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部队看电影

淡然守诚

<p class="ql-block">  从小到大,在不同的地方,看过很多场电影,但留下深刻记忆的还是小时候在部队看电影的情景。</p><p class="ql-block"> 驻扎在我村的部队,编号二九七三,是一个团级建制,四周有围墙与外界隔开,开了两个大门,一个南门,一个西门。部队每月都要放一两次电影,放电影的地方就在南门跟前的篮球场。</p><p class="ql-block"> 听到部队的喇叭说晚上放电影,村里的大人小孩就会三五成群,一溜带串前往部队南门。一般情况下,电影放映前十分钟才让老百姓进去,所以去的早了只能在部队门外等待。只要哨兵说可以进了,大家就一窝蜂地往放电影的场子跑去,以抢占有利位置。因为当兵的坐在放映场中间固定的地方,所以,只有银幕前和当兵的座位两边,才是留给老百姓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银幕前只能坐着看,所以,带着小凳子的就坐着凳子,没带小凳子的只能席地而坐。两边的从前往后,坐着的、蹲着的、站着的,挨挨挤挤,摩肩接踵。如果来的人多,正面坐不下了,有的人就到银幕后面,反方向来看。</p><p class="ql-block"> 放映正式片子前,都要放映中央新闻电影纪录片,在纪录片中看过毛主席、周总理会见外宾,看过毛主席、林彪接见红卫兵,看过中共九大、十大纪实。文革中的当红人物:康生、陈伯达、黄永胜、吴法宪、叶群、李作鹏、邱会作,王洪文、张春桥、江青、姚文元等人的名字和影像经常出现在纪录片中。</p><p class="ql-block"> 放映的正式影片以革命样板戏为主,看过的有京剧《红灯记》、《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平原作战》、《沙家浜》、《杜鹃山》、《海港》、《龙江颂》,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看过的故事片有《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鸡毛信》、《平原游击队》、《铁道游击队》、《英雄儿女》、《苦菜花》。还看过苏联电影《列宁在十月》、《列宁在一九一八》,朝鲜电影《卖花姑娘》、《鲜花盛开的村庄》、《南江村的妇女》,南斯拉夫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阿尔巴尼亚电影《第八个是铜像》、《宁死不屈》。</p><p class="ql-block"> 在那个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每个月能有一、两场免费电影看,虽然是露天的,观看的条件也不算好,但对一个乡下的孩子来说,每一次都显得十分珍贵。在电影里,我知道了一些国家的事情,见识了一些外国的风情,从中也算见到了外面的世界,虽然它很少很有限。样板戏、故事片中的人物和故事,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曾经伴随、影响着我的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