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共和国,简称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位于欧洲与亚洲交界、外高加索山脉南麓,西接土耳其,南接伊朗,北临格鲁吉亚,东临阿塞拜疆。总面积29700平方千米,全境90%的地区在海拔1000米以上,属亚热带高山气候。全国划分为10个州和1个州级市。截至2023年1月1日,亚美尼亚总人口为297.6万人。亚美尼亚族约占98.1%,其他民族有俄罗斯族、乌克兰族。官方语言为亚美尼亚语,居民多通晓俄语。人民主要信仰基督教。前9世纪至前6世纪,在亚美尼亚境内建立了奴隶制的乌拉尔图国。前6世纪至3世纪,阿契美尼德王朝和塞琉古王朝统治亚美尼亚,建立大亚美尼亚国。此后,亚两次被土耳其和伊朗瓜分。1804至1828年,两次俄伊战争以伊朗失败告终,原伊朗占领的东亚美尼亚并入沙俄。1918年5月28日,达什纳克楚琼党领导建立了亚美尼亚第一共和国。1920年1月29日,成立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3月,亚美尼亚加入外高加索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同年12月30日以该联邦成员国身份加入苏联。1936年12月5日,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改为直属苏联,成为其加盟共和国之一。1990年8月23日,亚美尼亚最高苏维埃通过独立宣言,改国名为“亚美尼亚共和国”。1991年9月21日,亚美尼亚举行全民公决,正式宣布独立。</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属发展中国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在距离首都埃里温车程4个小时的阿拉韦尔迪地区,有一组建于10~13世纪的古建筑群,即哈格帕特修道院,该修道院建筑群于1996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看到荒野中的哈格帕特修道院,真是满目历史沧桑感。该修道院奠基于公元928~951年的阿巴斯王时期。圣尼山教堂是哈格帕特修道院的主教堂,建造于公元967年至公元991年。围绕着主教堂,这个修道院在长达3个世纪的扩建中,相继建成了20多个不同风格的教堂、礼拜堂、墓地、钟楼、藏书馆等等。这组建筑群相对于中轴线是不对称的,因而整体上看,具有错落有致的审美效果。</p> <p class="ql-block">根据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评价,作为当年重要的学府,哈格帕特修道院建筑群融合了拜占庭教会建筑风格和高加索地区本土传统建筑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代表了亚美尼亚宗教建筑顶尖水平。</p> <p class="ql-block">现在建筑物是13世纪所建,也叫艾里凡克,在亚美尼亚语中意为“岩洞教堂”,因其大部分建筑物在岩石中凿成而得名。修道院包括1座中心教堂,2座岩洞教堂和1座王公寝陵。中心教堂建于1215年,迄今保存完整。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3世纪40-50年代,在中心教堂门廊西北;另一座岩洞教堂建于1283年。寝陵位于第一座岩洞教堂斜上方,有外廊,12米见方。4排列拱作“井”字形交叉。4个交叉点为4根粗壮的石柱,中间棉花顶上是天窗,极为壮丽。寝陵及其外廊均建于1288年。</p> <p class="ql-block">其著名的凿岩式教堂和陵墓是保存完整的亚美尼亚中世纪修道院建筑及装饰艺术的典范,当中许多创新的设计对此处建筑发展有深远影响</p> <p class="ql-block">塞凡湖是高加索最大的高山湖泊,距离埃里温60公里,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它又称戈克恰伊湖,突厥语意为蓝水。塞凡湖位于亚美尼亚境内,湖泊面积1360平方公里,占亚美尼亚国土总面积约3%。湖域由小塞凡湖和大塞凡湖两部分组成。盛产鱼类,鳟鱼尤多。湖滨有数座古教堂。</p> <p class="ql-block">塞凡纳旺克修道院(Sevanavank,9世纪),这座意为“黑色寺院”的修道院,巍峨于塞凡半岛之颠,建于9世纪,很小,很古拙,大门紧闭。十一个世纪的风霜里,不知俯瞰过多少丝路上的商队,塞凡湖名也因它而来。</p> <p class="ql-block">塞凡湖,有着“高加索明镜”的美誉,湖面倒映着天上的白云,倒映着地上的雪峰,像是剪下的一片蓝天,被铺在了群山间。雪山环绕的湖水宝石般碧蓝,湖边沙滩雪白,树叶金黄,让人疑惑这是在哪里的人间仙境?</p> <p class="ql-block">修道院里早已空无一物,只有院子里的各色十字架石记录着往日的辉煌。不得不提的是用当地特有的绿石雕刻的十字架石,让满院的灰黄色竟有了几分湖水的神韵。</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意即“埃里部落之国”,旧译“耶烈万”,是亚美尼亚首都和经济、文化中心。是世界闻名古城之一,位于拉兹丹河畔,南距土耳其边界仅20多千米。坐落在山坡上,四周景色优美。海拔850~1300米。全市共分7个区。大部分坐落在拉兹丹河左岸。市中心为亚美尼亚共和国行政机关所在地。市区周围为肥沃的农业地带,是水果、蔬菜的集散地。