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伏魔山

海纳百川

<p class="ql-block">正月不过都是年,2月29日发帖准备3月1曰露营铜仁伏魔山下的时候,是正月二十,年味喜庆的团聚互访,加上初春的寒意,对于活动是否能够成行,我并没有报多大的希望。不曾想,报名者相当活跃,超出了预期,11位驴友参加活动,正好两车人。</p><p class="ql-block">3月1曰下午,一行人集合之后就先后从花垣出发,经过边城镇进入目的地,预计全程约三个小时。</p><p class="ql-block">快到松桃县城,已是下午七时,我联系了先我们出发的哈哥、武陵熋等人,他们说,还有十多分钟就能够到达目的地。而我们与他们的车距时差刚好约半个小时左右。</p><p class="ql-block">按计划,我们是在伏魔山下的大鹏溪村村委会内露营。贵州近期山火频发,作为线头,我担心别人不允许我们野外生火弄饭。所以,这次露营地点的选择,没有像往常一样选在山野之中,而是定在村委会里,感觉再怎么严,弄饭是不成问题的。</p><p class="ql-block">没多久,司机苗汉子发来了视频,说营地选择在村委会附近两叉河相汇的沙滩上,山青水秀,是个理想的营地。他们不仅及时弄了晚饭,还捡起了柴火燃起了篝火。闻之,我们这一车人一下子就兴奋了起来,也打消了我原先的顾虑。</p><p class="ql-block">伏魔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和平乡遥山沟与松桃苗族自治县牛郎镇大鹏溪之间的交界处,距离牛郎镇区3公里,距离铜仁市区30公里。由于导航方式选择不同,第一车走的是松桃牛郎镇方向,线路最快。<span style="font-size:18px;">我们这一车选择的是路线最短,不料耗时却是最长。我们车过铜仁市区时天就黑了,然后,就顺着碧江区和平乡方向走,一路县道,只知道爬坡下坎,并不晓得车窗外是个什么样的世界。</span></p><p class="ql-block">饭菜弄好,见我们还没有到来,第一车的人以为我们走错路了,就催问我们具体是在哪里。我看了下我们与大鹏溪村的位置,还有近20分钟的路程,没办法,只好让他们耐心地等。由于道路不同,我们绕了路,比他们多走了20多分钟的车程,总体上时差差不多一个小时,但我们彼此之间并不晓得。</p><p class="ql-block">下到山下的一个村寨,正是大鹏溪村,村因溪而名,大鹏溪弯弯曲曲从村子中间流淌,我们刚刚经过的山便是第二天准备攀登的伏魔山。</p><p class="ql-block">大鹏溪村内一条公路沿溪穿村而过,公路很窄,仅容一辆车行驶,有的就挨着房屋,行车需慢慢挪动才能经过。灯光下,一排排木瓦房沿溪依山而建,也有不少吊脚楼,感觉十分古朴。据了解,这个<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寨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是个苗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明明导航己到了大鹏溪村,却闷街似的找不到第一车的人在哪里,</span>电话沟通也牛头不对马嘴越讲越糊涂了起来,这时才发觉彼此之间走的不是同一条路。经向附近<span style="font-size:18px;">村民打听,原来,村委会新建在村外的大公路边,离大寨还有几分钟的车程。苗汉子一边电话联系,一边在进村的公路桥边等才接上了我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晚餐中,人们在营灯下、篝火旁,站的站,坐的坐围在一起,喝酒的喝酒,不喝酒的边吃边叽叽喳喳聊着一路的见闻,就这样,一份份热热闹闹的场景洗去了所有人的一路风尘。一些人吃好洗漱后钻入了帐篷,喝酒的还在吆三喝五,睡不着的,一边烤火一边听喝酒者的神侃。渐渐地,潺潺水声越响越大,“哗啦哗啦”如演奏的音符,伴着我们欢快,也催着我们睡眠。