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城区的中偏北部,故宫和景山的西北侧,始建于辽代,是世界上现存建园时间最早的皇家宫苑。北海的布局以琼华岛为主体,在岛的顶端建有标志性建筑永安寺白塔,与南岸的团城、北岸的宫苑群遥相呼应,相互借景,构成园林的南北中轴线。</p> <p class="ql-block">一、静心斋原名镜清斋。在北海北岸,西邻天王殿。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建,占地面积4700平方米,是皇太子的书斋,它以叠石为主景,周围配以各种建筑,亭榭楼阁,小桥流水,叠石岩洞,幽雅宁静,布局巧妙,体现了我国北方庭院园林艺术的精华,是一座建筑别致、风格独特的“园中之园”。</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海,车站被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这里大加修缮,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1949年后,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归还北海公园。</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慈禧挪用海军经费增修斋内建筑,并设小火车站,铁轨由中南海经阳泽门沿西北岸直抵斋门。光绪二十六年八国联军侵占北海,车站被毁。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日本侵略军司令部就设在静心斋,致使静心斋惨遭破坏。1913年袁世凯执政时,对这里大加修缮,并把这里作为外交部宴请宾客的地方。1949年后,静心斋作为了国务院参事室和中央文史研究馆的办公地,清朝末代皇帝溥仪解放后也曾在此办公。1981年11月,静心斋始</p><p class="ql-block">静心斋高清组图</p><p class="ql-block">主要景点</p><p class="ql-block">正门与琼华岛隔水相望,四周以短墙围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内外景色交融。碧鲜亭紧贴花墙外,起点景之妙。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玲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花木中的亭、轩、桥相互辉映,景色幽雅,有乾隆小花园和园中之园之称。该处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位于西北侧的叠翠楼为园内的最高建筑,楼高两层,登楼远眺,北海景色尽收眼底。该园以山、池、桥、廊、亭、殿、阁的优美建筑布局取胜,是一座风光如画,妙趣无穷的小巧园林,为我国园林艺术中的杰作之一。</p> <p class="ql-block">清朝建园初始——</p><p class="ql-block">慈禧太后主旨,“山子张”张然后生建造</p><p class="ql-block">光绪年间慈禧太后看中了静心斋这个园中之园,改名为“静心斋”。全园根据她的设计思路重建,再命如意馆的画师和样式房的烫样工细部绘图,由工匠按图建造。此时正值皇家园林发展的繁荣鼎盛时期,山水诗画的艺术发展成为重要的媒介,使得掇山的技艺也有了新的发展。</p><p class="ql-block">静心斋假山群体据传为张然之子张淑和后代门生所叠,张然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师,张南垣的次子,北京“山子张”叠山世家的开创者。张然以后,康乾两代的皇家园林真正的“大匠”变成了皇帝本人和主权者。“山子张”传人继承了南垣先生的自然主义风格,并且更加注重叠山艺术的真实性。手法上,土石相间,土中载石,取横向构图,叠缀山脚、山麓,假山的石质纹理均与真山相一致,体势相称,得真山之意。张氏叠山流派在静心斋叠山风格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为以后的山石修复和改建奠定了基石。</p> <p class="ql-block">“山子张”传人张蔚延修复静心斋的叠石时多为土太湖石缀山,主要用“叠”“障”手法,也有土石相间的“散点”做法,其中也有青云片叠石,可能是当时战乱石料紧缺的原因。他总结的十字诀一直流传至今,即安、连、接、斗、挎、拼、悬、剑、卡、垂。此外,还有挑、飘、戗等。虽然清末后期“山子张”流派表现出多种风格并存的痕迹,但就静心斋叠石修复手法而言,仍保持了“土多石少,重自然野趣”的早期风格。