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养生无定法,长寿需‘变卦’。”</p><p class="ql-block"> 养生不能拘泥于各种陈规,要学会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尊重身体本能的选择,生活中只要善于总结,善于发现,就能找到好的养生方法,只要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细D正是基于这一点,在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养生之道,不为别的,当然是为了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质量!</p> <p class="ql-block"> 怎样得寿呢?公认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灵养生:一颗禅心,平和心态,爱心常在。孔子说仁者寿,就是:气以宽厚者寿,言以简默者寿,质以慈良者寿。人生在世,烦恼多多,究其原因,可谓皆缘欲望。所以庄子教导我们:“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说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望,而破坏自然之道。中国传统中医的精髓是“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还有一种说法“无心才会长寿。”怎么解释?无心不是不用心,也不是没心,而是把什么事都不放在心上,想得开,吃得开,也拉得开,那身体绝对健康,寿命自然也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只要吃得、睡得、拉得(排泄),这三样正常的话,说明你的身体健康,就不用花冤枉钱到医院做体验了。当然,圣人们讲的是养生之道中的“大道”,很容易理解,但对于面对工作和生活沉重压力的普罗大众来说,要做到并不简单,只能看各人的修行了。</p> <p class="ql-block"> 养生之道除了“大道”之外,亦还有各种“小道”或“支道”,如运动也是增强人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的因素。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2400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你想得到生命和健康,离不开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说明运动和阳光一样重要。而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的这句话:“生命在于运动。”开始时只是一句口号,现在已几乎成为真理,被人们广泛执受,这句话当然没有错,因为宇宙间万物每时每刻都在运动,没有运动,宇宙就会变得死寂,也就没有了生命!</p><p class="ql-block"> 但任何观点或理论,都有它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细D认为,运动是生命的必须,不是绝对,更不等于长寿,最典型的例子是马与乌龟,马是人们公认的运动健将,一生都在运动,而乌龟呢,好像从不运动,就算运动也是慢吞吞的,是公认的懒动物,但人们很容易见到百年以上的老龟,甚至还有千年老龟之说,马呢?谁的寿命长,不言而喻!生物界好像有条公式,生物的运动速度与生物的寿命成反比,也就是说运动速度越快的生物,寿命越短。而目前人类社会的各种运动也有激烈与温柔、快与慢之分,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很难见到长寿的运动健将或武打明星。据说“生命在于运动。”这句话还有后半句,叫做:“长寿在于静养。”所以,作为50后的细D,养生之道就是要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以及身体机能的实际情况,要在日常生活以及各类运动的动、静、快、慢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p> <p class="ql-block"> 在社会发展和生活中,速度也被用来形容人们对新鲜知识的吸收能力、观念更新的频率以及对时代发展的适应程度。然而,速度不总是带来积极的影响,它既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和可能性,但也带来了挑战和风险,过快的生活节奏可能导致人们感到压力过大甚至可能影响到身心健康。而慢生活则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它强调的是一种与时间互动的质量,而非数量和速度。这种生活方式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找到平衡,张弛有度,劳逸结合,以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慢生活不仅关注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注意精神层面的深度和内在感受。它提倡人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远离喧嚣,回归安宁,感受生活的优雅。最新的一项科学研究发现,在双壳类和腹足类动物中,(新陈)代谢率高的物种比(新陈)代谢率低的物种更容易灭绝。因此,“懒惰”或许是一种有益于物种生存的选择。与“适者生存”不同,也许生命历史更好的比喻是“懒者生存”或者至少是“慢者生存”。</p> <p class="ql-block"> 既然动、静、快、慢对人体的健康都有影响,那么什么运动最适合人类呢?原国家卫生部首席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说过:“世界上最好的运动是走路,绝对不是高尔夫球、保龄球、游泳。