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樊瑀先生、王晓岚女士主编的“中国火柴老贴画”丛书,由河北美术出版社于2011年1月出版发行。丛书6册,为解放前(上下2册)、20世纪50年代——80年代(4册)。</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凡收藏,离不开有关收藏知识的充实,只有将收藏与鉴赏结合起来,收藏的乐趣就会不断浓厚。收藏知识的日益积累,启迪我们向收藏纵深开拓,了解还未明了的内涵,逐渐揭开疑点的表象。</p><p class="ql-block"> 日前,我再次阅读《中国火柴老贴画》丛书,深深地感受到这套丛书是火花收藏者的良师益友。主编樊瑀先生和王晓岚女士把他们珍藏多年的珍贵的火花和充实的历史资料,用通俗易懂的文字,介绍了有关火花的来龙去脉,为收藏爱好者提供了如同金山般的知识宝库,犹如丰盛的火花知识大餐。感谢他们为此套火花丛书的辛苦付出。</p><p class="ql-block"> 写书难,出书更难。我曾和两位主编聊过这套丛书,除了钦佩他们无私无畏为火花爱好者提供营养丰富的火花知识,还了解了此套丛书写书和出版的始末点滴。 </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套丛书是受河北省美术出版社约稿而作,最初谈的是写一本,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火花画面,真实反映当时政治、经济、文化、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背景和现状,由于是美术出版社编辑出版,所以要求对每一枚火花都要有一点美术方面的描述。出版社是想通过这套读物让更多人知道火花、了解火花、爱上火花,为使书名一目了然,编辑还特意将“火花”一词改为更专业和易懂的“火柴贴画”,以期让读者看到书名就知道内容所写。写着写着,两位主编发现:由于火花数量太多,一本书很难完成预期,又和出版社商讨,将原计划的一本书扩成丛书,以时间节点为分界线,这套丛书分别为解放前、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90年代各一册,共计6册。结果写作时又发现,解放前的火花从清朝末年到1949年,历时半个多世纪,数量颇多,涵盖面广,不知不觉文稿就超出其它年代许多,编辑又将解放前文稿分为上、下两册,丛书共计7册。(因故,两位主编只负责解放前到80年代的火花文稿。)此套丛书从2007年6月接到约稿到2011年元旦正式出版,前后历时三个年头,实际两年半时间,由于书中涉及历史较多,审稿比较严谨,原稿被删去大量文字,很遗憾也很无奈。王晓岚女士从事图书馆工作,为写作查找资料提供了便利条件;河北省美术出版社责任编辑康艾玲的专业精神,进一步激励他们写作动力……</p><p class="ql-block"> 作为一个火花爱好者的我,阅读此套火花丛书,犹如从两位营养专家处汲取了丰富的健康营养液。谢谢你们的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世纪中叶,火柴从欧洲传入中国,被称为“洋火”和“自来火”。由于火柴来自国外,所以,那时的火柴贴画全都是外文,由于百姓的不认可,而后才加印上了汉字,以此迎合中国百姓的欣赏习惯。火柴贴画作为火柴的附属物,除了提供生产厂家、地址之外,还绘制精美的图案,从不同侧面反映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可以说,这些贴画就是一部中国火柴发展的近、现、当代史的缩影。</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樊瑀先生</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樊瑀 1943年生,江苏徐州人。通过长达半个世纪的收集,现藏有不同品种邮票、火花、烟标、酒标及老广告约三十万余种。他的收藏活动被电影、电视、报刊等媒体多次介绍,并在国内、国外多次举办大型个人展览,被誉为“中国火花收藏第一家”。他参加了美,英,澳、意等八个国际收藏组织,并与五大洲近两千名收藏者保持联系,已出版收藏著作多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王晓岚女士</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王晓岚 1969年生,江苏徐州人。长期从事文化工作。现为江苏省图书馆学会会员、全国火花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亚洲火花学会会员、江苏火花学会理事。自幼爱好收藏火花和老商标,参与多本收藏鉴赏书籍的撰稿工作。1991年华东水灾期间曾举办火花赈灾义展为灾区募捐,是国内火花收藏界举办义展募捐第一人。她多次举办个人火花收藏展,效果良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自来火</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前,中国人用火石来取火,火星乱撞,半天才见火苗。火柴于19世纪由外国商人引进中国。到中国后由于其神奇的特点被百姓称作了自来火。自来火一擦即着,跟火石相比,那火真跟“自来”的一样。而我国自己制造火柴是19世纪的事情。广东巧明厂是我国第一家火柴厂,于1879年出品了“太和舞龙牌”火柴。每个火柴盒里放50或60支,每天生产约为1200盒。火柴是舶来品,身价高贵,最初只有富家公子哥儿才显摆得起。据说北洋大臣李鸿章看到一份商务报告,说洋人把火柴卖给中国,十盒就要一两银子。李鸿章认为:这洋财不能老让洋人发。于是在天津建立了自来火局。</p><p class="ql-block"> “自来火”火柴是燧人氏火柴厂出品的,商家就是根据火柴一擦就着的神奇性来命名产品的名称。贴画中“自来火”三个大红字,使消费者一目了然。画面中书写的文字更有意义:“中国制造,自来火来自,完全国货”,其商业信息的宣传绝顶巧妙。