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D8:今天的目的地是唐古拉山镇,途中不仅要翻过海拔4700米的昆仑山口,还要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又是单车两人一司机自驾,而且接下来的路,平均海拔都在4000米以上,有点儿担心,当时想从格尔木往前走走看,如果高反受不了,就立即返回,昨天还特意去卫生院充了一袋氧气,又从宾馆买了3瓶罐装氧气。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早餐后早早的就驱车踏上了青藏公路,也就是109国道。</p><p class="ql-block">青藏公路以青海省西宁市为起点,终点到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柏油公路,也是通往西藏里程较短、路况最好且最安全的公路。沿途景观比较大气磅礴且丰富,可看到草原、盐湖、戈壁、高山、荒漠等景观。一年四季通车,是五条进藏公路中最繁忙的。</p> <p class="ql-block">离开格尔木,半个小时后行驶到南山口,这里是青藏线的起点,青藏线号称天路,所以南山口是天路的起点。海拔3090米。</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这个名字,最早还是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知道的。那时正是背诵毛泽东著作和诗词的高潮阶段。当读到那首“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时,虽然不能完全理解那大气磅礴的诗意,但我知道在祖国的西边有一座巍峨的雪山,那就是昆仑山。</p><p class="ql-block">那时觉得昆仑山太遥远了,似乎我这辈子都不会见到它,更不能想象在62岁的年纪,我竟然来到昆仑山前。</p> <p class="ql-block">过“天路零公里”就看到这个门楼,上写“欢迎光临青藏公路西藏管养路段”,感觉从这里开始就进入西藏了。这里本是格尔木,为什么又是进藏了呢?这也许是多数人的疑惑。说起这块地域的划分,不得不提到格尔木城市的现代建设缔造者:青藏公路之父—慕年忠将军。</p><p class="ql-block">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慕生忠将军率部队第一次进藏,耗时4个多月,牺牲了许多战士、人员、还损失了2/3的牲口。第二次进藏时,将线路重新做了调整,计划从“噶尔穆”旁的一条小河,越过昆仑山和唐古拉山,去拉萨。派了一支小分队寻找 “河流密集的地方”的“噶尔穆”。当小分队找到一片芦苇荡,有黄羊和野马在奔跑的地方,大家在讨论到底哪里是“噶尔穆”的时候,慕生忠将军说了一句:帐篷扎在哪里,哪里就是噶尔穆!</p><p class="ql-block">由六顶帐篷扎下的“噶尔穆”,就这样成了进藏的起点,也是后来格尔木市的前世。</p><p class="ql-block">当时驻站的十多名工作人员,成了第一代“格尔木”人。</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54年2月,慕生忠将军从上海来到北京,为了修路开始四处奔走。同年5月,在周总理和军委副主席彭德怀的大力支持下,慕将军终于得偿所愿。这次国家拨款200万元、100辆大卡车、1000名工兵。于是,这一支英雄的部队从1954年5月到12月22日,仅仅7个月零4天,修建成了一条翻越了25座雪山、长度为1283公里的高原公路——青藏公路,开创了新中国公路建设史的奇迹。</span></p><p class="ql-block">格尔木至拉萨公路的一期建设共花费150万人民币,,有179名烈士永远的倒在这条路上,另有600多名官兵落下了终身残疾。但是在格尔木烈士陵园却有300多个烈士墓,那是因为青藏公路承载了中国进藏物资的80%的运送量,道路经过长期大货车的碾压会变形,所以国家后期对青藏公路进行了二次、三次、四次的升级维修,又有100多名烈士倒在了这里。青海格尔木海拔3000米左右,西藏平均4000多米,为了避免青藏公路后期翻修时烈士陵园多加墓碑,青海就把青藏公路从格尔木至拉萨的所有权全部交给了西藏进行管辖。这段路权属于西藏,所以说到了西藏也不为过,但公路两边的管辖权还是属于青海。</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不远,两座矗立于青藏公路两边、壮观的纪念石碑就会撞入人们的眼帘。东侧碑石上刻着“万山之祖”,西侧为“巍巍昆仑”。八个金色的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异常醒目。这个标志就意味着从这里开始就进入了昆仑山。往前看,只见群山起伏,尖峰林立,绵延几千里的昆仑山就横亘在面前,一想到就要翻越这座赫赫名山,我心中不由一阵激动。