因为人类花了一百万年,从猿到人,整个人的身体结构就是为步行设计的,步行运动是世界上最好的运动。”细D也认为,今日年青人喜欢的“速度与激情”的运动或生活方式已不适合老了的我们,疫情前的细D也喜欢游泳、乒乓球、羽毛球、钓鱼等运动,几乎每天都会同太太或朋友上体育馆运动,因为疫情发生后,所有的体育场馆都关闭了,便开始改为每天步行,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我发现对我们老年人来说,经常步行运动锻炼,对血压、对胆固醇、对体重都很好,过量运动有时会猝死,很危险,其实适合老人的运动有很多,如:不那么激烈的球类、慢跑、钓鱼、爬山、旅游、唱歌、跳舞、甚至棋牌等等……,总之,不管什么运动,合适自己的就是最好的,反正细D觉得,当我把生活的节奏慢下来,所有的美好慢慢浮出水面,现在步行运动最适合自己。</p> <p class="ql-block"> 其实,我们的养生之道也没有必要丢命去追求各种所谓正常的健康“指标”或“标准”,这些指标和标准也只是个平均值而已,而每个个体都有他的特殊性,有时,顺其自然就好。多年前我曾在CCTV的百家讲坛中看过《郝万山说健康》这个节目,印象深刻。郝万山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著名的健康养生专家,他讲的一个故事很有启发,值得我们深思: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郝万山到四川省讲学,当地的一个医生无意间提起位于都江堰附近有一个长寿村,郝万山连忙追问,这么重要的信息为什么不报道出来,让大家知道呢?</p> <p class="ql-block"> 这个医生苦笑着回答:“调查队去过几次了,但我们不能公布调查情况,都说抽烟不好,他们都抽自己晒的大烟叶子,从十来岁抽到一百多岁;都说喝酒不好,他们都喝酒,喝自己粮食酿造的白酒;他们都吃肥肉;你说抽烟、喝酒、吃肥肉能活一百多岁,能报道吗?”听说这事后,郝万山到实地进行了考察,并做出了精辟的分析:</p> <p class="ql-block"> “心要静,身要动。”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他们地处偏僻,过着自耕自足的平静生活,对身外的钱财名利,声色犬马不去追求,符合心静原则;他们自幼耕作,一直到老,符合身动的原则。这就是他们的长寿之道。郝教授讲得很有道理,假若要求长寿村的人,按照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和健康标准去改变他们原有的生活方式的话,就没有长寿村了!有些东西顺其自然、简简单单就好。</p> <p class="ql-block">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活到101岁,细D记得,其48字养生秘诀中的头两句就是:“养身在动,养心在静。”这也说明了动与静在养生之道中的重要性,我们要学着让生活变得慢一点,那样你才可以品味生活的滋味,一个人运动只要适量,淡泊明志,就能宁静致远,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p> <p class="ql-block"> 多年来,细D有个习惯,春节后会到珠江三角洲周围的城市拜访一下老朋友们,受疫情的影响已经四年没有出动过了。龙年春节后,春运刚结束,交通压力也缓解了,我也该出去走走了,在外与朋友们轻松玩乐了两天后,最后一站回到江门。</p><p class="ql-block"> 在江门我有一个黄姓老朋友,是开电子厂的老板,上世纪九十年代细D做进出口贸易时,与他合作密切,他是家族式的工厂,他建厂初期的设备进口,产品出口都找我帮忙,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现在工厂规模很大了,生意也已经上了轨道,我们俩人同年,所以称兄道弟。多年没见了,大家见面很开心,他带我到他工厂的董事长室畅谈,我一踏入他的办公室门,抬头就看见办公桌的上方有一装裱得很漂亮书法横幅,上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便立即笑他:“好啊,兄弟暮年,壮心不已!仍未知足呢。”他连忙说:“兄弟别取笑细佬了,我早已退出江湖,生意早几年已经交给儿子打理了,那有什么壮志可言,现在与你一样,过老人生活,天天晨运后回来,找上三两知己,坐在这里饮功夫茶“吹水”而已,这条幅是早两年办公室装修后,一个好朋友赠送的,不挂起来又不好意思,我也觉得有点不合适,我正想换了它,你老兄是文人,有什么好的提议?”我说:“这句话出自东汉时期曹操创作的一首乐府诗《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两名话的意思大家明白,但很多人不知道,紧接着后面还有两句:‘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意思是:人寿命长短,不只是由上天决定;调养好身心,就定可以益寿延年。”朋友说:“我知道是曹操的诗,哦,原来后面还有两句。”我说:“是啊,我很喜欢后面这两句,我也觉得很适合现在的你,换这两句作条幅如何?”他说:“太好了,我也喜欢,我知道你一直在练习书法,写一条幅送给我可以吗?”我连忙回答他:“我的字那敢上大雅之堂,会失礼你这个大老板的,有钱找个有名的书法家容易得很,只有名家的作品才与你这个董事长室匹配,哈哈哈……”他也笑着说:“OK!OK!马上叫人去办。”</p> <p class="ql-block"> 在回家的路上,我一直在想,细D的养生之道好象还差点什么?现在明白了,人可以老,但心不能老,细D要学年青人,也来点励志!回家后要苦练一下自己的书法,也写上一条幅挂在自己的陋室,就书曹操的诗作为自己的“励志铭”吧:</p><p class="ql-block">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p><p class="ql-block">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p> <p class="ql-block"> 细D随笔</p><p class="ql-block"> 2024年3月9日(正月廿九)星期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