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于切己处着力

冰清玉洁

<p class="ql-block">  今天读王阳明先生的《与辰中诸生书》。绝学之余,求道者少;一齐众楚,最易摇夺。自非豪杰,鲜有卓然不变者。</p><p class="ql-block"> 学习圣人的学问,求道的人很少。周围人都是这样,内心就很容易被撼动,自己并非豪杰,很少有卓然于群、岿然不变的。所以,学习圣人先贤的学问,首先要知道何为道、为何而学,自己要成为怎样的人。在生活中,无论面临何种问题和挑战,都要不忘初心、坚定不移,事上磨、境上炼,才能选择走好属于自己的每一步。</p> <p class="ql-block">  才学便须知有着力处,既学便须知有得力处。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应该知道有个着力处,学上一段时间以后就应该知道有个得力处。阳明心学重在一个“心”字,要在心上下功夫,每一次收放心、起心动念都应谨慎,时时省察自己的内心,这是着力处。当我们抱持着这个着力处学习时,也会日渐知晓其得力处,因为正是这样才能守住本心、坚持不懈,了悟心学之要义。</p><p class="ql-block"> 学要鞭辟近里着己。学习要探求透彻、了悟精髓,抵达精微之处,在自己心上用功。如果仅仅学些皮毛或囫囵吞枣,都会影响学习效果。如果不能很好地理解精通学习的内容,是没有办法在自己心上用功的。而没有了“着己”,学习也便成为了空中楼阁,毫无根基。</p> <p class="ql-block">  “为名与为利,虽清浊不同,在其利心则一”。如果为了名利求学,虽然表面看上去有所不同,其实它们都是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利己的角度是一致的。从自利利他变为利己,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一切必然向高官厚禄看齐,风向标就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p><p class="ql-block"> “谦受益”“不求异于人,而求同于理”。做学问还要谦虚谨慎,谦受益,满招损,是要时时警示我们谦虚的重要性。同时,不必刻意的标新立异,甚至自立门户和流派,彰显自己学问的高深。这个方面,我也曾走过弯路,觉得不能人云亦云,只有出新出彩,才能与众不同。实际上,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都是质朴而简单的,在理上是一致的。</p> <p class="ql-block">  “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君子的德行,虽然深藏不露,但是时间久了,便会日渐彰显。相反,“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小人之所为,最初给人感觉德行很好,时间久了就会发现他们只是口头上夸夸其谈,尽浮夸炫耀之能事,本质上自私自利,日渐露出浅薄虚伪的原型。</p><p class="ql-block"> 君子坦荡荡,学习是为心灵的成长,自利利他是为实践远大的志向。都是关乎自身的修行,不必刻意彰显,向外界宣扬炫耀。也正是这种心之收放的修炼,成就了君子的一番作为。</p> <p class="ql-block">文字:冰清玉洁,媒体人。</p><p class="ql-block">图片:源自网络,致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