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辰年三月初,我正在办公室筹备老年大学开学典礼的相关事宜,原市老年大学书画教师国兴先生来访,说他年近杖朝,想在剩下的日子里,为自己过去60多年的书画人生作个总结,从自己历年创作的书画作品中披沙拣金,挑选了近百幅自己感到满意的书画作品,想编辑成册后付梓成书,为世人和亲朋们留点纪念,要我为之序。我认为,这无论于公于私,都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好事,作为市老年大学校长,本身就是为老师和学员服务的,况且国兴先生又是我敬重的德艺双馨的书画老师,能帮他实现其心愿而尽一份绵薄之力,也是我的荣幸,便欣然应允了。</p> <p class="ql-block">在临湘乃至湖湘美术家中,国兴先生可说是个奇才。他出生农村,既没正儿八经地上过什么美院,也没有正经八百地拜过什么名师,凭看自身禀赋和勤学苦练,最终成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之所以成功,我想主要得益于三:</p> <p class="ql-block">一是坚守初心,始终如一。有个舞蹈家在表演节目时,原地转了几分钟还若无其事,赢得了一片掌声,有人问她为什么不晕眩,她说只要盯住一个点就不会晕了。国兴先生的成功似乎也与此同理。他从小就喜欢美术,尽管特殊时期未能实现读美院的愿望,但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爱好,无论是从事农业生产还是被借到单位当临时工,一直与书画相伴。特别是到银行工作后,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搞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刻苦钻研书画技法,除努力自学书画理论外,还积极参加机关书画家协会组织的写生采风活动,向一些书画名家学习书画创作的技法和经验,即使退休以后,仍然笔耕不辍,六十多年斗转星移,无论世态怎么变迁,外界多么喧嚣,他始终保持着内心的平静,始终盯着书画这个点,不分心、不转向,自然也不会晕眩。他长期坚持写生,以天地为师,与山水作伴,用澄澈的眼光去寻找和发现生活中的自然之美,然后将这种自然之美加以净化,融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家国情怀,再提炼到画板上。如此周而复始、久久为功,在提升画技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也得到了净化和升华,终于将自己陶冶成了美术界的一股清流。</p> <p class="ql-block">翻开国兴先生的画册,就好象走进了一个美的世界:多幅色彩斑烂的四季山水画,所描绘的彩色鲜明的花草、泼墨而成的山石林木、山岩水边的茂林修竹、湖光山色中的鱼歌唱晚……显得那样的典雅而绚丽,朴素而多姿,几乎每幅作品都有其独到之处:或以笔胜、或以墨胜、或以色胜、或以景胜。大写意以山水为主,中正至大、宏阔丰满、幽旷而深远,野逸而生动;小品画笔法简练单纯、形象传神,廖廖几笔,花鸟鱼虫便破墨而出,给人以优美、舒畅、轻快、恬静的审美享受。如他在2021年创作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锒山》其构思奇特,让人拍案叫绝:一条宽阔而又曲折的大河,被两岸的青山所拥抱,远处的山峦,在云烟缭绕中隐现,近处的山上,到处都是果树,树上硕果累累,果农们有的在采摘树上的果实,有的挑着担子把果实送到山脚下紧靠船码头的船上,两条运输船都快装满了,码头不远处的渔船上,渔民正在撒网捕鱼,前方还有三条鹭鸶船,10只鹭鸶河里畅游,替主人捕鱼。在这里,作者运用美的距离,给人留下了不少的想象空间:如山上的果树是水果还是干果?什么品种?好不好卖?收入有多少?河里水质好不好?河里的鱼多不多?有多大?一天能卖多少钱?我们不得而知,因为画面是朦胧的留着大量空白,但现实生活是清晰的,从果农的笑脸和渔民的精神劲头,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生活是富足且幸福的,画外音告诉我们:良性的自然生态系统,才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我想,这可能也正是兴国先生此画创作的目的和取胜之道。</p> <p class="ql-block">二是抱朴守真,不趋时弊。国兴先生为人低调,待人真诚。在临湘,他是老资格的省级美术家,但他从不以“家”自居,借此牟利或哗众取宠,他自办画室带学生十九年,对学生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在本市老年大学绘画班任教三年,对老年学员谦恭有礼,倾囊相授。