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上)

景周

<p class="ql-block">鸡娃子儿叫来狗娃子儿咬</p><p class="ql-block">我那当红军的哥哥回来了</p><p class="ql-block">山羊羊绵羊羊五花花儿羊</p><p class="ql-block">红军哥哥哟跟的是共产党</p><p class="ql-block">羊肚子手绢儿三道道的蓝</p><p class="ql-block">红军哥哥跟的哟是刘志丹</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传统窗花</span></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信天游,歌词描述的是先辈们跟着刘志丹闹革命的事。</p><p class="ql-block">白于山的人如同山山峁峁一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本篇讲述白于山一带先辈们参军打仗,为新中国建设默默奉献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后辈不知先辈事,他们的故事如果不去记载,他们的事迹将悄无声息地消逝。</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贴窗花</span></p> <p class="ql-block">1.姑舅</p><p class="ql-block">侯渠庄位于一座叫庆阳山脚下面向南的一个山坡,上世纪80年代村庄人搬离山顶的老窑洞,在山脚下修建新式窑洞时,挖出一座明代坟墓,坟墓抱红砖记录墓主侯富,明代嘉靖年战死沙场(公元1522年~1566年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共45年)。</p><p class="ql-block">清朝同治年回乱时,侯家弟兄七人逃难神木,七兄弟离散,回乱平息返回村庄的只有老大与老七侯金山侯银山。据老辈人说,侯老大无后人,侯老七有三子:侯自福,侯自禄,侯自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土窑洞</span></p> <p class="ql-block">侯自福无男丁,生有一女因未缠小脚,后人叫大脚老婆,嫁于杨洼村塘沙洼庄。侯自禄有两子:侯治忠,侯治和。</p><p class="ql-block">侯自馀一子侯治国(属相羊,1907年丁未年生,1976年去世),妻潘氏(属相狗,1911年正月初十出生,1989年正月去世)。</p><p class="ql-block">白于山人口少,各家族嫁女娶亲沾亲带故,不是姑舅就是俩姨,这种亲缘是维系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亲不过的姑舅,香不过的猪肉”。</p><p class="ql-block">居住在宁家洼罗涧的段姓家族,与家住庆阳山下侯渠侯姓家族从老一辈就以姑舅相称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据《吴起县宁家洼段氏家谱》记载:段生进,生卒年月不详,灾荒人祸民不聊生,与弟弟段生宝携妻带子逃荒至周湾镇罗涧村南崾岘组,后用二女儿“女换田地”,自此定居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妻子毛氏,夫妻育有二子三女,其中三女嫁于一山之隔的侯渠侯姓侯自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老村庄</span></p> <p class="ql-block">2.庆阳山战斗</p><p class="ql-block">《吴起县志》记载:1947年三边失守后,马匪帮与敌清乡团占领了本县六区(今周湾、长城乡)部分地区后,抢劫奸淫、造谣煽动,打死五乡乡长陈瑞。为了保护干部和群众,1947年4月24日,县委副书记李子奇带领一、六区游击队40余人,在周湾庆阳山与敌清乡团作战,因李指挥失误,被清乡团打散,李骑马跑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周湾镇</span></p> <p class="ql-block">庆阳山战斗还没打响,侯自馀独子、40岁的侯治国正在不远的山坡上耕地,他虚4岁的小儿子跟着他,他们将饭罐藏在一颗柠条下,父子二人吆喝着老牛,不一会将庆阳山下的一片荞麦地犁了一大片。正要歇工,只见一个游击队员背着长枪匆匆忙忙从远处跑来,让侯治国快点卸牲口,这里就要打仗。父子二人匆忙卸了牲口返回村庄躲进窑洞。</p><p class="ql-block">战斗结束后,侯治国两个儿子老大和老二和村里的娃娃们跑到庆阳山捡炮子。老小哭着也要去,听说打死了游击队员,大人们不让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明长城</span></p> <p class="ql-block">庆阳山战斗失败了,与侯渠一山之隔的宁家洼两兄弟被捕。据《吴起县宁家洼段氏家谱》记载:</p><p class="ql-block">段啟山:1912年3月9日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1992年去世,享年81岁。一生正直和善,思想进步,1943年参加革命,任六区区营长。1947年在青阳山与国民党清乡团战斗中寡不敌众被捕。监禁于银川近两年。期间受尽折磨,但意志坚定,忠于信仰,积极在狱中反抗。解放前夕经组织营救出狱后返乡务农。