</p> <p class="ql-block">建国后中央文物局十分重视静心斋叠石的修复,山体结构和枕峦亭临水部分倒塌之后,请示国务院领导,把苏州“山石韩”的第三代传人韩良顺调到北京,完成了修复叠石的艰巨任务。叠石手法延续了“山子张”自然浑厚的风格特点,修改总结了十字诀,即安、连、峭、接、搭、巧、悬、并、拱、撑十个字,并且在构思和技法上有所创新。“龟蛇斗法”应物象形,龟山匍匐探头,蛇山蛇蜿出洞,跃一池江水对峙,呈龟蛇斗法之势,这一构思是深厚中国文化内涵对空间美的再创造。在受力结构上为确保山体稳固,在基础上挖沟槽砌护岸石,防止石地基歪斜改传统木桩为现代水泥桩基础。在北方假山冻胀问题上,改变传统的江南工艺,通过改变石头体量和受力结构,做出较大的空隙,留出足够的空间防止冻土膨胀崩裂假山。</p> <p class="ql-block">既有江南园林的格局,又有北方的植物做点缀,池水结冰时冰下有锦鲤游动!南方园林里看不到这样的景象,真的很妙</p> <p class="ql-block">这个园里有个书屋,也有个画室。画室于园中东北角,靠山面水,四时景色不同,真的人在画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正门与琼华岛隔海相望,波光鳞洵中犹显清爽;四周以短墙环绕,南面为透空花墙,使园内外景色交融。碧鲜亭紧贴花墙外,起点睛之妙。斋内遍布太湖石山景,高低错落,玲珑剔透,与隐现在翠竹藤蔓中的亭、轩、阁、桥、廊、室交相辉映,尽展幽雅宁静;院内的主要建筑有镜清堂、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叠翠楼及沁泉廊等。</p> <p class="ql-block">静心斋原名“镜清斋”,俗称乾隆小花园。在清末,由于慈禧太后忌讳“镜清”谐音“靖清”,因此更名为“静心斋”。这个名字反映了该园林的宗旨,即通过内心的反省和清理,达到心灵的宁静和清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文化和哲学的角度来看,“心斋”是一种修行方式,源自道家思想,特别是庄子。它涉及到摒除杂念,使心灵达到虚静和纯一的状态,以便更明晰地理解生命的真理和大道。这种修行方法强调虚空的重要性,通过专注于自己的呼吸,逐渐达到与自然和宇宙的融合,从而超越功利的束缚,去除不必要的欲望,使心灵能够平和恬淡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p> <p class="ql-block">不同季节都很值得去一趟。(个人觉得乾隆画室门口真的是观园最佳点了。园中最高点有个亭子周边也有一周游廊,可惜都禁止攀登,不然视角也一定很好。)</p> <p class="ql-block">著名建筑师林徽因女士曾写下《藤花前——独过静心斋》一诗,来表达自己对这片精致小园的钟爱:</p><p class="ql-block">“曲廊不做声,</p><p class="ql-block">蓝天里白云行去,</p><p class="ql-block">池子一脉静;</p><p class="ql-block">水面散着浮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园中参观走动时可以透过玻璃看到每间屋子的布置和窗边的瓷器摆件,很有韵味,匠心独具。</p> <p class="ql-block">园内主要建筑有静心斋、韵琴斋、抱素书屋、枕峦亭、沁泉廊等。</p> <p class="ql-block">遍布的太湖石山景,与花、木、亭、轩相掩映。</p><p class="ql-block">漫步于小桥流水之间,除了此地经历的清代、民国旧事之外,更能强烈感受到清代造园工匠的灵动巧思与生花妙笔。</p> <p class="ql-block">二、北海公园的快雪堂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内涵的建筑。它位于北海公园北侧,紧邻九龙壁和阐福寺。快雪堂是一座三进院落的建筑,由澄观堂、浴兰轩和快雪堂组成。</p><p class="ql-block">快雪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乾隆十一年(1746年),当时澄观堂和浴兰轩作为帝后们到北海阐福寺拈香时的休息之所而建立。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乾隆皇帝为了收藏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等书法石刻,特批使用金丝楠木增建了快雪堂。</p><p class="ql-block">快雪堂的建筑风格古朴幽静,占地面积约2900平方米。