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凝琼英——故宫博物院藏精品玻璃展

饶励

<p class="ql-block">中国生产玻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经历了漫长发展的历史沉浮,玻璃制造业在清代以宫廷玻璃为代表焕发出勃勃生机。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清宫造办处玻璃厂建立。在欧洲传教士的主导下,来自颜神镇(今山东博山)、广州等地的本土工匠参与制作。中西工艺交流的基调于建厂之初便已奠定,汲取欧洲先进技术的同时,延续并发展中国的传统玻璃技艺。康熙、雍正、乾隆时期创造出一派端庄雍容,同时蕴含了超乎时代的清新风格。</p> <p class="ql-block">玻璃塔 清</p> <p class="ql-block">玻璃画</p> <p class="ql-block">彩色透明玻璃挂帘 清</p><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造办处《活计档》中有“重华宫玻璃簾子”、“九州清晏玻璃簾子”等语句,所指即是玻璃挂帘(卷帘),这种彩色玻璃制成门窗挂帘(卷帘)既有传统功能,又有西方装饰特色。</p> <p class="ql-block">西洋镀金画珐琅玻璃酒具 19世纪晚期 捷克</p> <p class="ql-block">清代晚期,国事衰微,清宫玻璃生产走向低谷。同时期欧美玻璃制造却在工业革命的加持下迅速发展。西洋、东洋的玻璃制品大量进入紫禁城。清代宫廷昔日精巧珍贵的玻璃器皿逐渐换上日常化的色彩。</p> <p class="ql-block">西洋透明玻璃菊花纹瓶 19世纪欧洲</p> <p class="ql-block">西洋蓝色透明玻璃螺旋纹瓶 19世纪欧洲</p> <p class="ql-block">19世纪日本 蓝色玻璃开光花蝶纹提梁壶</p> <p class="ql-block">天蓝色透明玻璃花口双耳瓶 清</p> <p class="ql-block">此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嘉德艺术中心携手推出,亦是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藏17—20世纪中、西玻璃文物与相关研究成果的首次集体亮相,是一场荟萃东西方工艺文化、融汇传统与当代美学风格的视觉盛宴。</p> <p class="ql-block">历史上对玻璃的称呼有许多,例如璆(音球)琳、琅玕(音郎干)、颇黎、琉璃等。到了清代,宫廷普遍使用玻璃一词,民间以山东博山为代表依旧沿用琉璃的称呼。晚清民国时期,用料器指代玻璃的现象在北京兴起,大约是源于玻璃制造行业中对于玻璃料或硝子料,简称为料所形成的文玩行话。</p> <p class="ql-block">第一单元——瑶琰映彩</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代玻璃色彩的绚丽,造型的丰富,在以往中国玻</span>璃史上前所未有。清宫造办处玻璃厂秉持着雍正皇帝【不要失其内庭恭造之式】的谕旨,一方面汲取传教士们带来的欧洲先进玻璃技术,一方面在外形设计上力图不失传统,致使清宫玻璃既保持着同宫廷玉器、瓷器一样的宫廷风范,又不时闪烁着域外文化的特殊魅力。</p> <p class="ql-block">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三足炉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蓝色玻璃盖钵 清雍正</p> <p class="ql-block">清宫玻璃造型追古崇礼,远效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近仿前明的三足炉,当然也大量借鉴同时期瓷器和玉器器形。双陆瓶、八棱瓶、天球瓶等成为清代玻璃烧制的定例。外形保持传统的同时,也不乏展现材质塑形的特点,焕发超出时代的审美气息。</p> <p class="ql-block">雄黄色玻璃三足盖炉 清</p> <p class="ql-block">蓝色透明玻璃八棱瓶 清 雍正</p> <p class="ql-block">蓝色透明玻璃方觚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造玻璃突破工艺壁垒,纹饰表现上力图与御窑瓷器比肩。龙纹、螭纹等御用题材自不在话下,花鸟纹、折枝花纹等文人气息浓厚的样稿也同样工整清丽。瓷器之外,漆器、铜胎珐琅器也是效仿的对象。有清一代,玻璃器跻身于宫廷御制传统工艺品类之列,独树一帜。</p> <p class="ql-block">青玉蕉叶兽面纹斜方觚 清</p> <p class="ql-block">白套红龙纹瓶 清</p> <p class="ql-block">白套蓝玻璃缠枝花纹碗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黄套红玻璃团寿字花卉纹豆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赤橙黄绿青蓝紫玻璃在不同金属呈色剂的加持下呈现出缤纷效果。