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走廊絲路寻古》一一结尾篇

章五滨

<p class="ql-block">  河西走廊絲绸古道之行,暂时合上这本厚重的书,在飞往絲路原点“长安”的飞机上,从机窗外再望一眼一路相伴的祁连山。莽莽祁连白雪皑皑如巨龙连绵,它亘古无言,但见证了古道上太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张骞与霍去病、班超陈汤、法显与玄奘、左宗棠与刘锦棠、西路军董振堂、彭德怀与王胡子(王震),多少中华人杰在漫漫古道历史长河中书写下动人篇章。</p> <p class="ql-block">  没有了古时走河西絲路的风餐露宿的艰辛,打个瞌睡便飞回到“长安”,“出使”归来己没有帝王无需觐见了,但咱可以在安葬了十一个西汉帝王的关中大地找一个帝陵拜谒。</p> <p class="ql-block">  西汉帝王除了汉文帝刘恒的霸陵在白鹿原,汉宣帝刘询(刘病己)的杜陵葬在少陵原,其它汉帝都选葬在五陵原。</p><p class="ql-block"> 河西归来当拜告汉武帝茂陵,但其父汉景帝阳陵离我下榻处稍近,也是历史上誉为文景之治,韬光养晦走向有所作为阶段的一位明主,况且阳陵也开辟建成一座国家一级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其实是内忧外患的,外有匈奴冒顿时的如日中天,内有吕氏外戚与功臣集团内斗不休,以至吕氏毒死刘如意吓崩亲子汉惠帝,吕后殁后功臣集团反把,铲诸吕除掉有吕氏血脉少帝时,大汉朝己岌岌可危,欲立主时刘邦血脉凋零仅指向一人,即刘邦与薄姬之子阳陵主景帝之父刘恒。刘恒的问世源于高祖与其母的一场邂逅,一个荷尔蒙正漲潮一位恰逢排卵期,失控的一次临幸即奉子入宫。薄姬出身卑微又资质平平既生皇子也难得宠,母子二人被远封到汉疆北部代地。刘恒(文帝)很侥幸被历史眷顾迎驾为新一代汉帝,也才有了之后的景帝,武帝以至到东汉献帝都是这一支,因东汉光武帝也是景帝直系孙。然汉宣帝刘询(刘病已)与文帝刘恒更是命运多舛,汉武帝刘彻晚年时的发生巫蛊之惑,逼死皇后卫子夫及其太子刘据被灭门,仅余一幼孙即刘病己被一狱吏保全。武帝崩传位其与钩弋夫人之子为汉昭帝,霍光(霍去病异母弟)金日磾、桑弘羊等四人辅佐,昭帝赦免刘病己将其与狱吏外放,昭帝崩无子霍光立刘贺(海昏候)上位二十七日逐往南昌,兜兜转转命运这一次眷顾遗孤刘病己,接帝位改刘询即汉宣帝,汉文帝与汉宣帝都不是未央宫宠儿在苦情中长成,所以一位开启文景之治,一位实现昭宣中兴,身后皆与咸阳原上祖陵保有距离,一位安息白鹿原,一位长眠杜陵原,是否有某种隐情?有点跑过油了,马上调头回阳陵。</p> <p class="ql-block">  阳陵占地二十平方公里,除了不远处有下葬王皇后的一个巨大封土堆,还有一万多的陪葬墓。历史上封土堆周边有墙环绕并设四门如城池形态,眼下只有这南阙门遗址被出土建馆保护,从遗址看当年规模不小,可见阳陵是多么宏大。</p> <p class="ql-block">  由用于瞭望的门楼子的阙,至秦汉演变成封建礼制中皇家宫院陵园的门禁,后又延用至官衙,府库等,至东汉富户乡坤宅阺也效仿,不过形制有规,在甘肃博物馆由汉墓出土的冥器陶制庭院模型即可见之阙。南阙门的庞大地基和巨大石料,可见这阙非寻常之,现在各地复古建筑伫立的门阙形与神皆不及,目前仅存的汉阙寥寥无几,和农家院墙门柱大小差不多。</p> <p class="ql-block">  巨型台基墙基及众多精美墙砖瓦件重见天日。</p> <p class="ql-block">  这是阳陵南阙门出土的石质围棋盘,看来守陵人闲暇时也要娱乐,当然那时若有扑克岂不更方便。</p> <p class="ql-block">  建馆之前的阳陵历经二千余年仍高达四十米,除稀疏荒草依稀可辩登临的人踩出小道,和其它西汉皇陵一样,围绕封土堆早已开出农田长满青苗,那些万千陪葬冢更一影皆无,正是: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p> <p class="ql-block">  如今封土堆己经树木葱茏,四周芳草萋萋,还给帝王一个体面。</p> <p class="ql-block"> 环绕墓冢漫步,四周布有多达八十一个从葬坑,坑上石铺盖有的己凌乱,看来历史上有些己被动过手脚,如今己用条石编号标记。</p> <p class="ql-block">  目前阳陵博物馆以考古发掘整理完毕的十一座从葬坑为主体,不像兵马俑坑揭盖后从上观摩,而是走入地下七米从坑底近距观察,大部从葬器物保持原始状态,一部分收置地面进入馆藏。</p><p class="ql-block"> 和秦陵一样汉陵也是动用大量刑徒建陵,虽然文景二帝生前皆推崇薄葬,有诏有旨表白不入金银铜锡瓦器可也,但偌大规模豪华的陵园高耸巨大的封土堆,所耗库钱民力也是惊人,况且汉帝及公候之丧葬,按制必备巨量柏木黄肠题凑,金、银,铜、絲缕玉衣装殓之,皇家的节俭也就是个呵呵,不过下过劝农诏的汉文帝霸陵真沒有留下封土堆,以至后世误认陵为崖墓。