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篇昵称/花蝶zyh 美篇号/502921339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有一个小伙伴,他叫潘晓海。和我一样,他也是跟随父母为支援三线建设,从上海来到了鄂西北山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九岁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放学回家,我发现隔壁搬来一户人家,从大人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是从上海调过来的。和我家一样,他们家也是四口人,爸爸妈妈和他们的一儿一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听我妈妈说,潘晓海的父母是厂里的工程师,都是六十年代的大学生。他的爸爸又高又瘦,穿着合体的厂服,见谁都是彬彬有礼地打着招呼,就像电影里的知识分子。他的妈妈烫着短发,面容姣好,身材不高不矮、不胖不瘦,长相气质和穿衣打扮很洋气,也像电影里的人物,我觉得她像电影里的“女特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潘晓海和我同岁,个子比我高一点,乌黑的头发下有一张白静的脸,大大的眼睛总是忽闪忽闪着,透着一股机灵劲。他的妹妹比他小五岁,卷卷的短发,圆圆的脸蛋,加上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就像一个芭比娃娃,总是跟随在哥哥身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年我家住的房子是爸妈厂里七十年代盖的家属楼,是那种上楼梯后有一个连廊,往左或往右都能走的三层楼。我家和潘晓海家都住在二楼,只不过他家在左侧,我家在右侧。一条连廊让我去他家很方便,吸引我去他家的是他家有很多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去他家看到他满抽屉的小人书、再看到他家的书柜里摆满了大人们的书籍时,我的心里充满了羡慕。我紧紧盯着他家抽屉的各种小人书,恨不能立即翻看。我说:“借我两本看看行么?”他说:“行啊!借几本都行。”看着他诚恳的样子和流出鼻孔的两条鼻涕,我觉得他很好,很可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他家出来后,我不由自主地想到他和我在许多方面一样:一样的随父母从大城市来到了鄂西北山区;一样的年龄;一样的一家四口;一样的楼栋;一样的楼层;一样的上学放学。但不一样的是,他家有许多书,而我家没有。</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每当我看完两本小人书后,就找个不是吃饭的时间去他家换两本。因为在那个困难年代,尤其是在大山里,物质非常缺乏,孩子们都在长个子,但营养又不够,所以都面黄肌瘦。当我到他家还书时,碰到他家吃饭,他妈妈总要给我盛碗饭吃,因此,我每次都要避开饭点去还书或换书。</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就这样,每天我白天上学上课,下午放学回家先做家庭作业,然后吃完晚饭后就去潘晓海家借书看。那个时期,我看了许多小人书:《地雷战》、《地道战》、《白毛女》、《红色娘子军》、《高玉宝》、《董存瑞》、《黄继光》、《夜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渡江侦察记》、《毛主席的好学生刘文学》等等。小人书有彩色的,也有黑白的;有单行本,也有连续几集的;有的有些破旧,有的是崭新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到放暑假,空闲时间多了,我就去他家里看书,有时候我们讨论书上的一些故事情节,有时候就各自看书看的入迷不讲话,有时候看到有趣的内容会笑出声来。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日子就这样过着,忽然有一天在我放学回家时,发现我的小伙伴全家搬走了,走得那么突然,以至于我都不相信这是真的。过后几天,我上学放学时都会在上楼或下楼前多走几步到他家门口看看,只见那把铜锁悬挂在门上,锁眼紧紧地锁住,我用手晃一晃,它纹丝不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问了妈妈后才得知,原来潘晓海的父母调到另一个三线工厂了。当时的我似乎感到失去了什么,但是什么,我一直不确定。而年龄尚小不谙事理的我随着若有所失的思绪渐渐减弱一段时间后,就把小伙伴也慢慢地淡忘了。</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在我生活了半辈子后的某一天,我开始思考我自己的蹉跎岁月时,突然发现,父母是能够决定孩子命运的,我的经历就是最典型的例子,我的小伙伴亦是如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的小伙伴随着父母工作的调离,离开了原来的地方,离开了我。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在那个小小的年龄,在那个没有父母我们都无法生存的人生阶段,他没有想到临走和我告别,我也没有想到去打听他家的地址,就这样失去了联系。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而以后紧张的求学年代,繁忙的工作时光,繁琐的事务劳动,复杂的家庭关系,让我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小女孩成长起来,成为妻,成为母,我才慢慢懂得生活原来如此。</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时时在想,如果说我忘了这个小伙伴,为什么在五十年后会想起他来?如果说我很难忘记他,为什么在五十年的时光中不去找寻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思绪像一张网,在我脑海里沉了下去,我经常在网里捞出一些童年的记忆。那一张童真的笑脸,那一声纯真的话语,还有那一本本好看的小人书,都是留给我难忘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现在,我在呼唤,我在找你:“我的小伙伴,你在哪里?”</span></p> 图片/网络(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