据档案记载,仅单色玻璃在雍正时期就可达到三十种颜色,其中分为涅玻璃(不透明玻璃)和亮玻璃(透明玻璃)。在单一色彩的基础上,利用玻璃的熔融特性,还实现了玻璃多色混合、套玻璃等一器多色的工艺效果。</p> <p class="ql-block">颜色品种所需添加成分</p><p class="ql-block">透明玻璃澄清剂:硝酸钠、氧化砷</p><p class="ql-block">不透明玻璃乳浊剂:磷酸钙、氟化钙、砷酸铅</p><p class="ql-block">红色玻璃呈色剂:金、铜</p><p class="ql-block">黄色玻璃呈色剂:铁、锑、铅锡氧化物</p><p class="ql-block">蓝色玻璃呈色剂:钴、铜</p><p class="ql-block">绿色玻璃呈色剂:铜、铁</p><p class="ql-block">紫色玻璃呈色剂:锰</p> <p class="ql-block">第二单元——迸火流金</p><p class="ql-block">清代玻璃发展辉煌的一大标志便是吹制技法的恢复。造办处玻璃厂从创建伊始便以模具吹制为主要成器工艺,并辅以各类冷加工工艺,一改南宋以来罕见吹制容器的境况。在此基础上,套玻璃、玻璃胎画珐琅、点子玻璃等诸多工艺逐渐繁荣起来。</p> <p class="ql-block">透明磨花玻璃渣斗 清中期</p> <p class="ql-block">——吹制成器</p><p class="ql-block">《颜山杂记·琉璃》记载明代有生产『空之属』的泡灯、鱼瓶、佛眼等吹制器,现仅存明代模制玻璃仿玉配饰。</p><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引进了欧洲先进的玻璃配方,可以进行复杂的吹制操作。除自由吹制小件器物之外,模具吹制是制作复杂器物的重要手段。用金属吹管蘸取玻璃料探入器范中吹制,成形后脱范、打磨,辅以雕刻绘画。</p> <p class="ql-block">白套红玻璃鱼式鼻烟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各色玻璃果供 清</p> <p class="ql-block">宝蓝色透明玻璃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天蓝玻璃天球瓶 清咸丰</p> <p class="ql-block">——套玻璃</p><p class="ql-block">造办处档案中有此称呼,是玻璃满套工艺与雕刻工艺结合的产品。例如白套红玻璃,白套蓝玻璃等,以胎芯颜色在前、外套颜色在后来称呼。其情况可再细分为二:一是在单色玻璃外套单色玻璃;二是兼套,以烧熔的多种彩色玻璃部分粘在胎体上,然后局部雕琢而成。</p> <p class="ql-block">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渣斗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白套红玻璃兽面莲瓣纹钵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黑套红玻璃花卉纹鼻烟壶 清</p> <p class="ql-block">白套蓝玻璃龙凤纹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清白套红玻璃缠枝花纹三足鼎</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白套红玻璃桃蝠纹瓶</p> <p class="ql-block">黄套绿玻璃豆英纹鼻烟壶 清</p> <p class="ql-block">白套彩色玻璃双蝠纹瓜市水丞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玻璃彩画</p><p class="ql-block">以玻璃为载体进行绘画的工艺,由于画面呈现在玻璃下方,在绘制过程中需要遵循先细节表现再颜色背景晕染的顺序,与正常作画流程相反。在此基础上,清晚期迅速发展出使用弯头笔尖绘画的内画工艺,常见于鼻烟壶等小件器皿。</p> <p class="ql-block">马少宣款玻璃内画谭鑫培戏装像鼻烟壶清</p> <p class="ql-block">西洋仕女图玻璃画 清</p> <p class="ql-block">耕织图玻璃画 清</p> <p class="ql-block">蚀花玻璃套蓝藤萝蝴蝶图挂屏 清</p> <p class="ql-block">——刻花玻璃</p><p class="ql-block">清代刻花玻璃大体分为金刚钻刻工艺与车刻刻花工艺。现存少量康熙时期的金刚钻刻花玻璃。该工艺兴起于16世纪早期的威尼斯,在玻璃表面用金刚钻嵌头的刻笔进行绘画刻磨。雍正时期,刻花玻璃大量借鉴传统琢玉工艺,今天普遍称之为车刻工艺。由于车刻技术发展成熟,车刻年款从此时成为清宫玻璃的规范,直至宣统时期。