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公侍从摄影官胡崇贤 影像起居注第一人

笑蜀

<p class="ql-block">胡崇贤,绰号“胡照相”,中国近代摄影史上的传奇人物,蒋介石侍从摄影官。</p> <p class="ql-block">胡的摄影生涯自其1927年担任《苏州民报》记者时发端。1938年进入励志总社,任职于电影科摄影组。摄影组主要负责拍摄蒋介石、宋美龄和军政机关活动的照片,摄影师共有3人,最后一路跟下来的只有他。因工作关系,他拍摄了许多蒋氏家族划时代的经典照片。</p> <p class="ql-block">胡不仅摄影技术一流,而且对蒋氏家族忠心耿耿。有两个故事很说明问题。1946年10月,蒋夫妇抵台视察,有台湾记者陈玉帛随行采访。陈后来回忆,他当时看到宋美龄在房间抽烟,想靠近去拍照。胡崇贤察觉后马上跑来劝阻,并把他了拉出去,说:“女人抽烟不好,形象不好。”</p> <p class="ql-block">另一个故事是蒋纬国讲的。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荣民总医院去世,遗体暂存院内“怀远堂”,蒋纬国在医院守灵。后来蒋经国撰文《守父灵一月记》,蒋纬国却没有相关文字,有人误以为其未为乃父守灵,便写信责备。一天,胡崇贤交给蒋纬国一张其在“怀远堂”守灵的独家照片,告诉他:“以后再有人说你没有守灵,你可以拿这张相片给他看。”蒋纬国讲这段故事,显然是表达他对胡崇贤的感激与称许。</p> <p class="ql-block">从1940年到1975年蒋介石去世,胡追随蒋整整三十五年,三十五年零距离拍摄。各种重要场合,如蒋巡视三军、主持三军官校毕业典礼,或是主持阅兵大典、接待外宾等,胡崇贤必然置身其中,且位列前排贴近蒋,随意拍照。其他记者则不能乱动,否则会被安保人员制止。</p> <p class="ql-block">早期摄影机体积很大,且架有黑布,方便暗藏枪枝,因此贴身摄影师必须政治上绝对可靠,否则会有行刺等重大风险。胡崇贤则是典型的“忠党爱国”之人。胡的儿媳朱昆槐说,公公在家很少谈公务,守口如瓶,只与她分享过几件小事,“有次蔣公去金门视察,看到阿兵哥吃馒头把皮剥掉,便斥责他们浪费食物。”朱回忆,胡崇贤1986年生病,78年过世,“直到他卧病在床前,只要蔣夫人有什么事情,他都是在旁边的,他一辈子就是替蔣家做事。”</p> <p class="ql-block">胡崇贤主要任务是用镜头记录蒋宋夫妇的公私生活,属于影像版的现代帝王起居注。这方面的巅峰之作,大概是他拍摄的国共重庆谈判时蒋毛两巨头的经典合影。据国民党党史馆主任邵铭煌透露,记录下这一历史场景的,美国方面是《生活》杂志的记者,中国方面则是胡崇贤。</p> <p class="ql-block">邵铭煌称,毛、蒋两人经典合影的背后还有一段插曲。当时蒋在曾家岩官邸门前邀毛合影,毛主动站到蒋的右侧。这时,深谙官场位置学的摄影师胡崇贤,立即将毛请到蒋的左侧,并迅速按下快门。事后,蒋介石肯定了胡崇贤的“机智”,对其更加信任。</p> <p class="ql-block">工作之余,胡也不忘记录美景,以相机代画笔,力求把摄影提升到水墨画同等的境界,其艺术照同样为其赢得巨大声誉,获摄影大师郎静山、国画大师黄君璧等人充分肯定,晚年还受张大千赏识,为张大千“摩耶精舍”的荷花、梅花摄影,张曾在这些作品上题诗、题字。蔣也于1951年为胡亲书“游于艺”以示嘉勉鼓励;1953年,胡获旧金山国际摄影展人像组第一名,蔣又为其亲笔题字留念。</p> <p class="ql-block">胡氏毕生以摄影为业,作品不下数十万张。几乎所有作品都放在励志社。励志社撤销后,所有文物均转入档案机构。凡与蔣氏家族有关者,则交国史馆及国民党党史馆保存收藏;私人珍藏之照片仅数百帧,均具相当之文物价值、纪念及收藏价值。</p> <p class="ql-block">本次披露的蒋氏晚年在台外事活动照片,<span style="font-size: 18px;">应系坊间孤品。</span>全套97张,均为胡氏所摄原版银盐照片,笔者2014年访学台湾时购得,另附胡氏原版名片一枚。照片尺寸12.9 X9(cm)。</p> <p class="ql-block">点击链接直接打开:<a href="https://m.tb.cn/h.5EH46wE?tk=SOnBWNfWdDq" target="_blank" data-link="create" style="font-size: 18px; -webkit-text-size-adjust: 100%;">闲鱼小店</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