举行了总同盟罢工,工人武装经过30个小时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次起义成为了北伐战争时期工人运动发展的最高峰。</p><p class="ql-block"> 采用虚实结合的方式,将火车头部分还原,背景辅以油画,再现出当时淞沪铁路天通庵站战场的激烈战斗场景。革命洪流从武汉源源不断地延伸至全国各地,工人运动蓬勃发展。工人运动不断掀起高潮,有力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国内反动势力,也引起新老军阀恐慌与仇视,导致了反动势力的残酷镇压。</p> <p class="ql-block">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工人运动的领导,中共五大通过《职工运动决议案》,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其主要成员都是在汉的著名工人运动领导人。1927年5月20日、6月19日,在党的领导下,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太平洋劳动大会和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各地总工会在党的领导下,坚持开展反帝反军阀斗争,努力挽救革命危机。</p> <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办公室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主席、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常委、中华全国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王荷波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 苏兆征办公室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武汉国民政府劳工部部长苏兆征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 李立三办公室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中华全国总工会组织部部长李立三在此办公。</p> <p class="ql-block"> 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在中国革命处于危急的时刻,立场鲜明地声讨了蒋介石等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的罪行,进一步使工人阶级认识到建立工农小资产阶级的联盟、援助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及加强工人武装的重要性。</p> <p class="ql-block"> 1927年春,中共中央、中华全国总工会迁驻全国大革命中心武汉。著名工运领导人苏兆征、李立三、刘少奇、项英、林育南等正是在汉口友益街16号办公,领导了全国工人运动,留下光辉足迹。工人运动第一次形成全国规模、此呼彼应、奔涌浩荡的壮阔局面,走在了全国反帝反封建革命斗争最前沿。</p> <p class="ql-block"> 北伐军占领武汉不久,又收复江西,至此,湘、鄂、赣三省广大地区都已纳入国民党政府范围。1926年11月26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决定,国民党中央党部和国民党政府从广州迁驻武汉。</p><p class="ql-block"> 随着全国革命的中心转移到武汉,全国总工会继续在广州办公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1927年1月3日,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召开执委会议,决定在本年二七罢工纪念之前,完成全国总工会机关北迁武汉的工作。北迁后在广州设办事处,以李森(李启汉)为主任,负责指导粤、桂、闽、港等处职工运动。2月11日,全国总工会在汉口歆生路义成里原华扬旅馆正式对外公开。</p><p class="ql-block"> 为此,中华全国总工会发布关于北迁武汉的通电,电称:</p><p class="ql-block"> 本总工会自民国十四年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成立后,领导全国工人参加国民革命,奋斗经年,成绩略著;现以革命中心转至武汉,长江各省,工人之一切奋斗,影响中国革命前途至为巨大,本会为指挥有加,使工人阶级更勇敢参加革命起见,特由广州迁来武汉。自后更当领导全国工人,以为全国各界同胞努力,奋斗一致,求得革命即速的成功,与民族的阶级的永远解放。现各委员及各地代表陆续来汉,定于二月廿日开扩大执行委员会议,择定汉口义成里旧华杨旅馆为临时办公处。尚望各界同胞时赐南针,以匡不逮。临电神驰,不胜盼切。</p><p class="ql-block"> 中华全国总工会为北迁武汉告全国各工会书中,回顾了五卅运动、省港罢工的光辉历程后,说:“此吾人所引为欣慰者也。凡此种种,皆我全国工人所团结一致在本会指导之下努力之结果。吾人回顾过去之光荣,更觉将来责任之艰巨,尤应益励勇气,完成吾人历史之使命。”</p><p class="ql-block"> 就在北伐军攻克武昌的当天, 湖北全省总工会在汉口宁波会馆召开成立大会。与会代表5000等人,代表80多个 工会组织和10余万会员。会场红旗招展、群情激昂。“热烈庆祝湖北全省总工会成立!”“打倒军阀除列强!”“工农兵联合起来!”的口号此起彼伏。</p><p class="ql-block"> 林育南此刻坐在主席台上,望着这沸腾的场景,感慨万千。他回忆起三年来的艰难奋斗岁月,仿佛看到了林祥谦、施洋等战友仍坐在他的身边。当天,他写下了一首纪念施洋的长诗《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施洋——为双十节省总工会成立纪念而作》:</p><p class="ql-block">兄弟们! 静默着!</p><p class="ql-block">不要忘记了我们的施洋!</p><p class="ql-block">他死了三年半了,</p><p class="ql-block">他的尸骨还埋在洪山的战场!</p><p class="ql-block">他为什么死了?</p><p class="ql-block">我们每一个工友都已知道,</p><p class="ql-block">他为我们:牺牲幸福, 抛弃自由;</p><p class="ql-block">衣食不顾, 奔走不休。</p><p class="ql-block">在帝国主义军阀和资本家的围攻中奋斗,</p><p class="ql-block">一直到他生命的尽头!</p><p class="ql-block"> 1927年1月1日至3日,武汉工人阶级和各界人民举行庆祝国民党政府迁都武汉和北伐胜利大会。大会之后,各团体分别走上街头讲演。下午2时,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宣传队在汉口江汉关前面的广场向群众发表演说。这时,英帝国主义租界当局从停在长江的军舰上调集大批水兵上岸,驱赶宣传队和群众,用刺刀向人群乱刺乱戳,当场刺死海员1名,重伤五六名,轻伤30余人。</p><p class="ql-block"> 英帝国主义的暴行,激起了全市工人和各界人民的愤怒。大批群众包围英租界进行抗议。正在举行的湖北全省第一次工会代表大会当即休会,李立三、刘少奇等人赶到现场了解情况。当晚,中共湖北省委、全国总工会汉口办事处和湖北全省总工会召开联席会议,决定领导各界人民开展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收回英租界的斗争。</p><p class="ql-block"> 同时,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召见英国驻汉口领事,提出抗议,限他在24小时内撤退水兵。英领事采取拖延战术,但英租界外愤怒的群众越聚越多,迫使英领事于1月4日凌晨撤退英水兵和义勇队,由卫戍司令部派兵3个连,省总工会派工人纠察队300多人,进入租界驻防。</p><p class="ql-block"> 在国民党政府的支持下,武汉工人和革命群众掀起了声势浩大的反英高潮。1927年1月5日,湖北全省总工会号召全市实行罢工、罢课、罢市,抗议英帝国主义的暴行。中午,武汉工人和各界群众30万人举行了武汉市民追悼“一三”惨案死难同胞暨反英示威大会。会后,群众冒着大雨进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从四面八方涌向江汉关,在“收回英租界”“收回海关”的强烈呼声中,李立三、刘少奇等率领工人纠察队,突破了英帝国主义设置的沙包、电网,冲入英租界,赶走了英国巡捕,扯下了英国国旗,把中国国旗升在巡捕房屋顶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