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游(吐鲁番)

戴玲娜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位于新疆中东部,天山东部山间盆地,又称“火洲”。这里有充满神话传奇色彩的火焰山,有宏伟的人造地下河流坎儿井,有葡萄架下风情浓郁的维吾尔族歌舞,他们交融在一起,使吐鲁番成为历史文化荟萃的宝地。</p><p class="ql-block"> 火焰山是新疆吐鲁番最闻名的景点,景区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火焰山全长101公里,宽约10公里,东西横卧于吐鲁番盆地中部,最高峰海拔851米。形成于喜马拉雅造山运动期,火焰山上干旱贫瘠,寸草不生,飞鸟匿踪,夏季最高气温可达47℃,地表温度高达70℃以上,阳光下褐红色的山体热浪升腾,恰似烈焰燃烧。南北朝时名为“赤石山”,唐代称为“火山”,名朝始称“火焰山”。</p> <p class="ql-block">  进入景区,首先来到地宫,因为地宫有空调,非常凉爽,与外面扑面而来的热浪是冰火两重天。</p> <p class="ql-block">  地宫两边的西游文化长廊,24幅生动的浮雕再现了唐曾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艰辛,使火焰山披上了一层奇妙的色调,成为了天下闻名的一座奇山!</p> <p class="ql-block">地宫中心圈有一根高高耸立的“定海神针”,像似孙悟空的“金箍棒”,走近一看其实是一根巨大的地表温度计,显示当天(2023.9.18.傍晚5点50分)地表温度45℃。</p> <p class="ql-block">  坎儿井是干旱荒漠地区开发地下水的一种古老的水平集水设施,始建于西汉,它是农业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古代三大工程。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四部分组成。古人巧妙利用山的坡度,通过地下渠道,将地下水自流引导至地面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不受季节、风沙影响,蒸发量小,无需动力,流量稳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是干旱荒漠地区农牧业生产和人畜饮水的主要水源之一。新疆坎儿井主要分布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尤以吐鲁番盆地最多。</p><p class="ql-block"> 吐鲁番坎儿井的兴建与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是分不开的。吐鲁番是中国极端干旱地区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发量达3000毫米,称得上是中国的“干极”。吐鲁番地区有近千条坎儿井,总长约5000公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傍晚前往维吾尔族家访,与当地维吾尔族居民零距离接触,了解、体验了他们的民俗、民风,在朴实的维吾尔族农家阴凉的葡萄架下,品尝各种时令干鲜瓜果,欣赏维吾尔族农家姑娘的民族舞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吐 鲁 番 晾 房</p> <p class="ql-block">  吐鲁番特有的葡萄干晾房,它是维吾尔族生产劳动的产物,凝结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如今晾房几乎成了吐鲁番农民的“第二套房”,也成为了吐鲁番境内的地标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晾房的建造材料已由原来的生土发展到清洁性强并可重复利用的红砖。晾房中密布规律的孔洞设计,既保持通风,又避免阳光直射,晾房内部设置了许多木制架子,用于晾挂葡萄。葡萄成熟的季节,把新鲜葡萄自上而下挂在架子上,关上门,凭着从孔洞吹进来的吐鲁番盆地特有的热风的烘烤,40天左右,新鲜葡萄就晾制成了葡萄干。利用自然风晾制的葡萄干,绿色环保,翠绿甘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