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 情 生 涯 七 十 年

秦风

<p class="ql-block">  农民诗人贺丙丁,从1949年23岁被国民党镇公所拉壮丁得救,高兴地喊出《一夜改朝换了代》四句干光乱弹,到2021年他95岁写《临终的诗》,经历了71年与诗歌相伴,坚持不懈,不离不弃的诗情人生。</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一、诗情生涯传奇</b></h1>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跳出火坑结诗缘</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div> 1949年3月25日,贺丙丁被国民党镇公所拉了壮丁,因交不起五石麦的赎钱,眼看就要被送到临潼收兵营,当天晚上解放军来了,把他救出了火坑。第二天回家的路上,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唱起了干光乱弹(诗歌):“昨天国民党乱抓人,今天来了解放军。一夜改朝换了代, 穷苦人民翻了身。”后来,这四句干光乱弹(诗歌),经当时的新区政府领导推荐,以《一夜改朝换了代》为题刊登在《渭南报》上。随后,他被渭南报社聘为文艺通讯员。<br></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识字班上编诗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50年10月,陕西省教育厅在贺丙丁家乡试点办冬学,他第一个报名参加农民识字班,白天跟着工作组搞“土改反霸”,夜晚上冬学认字写字。半年多时间,他不仅能提笔写字,被评为识字模范,还把上农民识字班的经过编成长篇叙事诗《贺丙丁认字》,经办冬学的领导杨兴同志推荐,在《陕西日报》发表后,又被长安书店以《贺丙丁认字》《认字模范贺丙丁》为书名,先后两次出版单行本发行几万册。<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才华初显进诗坛</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52年3月,贺丙丁被临潼县县委宣传部聘请为农民宣传员。他两下戏河李村深入生活,经过反复体验反复修改,写成二百多句宣传模范互助组组长杨老九的长篇叙事诗《杨老九得红旗》,由县委宣传部印成宣传材料发到全县各乡镇学习,在《陕西曲艺》发表后又被长安书店出版发行单行本几万册。</div><div> 长篇叙事诗《贺丙丁认字》和《杨老九得红旗》的出版发行,奠定了贺丙丁在陕西农民诗歌创作上的地位。<br> 1952年6月,贺丙丁被陕西日报社聘请为特邀通讯员,应陕西日报社之约,创作了一首庆祝党的生日的诗歌:“人民好比满天星,太阳就是毛泽东。只有跟着太阳走,星星才能亮晶晶。”这首诗歌在《陕西日报》发表后,外省几家报刊也转载了,潼关县中学一位音乐老师还为诗歌谱了曲,给学生教唱。<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结拜老师王老九</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 1953年3月,贺丙丁专程拜访曾经与大文豪郭沫若和过诗的全国著名农民诗人王老九。二人一见如故,王老九拉着贺丙丁坐到地头桃树下,叫贺丙丁和他对诗。贺丙丁见景生情开口唱道:“春到人间桃花艳,拜师学艺到此间。要编快板歌唱党,为给人民多贡献。”王老九一听,笑着开口唱道:“我老九,犁棉地,丙丁拜师来学艺。四句诗歌编得好,收为我的大徒弟。”贺丙丁在王老九家住了四五天,学习王老九的创作经验,临别时,王老九还送给他一本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div> 从此,贺丙丁和王老九经常一起到县里省里开会,一起参加各种赛诗会,一起切磋写作技艺。在王老九的影响、帮助和带动下,贺丙丁的诗歌创作水平不断提高,并且在新世纪成为继王老九之后著名的农民诗人。</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文工团里显身手</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58年1月,贺丙丁任相桥公社油槐管区业余剧团团长、农场场长。<br> 1959年2月,西安市举行第一次群众文艺会演,临潼县代表队参加会演12个节目,其中眉户大合唱《歌唱共产党》、秦腔大合唱《歌唱劈山英雄》、眉户剧《送郎参军》等三个节目是贺丙丁创作的。<br> 1959年4月,贺丙丁任相桥大公社文化干部,负责组织田市、相桥、油槐、关山、康桥等五个管区业余剧团的演员和乐队,成立相桥大公社文工团,担任文工团团长。先后排演了古装戏《三娘教子》《五典坡》《安安送米》《铡美案》、现代眉户戏《梁秋燕》《小二黑结婚》等,还把碗碗腔皮影戏《借水》搬上舞台。