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趣横生的《幽梦影》(一)

陈年九

<p class="ql-block">妙趣横生的《幽梦影》</p><p class="ql-block">: (一)</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这是一本好书,有趣,有哲理。《古典的中国》说:“他的清言小集《幽梦影》是一本聪明的书,聪明人写的、给聪明人读的书。”此册子有点像现今网络上的互动帖子,张潮写,文友们评。唇枪舌战,颇为有趣。涉猎面很广,“是中国文人生活情趣的百科全书”。林语堂还把张潮的《幽梦影》翻译成外文,介绍给了外国人。而《古典的中国》说:“后人读这本小册子,仿佛一头撞进一间古香古色的文化沙龙,在座的个个诗书满腹、机心巧惠”。这样的评判,使你一定会驻足留连,想进去探看个究竟。这古代人的文艺沙龙,真的令人神往,我们就一起进入这个“网络群”,一起和古人对话,一起去凑凑古人文艺沙龙的热闹。我衷心地希望朋友们也进来一起参加讨论。</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 &nbsp; 原文</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无善无恶是圣人,善多恶少是贤者,善少恶多是庸人,有恶无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仙佛。</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今译</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 没有善没有恶的人是有道德的圣人,善多恶少的人是贤良人,善少恶多是普通人,有恶无善的是小人,有善无恶是功德圆满的仙佛。</p><p class="ql-block">&nbsp;: &nbsp; &nbsp;我评: 这是张潮对圣人、贤者、庸人(普通人)、小人以及仙佛的一种评判。这让我想起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圣人、愚人、君子、小人的评判。他说:“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他并对用人的标准作了阐述:“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則?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为恶,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p><p class="ql-block">: 张潮对“圣人”的评判,近乎一种调侃,与司马光对圣人的评判“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完全不同。张潮评判的圣人标准是“无善无恶是圣人”,那没善没恶的人岂不是一具行尸走肉,既不作善事也不作恶事,除非什么事都不作。这倒像在指一具木雕菩萨或泥塑菩萨,像人而非人,这完全是对前人评判圣人定义的一种否定,倒也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圣人也是人,怎么可能无过无厥呢?圣人之所言所行,决不可能全是正确的,只不过是优多过寡而已。</p><p class="ql-block">“善多恶少是贤人”我是认同的。人行于世,不可能不犯错,只是少犯错,知错能改,乃为贤者。古语云:“佛是过去人,人是未来佛。”所谓的圣人,也是如此,圣人是过去人,人也有可能是未来的圣人。儒家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人只要能知错就改,就能提升和完善自己的道德。唐代陆贽讲得更是透彻:“智者改过以迁善,愚者耻过而遂非。迁善,则其德日新,遂非,则其恶弥积”。贤者知过能改,使其德日新,故成了人们眼中的“圣人”,这才是圣人的正确定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