庭院式建筑的特点是,有重檐垂花门、景窗,以及回廊、卧角廊、抄手廊与各大殿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庭院式格局。快雪堂的主殿是一座金丝楠木大殿,其建筑风格和工艺非常独特,没有刷过油漆,呈现出原木本色。二,</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东西两侧的游廊内嵌有晋代至元代二十位书法家八十篇墨迹石刻48方,其中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与乾隆皇帝所做的《快雪堂记》最为著名。</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不仅是一处幽静肃穆的庭院,更是一处收藏着众多书法名家的书法石刻的艺术宝库。其中,最著名的石刻是赵孟頫\临摹的《快雪时晴帖》石刻,以及乾隆皇帝亲笔题写的《快雪堂记》。这些石刻的艺术价值被认为高于北海阅古楼的“三希堂石刻”。</p><p class="ql-block">快雪堂不仅是一处文化遗产,也是一处重要的书法艺术教育和研究场所。它不仅向游客展示了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魅力,也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珍贵的学习和研究平台。</p> <p class="ql-block">第三进院落快雪堂楠木建筑,古树参天,太湖石林立,是一座深藏不露的院子。</p> <p class="ql-block">快雪堂书法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快雪堂始建于乾隆四十四年,有澄观堂、浴兰轩、快雪堂三进院落,四周由彩绘游廊连接。其中澄观堂、浴兰轩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是皇帝的行宫,乾隆四十四年(1779),乾隆皇帝为了收藏48方书法石刻,特增建快雪堂院落。</p><p class="ql-block">1923年,为了纪念讨袁护国运动的著名将领蔡锷(字松坡)将军,经过黎元洪批准,将</p><p class="ql-block">快雪堂三进院落拨做松坡图书馆第一馆,梁启超为第一任馆长,第一馆专藏中文书籍,(石虎胡同成立第二馆藏外文书籍)松坡图书馆内澄观堂为阅览室,浴兰轩为藏书室,快雪堂辟为松坡祠。1929年梁启超病故,因经费不足,松坡图书馆两馆合并,1949年5月又与北平市图书馆合并,又开了几年后关闭。1987年快雪堂交还给北海公园,经过修缮后,改为快雪堂书法石刻博物馆,重新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浴兰轩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文津街,院中抄手游廊的石墙上遍布书法石刻作品,仔细找,也许会找到颜真卿、米芾等书法大家的作品。</p> <p class="ql-block">北京是老舍先生的生身之地,他的青少年和晚年在北京留下了诸多足迹。特别是1949年后,老舍以著名作家和文化名人的身份回到北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墨宝题字。老舍是一位著作等身的高产作家,相比那些八九百万字的浩繁创作,他在北京题过的牌匾屈指可数。有人说,他生前只为北海公园的仿膳饭庄题过匾,然据笔者所知,老舍在北京的题匾目前已知共有三处。</p> <p class="ql-block">三、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坐落于北海公园北岸,东临静心斋,西与大圆镜智宝殿相依,南与琼华岛隔海贯成一线,是北海公园最负盛名的景区之一。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民国时徐世昌,曾捐资修葺,将山门“西天梵境”改为“天王殿”,后称此处为“天王殿”。后渐荒废。</p> <p class="ql-block">建筑特点</p><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大西天)坐北朝南,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南临太液池,。南向额提为“华藏界”,北向额提为“须弥春”。从华藏界牌楼穿过,意即进入佛门;反面“须弥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须弥山”这个佛家最神圣的境界。