</span></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早上起床之后,我沿着公路漫无目的地溜达,只见营地的对岸河边是条大公路,公路坎边靠河的一面有十栋左右别墅似的楼房,一家比一家豪华。只是家家户户都紧闭着大门,宁静得连一只老鼠都没有遇到过。没有人气的气象让人有些纳闷,也有股强烈的反差让人感慨,这秀丽群山簇拥下的亮丽村庄为何会这般毫无生机?不过,从房屋边上的公路旁还留存有许多新鲜的燃放鞭炮后的废弃物,以及每家每户打扫得整洁的院落和门窗上喜庆的新鲜对联判断,这里不久前还是热闹过的。如今成了无人村的模样,大概是居民如候鸟一样,过完年就各自离乡外出了。</p><p class="ql-block">村委会在我们露营的这一头河岸上,单家独户,院落敞而宽,隔着后面的村庄有近百米的距离。留守值班的村干部很是热情友好,特意给我们打开了卫生间和厨房的门,以方便我们卫生和充电。</p><p class="ql-block">与大鹏溪老村寨不同,村委会附近的房子大部分都是楼房,样式和大小参差不齐,生活气息比对岸稍浓一些,路边虽看不到人,却零散地有些鸡在觅食,鸡可以证明,有些家庭是有人的。</p><p class="ql-block">在农村做活路,大部分人是起不起楼房的,手上要有活钱,大都是靠外出打工去挣。据说,两三口之家只要在外打工两、三年,省吃俭用,基本就可以划算起一栋楼房。改善居住条件,是每个家庭的首选,也是农村每一位家长有志气的表现。所以,农村现在的楼房越来越多。只是,这些房子的使用频率并不高,一年就用过两、三次,有些人家甚至几年才一次,大部分时间都是空闲地搁置在那里,给人的感觉除了显示主权和身份外,仿佛也看不出还有多大的用处,近似浪费。</p><p class="ql-block">今年农村打工回来的人还算挺多的,疫情三年,游离在异地不能随意流动,今年是全面放开后毫无担心的第一年,尽管,人们说的流感还相当的多,但思乡的人还是大都回了家。三年的不流动,使许多人习惯了异地的生活,这里的家,也许他们这一次回来之后,将有许多人不再回来。</p><p class="ql-block">在村边游走,除了遇见两位过路的和一位自己起房子的人外,几乎再也没有遇见过其他人,农村的萧条与山青水秀让人有股无以言表的感慨,也是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城市化、城镇化的后续点在哪里,乡村振兴的出路在哪里?人多了,是个问题。缺少人,也是个问题。</p><p class="ql-block">吃过早餐上到伏魔山半山一处山脊的时候,只见有一块很大的停车场,昨晚天黑经过时并没有发现,估计是有人想把这里打造成景区才会变成这样。停车场的每一个车位都用颜色各异的水泥墩子隔着。因为无人打理,停车场内杂草丛生,一派破落景象。其实,这里的山地都是沙石地,简单地把土整平,也许,这个停车场就显得与自然要更加和谐一些,成本更是要比现在便宜很多。</p> <p class="ql-block">从半山腰上仰望海拔750米的伏魔山,四周绝壁的山顶山体就像被神人用大刀从中间劈开一样,一分为二,两座金顶的山形酷似梵净山的金顶。所以,当地人称之为“小梵净山”,也有人说它是梵净山的姊妹山。</p><p class="ql-block">伏魔山虽无海拔2400多米的梵净山高,但却有梵净山的气势:“有山焉,名伏魔,双溪绕膝,两柱擎天。脉由梵净传来,千山摇翠,万壑朝宗……”。</p><p class="ql-block">与有“古佛道场”之称的梵净山一样,伏魔山的开山历史悠久,金顶上的庙宇起于明代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了解,中国的佛教起于唐朝,于宋代传于梵净山一带,明朝时最为兴盛,大概与元朝后期的明教和朱元璋明朝的崛起相关。</p><p class="ql-block">据说,伏魔山的名称最初来源于苗语,因为根据山体形象,伏魔山外型像牛肩背,当地苗语称之为“峰波山”。久而久之,语音上,慢慢地便传为“伏魔山”了。但伏魔山山名的来历,更多的则与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关羽有关。</p><p class="ql-block">在中国古代,关羽一直是个神话般的侠义人物存在,其封号为伏魔大帝,自古就为帝王及民间所推崇供奉。