<br> 1960年2月,贺丙丁带领相桥大公社文工团赴西安参加全省民间新编戏剧汇演,他创作的眉户剧《补渠》被评为全省自编自演戏曲一等奖,获得奖旗一面。</div><div> 眉户剧《补渠》在《陕西戏剧》1960年第2期发表后,临潼县华清剧团、陕西省五一剧团先后排练该剧,在临潼、西安等地演出,受到观众好评。</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天安门赛诗放异彩</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64年8月,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和《民间文学》编辑部,在天安门前举办国庆15周年 “全国民间诗人歌手赛诗台”。《民间文学》编辑部主任吴超,专程赶到贺丙丁家约稿,贺丙丁创作了参赛诗歌:“日子越过越蜜甜,新歌唱了十五年。天安门前诗花放,我再添朵红牡丹。”吴超同志评价贺丙丁这首诗出手快,合乎主题,语言大众化,有声有色地展现了民间文学的诗花大放异彩,临别前还专门给贺丙丁赠诗留念。<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路途坎坷遭磨难</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在1965年“社教”运动中,贺丙丁遭到迫害。“社教”工作队把他写诗歌拿稿费定性为“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把他参加文化单位创作会议、活动的食宿定性为“多吃多占”,不讲道理,强行认定,强迫他退赔稿费5000元,粮食2000斤,连家里的家俱、衣物、口粮也折价“抄”走了。更大的打击是“社教”工作队捏造事实写黑材料,送到省、地、县文化单位,说他已被开除党籍,不适宜搞文艺创作和做党的宣传工作,剥夺了他参与文艺创作活动和发表作品的权利。“文革”中又被公社、大队“造反派”打成“牛鬼蛇神”,多次被批斗。<br> 面对逆境,有着诗人情怀的贺丙丁边挨批斗边到省上、县上去上访反映问题,还吟诗面对这场灾难:“每次批斗叫我站,开会总是老一套。造反派,喊口号,我当听戏看热闹。门前贴张大字报,越看越想越发笑。无中生有胡捏造,打倒还要再打倒。”<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春风吹拂降吉祥</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69年2月,贺丙丁去北京上访。在中办、国办信访局的过问下,陕西日报社有关领导和临潼县委书记张安来调查处理了贺丙丁的冤案问题,为他平了反。贺丙丁又重新参加各级文化单位组织的文艺创作活动,又在报刊上发表作品了,他高兴地唱道:“水落石出冤案明,诗歌与我又复兴。多编多唱借东风,春风吹来春又生。” <br> 1970年,生产队给贺丙丁归还了“社教”工作队不讲道理,强行认定,硬逼迫他退赔的钱款和粮食。这一年7月,贺丙丁的大儿子考上了高中,当年冬季又参了军。贺丙丁说七○年是幸运之年,为此他写到:“七零年,兴运年,好事接二又连三。我的冤案平了反,扫除乌云见青天。强迫退赔粮和款,完璧归赵都退还。儿子上学考高中,录取送来通知单。高中上了大半年,应征入伍把军参。万事如意添吉祥,全家老少心乐观。”<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39b54a">● </font>操持诗社立功劳</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1979年8月7日,贺丙丁和祁守业、张肯堂发起,在省作家协会、临潼县委宣传部、油槐公社党委的大力支持和《延河》编辑部雷乐长、县文化馆张陶渊的帮助下,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文艺创作团体—王老九诗社成立。贺丙丁任诗社社长,祁守业任诗社顾问,张肯堂任诗社编辑。<br></div><div> 全国有23多个省(市、区)300多名诗歌爱好者,先后加入诗社。诗社内部交流刊物《庄稼汉》,以朴实的乡土语言,群众喜闻乐见的格调,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和生活气息,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赞誉。到2016年,先后出刊121期,发表诗歌作品3000多首,为广大诗歌爱好者互相学习,交流作品,提高创作水平,铺设了广阔的平台。<br></div><div> 1992年8月,王老九诗社在临潼县华清池召开第二次社员代表会议,研究讨论了振兴王老九诗社等问题,修改了诗社章程,会议选举了新的诗社领导班子。<br></div><div> 2012年6月,社长贺丙丁自筹资金20多万元,修建王老九诗社文化室。2013年10月12日,王老九诗社文化室揭牌开馆仪式在临潼区油槐街道海王村隆重举行。