</p><p class="ql-block">华藏界</p><p class="ql-block">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门内东西为钟鼓楼,重檐歇山调大脊,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p><p class="ql-block">山门</p><p class="ql-block">后为天王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顶,殿内左右立四大金刚。殿外东西各有一座石幢,东边的刻金刚经,西边的刻药师经。</p> <p class="ql-block">《国朝宫史续编》载其管理情况为</p><p class="ql-block">“首领一,无品级。太监九,俱充喇嘛。首领月银三两,米三斛,公费制钱七百。太监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制钱六百。”</p><p class="ql-block">民国时徐世昌,曾捐资修葺,将山门“西天梵境”改为“天王殿”,后称此处为“天王殿”。后渐荒废。</p><p class="ql-block">《三海见闻志》作者曾感慨道</p><p class="ql-block">“今殿壁绘画已不复存,古槐数株,犹是数百年前之物。在清初盛时,亦有斜阳蔓草铜驼石马之叹,今则殿宇荒凉,佛光暗淡,瓦砾盈阶,无人过问。不知在历数十百年后,其景象更如何也。”</p><p class="ql-block">"华藏恒春"的含义是"华"代表天,"藏"代表地,意为天地广袤乃西方极乐世界。</p> <p class="ql-block">天王殿后为大慈真如殿,建于明万历时,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黄剪边,该殿全部为楠木建成。前出月台,有额为“恒河演乘”,联为:“无住荫慈云,葱岭祗林开法界;真常扬慧日,鹫峰鹿苑在当前”。又北向联为:“日月轮高,眄七宝城如依舍卫;金银界净,涌千华相正现优昙。”皆为乾隆皇帝所书。殿内供奉铜佛,佛前有铜塔二,木塔二。木塔即为铜塔之模型。</p> <p class="ql-block">西天梵境,又名大西天。明代时为经厂,又为西天禅林喇嘛庙。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扩建后,改名西天梵境。</p><p class="ql-block"> 民国徐世昌曾捐资修葺,将山门“西天梵境”改为“天王殿”,后称此处为“天王殿”。后荒废。</p><p class="ql-block"> 1980年经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 西天梵境(大西天)坐北朝南,前有四柱七楼琉璃牌坊一座,南临太液池,。南向额提为“华藏界”,北向额提为“须弥春”,皆为乾隆御笔。从华藏界牌楼穿过,意即进入佛门;反面“须弥春”的言外之意即到了“须弥山”这个佛家最神圣的境界。</p><p class="ql-block"> 山门为歇山黑琉璃黄剪边顶仿木结构券门,为三座,门之间有琉璃墙,中间门额为“西天梵境”。门内东西为钟鼓楼,重檐歇山顶大脊,灰筒瓦绿琉璃瓦剪边顶。</p><p class="ql-block"> 后为天王殿五间,歇山调大脊,绿琉璃瓦黄剪边顶,殿内左右立四大金刚。殿外东西各有一座石幢,东边的刻金刚经,西边的刻药师经。</p><p class="ql-block"> 天王殿后为大慈真如殿,建于明万历时,殿五间,为重檐庑殿顶,黑琉璃瓦黄剪边,该殿全部为楠木建成。大殿檐下悬挂乾隆御笔<华藏恒春>金字横匾。</p><p class="ql-block"> 抱柱金联:</p><p class="ql-block"> 龙象护庄严满多宝藏</p><p class="ql-block"> 人天洽欢喜遍恒河沙</p><p class="ql-block"> 殿内供奉铜佛,佛前有铜塔二,木塔二。木塔即为铜塔之模型。</p><p class="ql-block"> 后面还有大琉璃宝殿(琉璃阁),有时间要仔细看看。</p> <p class="ql-block">《金鳌退食笔记》载昔日壁画状况</p><p class="ql-block">“殿壁绘画龙神海怪。又有三大轴,高丈余,广如之,中绘众神像二十余,左右则文殊、普贤变相,三首六臂,每首三目,二臂合掌,余四臂擎莲花火轮,剑杵简槊,并日月轮、火焰之属,裸身,着虎皮裙,蛇缠胸项间,努目直视,威灵凛烈,金涂错杂,形彩陆离,传为商喜笔也。殿中立一小台,可丈余。台上有亭,如毘卢顶。亭中黄伞下,则西天说法像也。真如面南,周圜而谛听者列如团箕。像皆尺许,范铜为之,冠簪袍笏,仪表肃然。中垂五六线,下系一物,似机床,又如车轴,若转轮状。