明天启年间,有高僧在伏魔山金顶兴建寺庙,供奉的就是关羽,山名由关羽封号而来,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p><p class="ql-block">关羽虽是三国时期人物,但其伏魔大帝的封号是在740年之后的宋朝时期才开始形成,有人据此认为,偏僻的伏魔山下牛郎地区一带,早在宋朝之前就已经有人在此居住了,这个苗区早已开化,并非人们想象中的不毛之地。</p><p class="ql-block">从半山公路边上伏魔山的山路有三条,难一点的,从有“伏魔山”标识牌的那个地方起步,应该是风景系数较高的一条山道,要攀越两座陡峭的小山脊,林中穿梭适合喜欢追求刺激的户外人。一处在停车场边,可以斜着爬到伏魔山的悬崖峭壁之下。我们走的是第三条道,从停车场往左拐,车行了二、三分钟,就开始下车登山。</p><p class="ql-block">初爬伏魔山,山体虽然大,却鲜有树木,公路之上的一圈全是茂盛如竹的芭茅草,一座矮小的寺庙横在上山的路边,既供人憩脚,也供人瞻仰。路旁一座坟莹,从所立之碑知晓,葬的是伏魔庵开山鼻祖尹明镇和尚,也算是个千年的人物。庙边墙上立有一块功德碑,记录重修寺庙时捐资人员以及大小数目,密密麻麻一大串。</p><p class="ql-block">寺庙是座现代平房,大概四、五间的样子,大门不上锁,门锁上由一根细木棍插着,可以任由行人进出参拜。里面供奉着哪类佛或神,我们没有进去,在走廊上也没有细致地看。</p> <p class="ql-block">离开寺庙后,山上的路开始渐渐变得陡峭起来,从一些小杂木和粗壮不一的山竹可以判断,这些植物的生长期最多也才20年左右。后来了解,这些地方本来过去都是古树参天,因人伐和火灾而被毁坏,直到现在才慢慢恢复起来。</p><p class="ql-block">往上爬着爬着就到了绝壁边上,一处开阔的陡坡上耸立着一座石山门,门洞仅容一人艰难通行。这是伏魔山的第一道山门,全是由就地取材的石块垒加而成,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仔细一看,这山路原来应该是有石板路的,由于年代久远失修和泥石塌方,路被冲毁了,只能从斜坡上一脚深一脚浅地向上攀登。石门的门坎虽然是个陡坡常年经风识雨,但是整个石门还算牢固,并没有脱落断裂的毁败。因为太陡,有人就从上面扯了一根牛筋似的绳索,人们借助那根绳索,自然也就能够轻松越过。</p><p class="ql-block">山门坐西北偏东南,外坎笔陡,人走不得。里坎的石墙边倒是积了厚厚的一堆随风雨散落下移的泥石,门的脚基仿佛无数次被撞击和冲击过,门梁上的石块虽互相还咬着,却也露出了一些不规则的缝隙,似为脚基有些动摇。</p><p class="ql-block">越过门坎,眼前就是一段5、6米长的整齐斑驳石板路,宽约2、3米,直逼悬崖峭壁边,悬壁边是块平地,是休息观景的理想之所。然后从绝壁下一拐向上,便是通向第二道山门的山路。</p><p class="ql-block">第二道山门坐南朝北,是一处保存最完好的建筑。两山之间也是由石头垒起的似城墙的一道山门,规模比第一道山门要大和复杂许多,可容两人交错经过。山门似连接两座金顶的桥梁,装饰和雕琢比一些城区的古城墙门都要精细一些。据说这山门是道光二十二年(1842)最后一次重修时筑建的,门头上题有“云山独秀”四个苍劲大字,和着雄伟的山门,有股气吞万里的气慨。</p><p class="ql-block">山门内外石梯步道保存得也非常完好完美,在陡峭的山路上一拐一直一折,恰到好处地依据山势修了一条通向两边金顶的路,引得我们一行人不停地往来山门或在城墙细窄的桥粱上穿来过去,犹如从历史中来,又向历史走去。</p><p class="ql-block">两旁悬壁上尽是郁郁葱葱的灌木丛,遒劲的灌木从绝壁的石缝中挣脱而出,形态各异,似刻意附在石壁上的一幅幅丹青。灌木还没有长出新芽,树枝顽强地伸展着,仿佛有种道不尽的沧桑,那一棵棵不屈的生命张显着无限的魅力,令人惊叹,让人叫绝。</p><p class="ql-block">山门也像一座立交桥,往右是去西方的山顶,往左是去东边的金顶。看到往右上去的是在似路非路的崖上灌木中穿行,估计不怎么好走,我们便选择先往东边登顶。