</p><p class="ql-block">17—18世纪,欧洲车刻技术再度复兴。他们更多利用车刻后切面的磨砂效果表现纹饰。参考这一效果,清宫玻璃也尝试在透明玻璃上以车刻工艺创作。</p> <p class="ql-block">西洋宝蓝色透明玻璃刻花草纹瓶 19世纪 欧洲</p> <p class="ql-block">透明玻璃刻花果纹高足杯 清</p> <p class="ql-block">白套彩色玻璃鼻烟壶 清</p> <p class="ql-block">乾隆琥珀色透明玻璃刻花蝶纹杯 清</p> <p class="ql-block">西洋透明玻璃回纹盖碗 19世纪欧洲</p> <p class="ql-block">——戗金玻璃</p><p class="ql-block">在单色玻璃器的表面,按照图案设计要求,砣出纤细均匀的阴纹线条,然后在线条内打金胶,上金箔,使之成为金色纹理的图案。这一工艺是借鉴漆器工艺技术发展而来,是清代宫廷玻璃特有的装饰。</p> <p class="ql-block">天蓝玻璃戗金缠枝花纹圆盒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天蓝玻璃戗金缠枝花纹鬲式炉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天蓝玻璃戗金缠枝花纹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名点子玻璃</p><p class="ql-block">单色玻璃器的吹制过程中,滚动玻璃芯,令其表面粘附其他颜色玻璃碎块,再熔后形成大小不一的斑点。档案记载的点子玻璃制作量不大,有透明和不透明之分。</p> <p class="ql-block">白玻璃红点子花盆 清</p> <p class="ql-block">黑玻璃红点子水丞 清</p> <p class="ql-block">——缠丝玻璃</p><p class="ql-block">16世纪由威尼斯玻璃岛的工坊创烧,其特点是根据乳白色玻璃条棒的不同排列和组合方式可以形成复杂但优雅的视觉效果。宫廷档案中将此种工艺描述为缠丝玻璃。雍正、乾隆时期,内廷档案数次记录了缠丝玻璃入贡的信息。之后,随着玻璃条棒颜色的丰富、各种排列及缠绕的叠加,缠丝玻璃还可呈现多色线条螺旋叠交的多样形态。</p> <p class="ql-block">18世纪 威尼斯 西洋彩色缠丝玻璃双耳盖瓶</p> <p class="ql-block">西洋白色缠丝玻璃碗 18世纪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绕彩丝玻璃</p><p class="ql-block">绕丝工艺的一种,在成形的玻璃胎表面粘附其他色彩的玻璃熔液,并将后者牵拉出丝,绕于旋转的玻璃胎芯上形成螺旋排布,外观效果与简单排布的缠丝工艺相似。这类器物通常归纳为搅胎玻璃的一种,但在清宫档案中未见此称呼。</p> <p class="ql-block">白玻璃绕彩丝玻璃螺旋纹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玻璃胎画珐琅</p><p class="ql-block">以玻璃为胎体用珐琅绘饰的工艺,由铜胎画珐琅工艺发展而来。创制于康熙时期,乾隆时期作品最多。由于玻璃与珐琅的熔点接近,烧造技术难于掌握,烧造量始终不大。雍正、乾隆两位皇帝都视其为珍宝,每获成品,即命制作精美的包装珍藏,绝少赐人。</p> <p class="ql-block">西洋蓝色透明玻璃胎镀金画珐琅树莓纹长方盒 19世纪捷克</p> <p class="ql-block">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图鼻烟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玻璃胎画珐琅西洋仕女图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 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图瓶</p> <p class="ql-block">铜胎画珐琅嵌玻璃冰梅纹瓶 清</p> <p class="ql-block">——金星玻璃</p><p class="ql-block">因体内蕴含金光闪闪的结晶颗粒而得名,15世纪最先诞生于威尼斯的新兴玻璃品种,清宫档案称其为温都里纳石或噶什伦。乾隆初年,此品种在传教士的指导下于玻璃厂烧制成功,成品量遂显著増多。由于硬度較高,难以吹制现存金星玻璃器多以琢玉方法雕琢而成,少数器物在金属胎外镶贴金星玻璃片,亦见熔化金星玻璃碎块制作点子玻璃。</p> <p class="ql-block">铜胎嵌金星玻璃冰裂纹笔筒 清</p> <p class="ql-block">深蓝色玻璃金星点子水丞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金星点子葫芦式鼻烟壶 仿玛瑙玻璃 清</p> <p class="ql-block">黑玻璃彩色金星玻璃鼻烟壶 清</p> <p class="ql-block">第三单元</p><p class="ql-block">玻璃因取材方便、可塑可雕、晶莹剔透等特点,作为一种新兴材料装饰着清代宫廷生活的点点滴滴,从书房案牍之间到闺房妆奁之内,大到可映整身,小则盈握在手。