“顶好”火柴的贴画设计较为平淡,虽然一只挺立的报晓公鸡带来了一丝中国的味道,但四周的外国文字书写,还是道明了厂家的身份。其外国货价钱贵,不会有好的市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留声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留声机是一种放音装置,用声学的方法将声音储存在圆盘刻出的弧形刻槽里,把唱片放在转台之后,随着唱针的旋转原先储存的声音再次播放出来。留声机在19世纪就已经传入我国,真正流行时是在20世纪的20年代。那时,城里有钱人家的小姐们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嗑着瓜子听留声机里放着的流行歌是一种极富情趣的享受。留声机不光可以满足年轻人听流行歌的愿望,很多老年戏迷们也喜欢听京戏唱片来过戏瘾。留声机相对价格不贵,一般小康之家都可以承受。当年,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试制出第一台留声机时,把他的爱犬的吠声录了下来,宣告了人类又一项重大发明的诞生。所以,美国胜利唱片公司生产的留声机和唱片上都印着以狗和留声机为图案的商标,以此来表明该留声机是“正宗原版”的身份,这只名为“尼波”的小狗也因此成为世界唱片史上最有名的狗。</p><p class="ql-block"> 内河贸易公司出品的“留声机”火柴,其贴画是当时美商胜利留声机公司的广告,主图图案为胜利公司的商标——小花狗尼波,它正在聆听留声机发出的美妙声音。在构图者的笔下,狗和留声机都烙下了历史的痕迹。画面真切生动、自然和谐。英文、中文配合的书写,既为留声机做了广告,又使火柴得到销售,这种宣传手段至今仍在沿用,是一种传世的、成功的设计方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交际舞</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长期以来,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十分忌讳男女之间的身体公开接触,“男女授受不亲”是上下几千年来的要严格遵循的祖传训诫。这种文化背景与西方式的生活娱乐方式格格不入,所以交际舞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有着它的特殊意义。自从国内流行交际舞后,说明中国人不仅仅是脱下长袍马褂换上西装那样简单,而是从思想上和形式上都开始有了接受西方的欲望。在接受西方的文化中,通过西方生活方式对富有阶层的影响,女人也有了接触社会各阶层的机会。</p><p class="ql-block"> 上海中国火柴公司出品的“跳舞”火柴,其贴画描绘一对穿着时髦、西式装束的舞伴翩翩起舞的舞姿。男的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梳着油光可鉴的西式分头,似乎可以嗅到他头上的发蜡味。女的穿着白旗袍,黑色高跟鞋,烫发披肩,是20世纪30年代标准摩登女郎的装扮。清朝末年,西方交际舞传人中国后迅速流行;民国成立后,交际舞已成为国人热衷的一大时尚娱乐方式。开始,西方交际舞只属于上流社会的部分人,不久,社会各阶层人士开始融人各种舞会,舞厅在中国各大城市盛行,舞女也盛极一时,学会西舞成为当时极为重要的交际手段。这枚“跳舞”火柴,展现了男女交际舞的热烈场面,新颖独特的视角,不落俗套的描绘,与现今交际舞相比,毫不逊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孔子降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崇拜麒麟始于春秋时代,传说中的麒麟雄者为麒,雌者为麟,全称为麒麟。麒麟虽外表狰狞,但性情温和,内心仁厚无比,从不伤人害畜,甚至双蹄不踏青草和昆虫,所以被称为“仁兽”。《拾遗记》中说:“孔子未生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人家。”就是说在孔子快诞生的时候,有一头麒麟来到他家院里,嘴里吐出一卷玉书,玉书上记载着这位圣人的命运:“水精之子孙,衰周而素王,徵在贤明。”意思是说他是王侯的种,却生不逢时。于是,第二天圣人孔子便诞生了。因此,孔子出生后被称为“麒麟儿”,后世的人将这件事称为“麟吐玉书”。后来,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的核心就是“仁”,与麒麟所具备的仁厚品质如出一辙,符合几千年来中国的礼教和儒家风范。所以,麒麟被中华民族的各阶层人士接受和崇拜。至今在各地的文庙中都可以看到,圣贤孔子诞生时的“麟吐玉书”图案。</p><p class="ql-block"> 清末民初时期出品的“孔子降生”火柴,其贴画以“麟吐玉书”的形式来表述孔子降生的传说,贴画中长着龙的脑袋独角,马蹄牛尾,浑身长满鳞片,外形像麋鹿的麒麟活灵活现。画面准确凝炼,音韵和谐,意境优美,再现孔子横空出世的情景。</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南 和</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荷花又叫莲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荷花生长在温暖多湿的环境中,以花大叶丽、凌波翠盖、清香远溢的特性而为人们所喜爱。荷花虽不像牡丹那样雍容华贵,也没有菊花那样孤傲清高,但“出淤泥而不染”与迎酷夏骄阳而盛开的娇艳花朵,赢得了佛教至高无上的崇拜。佛教认为,想带着人世间的欲望,进入佛国这片净土是不容易的事,必须要远离尘世的污染与干扰,才能达到佛教的高境界。荷花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典范,这与佛教信徒不受污染的愿望相一致。随着佛教的传播,把莲花的自然属性与佛教的教义和戒律相类比美,逐渐形成了对莲花的完美崇尚。