王老九诗社文化室建成投入使用,把农民诗歌创作和农村文化活动融为一体,标志着王老九诗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br></div><div> 贺丙丁担任诗社社长40多年,他克服重重困难,排除种种责难和阻力,坚持组织开展诗社活动,坚持编辑印发诗刊《庄稼汉》,为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为农民诗歌的传承、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阅历丰富多彩</b></h1> <div><div>  1950年,任油槐乡康贺村民兵连长,参加土地改革和反霸运动。<br>  1955年,任临潼县油槐乡海王初级农业合作社主任,组织本村开展农业生产合作化。<br>  1955年5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br>  1956年,任临潼县油槐乡阳光高级农业合作社副主任,分管副业生产。<br></div><div> 1965年3月,任临潼县行者农中、小学周会课兼课教员。<br></div><div> 1974年4月,任临潼县油槐中学工农兵讲师团兼职教员。<br></div><div> 1980年5月,任政协临潼县第四届委员,列席临潼县九届人大会议。<br> 1984年5月,任政协临潼县第五届委员,列席临潼县十届人大会议。<br> 2006年7月,西延铁路扩建复线,他带领当地群众奋力抗争,维护群众在铁路工程占地赔偿中的合法权益,得到群众的很高赞誉,海王村全体村民给他赠送了一面“八旬为民,寿比南山”的锦旗;<br></div><div> 2008年,为四川汶川大地震灾区缴纳抗震救灾“特殊党费”。<br></div></div> 贺丙丁 从1951年5月,参加渭南地区行署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开始,先后参加省、市(地)、县文化宣传、文艺创作、民间文艺等活动80多次。他在这些活动中了解社会,认识时代,开阔眼界;接受新事物、新思想 ,增长新知识;学习名人、专家的好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作水平。 1979年8月任王老九诗社社长。<div>  1979年9月,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西安分会。<div>  1980年12月27日,参加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陕西分会成立大会,任第一届理事会理事。<br></div><div> 1983年9月11日至16日,在西安止园招待所参加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任第三届理事会理事。在本次会议上,贺丙丁住的房间和时任省作协专业作家的陈忠实住的房间是对门,他们几次在一起聊天到深夜。10月18日,陈忠实在《陕西日报》发表专访文章《诗情不竭的庄稼汉——访农民诗人贺丙丁》。<br></div><div> 1983年12月5日,代表王老九诗社出席陕西省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为六位农民文艺工作者代表之一,受到省委书记马文瑞、省长李庆伟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div><div> 1984年2月29日,加入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div><div> 1984年4月,参加西安市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三次代表大会。 </div><div> 1989年3月,参加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陕西分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任第二届理事会理事。</div><div> 1993年6月8日至10日,参加陕西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会员代表大会,任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br></div><div> 1994年12月任陕西省农民诗歌学会副会长。<br></div></div> 1983年12月5日,贺丙丁出席陕西省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为六位农民文艺工作者代表之一,受到省委书记马文瑞、省长李庆伟等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接见。 