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7 湘鄂渝桂奇景游-10古朴而华丽-濯水1(副本)

心田@多旅游录

这是今年的第一次出省游,也是一次期待已久的旅游。游览时间:2022年7月6日至7月22日,共17天。<br><br><div>  自驾路线:中山—郴州—岳阳—鹤峰—恩施—宣恩—濯水—龚滩—矮寨—芙蓉镇—乾州—凤凰—兴安—梧州—中山。历程3680公里。<br><br><div>  本次自驾游游记共多辑:1、2022.7自驾游-1邂逅小东江,2、2022.7自驾游-2水映丹霞-高椅岭,3、2022.7自驾游-3洞庭湖畔岳阳楼,4、2022.7自驾游-4洞庭湖君山岛,5、2022.7自驾游-5奇幻屏山峡谷,6、2022.7自驾游-6人文精华土司城,7、2022.7自驾游-7天上仙境七星寨,8、2022.7自驾游-8地下奇观云龙地缝,9、2002.7自驾游-9舞动的桥-狮子关。<br></div></div> 本辑记录:游览古老、质朴、淳厚、娴静、清雅、华丽的濯水古镇 D9:2022.7.14 时间续上。<br>在狮子关景区附近吃了午饭,驱车往下一个目的地—重庆濯水古镇。 行车约220公里,下午16点10分到达重庆濯水。<br> 才出高速公路收费站,就到了濯水古镇景区入口、游客中心,而镇子就在下方附近,但下坡绕过去还是有段路程。 之所以选择濯水古镇,是因为心田查看资料,被小镇的古朴、幽雅的气质所吸引,更被夜空中惊艳的长长廊桥所倾倒,故安排到此感受一番。 濯水景区包括濯水古镇、世界第一风雨廊桥、蒲花暗河、蒲花河休闲农业体验园几部分。景区的游客中心宽广大气,回廊楼台古韵古味。 疫情期间,游客中心内大多设施没开放使用。经交涉,我们得以放行进入参观,并到楼上观景台拍摄古镇全景图。 濯水景区位于重庆市黔江区东南部,地处阿蓬江畔。濯水古镇一面临水,三面环山,是武陵山区少有的土家水乡。阿蓬江清澈透亮、缓缓流淌,周围山峦起伏、连绵不绝,高速公路悬空高架、穿山而过,古朴的风雨廊桥横跨阿蓬江上,一头与静谧的古镇相融相交,另一头拥抱田园、向远方伸延。这样的景致,令人悠然神往。 从游客中心下坡左拐,经过“關口门”、“沧浪门”,便进入濯水古镇的范围。 濯水古镇位于重庆市黔江区主城东南方26公里处,唐代开始建立,宋代达到极盛,自清代后期起,该地便已成为川东南驿道、商道、盐道的必经之路,商贾云集、店铺鳞次栉比,街道扩展完备。成就了一个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的千年古镇,与酉阳龙潭古镇、龚滩古镇合称“酉阳三大名镇”。<br><br><div>  时至今天,虽然古镇周边已经被现代民居团团围住,难得的是古镇基本保存完好,古街古建筑依然存在,成了一个追远怀古的好地方。<br></div> 景区内在风雨桥旁或老街上的古居民宿,因车子不能进去,于是我们选择了住古镇南部外围“红军渡”处的江湾客栈。客栈濒临阿蓬江,别致、安静、后面有停车场,房间带有观景阳台,还含住家早餐。 濯水古镇内主要景点自南向北有红军渡、水师城门、天理良心展览馆、风雨廊桥、八贤堂、万天宫、龚家抱厅、烟房钱庄、汪本善旧居、汪氏油号、万寿宫等。 我们的住处正好在古镇最南的景点,一路由南向北,就可以游览完所有景点。<br>古镇最南边的景点”红军渡“,是1934年红三军抢渡阿蓬江的地点。红军渡原名黄泥沱渡,是有几百年历史的老渡口,因渡口在黄泥巴地带而得名。<br> 1934年5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就于此渡河,攻打彭水县城。