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文/昨叶何草</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名两个男孩的家长,我的教育方式一直以来都是强势的,因为我觉得父母的溺爱会让孩子无法适应未来多元化的生活和社会环境。然而,在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教育方式并不可取,但我却依然固守着“慈母多败儿”思想毫不动摇。</p><p class="ql-block"> 直到有一天,我的小儿子因生病没有去上课,我才得以和他说说心里话。他说时常觉得自己心里有一个口袋,这个口袋让他自己疲惫不堪,就算他发烧躺在床上,耳畔却还是隐约传来喋喋不休催他写作业的声音;他说心里的口袋越装越满,自己的压力和焦虑也越来越多,等到有一天,心里的口袋因为得太满被撑破了,他就再也承受不了生活的困难和挫折;他说他有点讨厌妈妈,因为妈妈是不停往他口袋里面扔“垃圾”的人。说到这里,孩子忽然停顿了一下,“妈妈,我很想大哭一场!”孩子小心翼翼地说道。他的声音很低,语气中带还带着一丝恐惧,似乎觉得在我面前大哭一场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p><p class="ql-block"> 听完孩子的倾诉,我的眼眶湿润了。记忆中,两个孩子不知多少次因为成绩不理想被我呵斥;也不知多少次因为一个计算失误的试题我责骂;更不知多少次因为作业写的潦草被我轻描淡写地撕掉......想想自己的曾经,心里何尝不是装着一个口袋呢?童年的记忆里,当我遭受困难和挫折的时候,我多么渴望父母的支持、倾听、帮助、理解,但他们却总是忽略我的想法和感受,还不断地将他们的压力施加给我,让我无法喘息。</p><p class="ql-block"> 长大后,当生活和社会的压力扑面而来时,我也在无形中成为父母原有的样子。我将自己未实现的愿望和压力全部投射到孩子身上,妄想让孩子成为自己所期望的摸样。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虚荣攀比的心理,我会不自主地将自己的孩子同其他孩子作比较,借此刺激孩子的自尊心,以使孩子知耻而后勇。</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肺腑之言,让我如梦初醒。原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越多,带给孩子的压力就越大,父母的焦虑也会越强,孩子的自责和内疚也会更加明显。我开始学会释放压力,寻找自己内心的平静,我爱上了跑步和打羽毛球,而不是把所有的时间都投入到监督孩子学习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每逢周末,我会带他们去“猫咪森林”逗猫咪,也会带他们去溜冰场溜冰。玩累的时候,还可以饶有兴趣地看着他们躺在地上“摆烂”。两个孩子都喜欢绘画,我就投其所好培养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从自己的特长中收获快乐。我们互相支持和鼓励,并将对方当做彼此的朋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静待花开,是一个美好而漫长的过程,让我们为孩子的口袋装满爱的种子,并让他们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