东西列四从神,各四尺,眉结云聚,目棱电击,猛焰慧肩,忮蜂抢轩,戴银兜鍪,衣乌铠,佩弓矢,仪容严毅如生,盖傀儡胎也。”</p> <p class="ql-block">四、九龙壁</p><p class="ql-block"> 北海九龙壁极有特色,两面有龙,升降各异,互不雷同。该壁建于乾隆二十一年(1756),高5.96米,厚1.6米,长25.52米。两面有由琉璃砖烧制的红黄蓝白青绿紫七色蟠龙18条。</p><p class="ql-block"> 此九龙壁为五脊四坡顶,正脊上两面各有九条龙,垂脊两侧各一条,正脊两吻身上前后各一条,吞脊兽下,东西各有一块盖筒瓦,上面各有龙一条,五条脊共有龙32条。简瓦、陇陲、斗拱下面的龙砖上都各有一条龙(四周筒瓦252块,陇陲251块、龙砖82块)。如此算来,九龙壁上共计有龙635条。</p> <p class="ql-block">如此精制的九龙壁原是一座庙宇——大园镜智宝殿山门真谛门前的照壁。该庙1900年被烧,重修后于1919年又失火,仅剩九龙壁。庙址为今北海体育场。九龙壁北边地下的石基即真谛门基址。</p> <p class="ql-block">仿膳饭庄位于北海公园,1925年创办,是京城有名的宫廷菜馆,北京市旅游局定点涉外餐馆,特级饭庄,人们一般称之为仿膳儿。仿膳饭庄前身是“仿膳茶庄”,主要经营宫廷糕点小吃,以肉末烧饼、小窝头、豌豆黄最为有名。1956年改为饭庄,经营宫廷菜肴,以“满汉全席”驰名中外。仿膳饭庄是中国宫廷菜代表饭店,国家二级企业。</p> <p class="ql-block">五、阐福寺,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为太素殿旧址。清孝庄皇后死后曾在此祭奠,乾隆尊生母之愿,下令改为喇嘛庙,赐名阐福寺,其规制仿河北正定隆兴寺。</p><p class="ql-block">阐福寺,位于北海公园西北,始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尊其生母之愿,改为阐福寺。寺内主体建筑大佛殿仿河北正定兴隆寺而建,大殿内曾供奉一尊以整棵金丝楠木大料雕刻而成的佛像——大白伞盖佛母。这尊佛母像通体镶嵌珠宝,千手千眼,可谓“金碧照耀,冠于禁城诸刹”。1919年阐福寺大佛殿失火,整座大殿连同殿内的大白伞盖佛母像被焚毁殆尽,仅剩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及大佛殿前的两座石碑。被大火焚毁后,阐福寺大殿区域便日渐荒凉。1974年阐福寺辟为北海植物园;2010年开始对阐福寺大殿区域进行考古工作。现已对游人开放。</p> <p class="ql-block">清末,只存“极乐世界殿”南海普陀山一绝。1949年以后,残破不堪的佛山被拆除,1993年,恢复殿内须弥山佛像。所存的阐福寺和万佛楼遗址已被辟为“北海植物园”,万佛楼石碑被移至小西天南侧牌楼外。</p><p class="ql-block">北海北岸</p><p class="ql-block">阐福寺在北海北岸,五龙亭之北。《国朝宫史》载其管理情况为:“不设首领,属永安寺首领管辖。”</p><p class="ql-block">“太监二名,每月银二两,米一斛半,公费银六钱六分六厘。”</p> <p class="ql-block">相传慈禧太后每遇年节,常到此拈香拜佛。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其正殿大佛身上的珍宝被日法俄军盗挖一空。1919年由袁世凯卫队改编的消防队,在大殿内做饭时引起火灾,全寺烧尽。</p><p class="ql-block">布局结构</p><p class="ql-block">阐福寺坐北朝南,山门前曾有四柱九楼牌坊一座,绿琉璃瓦顶。山门三间,歇山调大脊,黄琉璃瓦绿剪边。山门内为天王殿,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殿后额为“宗乘圆镜”,联为:“妙华普观无穷境;慧日常悬自在天。”东西有钟鼓楼,二层三间,上檐为歇山顶,上下檐均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p><p class="ql-block">阐福寺</p><p class="ql-block">天王殿之后为大佛殿,其规制仿正定隆兴寺。楼高三层,而为“明二暗一”,顶层为重檐歇山顶,瓦顶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顶层悬乾隆皇帝所书额名“大雄宝殿”,中层额为“极乐世界”,下层额为“福田花雨”。</p> <p class="ql-block">康熙中,皇祖临驻西苑,常奉太皇太后避暑于此,后以其地奉安仙驭几筵,遂相沿为内廷迁次之所。