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color="#ff8a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强化学校教育和课堂教学在立德树人中的基础作用和引领作用,成为新时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两个重要着力点。课堂教学“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更加注重历史逻辑,是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体系构建的正本溯源,更是对“四个自信”的实践回应。<br><b>一、“养正”教育的文化溯源</b><br> 源于中国古代经典《周易》中的蒙卦的“蒙以养正,圣功也”。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通过启蒙、教育来培养人的德性,是圣人的功绩。<br> 这种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古代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有德性的人。同时,这种思想也强调了教育者的重要性,认为教育者应该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br> 养正教育的历史脉络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蒙养教育和传统儒家思想,同时也在现代教育理念中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养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德育、倡导以身作则等思想,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促进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br> 南宋时期朱熹很重视儿童教育,并提出了“养正于蒙”的教育理念。这一理念的形成与当时社会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br>在宋朝,尽管经济和社会化程度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但社会矛盾也十分尖锐。土地兼并、官僚体制的弊端以及边疆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在这样的背景下,朱熹等儒者提出了改革的呼声,强调要“正君心”“作新民”,以期纠正社会的不正之风。<br> 朱熹认为,社会动荡和民心不稳的根本原因在于道心的迷失和君心的不正,这导致了伦理纲常的崩坏。因此,他主张从儿童教育做起,通过“养正”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此来改善社会状况。<br> 古人重视启蒙教育,认为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启蒙教育至关重要。通过启蒙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首先道德教育是教育的核心。通过道德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使他们成为有德性的人。其次教育者应该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学生。教育者应该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成为学生的楷模。再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教育者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教育方案,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br> 在现代教育中,养正教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应用。一些教育家和实践者提出了养正教育的理念,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和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养正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方式,被广泛应用于各类教育中。<br><b>二“养正”教育的底层逻辑</b><br> “养正”教育是一种以培养正直品德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它强调在教育过程中涵养正气,树立正风,引导学生走正道,秉持正义。<br> 养正教育认为德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注重学生品德的培养和人格的塑造。养正教育强调在教育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正气,即正直、公正、诚实等品质。学校和社会应该营造一个正面积极、健康向上的环境,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养正教育鼓励学生遵循正确的人生道路,做出符合道德和社会规范的选择。教育应当帮助学生树立正义感,学会分辨是非,勇于维护正义。养正教育不是束缚学生,而是尊重并引导学生的自然天性,促进其全面发展。通过学习传统文化,让学生了解国学的魅力,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养正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社会输送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br> 养正教育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更重视其品德修养和个性发展,旨在通过全方位的教育实践,培养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才。这种教育理念在当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作用。<br><b>三、“养正”教育标准</b><br> 养正教育标准是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性差异、强化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标准。以下是养正教育标准的主要内容:<br> <b>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b>:养正教育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学术、体育、艺术、社交等多个方面。学校应该提供丰富多样的课程和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建立完善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br> <b> 个性化教育</b>:养正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和辅导。教师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求,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和实现自我价值。<br> <b>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b>:养正教育强调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文艺创作等活动,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创新和发展奠定基础。<br> <b>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b>:养正教育鼓励学生思考、质疑和批判,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学校应该提供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br> <b>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b>:养正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让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学校应该加强德育教育和公民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br> <b>现代化教育理念和技术手段</b>:养正教育采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技术和手段,推进学校教育的现代化进程。学校应该注重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养正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个性差异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这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相一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重要性,这既是国家发展的需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必然要求。在实施养正教育的过程中,应该深入贯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和民族观,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同时,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和素质。因此,养正教育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br><b>四、“养正”教育的价值观</b><br> 培养优秀道德品质:养正教育强调在学生心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学生的优秀道德品质,如诚实、正直、公正等。<br>形成良好行为习惯:除了道德品质的培养,养正教育还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这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着重要影响。<br>涵养正气:养正教育中的“养”字代表着一种涵养的过程,即通过教育的手段来滋润学生的身心,培养他们的正气。<br> <b> 正本清源:</b>“正”字在养正教育中代表着正本,即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育让学生回归到正确的人生轨道上。<br>顺应天性:养正教育不是对学生的束缚,而是尊重每个学生的天性,让他们在自然的环境中得到成长和发展。<br> <b> 全面发展:</b>养正教育旨在培育自强不息的一代新人,通过教育体系的构建和实践行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br><b> 立德树人</b>:养正教育深入发掘“正气、正知、正心、正行”四个方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厚植爱国主义精神。<br> 养正教育的价值观不仅仅是对学生知识教育的重视,更多的是对学生品德修养、行为习惯和全面素质的培养。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学生能够在正气的氛围中健康成长,成为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的人。<br><b>五、“养正”教育的影响</b><br> 养正教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它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家庭关系以及教育体系都有着深远的作用。具体分析如下:<br> <b> 个人发展</b>:养正教育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它通过培养良好的习惯、德性和正向的心智与行为,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因此,养正教育能够在这一时期内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br> <b> 家庭关系</b>:养正教育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以“养正”之学为核心的家庭教育能够滋养现代家庭,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与相互理解。<br> <b> 教育体系</b>:养正教育所倡导的教育思想和方法对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性意义。它强调教育应当优先考虑学生的品德培养,这一点对于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br> 养正教育不仅对学生个人的道德和行为习惯有着积极的塑造作用,而且对于提升家庭教育质量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贡献。<br> 养正教育强调从儿童时期开始进行道德教育,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长期而言,可以提升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br>通过养正教育,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成为一个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养正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走上正道,可以减少青少年犯罪、不良行为等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养正教育往往结合传统文化元素,如儒家思想、国学经典等,这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个拥有高素质公民的国家更容易得到国际社会的尊重。养正教育有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增强国家的软实力。一个道德水平高、公民素质好的社会环境更有利于经济的稳定发展。<br> 养正教育通过其独特的教育方式,对社会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提升了社会的整体道德水准,还为社会的长期稳定和谐发展奠定了基础。<br><b> 六、养正教育的“四正”教育意义及实践途径</b><br> <b> 正气</b>:教育意义:培养学生的正直品质,涵养内在的道德力量和刚正不阿的精神。<br><b> 具体实践:</b>通过德育课程、师生榜样的力量、校园文化等途径,营造一个积极向上、诚信友爱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正气。<br><b> 正知</b>:教育意义:引导学生学习正确的知识,培养辨别是非、正确理解世界的能力。<br> <b> 具体实践:</b>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教育内容,包括传统文化、科学知识、人文思想等,鼓励学生批判性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br> <b> 正心:</b>教育意义:培育学生的内心世界,使其拥有善良、宽容、感恩的心态。<br> <b> 具体实践</b>: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道德体验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会自我反省与自我调节。<br> <b> 正行</b>:教育意义:教导学生将正气、正知、正心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br><b> 具体实践</b>:通过行为规范的制定与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让学生在实际行动中践行所学,形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br> 养正教育通过“正气、正知、正心、正行”四个方面的培养,旨在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和人格品质,使之成为具有良好品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人。这种教育理念强调了从内到外的全面发展,不仅仅关注知识的积累,更注重品德的修养和实际行动的能力。</font><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