<span style="font-size: 18px;">“埃里温”是</span>外高加索古城之一,公元前782年建成为要塞,6世纪初首见于亚美尼亚史籍;1440年成为东亚美尼亚的行政、商业、手工业中心;1828年并入俄罗斯;1936年起为亚美尼亚首都。</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的存在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元前782年,乌拉尔图人的领袖阿尔吉什提一世下令在此地设置了一座军事要塞,名为埃勒布尼。由于来自欧洲与印度的商旅路线都需在此路过交汇,因此要塞自从建成之后,就一直是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冲。至于埃里温的现名之启用,最早出现的纪录是在7世纪时,是当时波斯帝国统治下的亚美尼亚之首都。</p><p class="ql-block">正由于其战略上的重要性,从数百年前以来埃里温的拥有权一直在波斯人与奥斯曼人之间辗转,1827年埃里温落入俄罗斯手中,并且在1828年时正式由波斯割让给俄罗斯帝国。直到1917年时俄罗斯发生了革命,埃里温短暂地脱离了俄国的控制成为独立的亚美尼亚之首都;但这独立状态只维持了没多久,就在1920年时重回俄国人的控制之下,成为亚美尼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首都,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之一。苏联瓦解之后,亚美尼亚在1991年时独立成为亚美尼亚共和国,以埃里温为首都。</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建在山坡上,四周自然景色优美,举目远眺,亚拉腊山和阿拉加兹山白雪皑皑、千仞冰峰,宛然在目。亚拉腊山是亚美尼亚民族的特征,亚美尼亚国徽上的图案就是亚拉腊山。埃里温在亚美尼亚西南部的拉兹丹河畔,距土耳其边境约20多公里,城市南北有阿拉拉特山和阿拉加兹山对峙,山上盛产彩色花岗石、大理石。埃里温市内房屋大多用山上的石头建造,因此埃里温市的房屋绚丽多彩,其石雕建筑艺术也很有名。新城建在山坡上,翠绿的山岗闪现着瑰丽的住宅,风景十分优美。</p> <p class="ql-block">亚美尼亚母亲雕塑坐落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的胜利公园中,建造于1967年,屹立于一座小山上,俯视着埃里温,高22米,加上基座高51米;这座雕塑取代了之前的斯大林雕塑。</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大教堂又称圣乔治大教堂,是埃里温规模最大的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教堂,和格鲁吉亚第比利斯圣三一大教堂并称为南高加索地区规模最大的宗教建筑,在埃里温市内多地都可以看到。</p><p class="ql-block">埃里温大教堂从1997年4月7日开始修建,2001年9月23日奉献,这一年是亚美尼亚定基督教为国教1700周年。教皇保罗二世在奉献之后参观了该教堂。(亚美尼亚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基督教定为国教的国家)</p> <p class="ql-block">共和国广场位于埃里温市中心,被公认为是现代埃里温的建筑中心,建筑亮点和最杰出的建筑群。该广场建筑采用前苏联拱形拱门和蜿蜒柱廊的建筑样式,以亚美尼亚盛产的红、粉、白各色岩石建造,形成以粉红为主色调的“亚美尼亚新古典式”风格。广场周边的市政府大楼、亚美尼亚历史博物馆、亚美尼亚万豪酒店、埃里温歌剧院、国家画廊、文学艺术博物馆、工会和通讯大楼等建筑也极具特色,被认为是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所在。</p> <p class="ql-block">瀑布阶梯是埃里温的一大城市街景;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广场,可以说是一座当代艺术馆;拾级而上,每一层都是一个艺术展览中心,算是埃里温的潮流之地。顶部是亚美尼亚苏维埃50周年纪念碑,站在广场顶端能够俯瞰埃里温。</p><p class="ql-block">埃里温大阶梯设计于1971年,历经停工、拆除、重建等一系列波折,最终于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大台阶整体呈南北走向,位于市中心的中轴线上,宛如一长条嵌在山坡上的城市广场。</p> <p class="ql-block">埃里温大阶梯分为三种不同尺度的梯段:步行攀登用的台阶、绿化种植的树池、山腰上的平台广场。石材的外立面和得当的绿化比例,让大台阶在远看时不会与山体形象相冲突。采用这样的设计手法,很好地“藏”住了下方的建筑空间——卡菲斯扬美术馆,使得大台阶整体上与山坡和城市肌理融为一体。</p> <p class="ql-block">大台阶的细节也很考究——虽然在体量上很有现代主义的平直简洁风格,但在小尺度的细部设计上,则采用了更像是雕塑的处理方式,将门窗、喷泉、楼梯等构件以极具视觉张力的方式表达出来,仿佛是从山体上一笔一凿雕琢而成。</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的左侧逐级而上的电梯房旁,是现代艺术的陈设。