</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还是中华第一神山,有着众多的神话故事。我想,那神话也不是空穴来风,人们对于某种超自然能力的向往,例如渴望长生不老,于是就产生了西王母掌管不死药的传说。那周穆王也可能真的到过昆仑山,而西王母或许就是西域某个古羌族部落的女王,在瑶池热情招待了中原的帝王,传着传着,就变成了神话。</p><p class="ql-block">现实中的昆仑山怎么样呢?从地理上看,它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新疆、西藏,并延伸至青海、四川,绵延长达2500公里。2500公里是个什么概念?那就是比上海到哈尔滨还远呢,所以号称“亚洲脊柱”。如此巍峨壮观,如此多神话故事,难怪人们到了格尔木,都禁不住想往附近的昆仑山跑一跑。</p> <p class="ql-block">山峰绵延起伏,层层叠叠展开,皆是嶙嶙峋峋,几乎寸草不生。看上去荒凉无比。路虽然荒凉,但是有一条河形影不离,那河边长了些草,也算有了一片生机。这条河,便是昆仑河。昆仑河上游源自昆仑山高处的冰川,下游就是格尔木河,实际上,我们不像是翻山越岭,而是在沿昆仑河谷穿行,雪山是无法逾越的,古人也是经过几千年的摸索,才找到了这条较为平缓的进藏通道。</p> <p class="ql-block">蜿蜒前行,到达纳赤台,两边山势陡峭,这里有一个兵站,还有一个火车站,扼守着青藏公路和铁路必经的要道。昆仑圣泉就在这里,这是一眼四季不冻的冷泉。纳赤台海拔3600米,距格尔木90多公里。这里曾是当年慕生忠将带领筑路大军修筑青藏公路的一个中转站,1954年底青藏公路修通后,为了格尔木的经济发展和公路建设的需要,青藏公路管理局于1955年在这里创办了第一家石灰厂,1958年初又在这里创办第一个硼砂加工厂和第一家炼铁厂。</p> <p class="ql-block">面对莽莽昆仑,我的生命被震撼着,一路上怀着无以复加的激情不断的举起像机,希望能把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尽力多拍下来一点,以便传达给我的朋友们。然而此时我发现,照像机的取景框是多么微不足道。人类面对大自然中真正伟大的事物时,那种沉默和无奈,此时我已经彻底体会了。</p> <p class="ql-block">华夏民族一般认为是龙的传人,凤之后代,无极龙凤宫因此得名,它是供奉三圣母(没错,就是传说中那个沉香“劈山救母”的三圣母)的昆仑山道观。无极龙凤宫位于青藏线109国道旁,门前打个卡,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昆仑桥是青藏公路上唯一一座石拱桥,全长只有4米,施工难度却非常大。昆仑桥本身并不壮观,桥下的深谷却异常险峻。格尔木河从昆仑山上奔流而下,历经亿万年,湍急的河水在坚硬的岩石间冲出一条宽仅数米,却深达40余米的险谷。站在桥头往下望,只见白浪翻滚,雷鸣般的水声震耳欲聋。1950年,青藏公路修筑之时,被这“一线天”阻隔,只得绕道十几公里,在地势较平坦处搭建起一座临时木桥。1956年,四川籍设计师李子荣,设计出一座石拱桥,并于当年9月竣工。该桥最早叫“天涯桥”,取“咫尺天涯”之意。1965年,陈毅元帅将天涯桥更名为“昆仑桥”。因昆仑桥的重要地位,桥头至今仍有武警常年把守。</p> <p class="ql-block">继续前行,翻过一个山坡,见到一座大桥腾空飞架,这是三岔河特大桥,青藏铁路的第一高桥,高达50多米,大桥全长690.19米,共有20个桥墩,其中17个是圆形薄壁空心墩,墩身顶部壁最薄处仅有30厘米,桥墩高度达52米,桥面距谷底54.1米,雄跨于海拔3800多米的高山峡谷中。在青藏铁路上,这样的大桥还有很多,本身海拔就高,再加上路被桥墩高高托起,难怪被称作天路。</p> <p class="ql-block">经过纳赤台,<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跨过三岔河,</span>就可以看到远处的峰顶出现了积雪,这就是玉珠雪山。<span style="font-size: 18px;">玉珠峰又称“可可赛极门峰”,为昆仑山东段最高峰,海拔6178米,山脚下被称为“西大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格尔木到昆仑山口大约160多公里,因为区间限速,走这段路用了4个多小时。</span>海拔也从2800米骤然升高到4700多米(昆仑山口),在往后基本都行驶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海拔地区,在路上时应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不要过于紧张,也不要大意,情绪不宜太过激动,尽管景色确实令人忍不住,但最好不要大声尖叫,更不要奔跑跳跃。</p><p class="ql-block">三天前,我们就开吃高原安胶囊了,有提高缺氧耐受力。过昆仑山口,没什么反应,不错。