</p><p class="ql-block"> 《华严经》中曰“莲花有四义:第一是在泥不染,在世不为世污;第二是自性开发;第三是为群蜂所采;第四是有香、净、柔软和可爱。”准确地把握了荷花清秀洁净的德性,与佛陀的精神意义相一致,所以成了佛祖的座莲。</p><p class="ql-block"> 时利和厂出品的“南和”火柴,其贴画色彩清丽,构图明快,将荷花出尘离染,清洁无瑕的特性展现出来。贴画的内涵丰富而博大,拓展了人们对荷花的想象空间。“南和”贴画音韵和谐、意境优美,代表着佛教的高境界。</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丹凤朝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山海经》中曰“凤凰生于南极之丹穴。”丹穴是丹山的朝阳之谷,凤凰生于丹山,所以称丹凤,因此又有“丹凤朝阳”之说,比喻人心高而志远。</p><p class="ql-block"> 凤凰是神话中的瑞鸟,鸟中之王,出自东方君子之国,高约六尺,鸡头、蛇颈、燕颔、龟背、鱼尾,五彩斑斓。凤凰不啄活虫、不折生草、不群居、不去污秽处、无罗网之难;非梧桐不居、非竹不食、非灵泉不饮。雄鸟称凤,雌鸟称凰,全身的羽毛呈现文字:“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凤凰是德、义、礼、仁、信的代表,寓意着大吉大利、天下安宁、永久盛昌。传说中凤凰飞则百鸟相从,可见凤凰的高贵和高雅,是任何凡俗的鸟类不可比拟。</p><p class="ql-block"> 凤凰是仁人、贤人的代称,约五百年就集于梧桐树枝上自焚,在烈火中重获新生,称之为“凤凰涅槃”,重生后的凤凰羽更丰满、音更清爽、神更祥瑞。</p><p class="ql-block"> 民国时期,丹华火柴公司生产以丹凤牌、翔凤牌和飞凤牌为商标的硫化磷火柴,三个牌子绘制的凤凰画像大同小异,只是用色不同。贴画中的凤凰姿容妙曼、仪态万方,平稳协调、富有神韵。商家将自己比作超凡脱俗的凤凰,对消费者保证:本企业将像“涅槃”后的凤凰一样,努力提高产品质量,更好地对待消费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七 一</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1年盛夏的一个晚上,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两层小楼里,透出明亮的灯光,一张长方桌前13位代表在开会。他们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成就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共产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p><p class="ql-block"> 这一天是7月23日。中国共产党在历经腥风血雨和种种艰难险阻,当中华民族处在最危急的时刻,中国共产党高擎抗日大旗,凝聚起爱国力量,浴血奋战,救亡图存,成为抵御外侮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影响日益深入,纪念党的诞辰成为党员和人民群众的愿望。当时在延安,参加过党的一大会议的只有毛泽东和董必武两人。由于时隔多年,档案难寻,党的一大开幕日期一时无法确认。于是他们就把七月的第一天作为党诞生的纪念日。1941年6月党中央发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指示》,正式把7月1日定为党的诞生纪念日。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起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庄严使命,并始终在不懈地奋斗着。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随后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艰辛探索;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总结了历史经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如今,以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为号角,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正向实现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稳步迈进。</p><p class="ql-block"> 四川省地方合营宜宾市火柴厂出品的“71”火柴,其贴画表达了对中国共产党的祝贺和热爱。硕大粗壮的“71”二字寓意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领导力量,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才会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富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老百姓</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封建社会开始,就将统治阶级以外的人民称之为老百姓。后来,老百姓就泛指那些没有官职的普通黎民,其中包括农民、手工业者、小商贩以及从事其他各行各业的人群。