1983年12月11日,贺丙丁出席陕西省文艺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作为农民文艺工作者代表之一,受到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胡采的接见。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三、辛勤耕耘结硕果</b></h1><p class="ql-block"><br></p> 贺丙丁辛勤笔耕70多年,走出了一条庄稼汉的文艺创作之路,在他文艺创作的常青树上,枝枝杈杈都结满了累累硕果:<div>  创作诗歌1000多首。</div><div> 出版的著作有诗歌单行本《贺丙丁认字》 《杨老九得红旗》 ,诗集《贺丙丁诗选》 《庄稼汉诗坛春满园》《诗情不竭的庄稼汉》 , 文选《贺丙丁文选》 ,传记画册《农民诗人贺丙丁》。</div><div> 创作迷胡剧本《补渠》《送牛记》,改编迷胡剧本《一台水泵》,创作秦腔剧本《迎春沟》。</div><div> 撰写各种文章70多篇,其中总结自己创作体会的有《做梦也没想到能搞文艺创作》 《我是怎样学习创作的》 《搞诗歌创作要下苦工夫》等。<br></div> 贺丙丁的诗意人生,经历了数不清的艰难困苦,也收获了许许多多的成功和荣誉:<div>  1958年4月,荣获临潼县人民委员会文艺创作二等奖。<br></div><div> 1959年2月,被临潼县委宣传部评为甲等模范宣传员。<br> 1994年1月,他的诗歌《我再添上红牡丹》,荣获西北五省(区)“505杯”农民诗歌大奖赛三等奖。<br> 2000年3月,他的诗歌《新歌唱了五十年》,荣获陕西省第二届农民诗歌大奖赛三等奖、伯乐奖。<br></div><div> 2006年10月,荣获中华老人诗文书画大赛三等奖、银奖。<br> 2007年5月,《贺丙丁诗选》荣获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首届吉春文学奖。</div><div> 2010年1月,《贺丙丁文选》荣获陕西文学创作研究会第二届吉春文学奖。<br> 2011年8月,他的诗歌《为奔小康助大阵》,荣获陕西省第三届农民诗歌大奖赛特别荣誉奖。<br></div> 贺丙丁的文艺创作业绩,先后载入《中国文艺家传集》(第一部)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第四卷) 《中华人物辞海》(当代文学卷)《临潼县志》《临潼区志》 《临潼文化名人录》 《陕西农民诗歌六十年》等。 陕西省著名文艺评论家常智奇先生评论说:“中国当代诗歌创作,从延安到西安,到北京,一路踏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进行曲,走来两支队伍:一路是臧克家、郭沫若、艾青、郭小川、贺敬之、柯仲平、玉杲、胡征、沙陵、雷抒雁等人,一路是王老九、李有源、韩起祥、谢茂公、李登峰、祁守业、贺丙丁、李强华、张志民、刘勇、刘章等人。这两支队伍,汇聚成中国当代诗歌创作的主潮,即中国古典诗歌加民歌的诗歌美学思潮。陕西当代农民诗歌的创作水平,代表着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水平,陕西当代农民诗歌的创作高度,代表着中国当代农民诗歌创作的高度。”<div><br></div> 农民诗人贺丙丁,是继王老九之后新的历史时期农民诗歌的传承人、擎旗人。他是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感恩,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引下走上文艺创作道路的,他把毛主席讲的“二为”方向铭刻在心,而且始终不渝。他对农民诗歌是打心眼里的酷爱,是渗透在骨子里的执着。他扛着王老九诗社的大旗30多年,而且在耄耋之年还自费几十万元修建王老九诗社文化室,继续为农民诗歌的传承和发展尽心尽力。一个地地道道的庄稼汉,能把农民诗歌创作和传承发展,作为自己生活的乐趣和精神追求,而且坚守一生,实在是难能可贵。<div>  我们相信,农民诗人贺丙丁所追求和发扬的这一个时代的农民诗歌 ,随着历史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历久弥新! <br></div> <p class="ql-block">  农民诗人贺丙丁2021年3月24日(农历辛丑年二月十二日)凌晨零点零六分寿终正寝,享年九十五岁。他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的音容笑貌永存,他充满正能量的农民诗歌和创作诗歌的坚毅精神,永远鼓舞我们前行!</p> 编辑 / 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