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4年我终于迈进了大学校园,圆了我的大学梦。一晃,50年过去了,当年那位风华正茂激情四溢的热血青年,如今己变成步履蹒跚老态龙钟的古稀老人。人老了就爱念旧,想起那50年前一幅幅若隐若现校园生活的画面,勾起了我大学期间往事的回忆……。</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一场刻骨铭心的辩论</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1975年4月,沈阳机电学院(现沈阳工业大学)几名学生在校园内贴出了一张大字报,题目是《我们决不单纯做普通劳动者》。大字报中用详实的论据,阐述了来自于工农兵的学生到大学学几年科学知识后与普通劳动者的区别,也就是“决不单纯做普通劳动者”的本意。然而这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绝对是大逆不道,果然不久一张围护政治正确,反映当时主流意识与上述观点针锋相对的大字报《这个口号意味着什么》贴出。文中采用极左的语言,上纲上线地批判了《我们决不单纯做普通劳动者》的观点。两张大字报贴出,在教育界掀起巨浪。</span></p> <p class="ql-block"> 四月二十三日《辽宁日报》全文刊登两张大字报并发表了编者按,紧接着《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刊相继转发。一时间全国各高校掀起了一场,关于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的大讨论。说是讨论其实上面早已定调,从《辽宁日报》编者按就可看出端倪。</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时间来到六月,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三的下午。学校举办了一场所有师生必须参加的公开辩论,辩题就是“社会主义大学培养什么人”。而我,当时不知是一种什么思想支配竟然逆流而上,支持了《我们决不单纯做普通劳动者》的观点,上台参加辩论。与我为伴的还有一位老师叫赵松林,也就是说,全校学生和老师中只有我们两人站在了反面立场。我当时的论据就是一段毛主席语录</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37, 35, 8);">“我们的教育方针,就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b>在这里毛主席说的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不是普通劳动者。也就是说,我旁证博引,举一反三最后就落在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的就是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而非普通劳动者。既便如此,我还是遭到了猛烈批判,其中有一位同年级化机专业的学生ⅩⅩ(现在还记得名字)表现尤甚。他无限上纲乱扣高帽说我是“走白专道路典型”,“资产阶级孝子贤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纨绔子弟”等。慑于当时现场气氛,我选择了沉默直到结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b></p> <p class="ql-block"> 几天后吃完晚饭,党支部组织委员找到我,严肃的对我说“石廷玉!你思想极右,如果学生里抓右派你是第一个”并郑重地通知我“鉴于你思想极右,经党支部研究决定取消你的入党积极分子资格,并责成你写出书面检查”。这是原话,一字不错我终生难忘。这就是我参与辩论的下场,其实当年挺让人心惊肉跳的,后来又有党员及工宣队找我谈话施加压力,当然了“检查”直到“四人帮”倒台也没写。</p><p class="ql-block">毕业留校后才知道,那位与我持有共同观点的赵松林老师辩论后不久就离开了学校,不知是被动调走还是主动调走。这场辩论刻骨铭心,如果时光倒流以我现在的心态,我是决不会出现台上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追 谣</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span style="font-size:18px;">1976年1月8日,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与世长辞。全国各族人民都陷入极度悲痛之中,悲痛之余对国家未来的担心,对“四人帮”倒行逆施的憎恨,都已达到临界点,空气中弥漫着愤怒似乎就要炸裂。山雨欲来风满楼,由此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内部讲话相互传,不管真假人们就是信。“四人帮”害怕了,开始了全社会的追察“谣言”行动。</span></p> <p class="ql-block"> 春节过后同学陆续返回学校,来自吉林的一名同学返校后带来一首诗,说是周总理病中毛主席写给他的一首诗。</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当年忠贞为国愁,</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何曾怕断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而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业未就,身躯倦,鬓已秋。</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记得当时看到这首诗心情相当沉重,它不仅写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为他百年之后的担心,也写出了全国各族人民对今后国家命运的迷茫。可以这样讲,那个年代的大学校园聚集了一批批忧国忧民的社会精英,他们时刻关注着国家的种种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几天后,住校工宣队一个小头目姓罗(名字忘了,因一只眼有毛病,都叫他罗瞎子,此人思想极左),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给我倒杯水后开始表扬我“石廷玉同学,据学生及老师反应,你学习好,要求进步……”。听到这我开始警觉,不有那么句话吗“事出反常必有妖”,上次辩论后找我谈话可不是这样和颜悦色。之后话锋一转说“今天找你想考验你一下,也可以说给你一次靠近组织的机会”。然后看了看我,随手拿起桌上一张信纸递给我说“你见过这首诗吗?”。我接过一看顿时明白,并在瞬间想好了对策。“看过!”“在哪看的?”“在火车上!”“什么!不可能!石廷玉你没说实话!”。就这样你来我往,他就是想让我说这首诗是XXX传的,可我就咬定是火车上看到的。最后他恼羞成怒地说“石廷玉!去年辩论的事还没跟你算帐呢!你走着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其实现在想想,这人也许是好心,想给我一个立功赎罪的机会,但我那时只是愤怒。</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