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是一种怎样的关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著名的教育家刘长铭曾说过:<b>“凡是家长不与老师配合的,结果都是悲剧。家长和老师配合,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的关系,从来都不是“丁是丁,卯是卯”,而是协力合作。</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成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与老师的相互配合、相互支持。</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教育最大的忌讳🏫</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5, 25, 25); font-size: 20px;">家长与老师成了敌人🏫</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在孩子教育这条路上,老师和家长携手同行,彼此应该充分尊重与信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好的教育,需要家长与老师并肩。</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如今的教育,父母舍不得管,老师不敢管。」父母管教孩子,老师管教学生,自古以来天经地义。可是现在,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彻底扭曲。常常看到,有的家长对孩子宠爱纵容,容不得老师对孩子严厉;有的家长把老师当服务者,总是认为老师就是为孩子服务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当出现矛盾时,家长也总是第一时间质疑老师,更有甚者到学校闹事,向当地教育局投诉举报。种种做法,都让老师的教育威信荡然无存。老师越来越怂,最后伤害的是谁?只会是孩子。偏袒放纵的家长,只会让老师对他的孩子敬而远之,无法正常管教和教育。</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赢了老师,很可能会输了孩子。</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最好的教育🏫</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需要严格且坚定的力量🏫</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俗话说得好: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自古以来,没有哪个孩子是在放任宠溺的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溺爱孩子,才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有人曾问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孩子调皮时会教育吗?李双江说:<b>“舍不得,没动手的时候自己先掉眼泪了。”</b>正是因为溺爱孩子,不舍得管教,才导致幼子李天一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在学校横行霸道,欺负弱小,不尊重老师,经常用暴力解决问题。被惯坏的孩子,就这样一步步误入歧途。最终造成了“李天一强奸案”的发生,锒铛入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如今的教育不断对孩子让步,家长也不断对孩子让步,为自己找理由,为孩子们开脱,但教育不是这样的,也不应该是这样。孩子毕竟不是成年人,孩子还必须管教、必须惩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校园之外没有温室,长大之后没有儿戏。教育本就是一项严肃的事业,严格教育才是对孩子一生的负责。</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严师出高徒🏫</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请理解老师的苦心🏫</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语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少年派》中的一个老师,面对不服管教的学生,她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也想说服自己,何必那么不近人情?你玩你的手机,我念的我经,眼不见为净。可我还是说服不了我自己。你们喊我一声老师,我就得对得起这个称呼,对得起这个职业。”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b>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b>身为老师必须对学生严格,更是职责所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读过《人民日报》的一篇文章,其中有一段话让人印象深刻:“盲目的鼓励和宽容,只能培育出温室的花朵,无法教养出参天的大树。好的教育,必然是宽严相济、奖惩分明的。好的老师,必然是管教同步、严慈同体的。”规则之下成才多,严师才能出高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请善待每位老师,特别是那些对孩子严厉的老师。老师越严厉,为孩子着想的心就越真诚。</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支持老师🏫</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老师支持孩子🏫</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种一致性,学校的教学、教育就会像纸做的房子一样倒塌下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教育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事,更不是家长和老师的互相对立。而是家长和老师各司其职,互不打扰,但又彼此配合、彼此支持。</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曾在网上看到一位老师分享了这样一段经历。有一次课间休息时,有一个学生跑丢了。她慌得四处寻找,同时通知了家长。等找到孩子的时候,孩子已经哭得十分伤心。孩子的妈妈赶紧安慰:“没事了,妈妈来了。”孩子很快就不哭了,然后孩子的妈妈接着说:“老师因为找不到你很紧张,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亲一下老师,安慰她一下,好不好?”孩子说“好”,然后亲了她一下。这件事让她至今难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老师是有过失,可家长没有指责,反而选择了包容和支持。一个善解人意、懂得体谅的孩子,就是这样教育出来的。有句话说得好:“真正美好的关系是相互支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支持老师,老师支持孩子,孩子健康成长!</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家长和老师相遇🏫</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b></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有人这样形容家长、老师、孩子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辆马车,那家长和老师就是驱动马车的两匹马。一匹马力量太小,是无法拉动马车的。若两匹马都站着不动,马车也不会动。若两匹马往不同方向跑,马车只会倒下。只有两匹马一起发力,朝着同一个方向跑,才能驱使马车奔赴目的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家长和老师,就是孩子成长路上重要的左右手。让孩子成长成才,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责任和使命。</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孩子,互相理解,紧密相连;因为孩子,彼此尊重,共同奋斗。这一路上,家长和老师的相遇,本就是一场爱与信任的邂逅。家长信任老师,不质疑,教育才有力量。家长支持老师,不护短,孩子才有未来。</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一位教育专家所说:“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和老师应该是最亲密的合作伙伴。双方靠拢得越紧,是孩子最大的幸运。”</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家长和老师共同携手,相互支持,才能给孩子最优的教育。为了孩子,我们一起努力!</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