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生忽而半百。从事语文教学算起来也将近30年。这30年社会发展很快,新时代新事物横空出世层出不穷,让人眼花缭乱措手不及。往便捷的方面想世界属于我真是丰富多彩,往麻烦的方面想自己所需一定要优选精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起初,我们就是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粉笔也能完成一节课,也能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得很透彻。现在呢,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多,课程改革进行时,对老师的要求更高,停留在原来的教学模式是不行的,但如果盲目地投入到新的教学理念中又难免陷于“偷懒”“浮躁”的泥淖。这中间要找到一个契合度,需要老师的功夫、智慧和才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读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了解教育界杰出人物魏书生、李镇西、于漪等前辈老师的言论,我深表认同。包括收看张桂梅老师的教育事迹,我的思绪也因为她的特殊经历、非凡心志、大爱情怀而深深地受了震撼和感动。</p><p class="ql-block"> 比照自己,只是一个小镇的女教师,没有大的视野和步伐,手里也是一批一批学子,不敢懈怠,务必见贤思齐,努力做到:但求今朝耕耘,莫问他日收获。多年的一线教学经历,或多或少累积了一点心得,谈不上教学研究,就是借此约稿机会回顾、整理一下自己在实际工作中悟得的几分思考,和大家分享新时代的语文课怎么上才有用有趣、有效有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一是明确学科定位。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课程性质,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热爱语言文字,培养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发展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形成自觉的审美意识,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核心素养。</p><p class="ql-block"> 语文课程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凝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文化自信、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我们要将课标呈现的内容自然融入到日常语文教学中,让实际教学有章可依。无论采取怎样的教学模式,设计怎样的教学步骤,安排怎样的教学手段,终极目的,都要扣住课程标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二是吃透教材内容。一本教材在手,那是我们的载体,连接学生和老师,从无知到有知,从浅薄到深刻,从平庸到优秀,从踏步到飞跃的这样一个重要载体。我们一定要将里面的所有文本读懂。每一个知识点要厘清,每一次启发要有的放矢。我们甚至可以和学生同步阅读,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体会,正所谓“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自己就有这样的感受,同样是一篇课文,我前一轮教学和新一轮教学感觉大不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对文本的解读,也会更加深刻。如果把原有的授课认知比作一棵树,我们在新的春天应该能够恰当地为它拓枝展叶。</p><p class="ql-block"> 比如我在讲授某课,以前没提到这个点,但是现在我觉得这个点非常有必要在课堂上给同学们亮出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点,有助于理解文意的一个点。下面举个具体例子。学习朱自清的《背影》,之前关于这篇文章的创作背景没有挖掘那么深,就是停留在父子不相见,家境惨淡,四次背影,两次懊悔,四次流泪,父子深情等这样的情感层面。那么新一轮教学的时候,我就检索了一下朱自清的生平履历,弄清楚了文中提到“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的原因,之后更能深刻地理解这篇文章的内涵,把握作者幽微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共情,那么讲解起来语脉贯通,学生会意聆听。一篇文章是这样,一本书是这样,一年是这样,如果我们坚持多在这些方面钻研,我想对教学大有裨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三是抓牢三把钥匙。有的专家认为,多背、多读、多写,这三件事是三把钥匙,学好语文的三把钥匙。我觉得颇有道理。还有的专家认为,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多读多写,长期积累,不能速战速决。其实这两种说法本质上是相通的。既然这是学好语文的钥匙,那么我们就要抓牢它,我们老师先抓牢它,再把它交给学生,师生抓牢它,我们的语文课堂就是一处风景,就是用这钥匙打开的风景,可以说大一点,是打开了语文世界,无比丰盈美好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这里有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文化,这里有博大精深的汉字国文魅力,我们满怀激情地进入, 这里都是清新的风,优质的土壤,明媚的阳光。在这里,我们就是一株株幼苗汲取养料,幸运地茁壮地与时俱长。在这里,我们就是一只只雏鹰练就翅膀勇敢地翱翔。有了量的积累就会有质的飞跃。积累语言经验,创意表达何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想要俯瞰远景,构筑语文的高楼大厦,需要我们日积月累的多背多读多写的一砖一瓦。正所谓“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是讲究课堂艺术。毋庸置疑,我们就是普通的教书匠,但是从目标上看,我们是在塑造灵魂,所以我们也是艺术家,我们也在践行着伟大的工程。课堂可以灵活驾驭但绝不是随意的。无论是教学语言还是教学环节,无论是师生互动还是知识传播,无论是思维锻炼还是能力培养,无论是板书设计还是习题演练,无论是内容完成还是时间把控,从激情导入开始上课到清晰收束下课铃响,包括设备的娴熟操作以及课件的呈现与演示,整个课堂流程晓畅完满,给人一种艺术感。所谓春风化雨、如沐春风、润物无声等这样的词也就能够得到精妙注解了。</p><p class="ql-block"> 老师优雅的举止,规范的谈吐,关爱的目光,鼓励的手势,欣赏的表情,板书的笔画……离开讲台走向课桌深入学生当中巡视学习情况的每一个步伐都是藏着爱心,蕴着美的。传道,授业,解惑,有针对性的肯定优点,委婉地指出缺点……课堂气氛愉悦,师生感情融洽,每一滴德育渗透都是无声的,每一秒呼吸都是舒适的。好的语文课堂,诗意语文课,每一个角落都散发着艺术的细胞,不仅有用有趣还有效有美。美是心灵的陶冶,心美一切皆美。师生心态美,心境美,每一寸的光阴都是美的,这美便刻在心中,这美便是成长路上的阳光。好的语文老师应该有艺术家的境界、诗人的情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综上,新时代的语文老师,要明确学科定位,要吃透教材内容,要抓牢三把钥匙,要讲究课堂艺术,这样就能够上出一堂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有用有趣、有效有美的诗意语文课,精品语文课。当今经济社会发展飞快,只拥有简单的固化的知识和技能,难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培养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非常关键。同仁们,“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我们永远在学习和快乐的路上,谨以此篇共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