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这些人无权无势,一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各阶层大小官员不但可以随意欺压和侮辱,甚至还可以骑在他们的头上作威作福,从不把他们当作人看,并且防民如贼,视民如仇,使百姓每天都在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的状态下生活。</p><p class="ql-block">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中国不但让百姓从经济上翻了身,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还废除了过去把人划分为三六九等的做法,提倡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大大提升了百姓的社会地位。尤其是建国初期颁布的《土地法》,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将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和多余的粮食、房屋,都分给了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实现了他们千百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使农民们看到了美好的生活前景和希望,让老百姓真切感受着新中国的新生活,体验到翻身做主人的幸福。</p><p class="ql-block"> 青岛明华火柴厂出品的“老百姓”火柴,其贴画真实地反映了老百姓在获得平等自由、新生活后的喜悦之情。画面中两名头戴斗笠、肩扛锄头的农民并肩走在晚归的路上,身背着大捆柴草的农民,脸上没有丝毫疲惫之感,却有着幸福喜悦之意。在画面中找不到旧社会常见的苦难和麻木的脸,有的是轻松的步履、谈笑的话音、挺直的腰杆和翻身当家做主人的自信。其贴画虽为黄色土纸单色印刷,但娴熟的白描笔法再现了中国百姓的真实面貌。背标中“老百姓”三个大字富有感染力,使人观后具有亲切感。</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宇 宙</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在中国有夸父追日的传说:传说,天地间一片混沌,后来夸父奋斗累死之后,才混沌初开。在西方,有上帝造人的传说,在上帝造人的七日之后,天地初开。一直到现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还在进行中。面对浩渺无垠的宇宙,没有人知道它来自哪里又将去向何方,人们对于宇宙是敬畏的。20世纪5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后,就打破了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的敬畏,认为浩瀚无垠的宇宙已不再神秘莫测,而是可以认知和利用的。当时,人们频繁使用“宇宙”这个词来显示改天换地的决心和人定胜天的信心,沙市市胜利火柴厂出品的“宇宙”火柴贴画就是那个时代使用的典型商标。</p><p class="ql-block"> “宇宙”火柴贴画出现在中国学习苏联时期,贴画中的图案是根据苏联的宇宙飞船所设计的,以地球、星空、航天器等为图。由于设计师对航天知识知之甚少的原因,所描绘的飞船图案过于抽象,只呈现出简单的几何形状,航天器更像是一艘怪异的飞碟,这样的设计虽然缥缈虚幻,却为画面增添了几许神秘,使其宇宙的主题更为突出。整体画面呈深蓝色,点点繁星点缀其间,为画面增添了无穷的动感,橙色的飞船急驰在运行轨道上。“沙市市胜利火柴厂出品”字样十分醒目,占据中心位置,体现出当时的火柴厂已经开始有了品牌意识。设计较为新颖,是收藏中的一枚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国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中共中央指定陈云、聂荣臻、薄一波负责领导筹建工作。以后周恩来、聂荣臻领导制定了两次科学技术长远规划。1962年11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以周恩来为首的专门领导机构。我国广大的工人、干部、知识分子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奋斗,政治挂帅,思想领先。以高度的革命觉悟,以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靠严谨扎实的科学态度和“全国一盘棋”的大协作作风,于1964年10月16日,中国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新疆罗布泊爆炸成功。这是中国成功进行的第一次核试验,比美、英、法等国的首次核试验在技术上更为先进。同时,在原子弹爆炸的当天,中国政府发表声明,郑重宣布: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并建议召开世界各国首脑会议,讨论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问题。这次核试验成功,标志着中国国防现代化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于打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核垄断,加强和巩固国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对此十分高兴,他破例举办一个庆功宴,并让钱学森紧挨自己坐。毛泽东笑着对大家说:“今天,请各位来叙一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原子弹爆炸了,我们的火箭试验成功了,我们中国人在世界上说话,更有底气了!”