</p><p class="ql-block">段啟旺:1917年1月15日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1997年11月20日去世,享年81岁。为人正派,宽厚待人,敢于担当,顾全大局。1947年为营救二哥(啟山)被国民党清乡团以红军密探抓捕监禁于银川长达一年之久。期间受尽了惨无人道的酷刑折磨,手足情深堪称楷模。出狱后回家务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烽火台</span></p> <p class="ql-block">3.六区(罗涧区)</p><p class="ql-block">明成化年间(1465~1487),周湾归属延绥巡抚余子俊创建的把都河堡所辖,后并于宁塞堡。清雍正九年(1731)入属靖边县。</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靖边县(东靖边)、新城县(西靖边)与横山县合并,下设9个区。后又增设罗涧区。</p><p class="ql-block">1942年7月,吴旗建县时为六区(罗涧区)。</p><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吴旗、安边两县撤销,凤凰、罗涧、柠条梁3个区划归靖边县。</p><p class="ql-block">1950年,吴旗县恢复后,靖边县凤凰、罗涧两区又划给吴旗县。</p><p class="ql-block">1952年区公所迁周湾,1984年改为周湾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奶奶孙女</span></p> <p class="ql-block">罗涧村位于红柳河源头,河流以罗涧命名——罗涧河,河北属于定边县,河南属于吴起县。河南的涧地分布着小口则,宁家洼,东湾,马湾,杨渠……附近有杨洼,崔涧,王树湾等村庄。</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做为抗击马匪马鸿逵的前沿阵地,红白“扯锯战”的交界之地。当地群众积极参军,投身与解放战争中,甚至牺牲性命。</p><p class="ql-block">马湾村南红军老人(当地人对参加过红军老汉的俗称,大名南玉山)在世时常常讲起他攻打铜川金锁关的经历。老红军解甲归田后做起农夫,政府每年发放军属补助。与马湾隔山的东湾庄段启智(1918——1949)党员,1946年参军,1949年解放安边时英勇献身,年仅31岁。</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老村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新农村</span></p> <p class="ql-block">4.扯锯战</p><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罗涧河两岸的定边县吴起县境内,在政治上进行了反复较量,而且在军事上接连相争,你来我往,各有进退,“红”(共产党)与“白”(国民党)双方在这里展开了持续两年多的“扯锯战”,斗争异常艰苦。</p><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在日益紧张的形势下,中共吴旗县委组建一(凤凰寺)、六(罗涧)区基干游击队(也叫武工队),共计41人,步枪39支。由县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部长李子奇带领,在六区边界打游击,监视安边、柠条梁的还乡团及当地的反动地主武装和坏人。</p><p class="ql-block">4月24日,为保护群众和干部,在周湾庆阳山与敌还乡团战斗中,因大雾及指挥不当,一、六区游击队被安边还乡团和当地的反革命地主武装打散,一区游击队员杭孝牺牲( 吴起县五谷城村人,1946.11参军,1947.4&nbsp;牺牲),六区干部高宪恩受伤,一区自卫军营长梁贵高、六区乡干部尚长义被敌俘虏。李子奇的右耳受伤,回六区重组游击队,开展对敌斗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石磨</span></p> <p class="ql-block">马匪初犯三边时,群众吃光家中余粮。反清剿斗争后,群众将粮与草全部埋藏,以洋芋、瓜菜度日。六区(罗涧)群众自动破坏了滩涧地房子,避开通往安边的大路。放羊靠山,不靠滩,以防意外。 </p><p class="ql-block">秋收开始后,该区游击队除警戒哨兵外,全部帮助秋收,全区959名妇女参加了抢收。六乡一村组织了变工队,首先集中抢收敌人可能进犯的边缘地区的庄稼,然后再向内地收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听书</span></p> <p class="ql-block">5.当兵的哥哥</p><p class="ql-block">烽火连天的战争年月,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为家园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默默奉献着应有的责任。</p><p class="ql-block">据《吴起县宁家洼段氏家谱》记载:</p><p class="ql-block">段怀功:(1920—1992)享年72岁。生于榆林榆阳区金鸡滩啦喇堡,卒于吴起县周湾镇罗涧村,退伍军人,共产党员,曾任过罗涧村支部书记。为人忠厚,吃苦耐劳。</p><p class="ql-block">段启财:(1913年1月10日——1979年6月14日)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罗涧村黄米渠庄,享年67岁。