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录:翟华聊国际见闻和东西方文化差异(3)

翟永平

<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16日下午,国际公务员、《东方文化西方语》作者翟华(blog)来到了新浪读书名人堂做客。翟华长期在欧洲、非洲和亚洲各国生活工作,现在在国际金融组织任职,除扎实中文功底以外,通晓英语、法语和日语三门外语,足迹遍及亚非欧美各国。在海外二十五年间,翟华积累了大量跨语言文化间的交流经验。他常常将小观察放到大环境中,文章视野独到,风趣睿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以下为本次访谈实录之三)</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您刚刚说虽然这些人咳嗽声都是一样的,但是不同地域的人还是有他的文化跟性格在里面的,您觉得中国人跟外国人,也就是我们统称的西方人,他们之间的性格还有文化差异表现在哪些地方?</p><p class="ql-block">  翟华:你要问这个问题,我先做一个自我批评。我在书里写文章也好,时不时说中国人如何如何,西方人如何如何。比如说我25年前刚到法国,我到外省学习,我真得碰见过很不友好的场合,你说他是种族歧视也罢,或者是不礼貌也罢,真得是很不礼貌的场合。你说我会做什么样的推论。我在那个城市叫革罗诺布尔,我会不会说革罗诺布尔这个地方的人真不懂礼貌,这是一种推论,我会不会继续推论法国人真不懂礼貌,我会不会推论西方人真不懂礼貌,不可以这么推论。因为某某人,中国人,西方人是集合的概念,你说的礼貌也好,性格也好,中国人的性格也好,是一个个人的概念,说一个人,您可以问我,您可以判断我是什么性格,内向、外向,如何,但是你可不可以问我你们老翟家什么性格,不可以,我们老翟家只有六口人,你就不能问我老翟家什么性格,你能不能问有13亿国家定义他中国人的性格是什么样,这个太难了。是不可能的。我个人,你说我是什么性格,我跟你也八卦一下,我是绝对内向的人,老黄牛一样勤勤恳恳的人。但如果我要在聚光灯下,给我这个机会,我也会情不自禁地滔滔不绝起来。这不是我的本性,但是我确实能够做到,可是你怎么定义我这一个人的性格,就连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难定义,怎么定义有13亿人口的一个国家人的性格,所以我对这种说法是相当相当地不以为然。</p><p class="ql-block">  还可以接着说,你先别问我问题。有人问外国人你喜欢中餐吗?如果一个对中国不了解的人,他会跟你说我太喜欢中餐了,酸辣汤、春卷,太好吃了,因为他们市里中餐馆就卖这点东西,他的中餐的印象就是这个,如果你问他了解中国人,在这住过一段时间的人,你问他喜欢中餐吗,会反问你说的是哪一种中餐,川菜、北京菜还是东北菜。你发现越不了解中国,就会越容易概括,你如果想要概括中国人的性格好比要概括中餐一样,我们觉得应该避免把中国人的性格中餐化,因为在外国,美国也好,法国也好,全世界,哪怕非洲,卖的那点中餐真是很可怜,咱们出国的都试过,怎么中餐让你做成这样,那就是外国人心目中的中餐,不做成这样,他还不吃,要弄一个川菜,他觉得这不是中餐。中国人的性格是外国人讲的,尤其是对中国不了解的外国人才说的,在我们中国人之间,在我们中国人内部,这种说法已经是没有什么意义的说法了,在我看来。</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您是觉得因为太熟悉,所以概括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p><p class="ql-block">  翟华:不必要。我为什么非要概括中国有10条性格,一条公认的中国人性格就是像浏阳河似的,思想弯过九道弯,我们说什么话都要想九遍,三思而后行,不像外国人直来直去,今天书里找到那页会发现有外国人之间的交流是直线,中间人之间的交流是拐弯的,真是这样吗?我的感觉如果在我们中国人之间,中国人的好朋友之间拐弯,很多场合下拐弯不是很大,尤其如果中国人和陌生人之间更不拐弯了。为什么街上经常有吵架的事?打架的事,就是太直率了,中国人之间办事太直了,完全不考虑对方的感受。在国外你会发现,非常非常在乎陌生人会怎么感受我这个说法,这个动作,举个例子来说,我经常出差,坐前面的公共仓,有时候公共仓客人不是很多,可是登记的时候,偏偏把我和另外一个人放在一起,前面都是空的,我们俩坐一起不是很别扭的,如果我,我自己,我扪心自问的,我就走了,去另外一个座位去了,可是我多次如果我旁边坐一个外国人,他走之前要小心翼翼跟我讲,我要到那去了,为什么这么小心翼翼,他想要告诉我,我要到那儿去坐并不是我不喜欢你,因为我是黄种人,如果我是黑人的话,他更小心了,他会说会不会人家说我是种族歧视,我为什么不愿意坐在一个黑人旁边,他会想很多。我向你负责任地表示,这种想法我完全没有,我该走就走。直来直去的,大家外国人你说他那么直率吗,不是,他很不直率的,他有很多的小思想。所以不能够简单地说某某民族是这种性格的,某某民族是那种性格的,这种例子太多了。</p><p class="ql-block">  还有一件事,我一直想说,借着这个机会一块说了。咱们出国也好,这可能是中国人一个共同特点,这个特点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但是我说一下这个现象。