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手机拍照:胖子</p><p class="ql-block">文字:百度百科</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胖子</p><p class="ql-block">拍摄地:梵净山</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Mount Fanjing),武陵山脉主峰,海拔2572米,位于贵州省铜仁市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交界处,总面积为775.14平方千米,遗产地面积402.75平方千米,缓冲区面积372.39平方千米。</p> <p class="ql-block">原始洪荒是梵净山的景观特征,全境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流纵横、飞瀑悬泻。其标志性景点有:红云金顶、月镜山、万米睡佛、蘑菇石、万卷经书、九龙池、凤凰山等。</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梵净山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 ,繁衍着野生动植物7100多种,是黔金丝猴唯一的栖息地。</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西南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山,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梵净山就属楚国“黔中地”,秦朝属“黔中郡”,汉代属“武陵郡”,以后一直是“武陵蛮”崇拜的神山、圣山。梵净山佛教开创于唐,鼎兴在明。明万历所立《敇赐碑》将梵净佛山誉为“立天地而不毁,冠古今而独隆”的“天下众名岳之宗”。</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中国南方最早从海洋抬升为陆地的地方之一,距今约14亿年。</p><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地块主体变质岩于10亿年前梵净——武陵运动形成,喜马拉雅运动使周围喀斯特逐步被剥蚀,变质岩出露,形成穹窿状变自然孤岛和放射性河流,新构造运动彻底使梵净山巍巍屹立于周边喀斯特地区,成为被喀斯特低山丘陵包围的变质岩穹隆状孤岛,且至今仍在遭受强烈侵蚀切割,其核心地区于四周、山上和山下的地貌景观都形成了鲜明对比。</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地区地层主要由中新元古界梵净山群、青白口系板溪群两套火山—沉积岩系地层组成,其间被角度不整合面分开。</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地区的构造特点是,梵净山群地层已强烈变形,形成两个走向北东、略呈弧形向南东凸出的背斜构造及其间的一个向斜构造。与褶皱同期还发育3条逆断层,逆冲断距不大。上述褶皱构造及逆断层被一条走向北北东的左行走滑断层切割,最大平面视断距1千米左右,向南断距逐渐变小,趋于消失。</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是典型穹隆状山地生态系统,形成了壮观的亚高山山体和丘陵地貌。梵净山地处于中亚热带中部和云贵高原与湘西丘陵过渡的斜坡地带,山体高差达2000米。</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地区受东南亚太平洋季风控制,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夏季受东南海洋季风影响十分显著,冬季受寒潮影响一般较小。梵净山年平均气温13.1℃至14.7℃,最热月(七月)平均温度25.3℃,最冷月(二月)平均温度2℃,气温随地势增高而降低。年无霜期270—278天,年日照时数900—1170小时,年降水1100—26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都集中在5—10月份,相对湿度平均达80%。按热量带划分,有明显的垂直带谱,从山脚至山顶分别是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总的特点是气候温和,光能充足,雨量充沛,无严寒酷暑。</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具有较鲜明的植被垂直带谱:海拔13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带;海拔13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海拔1900—2100米是落叶阔叶林带;海拔2100—2200米是苔藓矮林带;海拔2200—2350米是亚高山针叶林带;海拔2350—2572米为亚高山灌丛草甸带。</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分布面积最多的是山地黄壤和暗黄棕壤,其土壤主要为森林土壤。成土母质为元古界板溪群变质岩风化的残积和坡积物。主要母岩有变质粉砂岩、变质石英砂岩、绢云母板岩、千枚岩、变质凝灰岩以及变质细碧角斑岩。由于地形、气候、植被和母岩等成土条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形成了保护区土壤类型的多样性,构成了由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分布特征,海拔500米以下为山地黄红壤;500—1400米为山地黄壤;1400—2000米为山地黄棕壤,2000—2200米为山地暗色矮林土;2200米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保存了亚热带原生生态系统,并孑遗着7000万至200万年前的古老珍稀物种 。</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有4.2平方千米原始森林,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植物种类丰富,为中国西部中亚热带山地典型的原生植被保存地。区内有植物种数2000多种,其中高等植物有100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珙桐等21种,并发现有大面积的珙桐分布;是世界上罕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p> <p class="ql-block">从海拔500米左右的山麓地带到海拔1300—1400米地带,主要是地带性的常绿阔叶林,为梵净山森林的精华所在,其中有不少仍处于原始森林的状态,植株密集,林内阴暗,生活着众多的珍稀生物;从鱼坳以上,海拔1400—1900米为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1900—2100米为落叶阔叶林带。在梵净山,多合围粗的大树,其中有好多树木直径达到了1米以上。世界上共有15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在梵净山就有13种。</p> <p class="ql-block">梵净山2767种动物,有脊椎动物有382种,其中受国家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被誉为“梵净山精灵”,“地球的独生子”现存约700只,仅分布在贵州境内武陵山脉之梵净山。)、熊猴、猕猴、云豹、林麝、毛冠鹿、苏门羚、穿山甲、鸳鸯、红腹角锥、红腹锦鸡、白冠长尾雉和大鲵(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也是最珍贵的两栖动物)等14种。梵净山是黔金丝猴的独一分布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