</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口是青海、甘肃两省通往西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关隘,因山谷隘口而得名,亦称“昆仑山垭口”</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神话传说的摇篮,古人尊为“万山之宗”、“龙脉之祖”,因而有“国山之母”的美称,藏语称“阿玛尼木占木松”,即祖山之意。莽莽昆仑,气势磅礴,四季寒冬,银装素裹,群山连绵,万仞云霄。</p> <p class="ql-block">昆仑山口有多处纪念碑,四周飘舞着五彩经幡的昆仑山口标记碑分为主碑、副碑、陪碑、雕塑、底盘五部分,材质为汉白玉。主碑高4.767米,是昆仑山口海拔高度的千分之一,碑底座用花岗岩块石砌成9.6平方米基础,象征她屹立在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坚实土地上。每年,都有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来此寻祖,他们在山坡虔诚跪拜,山坡上,寻祖纪念碑组成的碑林形成了昆仑山的又一道风景。</p> <p class="ql-block">索南达杰纪念碑,碑上系满了洁白的哈达,索南达杰这位为保护藏羚羊、保卫可可西里而献出生命的英雄,他的忠魂依附着昆仑,英雄的双眼,仍警惕地注视着前方--他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可可西里。</p> <p class="ql-block">离开昆仑山口,就进入了玉树臧族自治州曲麻莱县,一望无际的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和三江源国家公园也将伴随着我们的左右。</p> <p class="ql-block">可可西里(Hoh Xil)”蒙语意为“美丽的少女”。藏语称该地区为“阿钦公加”。可西里自然保护区,这是一个曾经让我倍感神秘的地方,只知道它荒凉,高寒,气候环境恶劣,不适宜人类长期居住。这里有国家级保护动物藏羚羊,只能在高原地区生存的动物,还有为了保护它们而牺牲的索南达杰。这次能够进入可可西里,有点小小的激动。我已经提前准备好了手机、相机和一个Gopro,就为能多拍些野生动物,不知运气如何?</p> <p class="ql-block">“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这三江的源头,都在一个小小的区域内,这里被称为三江源,也是中华文明之源。但是探访它却是非常困难,中国人寻寻觅觅了几千年才找到了这个源头。位于青海省南部的玉树地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是著名的三江发源地。</p> <p class="ql-block">高原的天气可是变幻莫测,刚过昆仑山口,天空骤然乌云密布,风雪交加。正如人们常说:青藏线上一天之内可以走过四季,刚是艳阳高照,一会儿就有可能是大雪纷飞。</p> <p class="ql-block">不冻泉特大桥,全长2.95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海拔最高、穿越冻土层最厚、科技含量最高、施工难度最大、空气最稀薄、条件最恶劣的高原特大桥。</p> <p class="ql-block">不冻泉,位于昆仑玉珠雪山遥望的三江源保护区与可可西里保护区的交界处, 海拔高度4543.2米,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在此处穿过,是青藏线上一个重要的中转站与补给点。</p><p class="ql-block">不冻泉被当地藏民视为神泉,就在路边,因为怕高反,没下车。</p> <p class="ql-block">在中国最大"无人区"--海拔4600多米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地带,一条美丽的"彩虹桥"飞架于昆仑雪山下,这就是全长11.7公里的号称青藏铁路第一长桥的清水河特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p> <p class="ql-block">看见公路旁的“杆”吗?那是一种散热棒,插入地表5米深,将地层里的热量通过它散出。因为G109国道是建在青藏高原的冻土层上,重型汽车的碾压、行驶会使地层下的温度升高,若冻土融化,局面损坏。所以必须将地层下的热量散掉,以保证公路路基不变形。据说这是我国研制的特种材料,一根就值十几万。</p> <p class="ql-block">索南达杰自然保护站:是中国民间第一个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站。可可西里的偷猎现象一直屡禁不绝,1994年1月18日,治多县西部工委书记索南达杰为保护藏羚羊,一人同18名偷猎者枪战,英勇牺牲。