</p> <p class="ql-block"> 阳陵区也包含一座葬有万人的刑徒坑,仅出土几十具骸骨尚戴有铐、镣、钳等刑具,甚至可见砍砸之痕迹。</p> <p class="ql-block">  从仅己发掘整理完毕的十一座坑中,看得出陪葬器物五花八门数量众多。自古以来中国丧葬文化即事死如事生,耗掉数不清的現世财物,但也给后世留下难得的各类历史信息,否则商周秦汉时的遗留地表还能看见什么?但尘封地下的时不时露头会把当年述说。所以中国现今考古历史比西方史完整有续严谨得多,除了经史子集、地方志、族谱等,那些出土的甲骨,青铜器,木牍、竹简、绢帛上的文字认证多少传说。</p> <p class="ql-block">  仅这十坑的出土便支撑起一座宏大博物馆,一座皇陵俨严就是一个地下王国。上至三公九卿各级衙门携瓦印封泥各司其位,通俗点说什么司机、保安,艺人、保洁、快递、厨子等等阳世各行各业仍带给先帝为王臣。</p> <p class="ql-block">  地下御厨,厨具一应俱全,当然阳间宫中此物材质要讲究的多,瓷器未问世前,帝王食具当青铜器为主。</p> <p class="ql-block">  地下粮库用陶瓮装满五谷杂粮。</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个比较大的从葬坑,皇家地下饲养基地,陶制的猪马牛羊狗分层堆放多达一千三百个,狗显然在这里不过是食材之一,刘邦爱将吕后妹夫樊哙起事前就是个屠狗卖肉的。这都二千多年过去了,地上即便洪水滔天山崩地裂,阳间多少刀光血影烽火硝烟,没防碍到这里五谷丰登六畜兴旺。</p> <p class="ql-block">  景帝时期铁制品仍属于崭露头角期,这种铁制犁铧头仍属稀罕物,铁制兵器也出现坑中,和现今一样新材料新工艺军工优先。</p> <p class="ql-block">  这些陶俑显然比秦俑小许多,论千姿百态豪不逊色。不过兵马俑是军阵兵俑面像自然冷峻刚烈,阳陵俑喜笑羞嗔看上去更面善。</p><p class="ql-block"> 这些出土人俑皆裸身包括阴部皆仿真但无双臂,缘于所着衣饰为纺织物早腐朽而已,双臂为木制以轴穿于俑肩所以不够坚强化成泥土了。</p> <p class="ql-block">  出土的青铜镜是为数不多的奢侈品,上面铭文有长乐未央,明示属皇帝皇后宫中用物。</p> <p class="ql-block">  现在流行汉服但多以今人审美改良,这些各种姿态的塑衣式女俑当是品极高的宫中仕女,可以一窥当时的宫女们原计原味的服饰发型。</p> <p class="ql-block">  被考古文物界誉为东方“维纳斯”的著名塑衣式彩绘跽坐女俑,有个昵称叫“姗姗”。</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史书虽记载终见实物的六博棋,但玩法己失传,不久前在海昏候刘贺墓才出土了行棋口诀,可见有汉一朝十分盛行。</p> <p class="ql-block">  据称此棋又称枭棋,掷色子凭运气又需精于算计,容易使博弈双方或喜或怒亢奋激眼。</p><p class="ql-block">在汉景帝尚为太子时与亲戚吴王子博棋时,是因玩赖还是输不起原因永远成迷了,景帝这小暴脾气恶从胆边生,将石质棋盘掷向吴王子至其气绝乃亡。吴王濞启肯善罢,景帝爹文帝刘恒情商不低,赔礼道谦补偿加风光厚葬一通安抚,又难免祸端己伏。</p><p class="ql-block"> 景帝登基时皇权并无所不能,外戚与功臣二代加之众多非直系刘姓诸侯王多有掣肘生非。在先帝给其配置的老师兼智囊晁错的谋划下欲削藩时,论钱粮可与朝廷比肩的吴王濞新仇旧恨再也按捺不住,搞出了一出历史上著名的七王之乱,那时哪有“民主、自由、人权”这种号召力,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清君侧”这等口号,“颜色革命”来势汹汹直逼长安。景帝这等帝王果然厚黑,召见晁错又密令在其进宫半路将其恩师腰斩于市,一身穿戴立整的晁错还不明就里就断成两截。叛军得知尚在筹谋下一步时,这厢以周勃之子周亚夫等功臣集团官二代们及幺弟梁孝王刘武,采取迎头斩腰断粮道叛军鸟散,此后依“狡兔尽走狗烹”功臣官二代多被铲草,功二代对头外戚专权如窦婴之流也逐之,皇权专制在景帝手中完成。</p><p class="ql-block"> 文景之治使大汉钱粮充盈给汉武帝后来雄风八面打下坚实基础,又适时释放出“推恩令”,即各诸侯王无论嫡出庶出和私养长幼皆平等继承田产屋舍财物及特权,稀释各路诸侯的力量,中央集权又上了一个台阶,才开启了开疆拓土风云时代。那些分封的各地诸侯王随着多子多孙或绝户渐难成气候,如中山靖王刘胜财大气粗育有一百二十子,后人分家分到手脚抽筋,到东汉未年后人刘备不就成卖草鞋的了,光武帝刘秀乃景帝五世孙,景帝子长沙王刘发一系,未过几代起事前己失皇族身份贩谷为生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些帝王们或明或昏,或仁或狠,或慧或蠢都成历史,今人研读历史思考的是未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