</p> <p class="ql-block">大阶梯广场是埃里温的地标,也是游客的网红地,造型逐级梯上,雕塑雕刻点缀,花园草坪环绕。而在花园大广场上,是各国政府赠送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亚拉拉特山,传说中诺亚方舟停泊的地方,历史上曾是亚美尼亚的一部分,是该地区最高的山,现在位于土耳其,但从亚美尼亚清晰可见,它仍然被亚美尼亚人视为自己国家的神圣象征。</p> <p class="ql-block">亚拉拉特山是亚美尼亚民族身份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它现在是土耳其领土的一部分!亚拉拉特山是一座由小西斯山和大马西斯山组成的双峰山,自古在亚美尼亚历史上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圣山和民族象征,海拔5137米。圣经中提到诺亚方舟就停靠在亚拉拉特山上,据说是洪水过后生命开始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霍尔维拉普的教堂最初建于642年,位于地牢的上方,以纪念格里高利。1662年增建了一座较大的教堂和修道院。<span style="font-size: 18px;">该修道院也成为亚美尼亚最著名的朝圣地。</span></p> <p class="ql-block">霍尔维拉普修道院也称“深坑修道院”,位于亚美尼亚东南亚拉拉特平原,背靠亚拉拉特山。传说当亚美尼亚皈依基督教的启蒙者格里高利在获得合法身份以前被囚禁在这里。深坑内遍布毒虫,格里高利被囚13年,仰仗神力和一位妇女暗中接济活了下来。</p> <p class="ql-block">传说在287年,启蒙者格里高利因拒绝崇拜多神教的女神,被国王梯里达底三世关押在此处的石头监狱里,只有一把长达6米的直梯通往启蒙者格里高利的牢房,上下楼梯很不方便。</p> <p class="ql-block">瓦加尔沙帕特是亚美尼亚第四大城,公元2-4世纪时曾是亚美尼亚的首都。著名的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就位于这座城市。亚美尼亚是全世界第一个以基督教为国教的国家,埃奇米阿津也是亚美尼亚,乃至全世界第一个主教座堂。所谓主教座堂,就是教区主教的正式驻地,被视为教区的中心,因此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中,埃奇米阿津有着相当于天主教中梵蒂冈,犹太教中耶路撒冷圣殿那样的神圣地位。</p> <p class="ql-block">根据教会传统说法,埃奇米阿津主教座堂始建于301或303年,位于瓦加尔沙帕特的王宫附近的多神教神庙遗址之上。考古学家在教堂主祭坛下挖出过一块乌拉尔图时代的石碑,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8-6世纪。4世纪中叶,教堂在波斯军队的入侵下严重受损。5世纪末,埃奇米阿津教堂得到重建,由深灰色岩石建造,呈希腊十字造型。此后教堂尽管历经战乱,始终在亚美尼亚人心中保持着神圣地位,在亚美尼亚王国灭亡之后,更是成为亚美尼亚民族主义活动的中心。</p> <p class="ql-block">埃奇米阿津教堂的内部装饰着大量波斯风格的花纹和壁画,藏有刺死耶稣的朗基努斯之矛、诺亚方舟残片等圣物。不过因为内部整修的原因,我们没能看到。教堂外有神学院等附属设施,还竖着许多十字架石,这是亚美尼亚宗教艺术的独特传统。</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考古遗址建造于亚美尼亚大部分地区被拜占庭帝国控制、影响,以及阿拉伯穆斯林入侵的早期阶段。在亚美尼亚使徒教会的天主教徒、涅尔塞斯三世(由于其指导了大量的建筑工作,又被称为建造者涅尔塞斯三世)的指导下,大教堂的建筑始于公元643年,所在地选在亚美尼亚国王梯里达底三世与圣启蒙者格里高利双方会议举行的地方。根据中世纪亚美尼亚历史学家的观点,大教堂于公元652年时被奉献。随着阿拉伯的入侵,以及拜占庭与阿拉伯在东部边境上的激烈战争,涅尔塞斯三世将天主教的家庭式宫殿从Dvin(距离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以南35公里)转移到兹瓦尔特诺茨。</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一直屹立到公元10世纪末期,但是它的历史消息来源与其崩溃的原因一样,一直保持沉默。公元10世纪的最后十年,兹瓦尔特诺茨的一个仿照建筑在亚美尼亚国王加吉克统治时期的建筑师梯里达底(Trdat,约公元940年~1020年)手下竖立起来。当代历史学家斯捷潘诺斯·塔罗内茨在描述加吉克国王为纪念一位沦陷在废墟中的圣徒而在瓦拉萨帕特启动的一座大型教堂建筑时,提到了兹瓦尔特诺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世纪初,兹瓦尔特诺茨的废墟被发现之前,一直深埋于地下。1901年至1907年,在Khachik Dadyan的指导下,该遗址被挖掘,同时发现了大教堂的地基、天主教的宫殿和一个酒厂的遗迹。挖掘工作进一步表明,兹瓦尔特诺茨依然矗立的残骸结构可追溯至乌拉尔国王Rusa二世统治时期。</p> <p class="ql-block">兹瓦尔特诺茨是当时非常少见的圆形教堂,共3层,高45米,后来毁于地震,成为废墟。在今天土耳其的阿尼(曾是亚美尼亚首都),有一座仿造兹瓦尔特诺茨建造的圆形教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