</p><p class="ql-block"> 西安火柴厂出品了这枚纪念火柴,背标中“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的毛主席语录,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其贴画表现了原子弹爆炸成功,蘑菇云升腾起的一刹那胜利时刻,全体科研人员欢腾雀跃的动人景象。画面背景显现生动,从而造成了近景模糊远景清晰的宏大景象。此枚贴画非常有意义,值得收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作出决议,在天安门广场兴建人民英雄纪念碑。1951年国庆,在征集的200多幅设计方案中,决定以梁思成的建筑纪念碑方案为主。1952年8月1日正式动工兴建。1953年重达百吨的碑芯石坯由青岛运来,碑芯成品高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吨;经过将近六年时间,于1958年4月全部竣工。纪念碑从地面到顶端共高37.94米,下面是近3000平方米的双重月台,碑身下是双层须弥座,雕以牡丹、荷花、菊花组成的八个花圈,以象征高贵、纯洁、坚贞。碑座四面嵌着8幅巨大的浮雕,内容分别为焚烧鸦片、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这些画卷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我国近百年来人民革命的伟大史实。整座纪念碑肃穆庄严,雄伟壮观,主题鲜明,既表达了对革命烈士的无比崇敬,起到“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作用,又体现了我国民族艺术的特点。人民英雄纪念碑矗立在天安门广场中央,与天安门遥遥相对,毛泽东亲自为纪念碑奠基。纪念碑庄严宏伟,具有我国独特的民族风格,正面镌刻着毛泽东主席的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背面是毛泽东主席起草、周恩来总理题写的碑文。碑身两侧装饰着用五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浮雕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20世纪60年代初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p><p class="ql-block"> 南海火柴厂出品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火柴,其贴画中的纪念碑巍然挺立,画面采取侧面透视的方法来绘制,既增强了碑的立体感,又使碑更显庄严肃穆。天安门广场上空,绚烂的烟花如花朵般绽放,人们用这种形式表达了对老一辈革命家的缅怀和崇敬,借此告慰烈士英灵,其革命精神永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是在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大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惨遭屠杀,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的紧要关头召开的。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会上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中国革命从此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对中国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著名论断是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根据当时中国国情提出的。他清楚地意识到,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没有救世主可以将幸福送给中国,也没有什么灵丹妙药可治中国的病,不顾中国国情,照搬西方的公式,只能将中国越弄越乱,越搞越坏,结果只有死路一条。</p><p class="ql-block"> 在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中又提出这个口号,是为了保卫人民群众的政权,保卫国家江山永不变色的大问题,是要与资产阶级进行一场殊死的夺权斗争。</p><p class="ql-block"> 麻城火柴厂出品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火柴,其贴画表现了“文化大革命”时期所发生的斗争。贴画表现了在数面红旗的映照下,粗壮有力的大手,高高举起一支钢枪,似乎在呐喊:“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无数人在怒吼:“团结起来,英特那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这吼声惊天动地,这吼声地动山摇。中国人民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不能在“文化大革命”中将政权丢失。毛主席发出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命令,就是指挥、就是号令,他指挥着亿万军民整装待发,夺取新的胜利。贴画朴实无华,色彩平淡,但画面生机勃勃,构图均衡稳定,画面的绘制充满了理想主义的色彩。</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党代会</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和陈独秀共同提出了组建工人阶级政党的设想,并分别负责在中国的南方和北方地区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苏联的十月革命运动。