1943年参加游击队,1946年整编为中央红军警卫旅第七团炮兵机枪连战士,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出生入死,浴血奋战,多次立功受奖,在战争中多次负伤,积劳成疾,于1949年6月带病复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长城土墩</span></p> <p class="ql-block">段啟斌:1921年12月15日出生于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2010年10月29日去世。享年90岁。为人正直,心胸宽广。1946年应征入伍时任班长,1947年退役后返乡务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段启俊:1910年5月16日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卒于1992年11月27日,享年83岁(老红军)。为人实在,吃苦耐劳,勤俭持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少女窗花花</span></p> <p class="ql-block">段启英:(1914——1981)享年68岁。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卒于周湾镇杨洼村。1946年参加解放军,参加过陕北的“七战七捷”,转业后曾任乡镇副书记、社长、吴起县合营公司经理、粮食公司主任等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段启均:(1918——1983)享年65岁。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小口则村宁家洼组,卒于吴起县周湾镇徐台村。1948年参加解放军,转业后一直在国家税务部门工作。</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贴窗花</span></p> <p class="ql-block">段启功:(1923年12月18日——1996年12月11日)享年74岁,一生务农。解放战争时期当过两年支前民兵,任队长;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后,历任初级社社长、高级社社长和五社社长,后任徐台村党支部书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段启平:1936年1月7日出生于陕西省吴起县周湾镇徐台则徐大湾。1948年(13岁)参军,时在安边游击队二大队当兵,1948年调三边文艺工作团工作,1949年银川解放后调银川市委会工作,1950年因病回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窗花</span></p> <p class="ql-block">6.军民鱼水情</p><p class="ql-block">吴旗县地处陕甘宁边区的边界,也是三边分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的大后方。</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解放战争时期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先后组织7次担架队临时支前129252人次,常年担架队1600人,做军鞋22400双,支前畜工190839个。</p><p class="ql-block">1946年10月,在全国内战紧张之际,曾三次组织担架队,运输队支援前线,先后向定边转运公粮1800石,向顺宁转运公粮400石,给三边分区代收麻油50000公斤,妇女做军鞋8000双,炒炒面1.5万公斤,输送新兵140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窗花前</span></p> <p class="ql-block">1947年3月18日,胡宗南侵占了延安,宁夏马鸿逵进犯三边分区,本县4次组织担架队,3次组织运输队,随军担架2874人次,共支前104700天;运输人力228人,支前19120天,运输牲口528头,支前39144天。后方临时担架5235人次,支前74552天,临时运输151495个畜工,做军鞋4000双,输送新兵360名,动员106名战士归队。第一次长途随军担架队由县政府秘书白纪年任大队长,全县以区为中队,每区50付担架,每付担架5人,共250付担架,1250人。从3月底出发,先后经蟠龙之战,普萨山之战,合水之战,环县之战,定边之战、沙家集之战后,于8月返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28, 128, 128);">雪后庆阳山</span></p> <p class="ql-block">你当你那红军呼咳我劳动</p><p class="ql-block">咱二人一心一意闹哟革命</p><p class="ql-block">一杆杆红旗哟呼啦啦地飘</p><p class="ql-block">当红军那个哥哥哟出发了</p><p class="ql-block">手拉着的那个红马过了河</p><p class="ql-block">红军哥哥走到哪都记住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