越乾隆七年,肇先蚕坛于液池东北隅,相距甚迩。圣母皇太后以茧馆盛仪,宜至蠲洁,命改建佛寺。</p><p class="ql-block">朕遵懿旨,爰出内帑,敕将作葺其旧址,略为崇饰。宝坊杰竖,香刹双标,用如幻金刚[2]三昧造大法像,高丈者三倍之而赢,具慈愍性,有大神威,构层檐以覆之。珠网璇题,金碧照耀,冠于禁城诸刹。上为慈圣祝釐,下为海宇苍生祈佑。始事于乾隆乙丑三月,越明年八月告成,因名之曰阐福寺。</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殿后联为:“真谛别传,趋妙庄严路;能仁权应,现常清净身”。又额为“有大威德”。联为:“放百宝无畏光明,历劫智珠常朗;入三昧甚深微妙,诸方心印同圆”。 《三海见闻志》载:“相传该佛有千手千眼,其高大于旑檀佛相同,人立升机上,高于佛肩齐,其佛已毁。”</p><p class="ql-block">寺内有《乾隆御制阐福寺碑文》,其文为:“太液池之北有亭五,翼然临于水裔。玉蝀前横,琼岛东抱。波光塔影,沦涟映带。亭之北缀以闲馆,爽垲轩豁,盖仍前明之旧。</p> <p class="ql-block">阐福寺坐落于北海公园太液池北岸、铁影壁西,三进院落,共占地11560平方米,其建筑既有北宋时期的建筑风格,又兼有清朝华丽、美观的建筑风韵。</p><p class="ql-block">自乾隆十七年开始,每年农历十二月初一,乾隆皇帝要在阐福寺内举行祈福盛典,祈求“苍天赐福”。</p><p class="ql-block">这天的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乾隆帝身着朝服,乘轿到阐福寺拜佛,这叫“祈福”。再到后殿用“造福苍生”的大毛笔,在二尺见方的云龙大红朱笺纸上写一个大大的“福”字,叫“书福”。然后将这个“福”字保存在大殿内,叫做“留福”。至此,就算大佛已把“福气”降下,这叫“第一大福”。接着,乾隆帝出阐福寺再进观堂书写第二个大“福”字,并将这个“福”字带回皇宫,裱在镜框内悬挂于养心殿上。从这天起,乾隆要天天到重华殿漱芳斋,在一尺四寸见方的大红朱笺纸上反复书写“福”字,一直写到十二月二十五日止。用这些福字赏给大臣,作为新年礼品,这叫“赐福”。来年正月初一,乾隆帝早起,赶至阐福寺拜佛后,至后殿取出上年十二月初一写的那个“福”字,这叫“迎福”。回到宫内,把迎来的“福”字悬挂于建福宫内,这叫“受福”。再写一个“福”字悬挂于乾清宫内,至此典礼完毕。</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在极乐世界后,并于极乐世界统称小西天。前为普庆门,为三座黄琉璃瓦顶随墙门。入门南北各有牌坊一座,黄琉璃瓦顶,南面牌坊南向额为“大千轮置”,北向额为“满万昙霏”,北面牌坊南向额为“聚诸福德”,北向额为“现大吉祥”。</p> <p class="ql-block">妙相亭佛塔在北京市西城区北海公园万佛楼西侧的妙相亭内。佛塔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佛塔置于妙相亭内,此亭雕梁画栋,装潢富丽,结构巧妙,靠48根圆柱支撑。塔为石结构,下为须弥座,八角形,座上为佛塔,高6.88米,平面为十六面,摹刻着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名僧贯休所画的十六应真像和清乾隆御的“十六应真像赞”。佛塔上的16尊罗汉像石刻为石刻艺术中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北海万佛楼遗址前的夹杆石和水盘</p><p class="ql-block">夹杆石四面升降云龙纹,水盘四角漩涡内有鱼虾鳖蟹,每面两只共八只海兽。</p><p class="ql-block">从龙纹、云纹、海水纹和海兽的刻画上来看,这块旗杆石和水盘都不会是乾隆的东西,而是明显的明代风格,大概在明代中晚期。联系到北海在明代时就有相当规模的营建,这块东西很可能是其中一个殿宇的遗存,比如清馥殿或雷霆洪兴殿。在碧云寺和天宁寺都有乾隆在明碑上刻字的情况。清代用明碑刻字的例子还有现存五塔寺的两通普胜寺卧碑,明显的明早中期雕刻风格。</p> <p class="ql-block">布局</p><p class="ql-block">东西各有一浮图,中为万佛楼,七间,楼高三层,顶层为歇山调大脊,各层皆为黄琉璃瓦绿剪边瓦顶,建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为庆祝其母孝圣宪皇后八十寿辰而建。而王公大臣纷纷铸佛先献寿,统计近万,故而名为“万佛楼”。万佛楼前左面树宝幡竿,右面立石幢,幢北面镌刻乾隆“御制庚寅万佛楼瞻礼诗”诗为:</p><p class="ql-block">万佛楼老照片</p><p class="ql-block">“六旬庆诞沐慈恩,发帑范成两足尊。