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消失的麻塘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是苗族人的根,每家都有一块或大或小的麻塘地。要是有人来找大人,在家的小孩经常会说,他们在麻塘地里。麻塘地是每户苗族人都各自拥有的地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塘地大都选择在离村子较近,土地肥沃潮湿且背风的地方,当然,如果房前屋后或离村子较近的地方没有适合的地块,有的也选择在较远的小凹塘地里。土壤以红壤土最佳,因为红土地长出来的麻不硬,好撕。麻塘地不大,也就是二三分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以前,苗族的家庭是典型的封建家长制,大都是男主人主宰。但是也有例外的,就是到栽麻和割麻的时候,女主人说了算,男主人必须无条件服从。因为这关系到整个家庭成员穿的问题,如果有什么闪失,孩子和自己的女人来年将没有新的衣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立夏之后,雨水充沛,苗族人就选择在马日甲子播种麻,据说这天栽的麻长出来才像马尾巴一样又长又细。男的负责犁地、耙地,犁完耙细之后铺上一层厚厚的牛粪,才由女的播撒麻籽,男的再翻犁一遍。播撒种子最讲技术,撒密了长得太细,撒稀了长得太粗,这都不好。所以,播撒麻籽这一环节非常重要,不懂的要请人帮忙或者之前要虚心向别人学习。撒得均匀得当,长出来的麻才又高又细。栽结束回家时还要对着麻塘地轻声祝福:“种子呀,不要跟我们回家,快快长,要比赛长,跟着伴长,越长越好越长越高。”</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个月过后,只要走进苗族山寨,只见房前屋后寨头寨脚一片片突起的翠绿镶嵌在各种农作物中间,这些翠绿就是苗家人栽种的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苗族对麻的谜语是:“开花不结果,结果不开花。”就是说雄麻开花雌麻不开花。割麻要及时,提前或推迟都不行。割老了麻杆硬不好撕,割早了麻没长成熟撕出来的麻皮不牢。没有经验的,栽下去三个月之后就可以割;如果有经验的,见雄麻开花才开始割。留好边上两三沟做种后,男的用锋利的镰刀把麻割好堆成一小堆,女的拿着麻杆的顶部顺手把叶子捋下,把捋好的麻分作裙麻(最好的,做裙子)、被麻(杆杆大的,做被子)、小麻(不好的,可留做拴东西)三等,再进一步分成小捆,然后扛回家晾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割完后,麻塘地被犁翻耙细撒上菜籽,苗家人食用的小菜就靠麻塘地供应。邻村兄弟民族还经常到苗族村寨来找菜秧,苗家人总是笑呵呵地领着他们来到麻塘地,大把大把地送上,邻村的兄弟民族已走了很远他还在大声嘱咐:“如果不够再来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麻割回来后,苗家妇女又重复着新一轮的劳作,除了盘土地、生孩子、领娃娃,就是切麻、绩麻、舂麻、纺麻、绕线、煮洗漂白、牵线装机、织布、滚布、刺绣、蜡染等等。一年四季不停地忙。《马关县志》第二卷曾经记载:“苗妇勤劳为人类第一,其所负劳作之责甚多,自朝至暮无稍息,夫妻子女之服装皆由苗妇种麻、绩麻、自纺、自织、自裁、自缝。最难者,积麻时间乃利用负柴负水或赶街赶路时间为之,不耗费正当的时间也。”所以,从中除了可以看到苗族妇女劳苦的程度,还可以看到麻就是苗族妇女一生的希望,麻塘地就是苗族的摇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旧社会,苗族是被压迫的对象。“老鸦无树桩,苗家无地方”,“桃树开花,苗族搬家”,为了生活,他们不断迁徙,但不论如何迁徙,身上总是少不了三件宝,火种、粮种、麻种。在不停的迁徙中造就了苗家人浓浓的民族情,所以,平时在外认识本民族的人时都常常说,只要是三颗麻籽下地的就是我们的人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解放后,苗家人翻身做了主人,有了自己的土地有了自己的家,他们不再漂泊不再搬家。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苗家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盖起了大瓦房,电视、DCD、洗衣机、摩托车、电冰箱等现代电器进了家,苗家小妹都高高兴兴背着书包进入学校不在挑花。有些苗家人乘着春风走出山寨到城里做起了苗族服装生意,有的还建立了加工厂。一时间街上飘起了苗族的七色花。苗族妇女丢掉了几千年的手中活,不再栽麻不再绩麻不再挑花,但他们现在穿的却比以前更艳丽,笑容比以前更灿烂,人也比以前更漂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走进苗家山寨,在宽阔的街道上碰到如花的小姑娘,问你家的麻塘地在哪里?她只会礼貌地摆摆手。麻塘地,我心中的麻塘地,你承载着苗族悠远的历史,现在已经在我们的生活中消失,今后,想你就只盼望你来到我的梦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