东上的路虽然也险恶,毕竟绝壁上有条细小的缝隙似的平地,上面还有人工铺设的岩石板,应该是伏魔山上的主要建筑区,面积的感觉上,山体也比西边的金项要宽大一些。</p> <p class="ql-block">越过悬崖上的小道,一栋很完整的三面石屋正对着来的山路,面积不过十平方米,估计过去应该是供奉菩萨的场所。墙体非常结实完好,两面的地基直接就建在悬崖边上。待正要打开猎奇之心探究这座石屋时,一条斜坡上的石梯台阶就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这条山路十分别致和特别,一面凌空在悬崖边,一面是紧贴绝壁砌石成墙,路长不过20米,尽头就是伏魔山的第三道门,也是原计原味的石头门,有如“自古华山一条路”的险峻,高高地雄居在蓝天之下。</p><p class="ql-block">进入山门后,就到了山顶,山顶平面地型如龟,东边细长,西边宽敞。东边的尽头是悬崖的顶峰,几块天然的石头高耸,既是自然观景台,也似如朝天一柱香的天然祭祀台。西边的地型呈椭圆型状,从众多残缺的废墟来看,应该是座四合院建筑的旧址,由正殿、后殿、厢房等组成,这里,就是著名的伏魔庵遗址所在。据相关记载,伏魔庵山顶面积约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有200平方米左右。过去古木参天,郁郁葱葱,奇花异草无数。可惜这一切都毁于多次天灾与人祸,要么被砸被伐,要么被挖被焚,时间的跨度涉及过去与现代,使得原本繁华的风貌丢失殆尽。好在,2011年伏魔庵遗址已被列入铜仁市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环境才日渐变好起来。</p><p class="ql-block">依稀的寺庙遗址可以看出当年的规模和形态。如今,寺庙的屋顶已经全部坍塌,只有墙体零零落落,大部分保存良好,也有一、两处开始出现了断裂。这些石墙全都是沿着百丈绝壁之上的峻峭峰面垂直而建,林立在悬壁四周,之所以经日晒雨淋而不倒,全得益于砌墙物质的优良粘连性。这是过去人们用糯米、石灰等物质混合而成的砌墙专用物,粘稠性堪比现在的水泥,估计是成本较高、工序复杂,现代的社会已经再也看不到这种产品了。</p><p class="ql-block">由于人为破坏少了,林立的残垣断壁之中,各种灌木错落生长,与斑驳的石墙交相辉映。透过婆娑的树林,仿佛历史和生命就掩映在迷离的残墙与树林之中,让人回味无穷,思索苍天的轮回,生命的风采……</p><p class="ql-block">龟型山地的右后方面向苍穹伸得较长一些,一块五、六平方米的空地上一砣大石头凌空在悬壁边,上面还凿有一个小火坑。站于此处,顶天立地,气贯如虹。如果是砌墙成屋住在这里,那一定是一位即将成仙的修者。如果没有石墙遮拦而在此饮居,那绝对只有神仙才敢。面对天地造化,我们驻足良久想像,都无法解读这天作之石的真实用处和历史模样。</p><p class="ql-block">龟型山地的左边面朝西边的金顶,有个房间还有处舂兑槽,槽里还有一汪天水,历经千年,不知见证了多少日月。这里,应该是当时的厨房,走进其间,仿佛仙山之地扑面而来一股浓浓的人间烟火之气。驴友玩转地球像模像样地学着冲兑,一下子就把我带入历史的久远。</p><p class="ql-block">上西面的山顶基本没有路,全是沿悬崖天然形成的一级级台阶顺着山势或攀着树木而上,由两座相对独立的小山岗组成,峰顶都建有小庙,也如东边的金顶一样残缺不全,墙身孤零地耸立在悬崖峭壁之上,墙体全是就地取材用山上的石块砌而成墙。地势虽然非常雄伟,但比起东边的金顶,震撼力还是稍逊一些。</p><p class="ql-block">站在伏魔山顶远眺,四周山川起伏,方圆百里唯此独尊,确有吸天地之灵气,采日月之精华,牵万马归宗、览千山摇翠的雄势。</p><p class="ql-block">把自己向往的地方全部变成走过的路!这是驴友田鸡儿很有诗意的一句话,我深有感触和赞同。心之所愿,就是地方!</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2024年3月10日于花果山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