几个月之后,共产主义性质的小组便在全国各地涌现出来,共产国际驻中国的代表马林与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接触后,认为在中国建立共产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建议尽快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于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在上海正式开幕,出席会议的13名代表,代表着全国57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会议由于受到法租界巡捕房暗探的干扰,最后一天只好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艇上举行。“一大”会议在南湖上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构,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布成立,中国的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为无产阶级劳苦大众带来了翻身解放的希望。这艘游船成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营口火柴厂为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特意出品这枚火柴。这艘游船向人们展示中国共产党革命的航船从南湖扬帆起航,当年的共产党从这里率领全国人民劈波斩浪,勇往直前,谱写出中华民族崛起图强的壮丽篇章。小船在远处具有江南水乡特色,在这样景致的映衬下,显得那样的雅致和谐。然而,就是在这样的一条小船上,中国共产党诞生了!画面用红色描绘象征共产党所领导的红色政权和共产党在中国的大地上所形成的“星火燎原”之势,冲击着人们的视线,振奋着人们的激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海冰101”破冰船</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冬季,中国发生了严重的冰情,渤海湾海域遭到冰封,使国内和国际航运受到严重影响,造成上海地区工业原材料供应脱节,以致工农业生产不能正常发展。当时气象专家预测:渤海湾海面第二年仍有冰封的可能。由于当时使用的还是新中国成立前所造的小型破冰船,根本无法应付如此严重的冰封灾情,急需大吨位和大排水量的破冰船来解决破冰问题,海军党委请求上海新造船厂赶制一艘破冰船。为了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建造破冰船的任务,造船厂成立了指挥组,指挥组下设生产技术组、后勤供应组和保卫宣传鼓动组,各车间还组成以工种、生产班组为单位的“战斗队”,采用边设计边施工的办法建造。他们克服了场地狭小,缺乏配套设施和图纸,除锈、试水工艺不成熟等重重困难,从破冰船上船台到试航交船仅用了四个月的时间。该破冰船被命名为“海冰101”,寓意为由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大型破冰船。</p><p class="ql-block"> 上海火柴厂设计了“海冰101”火柴贴画,其贴画展示了中国第一艘大型破冰船的风采。在海蓝的冰面上,屹立着大型破冰船,船头高扬,船体插满了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破冰船正披荆斩棘,冲在前方,飘扬的红旗似在宣告:中国有了自己的破冰船,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巨大作用。贴画中两个“生产”大字清晰醒目,大气磅礴。船的长宽比例比一般海船庞大、雄伟,这种船可以为海上轮船破冰,开辟出更宽阔的通行航道。</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十二生肖</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鼠牛狗猪……天下动物很多,古人为何选择十二种动物为属相?有种准确说法,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犯时,此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正在捣药忙乎;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已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猴子活跃起来到处乱窜;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p><p class="ql-block"> 关于十二生肖的排列,还有各种传说,或似开心解闷的笑谈,或似贬恶扬善的寓言,其中文学成分较浓。但是,生肖座次的排位,绝非一朝一代所能完成。最初时也未必就是一次提名十二种,也许只有现在的四五种,也许还曾有过超额的现象,到了后来优胜劣汰,定额定员并定了位,也就一直传流到了今天。祁门火柴厂出品的“十二生肖”火柴,其贴画灵动洒脱,卡通形象十分可爱,这套生肖贴画是收藏中不可多得的一套珍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学习张海迪</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提起张海迪,人们对她都有深刻的印象,因为她是20世纪80年代的精神偶像。