<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一年,他39岁。</span>为了纪念他,就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保护站。</p><p class="ql-block">敬礼!莽莽高原永远留传这位英雄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楚玛尔河大桥,长590米,海拔4374米。与其并行的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专门为藏羚羊迁徙而建的青藏铁路上的楚玛尔河大桥,桥长2565米,建有78个桥孔,可以供藏羚羊等野生动物自由通过,是青藏铁路的重点控制性工程。楚玛尔河的两岸是藏羚羊主要的栖息地和迁徙通道,每年6、7、8月间,可见成群结队的临产藏羚羊长途跋涉由昆仑山东部经过此地向西,进入可可西里腹地的卓乃湖、可可西里湖、太阳湖等地。</span></p> <p class="ql-block">楚玛尔河,藏语意为“红水河”,<span style="font-size: 18px;">是长江源的北源,源出可可西里,汇入通天河,从空中俯瞰,就像可可西里土地上红色的图腾。</span>河水之所以呈现红色,是因为在这里地表出露的岩石主要是新生代古近纪的砖红色、紫红色岩石,河流流经这些地区后,将岩石中的物质剥蚀带入河流中,导致河水变成了红色。</p> <p class="ql-block">和公路相伴相行的一个是青藏铁路,一个是高压输电线路,架在空中的路—光明天路!真是由衷的敬佩这些建筑工人,他们是光明使者!</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就到了五道梁, 五道梁的海拔4600米,这里被称为青藏线上的“鬼门关”,有“五道梁冻死狼,一边阴来一边阳,到了五道梁,哭爹又喊娘”之说。这里的空气稀薄,只有平原含氧量的六分之一,加上海拔高,气候条件非常恶劣。</p> <p class="ql-block">翻越五道梁后,汽车一路爬坡,海拔开始从 4570 米 的秀水河迅速上升,到了风火山时,海拔已蹿至近 5000 米 的高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云彩逐渐多了起来,朵朵白云飘在天际,再加上远处连绵不绝的雪山,那么清晰,连续。泛着光泽的雪山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环绕四周,感觉有些不真实了,真的像在画中游——眼睛感觉不够使了,词也不够用了,经常说的就是“太美了”、“太漂亮了”、“怎么可以这么美”……</p> <p class="ql-block">天空越来越蓝,白云在山间飘荡,也在明净的蓝天上变幻各种姿态,既有千娇百媚,也有雄浑大气。</p> <p class="ql-block">路上偶尔可见骑行的人,但比起川藏线的骑行大军,在青藏线骑行要寂寞孤单很多。</p> <p class="ql-block">海拔高,仿佛行走在云里,一团一团的云朵,宛如棉花压在头上;道路两侧是一望无际的草地、小溪和远方的山峦。隔着车窗时不时能看到牦牛和野驴在悠闲自在地吃草。</p> <p class="ql-block">风火山,海拔5010米,又名隆青吉布山。风火山结构独特,山体呈红褐色呈红色。高寒、低压、缺氧,风雪、雷电、沙暴,都让人望而生畏。青藏公路从山头跨越,青藏铁路则从海拔4900处穿越,成为世界第一高隧道。据说当年慕生忠将军率领青藏公路的筑路大军到达此地,见山呈红色,又突遇狂风大作,气候骤变。因此慕生忠将军把此处命名为风火山。</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下,赭红色的山峦上仍然积雪覆盖,眼前油画般美丽的景色让我们颇有些意外。</p> <p class="ql-block">在路上会看到一些被大水冲毁的桥梁和路基。一般这样的路段都会在旁边修筑新路或新桥。面对断壁残垣,除了心有余悸外,还会慨叹大自然力量的强大。</p> <p class="ql-block">海拔4380米,晴天雨</p> <p class="ql-block">在这条路上,我们终于不是“独行侠”了,时不时可以看到过往车辆。</p> <p class="ql-block">有许多段路,青藏公路与青藏铁路是平行的。这两条天路,是内地与西藏联系的纽带,两条天路,交相辉映。青藏铁路的建成可以说是人类的一次壮举,是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之一,从1958年开始修建,到2006年建成通车,其间经过了四十八年的努力,2013年9月入选"全球百年工程",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座丰碑。</p> <p class="ql-block">109国道最困难的是可可西里无人区冻土沉降地带,虽然是铺装路面,但路面上到处都是补丁,称得上是“百孔千疮”!