如果我们一群中国人在一起在国外,如果某一个中国人出了一旦所谓的丑,干了一点不太文明礼貌的事,其他中国人会感到丢脸,你给我们这个集体丢了脸,给我们国家丢了脸,甚至上升到给我们民族丢了脸,表面看中国人挺集体主义的,但是我认为这可能是极端个人主义,凭什么他干了坏事,往你自己身上拉,为什么他干了不文明的事,联系到民族,他就是他。外国人,我注意到,如果是一个法国人干了不文明的事,另外一个法国人好像不会这么自动地说把法兰西民族的脸可丢尽了,他不这么说。他说他干了不文明的事是他自己丧失了自己的尊严,他可以说自愧于人民,我们法兰西还是伟大的,是这种联系法。这种心态可以说他是个人主义,但也可以说是超然的集体主义,他是他,我们这个民族永远是伟大的。所以很难用一种概念定义一种民族,中国人是崇尚集体主义,法国人欧洲人是崇尚个人主义,把具体的事情摆出来看,集体主义藏于极端个人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也藏着超然的民族主义。</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都是混合在一起。</p><p class="ql-block">  翟华:其实是一起的,很难用某某民族的性格来定义,这种定义往往是要有漏洞的。我是学工科的,只要有一个例外,不成立。</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您其实就是把这些平常发现到一些琐碎的事情,把它写出来,并没有做这样大的总结或者概括。</p><p class="ql-block">  翟华:看我的博客也好,看我的书也好,就是这个意思。我走在路上,工作之余,看到一些事情,想到一些事情,赶快记下,这是很早很早就养成的习惯,我到现在才深刻地认识到,你可能还不到这个地步,提醒一下各位网友也好,什么事情什么好的想法,如果你没有记下来的话,就跟你的钱丢了是一样的效果,他就丢了,再也找不到了。因为你明天会遇到其他的事情,还有新的想法,每个新的想法来了,你如果没有记下来,就跟丢了是一样,所以我的哲学也好,逻辑也好,有了感想,赶快写。所以我的书每篇文章都是很短小的,里面可能讲一两件事情,有的时候有一点意义,有时候没有什么意义,表示就是社会现象,就是简单的现象。把它记下来,有读者自己相对自己经理经历,有所联想,能够起不到中国和国外的交流,能够达到这个作用,就很好。</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还想问翟华老师一个问题,之前新浪做十大中式英语的投票,网友反响还是挺强烈的,大家还是比较赞成这样的用法——错误的中式英语用法,你是怎么看待这种语言的融合的?</p><p class="ql-block">  翟华:我是非常高兴看到这种现象,我等于是老出国比较早的,我们出国早的时候,是非常非常不自信的一群人,生怕自己说的话是别人听起来听不懂的,生怕自己说的是中式英语,中式法语,现在我能够堂而皇之地票选我们最喜爱的中式英语,这是很大的自信,很大的进步,非常高兴。我记得当时刚刚出国的时候,我们也骑自行车,自行车轱辘要打气的时候,不知道怎么说打气,现在我知道了,但是那时候我只能从中文打气这两个字说打beat,气gas,外国人是听不懂,我是非常内疚,不好意思,我怎么能够说到想到这种奇怪的词,让人家贻笑大方,现在如果我要说beat gas,我会非常自豪地说,你知道吗,我们中国人就管这这事是beat gas,我会非常自信,我觉得这也是我们二十几年来上上的进步和中外交流难得的自信自信这种自信一定要保持下去,发扬光大,不管中式英语能不能发扬光大,但是心态一定要发扬光大。</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最后想让翟华老师给广大的想出国的一些学生也好,工作人员也好,提一些小建议。</p><p class="ql-block">  翟华:我就说一件事,如果您认为您的外语出国就能学好,混到外国人堆里马上变好的话,不要相信这种神话,外语是一点一滴学来的,环境并不能够自动地使你的外语水平提高,我认识很多华人一辈子在国外或者大半辈子在国外,他语言仍然不到位,但是我认识很多现在的年轻人,网友里肯定有这样的年轻人,他从来没出国,但是跟外国人交流,外国人问什么时候去美国,在美国呆了多长时间,说得非常好。所以我说您出国的话,语言不是一个目的,也不是一个手段,语言对我来说,我老说我经常要重新开始学一门新的语言,不是因为我真得需要学语言,用这种新的语言去交流,而是我想体验一下,重新走过一下童年的岁月,因为你都是从简单的词学起,你会发现学一年两年之后,你会做得比较,或者别人会问你现在词汇量大概相当于一岁儿童,再过若干年,相当于五岁儿童,我觉得能够体会这样重新走过童年的感觉,学一门新的外语,又能开阔视野,无论留在国内也好,出国也好,都是一件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情。不要把学英语当做一个负担。现在学校体制的要求你学英语,那是另外一回事,不谈。但是从个人的作为一种快乐,作为一种过程,学英语的过程是一种快乐,对我来说。</p><p class="ql-block">  主持人:因为时间的关系,今天就到这里,谢谢翟华老师做客。大家再见。</p><p class="ql-block">http://book.sina.com.cn/author/authorbook/2009-06-18/1315257100.shtml</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