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br></div><div><br></div> <b> 从湖北石首县政府所在地绣林镇到藕池,有十多里路。所谓路,就是江堤。长江边的堤坝,大都建得牢固厚实,最宽的地方,甚至可以行走大卡车。<br> 三哥把我带上江堤,指着藕池口的方向说:“去吧,顺着江堤走一个多小时,再过一个渡口,就到藕池了。”<br><br> 我蹦蹦跳跳的顺着江堤往前走去。那正是初春时节,江堤外的滩地上,连绵逶迤的是一排一排的河柳。柳树上一簇簇绽开的嫩芽,翠绿得让人心疼。滩地外,是浩浩荡荡的长江,急促的江流你争我赶的滚动着,在河床里激起一个又一个的漩涡。<br><br> 石首是湖北南部的一个小县,以“有石孤立”于城北的石首山为名。其县府所在地绣林,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据传,三国时刘备去东吴招亲时回程过此,曾在这儿“挂锦在山、结绣如林”,以隆重迎纳孙夫人,小镇因而得名。一路上想象着一千多年前的那场婚事,想象着眼前那一排排的柳树上,曾经挂满了如霞似锦般的彩绣,十多岁的我的心中,也泛起些许向往与感慨。<br><br> 走了一个多小时,果然到了一个渡口。在渡口旁的售票处花两分钱买一张票,然后顺着一排一排的石阶走下河堤上船过渡。过了渡,再顺着一排一排的石阶走上去,就到了公安县藕池镇。三嫂就是在这儿的一个粮油店工作,看到我来了,三嫂很高兴。先带我去理发店理发,又给我买了很多零食。吃完午饭后,她把一包苹果放进我的挎包,送我出门,让我再走回石首。<br><br> 藕池虽然是个小镇,但人口稠密、市面繁华。小镇上,各类店铺琳琅满目,生意兴隆。我一边走,一边玩,正要走出街口,就看到了一家小书店。<br> 立即钻了进去,东拿一本看看,西拿一本读读,一下午的时间便匆匆过去。正恋恋不舍的准备离开时,突然看到了一本何其芳撰写的《诗歌欣赏》。<br> 那是一册关于如何欣赏诗歌的普及性的文学理论书籍。就我那时的年龄来说,那书的内容显得有些深奥。但作者生动优美的文笔,却深深地吸引了我,使我对那册书爱不释手。看看那定价,是三角五分。便立即把身上所有的钱都掏出来,一算,恰如其数。麻烦的是,买了书,就没钱过渡啦。可我来不及多想,一咬牙,竟然就把那书给买下了。<br><br> 捧着书走出街头,既欣喜,又担忧。渡口就在眼前,可拿什么买过渡票呢?回头去找三嫂要吧,有些不好意思。正不知如何是好时,就想起了三嫂给我带着的那袋苹果。<br> 立即走到设在渡口边的售票窗口,尽量装得很真诚地向那个售票员说:“大叔,我的钱丢了,没钱买票过河。我给你一个苹果,你让我过河,好吗?”说着,我把一个苹果放在他的桌上。以当时的市价,这个苹果的价值是绝不会低出票价的。<br> 卖票人是个乡下人打扮的中年汉子,一身土布衣服显得很脏。听了我的话,他仔细地看了一眼我,便立即站了起来,连声说:“没事,没事。”一边指着渡口要我去上船,一边就用本地话对着渡船的艄公吼了起来。<br> 我欣喜已极,却尽量控制着脚步,一步步的顺着码头的石阶向渡船走去。走了一半,那个卖票汉子追上来了。他把那个苹果塞回我的挎包,很慈祥的说:“下次注意,别把钱再弄丢了哦。”<br><br> 我抑制着自己喜悦的心情上了渡船。船儿依依呀呀的哼唱着,慢慢地载着我过了渡。下了船,看着眼前那一排排次第上升的石阶,我的喜悦的心情再也按捺不住了。我用双臂高举着那本书,大声的笑嚷着顺着石阶向堤面跑去。我的笑声在渡口的上空回荡,而那一级级的石阶也犹如钢琴上的一排排琴键,被我的脚踩出了叮叮咚咚的美妙的声响。<br><br> 走在江堤上,我一边抚摸着手上那本崭新的书册,一边频频回首。这时,暮色已临,晚霞正红。我发现,在我深情的目光中,渡口和对岸那间售票屋,正慢慢的、慢慢的,揉进了那片艳艳的彩霞之中……<br><br> 在跟随我几十年后,那本何其芳撰写的《诗歌欣赏》,至今依然完好无损的躺在我的书架上。而购买那书时的情景,更是清清楚楚的存留在我的脑海之中。<br><br> 如今,藕池镇边的渡口,遥想一定还在,昔日的那个售票人,您还安好吗?<br></b><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