<span style="font-size: 18px;">路面炮弹坑、搓衣板、大面积倾斜成为常态!加上大货车时不时会很多,行驶和超车都要格外的小心!</span>但总体平整度还是可以接受的。不过,快到沱沱河时,我还是有些不舒服,不知是高反还有因为一路的颠簸,有点儿晕车的感觉,随即将氧气袋打开了一会儿。</p> <p class="ql-block">走出可可西里,当一条大河出现在公路两侧时,唐古拉山镇就到了,此时为傍晚6:00,从格尔木至沱沱河整整行驶了10个小时。很多人会好奇,短短的400公里为何需要这么久的时间?</p><p class="ql-block">原因如下:</p><p class="ql-block">完成施工年代久远,路窄:难以满足现行通行需求。或许这也是国家在加紧修G6青海—西藏路段的主要原因吧。</p><p class="ql-block">车多:青藏线是西藏地区物资补给的主要输入路线,货车较多,而且行驶缓慢。如果遇到堵车情况,一般是货车排队客车插队。有些不能插队的地方,假如旁边有土路,爱冒险的驾驶员会选择走土路。这就对驾驶技术和车辆性能有一定的考验了。</p> <p class="ql-block">唐古拉山镇地处青海省三江源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世界海拔最高的乡镇,隶属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城市----格尔木市。</p> <p class="ql-block">这里随处都标记着长江的许多“第一”:第一个乡政府、第一个兵站、第一个邮局、第一个银行、第一个卫生院、第一个气象站、第一个水文站、第一个希望小学等等。</p> <p class="ql-block">沱沱河又称托托河、乌兰木伦河,蒙语意为“红河”,位于中国青海省西南部,是长江正源(长江北源为楚玛尔河,南源为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格拉丹东西南侧姜根迪如雪山的冰川,冰川尾端海拔近五千五百米。</p> <p class="ql-block">沱沱河大桥全长1389.6米,有42孔,T型桥台,圆端型桥墩的迎冰面用10毫米厚的钢板包裹起来,做成破冰棱。位于海拔4600米处的沱沱河大河融区,是多年高原冻土地段,融区最大冻结度5米,建设者们解决了在冻土区建造桥梁的世界性技术难题。它是青藏铁路全线的一个缩影,凝结着中国人用铁路连通青海和西藏的雄心、智慧和努力。</p> <p class="ql-block">今晚宿唐古拉山镇的“天路云端”酒店。在海拔4600多米的地方住宿,在来之前真的有些恐惧。天路云端酒店是沱沱河唯一一家客房内有弥漫式供氧和地暖的酒店,也是唯一一家带有电梯的酒店。当我们带着旅途的疲惫走进客房时,等待的不再是冷冰冰的房间,而是一个温暖的“家”。“家”里有温暖干净的床褥、提前打开的供氧系统,一解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一股暖流油然而生。推荐!</p> <p class="ql-block">稍事休息,便开车去看江泽民同志题写的“长江源”碑刻。该石碑离开公路有一公里左右的路程。石碑附近可以看到沱沱河长江源特大桥,因为它是长江从上游算起的第一座桥,因而被称为“长江第一桥”。</p> <p class="ql-block">花岗石砌筑的“长江源”纪念碑。碑文曰:“摩天滴露,润土发祥。姜根迪如冰川,乃六千三百八十公里长江之源,海拔五千四百米,壮乎高哉。自西极而东海,不惮曲折,经十一省市,浩浩汤汤;由亘古至长今,不择溪流,会九派云烟,坦坦荡荡。如此大江精神,民之魂也,国之魂也。”这就是我们的长江。</p> <p class="ql-block">来到“长江源”纪念碑,天南海北的游客一定不会忽略10米开外的一座小哨楼。雪白的墙上写着七个鲜红的大字——“长江源头第一哨”。2002年9月至今,沱沱河守桥中队几十名官兵坚守在大桥两端,守护着脚下青藏铁路的平安畅通。</p> <p class="ql-block">随着傍晚的到来,大自然的壮丽画卷在落日的余晖中拉开序幕。我们站在沱沱河边的公路上,看到宽阔的沱沱河在一片河心滩地之间散乱流淌,时而分岔,时而聚合,被称为长江第一桥的青藏铁路桥从河心穿越而过,通向那灿烂的天际。难以想象,如此浑浊的河水竟是万里长江的源头,我不知道是什么力量让她如此安静从容,宠辱不惊?</p> <p class="ql-block">今天,从格尔木至沱沱河——翻过了昆仑山、穿越了可可西里、观了长江源,历经高原的风雪、走过了冻土地带的波浪路、满眼是雪山和红河、与青藏铁路上的巨龙并行。一路走下来,感受了四季的变换和奇妙的美景,感受了惊险刺激,唯有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藏羚羊,但无论如何,这对每个经历的人,都是一个小小的传奇…… 明天继续我们的传奇,翻越唐古拉山,向西藏进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