至今临湘还流传着他教美术课的不少佳话。他对于优秀的传统文化始终保持着一种特殊的敬畏,刻苦学习,认真思考,从历代大师的作品中吸取养分,然后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情感体验融入其中,取各家之长成自己面目。他的书画作品,“师古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其宗”不仅具有传统笔墨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他不仅在山水写意上自成一家,而且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在书法的定义上,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书法之所以叫“法”而不称“艺”,是因为汉字是受法则规范或约束的,法则应处于汉字书写的优先地位,艺术不能凌架于法则之上,任何人即使书法家也不能借艺术之名罔顾法则去改变国家颁布的公认字体,或按自已的设想去创造新字。在书法技艺上,他篆、隶、楷、行,样样皆能,深谙书法倚正、大小、纵敛、参差、疏密之理,其篆书浑厚朴茂,巧拙相济,富有妙趣;隶书点划分明,方圆相济,轻重有致;楷书线条爽利,不激不厉,从容不迫;行书简洁明快,跌宕开合,风姿绰约。他书写的隶书作品《正气歌》字字独立而又气势相连,波折中带着浑穆的魏碑金石气,结体端庄俊拔,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阳刚之气,在整体章法上,却又在内敛含蓄中演绎着中国书法的中庸,这种境界不是那些为标新立异而趋丑尚怪的书家们所能达到的。</p> <p class="ql-block">三是以文养性,以气驭法。书法界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1951年,老舍请齐白石以一首古诗中的“蛙声十里出清泉”为题创作一幅画,三天后,齐白石将画作交给了老舍,画面上,在远山的映衬下,山间的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戏耍。老舍连连叫绝:此处无蛙胜有蛙。画面上没有蛙,但可以想到,蝌蚪离开了母蛙,母蛙肯定急得大叫,叫声顺流而下,竟达十里。母爱之伟大,胜于言表。试想如果没有深厚的国学功底和社会阅历,齐白石肯定想不出这么奇妙的构思,老舍也看不懂画面的意思。什么叫书画家?用一位名家的话说,就是技巧加文化,如果没有广博的文化支撑,即使书画技艺再高,也只能叫字匠或画匠,不能算“家”,有文化没技巧也成不了“家”,只有两者兼备,才能成“家”,国兴先生就是这样的双栖美术家,一方面,他在继承书画传统方面功底扎实,书画的各种技巧比较纯熟,有很好的笔墨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他的综合素养特别是文学素养比较好,他能诗善文,社会阅历丰富,加上长期黑白山水的陶冶,心胸自然旷达开朗,他的山水写意,既在人之情理之中,又常出人意料之外,如他创作的《不到长城非好汉》选择的是居高临下的俯瞰视觉,茫茫云海中迭现出连绵起伏的山峦,蜿蜒曲折的长城盘踞巍巍群峰之上,就像一条即将腾飞的东方巨龙,让人心灵震撼。如果胸中没有上下千年之古思,很难画出如此纵横万里之势。所谓心中有绿洲,眼前尽美景,画家心中有诗,看世界才有美的距离,画作才有诗的意境,2022年,国兴先生根据贾岛〈寻隐者不遇〉的诗创作了一幅画,画面很简单:远处是白云缭绕的山峰,近处是一棵苍劲的古松,树下一个活泼的孩童,面对一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手指向远方,老者顺着童子手指方向,仰望着远山的白云深处,显得有些挽惜和无奈。这里的主角——隐者并没出场,但从虬劲的古松,老者的气度和表情可以推测,隐者一定是个高逸不群的饱学之士。国兴先生的画作中,这样的佳作甚多。我想除了技巧以外,与国兴先生的画外功夫是分不开的。</p> <p class="ql-block">就象他的画作一样,国兴先生日常生活中也常有出人意外的处事方式,按常理,一个国家一级美术师的书画作品集付梓,至少也要请个书画界的大咖来作序,可他偏反其道而行之,让我这个名不风经传的书法爱好者为之,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早年听过的一件逸事: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每作一诗,都要念给村夫农妇听,听取他们的意见后进行反复修改,所以他的诗老少能诵,妇孺皆知。国兴先生是否有此意我不知道,但对我来说,能够充当欣赏国兴先生书画作品的农夫,便己幸甚。是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