数计万因资众举,层看三此建楼鶱。香花卜日瞻礼始,福德被民愿力存。设日遐龄祈寿算,肫诚还以祝徽萱。”</p><p class="ql-block">幢东西南三面,刻清字、蒙古字、西番字。万佛楼楼下联为:“十住引千光,佛力不可思议;一成该万有,我闻如是吉祥”。中楼联为:“香海观皆融,法流永汇;昙花跌遍结,寿世同持”。楼上额为“华藏恒春”。联为:“龙象护庄严,满多宝藏;人天洽欢喜,遍恒河沙”。楼之东为宝积楼,鬘辉楼,楼各五间,上为歇山灰筒瓦绿剪边黄琉璃瓦顶,下层前出偏廊。万佛楼后左右各有门,东门内为澄性堂,联为:“景向冲融理趣会,兴於上下化机存。”又联为:“鸢飞鱼跃同澄彻,云影天光会渺茫。”又联为:“情性由来耽澹泊,文章岂必藉沦涟。” 堂外环以游廊,堂前有池,后有石山,堂后方亭名湛碧亭,西达致爽楼。北为镜藻轩,南为澄碧亭。亭北廊名清约池,轩西为澹吟室。西门内有八方亭,重檐八角攒尖顶,黄琉璃瓦绿剪边,树立有石塔,镌刻贯休画十六应真像,并镌刻 “御制”赞语其上。再后有殿,额为“真宝般若”。联为:“正法眼长明,慧灯不灭;无漏身自在,性海遥通“。皆为乾隆皇帝所书。</p> <p class="ql-block">六、小西天,主体建筑为极乐世界,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其横梁跨度13.5米,是中国最大的方亭式宫殿建筑,殿四面窗扉、楠扇细镂花纹,殿内高处悬挂金匾,上书“极乐世界”为乾隆御笔。上方为金光灿灿的八角穹窿团龙藻井,十分庄严</p><p class="ql-block">殿四面环水,有桥可通,东西南北各有琉璃牌坊一座,四角各有一座小方亭,正南面有一道月牙河,上架一座雕栏石桥,整体建筑气势磅礴,雄伟壮观。殿内原有南海普陀泥塑一座,山上布有二百二十六尊罗汉佛像,山下绘满海水,以象征佛界普陀胜境,故有“罗汉山”和“海岛”之称。</p> <p class="ql-block">万佛楼石碑</p><p class="ql-block"> 乾隆为祝其母80寿辰而建万佛楼(现为遗址万佛楼遗址)。万佛楼石碑立于清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石碑四面分别用汉、满、蒙、藏文篆刻乾隆御制《万佛楼落成瞻礼诗》,石碑原在万佛楼前,1987年移立于小西天(极乐世界)前。</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五龙亭在北海北岸,五座亭子成箭头型排开伸入水中,由桥和白玉石栏杆相连成S型,如同巨龙,故得名五龙亭。</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五亭都是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小点金旋子彩绘,绚丽多彩,金碧辉煌。五亭雁别翅排开,中间的龙🐉泽亭位置最前,规格最高,双檐攢尖顶,上圆下方,内有藻井。其左澄祥亭,右湧瑞亭位置稍后,为重檐。最靠后的滋香亭,浮翠亭为单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滋香亭,龙泽亭,浮翠亭有单孔石桥连接北岸。如今的五龙亭,每天都有游客在这儿唱歌🎤跳舞💃🏻,享受生活,好不惬意。</p> <p class="ql-block">春天到了,许多小妞来拍照!</p> <p class="ql-block">五龙亭伸入水中,由五间亭子组成,五亭俱为方形,前后错落布置。玉亭之间由桥与白玉石栏杆相连呈S形,如同巨龙,故称龙亭。</p><p class="ql-block">五龙亭</p><p class="ql-block">中间亭子最大,称龙泽亭,为皇帝休息时所用。屋顶为重檐攒尖顶,下方上圆,寓意“天圆地方”,象征着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左边两亭名为“澄祥”、“滋香”,澄祥亭为重檐,滋香亭为单檐;右边两亭名为“诵瑞”、“浮翠”,与左边相同。合称五龙亭。整组建筑以左右对称的方式安排,且不同建筑形式的设置也充分显示了皇权等级的区分。</p><p class="ql-block">五亭皆为绿琉璃瓦顶,黄瓦剪边,檐下梁枋施小点金旋子彩画,绚丽多彩,金碧辉煌。龙泽、滋香、浮翠三亭石岸下有单孔石桥一座,通向北岸,每座亭正面檐下各悬华带匾一方。</p> <p class="ql-block">北海公园的五龙亭之所以被称为五龙亭,是因为这五座亭子一字排开,均为方形,且亭子之间由曲桥连缀,形成了一种若浮若动的视觉效果,仿佛五条巨龙在水中嬉戏。这种设计和布局使得五座亭子在水中呈现出一种如同巨龙戏水的美态,因此得名五龙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