</p><p class="ql-block">与此同时,工业革命影响下的玻璃制造逐渐褪去手工技艺的独特与稀缺,昔日珍稀之物日趋平常。玻璃类器物从赏玩摆设迈向装潢建材等广阔的实际应用。</p> <p class="ql-block">玻璃胎画珐琅花鸟图册 清</p> <p class="ql-block">透明玻璃雕卧狮扑球 清</p> <p class="ql-block">18世纪英国 铜镀金冠架式水法跑鸭钟</p> <p class="ql-block">佛教有七珍宝之说,不同经典记载虽有出入,琉璃始终位列其一,清宫礼佛之风尤盛,以玻璃器供奉的实例屡见于绘画和档案。</p> <p class="ql-block">玻璃自诞生之初便是替代天然宝石的不二之选,我国历史上更有药玉、药珠等称呼指代仿玉玻璃器、玻璃珠。随着清代玻璃呈色、透明度等方面工艺提高,在妃嫔钿子、首饰上的出现频率大大增多,还出现专门以玻璃为材料编织而成的串珠首饰。</p> <p class="ql-block">点翠嵌玻璃珠钿子 清</p><p class="ql-block">钿子是清代中期开始在满族妇女中使用的一种头饰,以黑色丝线缠绕铁丝编丝为胎,前高后低,形似菠箕,并在前、后的特定位置缝缀上成套的金银首饰。</p><p class="ql-block">此件钿子上为银质首饰,点翠装饰之外镶嵌各种彩色玻璃模仿有色宝石,且使用了嘌呤镀膜玻璃仿制珍珠。</p> <p class="ql-block">霏雪地套红玻璃寿字镯 清</p> <p class="ql-block">点翠镶玻璃子孙万代纹头花 清</p> <p class="ql-block">点翠镶玻璃珠虫叶纹头花 清</p> <p class="ql-block">蓝色透明玻璃手串 清</p> <p class="ql-block">湖色缎绣荷花纹嵌珠花盆底夹鞋 清 光绪</p> <p class="ql-block">缎心绸边钉玻璃珠石榴纹骨柄团扇 清(右)</p><p class="ql-block">缎心绸边钉玻璃珠五福骨柄团扇 清(左)</p> <p class="ql-block">清代宫廷饮食起居中所涵盖的玻璃器皿看似寻常之物,实则内涵精妙。造办处生产的鼻烟壶作为皇帝、嫔妃随身之物,代表了清代最高的玻璃技艺。外国进口的钟表,镜子乃至酒具亦为当时绝伦工艺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黄套绿玻璃瓜式盒 清</p> <p class="ql-block">玻璃胎画法琅瓜账绵绵鼻烟壶 清乾隆</p> <p class="ql-block">19世纪 捷克 透明玻璃镀金珐琅彩长方盒</p> <p class="ql-block">清代皇帝勤于政事,文房用品是他们每日接触最多的器具,是实用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玻璃文房器物自然也不例外,甚至更加凝聚了皇帝的审美情趣。乾隆时期烧制成功金星玻璃而制作了整套金星玻璃文房用具,熠熠生辉,雍容华贵。</p> <p class="ql-block">金星玻璃雕夔龙纹墨床 清(左)</p><p class="ql-block">金星玻璃雕山水人物图臂搁 清(右)</p> <p class="ql-block">蓝套绿玻璃螭龙纹水丞 清 乾隆</p> <p class="ql-block">透明两色玻璃双连嘎出哈式笔架 清</p> <p class="ql-block">紫色透明玻璃狮钮方章料 清晚期</p> <p class="ql-block">乾隆时期清宫内檐装饰中发现使用了镶嵌玻璃,例如倦勤斋、符望阁等处。清早期由于平板玻璃十分珍贵,用于室内装潢的玻璃多为方寸大小。清中后期,随着欧洲平板玻璃制作取得技术突破,清宫大量出现镶嵌大面积玻璃的屏风等家具。慈禧太后主政后修缮的长春宫、体元殿、储秀宫也大量安装西洋玻璃。</p> <p class="ql-block">蚀花玻璃套红嘉谷安和图挂屏(清)</p><p class="ql-block">蚀花玻璃在套玻璃基础上发展而来,最早出现于19世纪后半叶的英国,根据纹饰用蜡封住需要保留的部分,用酸腐蚀去除多余的有色玻璃层,从而勾勒出精细的图案。清末民国时期这类玻璃作品被用于窗户、屏风等内檐装饰。</p> <p class="ql-block">紫檀木边画玻璃年景婴戏图 挂屏 清</p><p class="ql-block">紫檀木边竖挂屏,屏心为画玻璃年景婴戏图,用细致的手法描绘出节庆时的居室布局和人物情态。画面中室内高悬式样各异的挂灯,瓶中插置的梅枝、盆景中的水仙,表明这是新年假日中的一天。场景中的男女老幼,姿态各异,呈现出其乐融融的氛围。</p> <p class="ql-block">历经二百余年的清宫玻璃生产为中国玻璃史写下光辉的一页。在其带动下古籍中的“千年冰”最终走入现实生活。清代玻璃融汇中西技艺之特长,汲取传统美学之精华,兼容并蓄,独树创新,绽放出跨越时代的魅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