这位三分之二躯体失去知觉而不向命运屈服的姑娘,这位“即使跌倒一百次,也要一百零一次地爬起来”的时代楷模,感动了整个社会的人,在神州大地上传扬开来。</p><p class="ql-block"> 张海迪小时候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使她不能像正常孩子一样走路、念书,但是,幼弱的她没有被这巨大的痛苦压倒,不但没有自暴自弃,而且以顽强的毅力自学了小学和中学的课程,用知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后来,还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德语和世界语,并取得了吉林大学哲学研究生的硕士学位。这一系列常人都无法做到的事情张海迪却做到了。她以自身的勇气来证实生命的力量,用克服自身障碍的精神为残疾人进人知识的阵地开拓了一条道路,被人们誉为“中国保尔”。</p><p class="ql-block"> 下关火柴厂出品了“学习张海迪”的火柴,其贴画为4枚。第一枚贴画表现了张海迪在埋头苦读,堆在身边一摞摞的书籍是她最好的伙伴,这些书籍见证了她的刻苦,见证了她的成长。第二枚贴画展示了闪烁的星星照亮了她学习的道路,也指明了她前进的方向。第三枚贴画是她那灿烂的笑容,显示出她对命运的抗争和不服输的劲头。第四枚贴画充分体现出她坚忍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打动了一代青年,成为激励当代青年人战胜困难的力量。其贴画以红黑双色印制,红色背景简洁、朴实无华,木刻般细腻的线条勾勒出张海迪奋发向上的形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征服太空</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征服太空是全人类的梦想,国家一直致力于征服太空的研究工作。20世纪70年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的顺利升空,使中国迈开了征服太空的第一步。80年代改革开放的实行,使国家经济实力和科技实力大增,为中国人踏上探索太空的征程提供更加有利的机会和条件。1980年,我国就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了第一枚运载火箭。这种火箭比声速还快20倍,这枚火箭既可把人造卫星、太空飞船送到太空,又可将威力无比的核弹头准确发射到几千公里甚至几万公里的预定地点。火箭的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达到了新的水平。随后,我国的“长征三号”火箭不但多次将通信卫星准确送入太空轨道,还承揽了瑞典、美国、加拿大等国家所属公司的发射任务,标志着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p><p class="ql-block"> 蚌埠火柴厂出品的“征服太空”火柴,其贴画表现运载火箭正在蓄势待发,似在等待发射场“点火”的命令。一旦命令发出,火箭就会立刻发出巨响,喷射出熊熊烈焰,拔地而起冲向蓝天,冲向万里长空,冲向太平洋预定的海域。贴画的背景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了高山、白云、飞机、坦克、轮船等一系列与国防有关的事物,寓意中国进军太空的力量日益强大。中国航天取得的辉煌成果,不过是中国人梦想得到实现的一个实例。贴画给人们带来这样的感受:过去几千年是中国人梦想的年代,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中国,是中国人实现梦想的年代。贴画以明快亮丽的黄色为底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黄色尊贵崇高的寓意,代表着中国火箭事业达到的世界领先地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百子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天津火柴厂于20世纪80年代出品了《百子图》火柴,其贴画全套100枚。以年画手法绘制的贴画儿童,健康丰满,眉清目秀,稚态毕现,活泼可爱。</p><p class="ql-block"> 贴画中的娃娃具有“短胳膊短腿大脑壳,小鼻子大眼没有脖,鼻子眉眼一块凑,千万别把骨头露”的典型杨柳青娃娃画特点,颇具纯朴灵气,使人强烈感受到生机盎然的民间气息。“天津火柴”四字用隶书体书写,在白色底子上透出红字,与贴画风格相得益彰。贴画展示了儿童传统的游戏和中国古老的民风民俗,表达人们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憧憬和祝愿。贴画中玩刀的娃娃正在自娱自乐,他将刀背在身后,以一副金鸡独立的姿势站立,一招一式表演得有板有眼,俨然一派侠士风范,让人看后乐不可支。另一个娃娃正在燃放爆竹,面前的爆竹颤巍巍地立在地上,孩子手里捏着长长的火引子,去点爆竹,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使人不禁想起自己小时候放鞭炮的情景。中国人离不开爆竹,几千年来,老祖宗留下的放鞭炮、挂花灯、舞狮子等一系列的喜庆元素,造就了喜庆的中国“年”,每年的春节若是少了“鞭炮震耳,焰火满天”的音响和视觉效果,就不称之为过年。过年时,即使是最文静老实的孩子也会欢天喜地地放上几只爆竹,制造出辞旧迎新的喜庆气氛。在一串串的爆竹声中,人们迎接着到来的新一年。</p><p class="ql-block"> 两个娃娃身上的红衣绿裤皂靴,以及黄衫、蓝裤、绿丝绦,配合在一起鲜丽无比,体现出传统的美感。利用艳红配浓绿来烘托新春的喜庆气氛,体现出传统美感,这样的打扮符合百姓的审美观,适合大众口味,让人看后舒心欢畅。</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