当时江面宽且急,红军几千人马到了这里一筹莫展,在当地土家儿女的帮助下成功过河。这段历史成为濯水不可磨灭的红色记忆,黄泥沱渡也改名为红军渡。 “红军渡“三个大字的石碑及”纪念碑记“碑文是2009年所立,景区评为5A后加了人物雕塑。雕塑右后方是景区游客中心,左后方是从游客中心下古镇的公路桥。 从红军渡往北沿着阿蓬江岸堤行走就到水师城门,水师城门为拱形结构,上部为木质阁楼,下部为砖石底座。古时,水师城门是往来客商进镇的唯一通道,曾为冉土司的第一要塞。 水师城门侧面是如今的游船码头,有水上单车、快艇、乌蓬竹筏等供游人江上观赏阿蓬江。 在镇子的北部可看到长长的风雨廊桥经芭茅岛横跨阿蓬江,向西北方绵延前行。 从游船码头向上进入古镇主街,来到镇中心古镇服务站。 古镇服务站前面是白虎广场。 白虎是土家族信奉的图腾,相传土家人的先祖禀君死后幻化为白虎神,守护着世代子孙。 风雨廊桥的桥头正对着广场,我们傍晚只是来探一下路,第二天早上才来细玩。 濯水镇的风雨廊桥被中国廊桥协会授予"世界第一风雨廊桥”,长658米、宽5米,分为桥、塔、亭三部分。桥身为纯木制结构,建筑材料之间以榫头卯眼互相穿插衔接,直套斜穿,结构牢固精密,桥上建有塔亭,桥内摆放有红漆长凳。<br>原桥于2010年10月18日竣工,10月底正式对外开放。在2013年被大火焚毁木质桥身,现今的木质廊桥是2014年按原样重修的。<br> 相传最早的廊桥建于唐朝,是江东一位土司王子为家住江西岸的蒲花公主而建。名为“沧浪桥“。重建后的风雨桥仍称为“沧浪桥“,不知是否与先秦时期的一首诗句“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涵,可以濯我足”有所关联?而“沧浪桥”与进入濯水古镇的“沧浪门“便遥相呼应,前后关联。 濯水风雨廊桥—沧浪桥,设计巧妙,精工细作,规模宏大,令人叹为观止。阿蓬江两岸人们在桥上穿梭来往,居民在休息闲聊,小孩在游戏玩耍,游客在游览观赏,真正体现了风雨桥的作用。 在自拍照的一家子。 从风雨桥头继续往北就进入了老街,濯水镇的古老牌坊竖立于此。牌坊后为古镇的核心区域,石板街两边古老建筑鳞次栉比,反映了千百年来的繁荣昌盛。<br> 濯水古镇街巷格局保留较为完整,古老建筑依旧留存,文化积淀丰厚,故事、传说精彩,让游人兴致盎然。 街角有一组雕像—“凌云大义“。是纪念濯水人徐廷泽(1928年~2005年),1963年从台湾驾机起义归来的事迹。 明心亭里陈列着一段巨大的金丝楠木,在阳光下金光闪闪,金丝浮现,且有淡雅幽香。为2019年7月发掘于黔江黄溪镇,重达12.8吨。生长年限为6000余年,埋藏地下近3000年,确实是无价之宝。看来明心亭就是为了这珍贵的金丝楠木而建。 进入老街前还有一尊塑像,是革命烈士红三军政委万涛的遗属—冉启秀。1923年,万涛与濯水人冉启秀结婚三个月离家外出求学,即参加了革命,于1932年牺牲。至1983年,党组织来搜集万涛的资料时,一直等丈夫回来的冉启秀才知道丈夫已经牺牲了51年,令人唏嘘、令人感慨、令人佩服。 老街前段是半边街,街道一边临江另一边盖满店铺;老街后段街两旁古屋密布、店铺林立,可见昔日的繁荣与喧哗。 老街由青石板铺就,长约千米,宽2-3.5米不等。街道两旁的商号、民居、会馆、学堂均为木质结构,有的是吊脚楼,有的是四合院,有的是撮箕口,还有徽派建筑的白墙青瓦马头墙掺夹其中,错落有致,别有风韵。老街自南向北分别有八贤堂、龚家抱厅、烟房钱庄、汪本善旧居、汪氏油号、光顺号、濯河坝讲堂等当地有名的古建筑。一条石板老街串起了座座沧桑古宅,诉说了古镇的兴荣与衰落,讲述着一段段传奇的历史与一个个精彩的故事。 “余家大院”又名“八贤堂”。余氏先祖余靖曾是宋哲宗元祐年间八贤之一,因范仲淹被贬而上书谏言,也遭贬黜,其后人便以八贤为掌号,以兹纪念。余家世代书香门弟,人们用“一门三进士,四代五尚书”来形容余家人才辈出。 八贤堂是濯水古镇的重要古建筑之一,原为清乾隆年间所建的进士宅第,建筑面积达800平方米,是三进合院砖木结构民居建筑(最后一进和天井已经损毁),为古镇第二大古民居。整座宅院共有33扇门,66座雕花柱墩,99根立柱和188扇雕花窗,古朴典雅,突显渝东南民居建筑的风貌特色。 万天宫在八贤堂的东北方,万天宫又名江浙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当时在濯水经商的江浙两省商人共同出资筹建,为砖木结构建筑。1982年因大洪水损毁严重,现仅存残墙,令人惋惜。因此也只能观其门脸,无法入内参观。 在濯水镇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樊家的锭子,汪家的银子,龚家的杆子,余家的顶子。”锭子是拳头的意思,杆子是枪的意思。这一句话,概括了清末民初时古镇上名噪一时的四大家族的特点。 龚家抱厅是镇上最具建筑空间特色的古民居之一,位于老街“三道拐”处,建筑面积400平方米、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顶,全木结构四层。未修缮,也没开放,不得入内参观。 老街“三道拐”。 再往北是“烟房钱庄”、“汪本善旧居”、“汪氏作坊”及“光顺号”。 烟房钱庄坐落在整个古镇的中心位置,是古镇的一块风水宝地。钱庄是濯水古镇早期的一家经营规模较大的信用机构,由汪氏家族与徽商詹氏家族共同开办。烟房钱庄原为汪姓宅院,建筑面积570余平方米,全为木结构穿斗梁架,木色为主要色彩。 汪本善旧居是古镇上仅存的一栋有封火山墙的临江五层吊脚楼。也是独一栋站在街面上,透过这栋楼的大门和地下通道就可以看到江景的建筑。也是镇上当前最高的吊脚楼,故被称为“濯水第一楼”。是我国著名有机地球化学家汪本善先生的旧居,现已辟为食肆客栈。 “汪家作坊“--原大院主人汪世富,号子文,汪家拥有的房产,占了当时整条街的建筑的三分之一。民国时期,这个家族在镇上拥有两台木炭汽车,他们除了三家榨房,还有酿酒、烟墨等产业,另外还经营票号、钱庄、运输等业务,真可谓富甲一方。 “汪家作坊“建筑面积680平方米,四进三天井合院建筑,坡屋顶,砖木结构,仍可以看出“前店后坊”的形式。 汪家仅榨油作坊就有三个,该建筑是榨油作坊保留的其中一个。大型榨油工具也在原位置附近保存较好。 院内雕梁画栋、飞檐翅脊,并且全是纯木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全用卯榫嵌合,加上丰富多变的空间布局和别具匠心的设计施工,充分展现了古韵建筑极高的艺术水平。 光顺号是明清时期濯水“十大号口”之一,建筑面积880平方米,为濯水古镇第一大古建筑。光顺号是濯水古镇七大院中唯一采用两开大门的大院;也是镇上唯一使用三方青砖青瓦墙的大院,临街一面为全木构架,两边封火墙和院后为砖砌;其大门还是镇上唯一的卷斗门。 大院原本是安徽詹姓商人在镇上的一家客栈,后来詹姓商人与镇上汪家合作开办钱庄及其它业务,就把这座院子卖给了镇上被誉为活神仙的名医俞光顺,于是改名为“光顺号“。宅子中有一座老先生一手为病人把脉,一手捻着胡子举首凝思 的塑像,惟妙惟肖、活灵活现。 老街上最后一个大型古民居是濯河坝讲堂。 濯河坝讲堂为樊家祖宅,光绪三十年(1904年),濯水樊家开始在此开设义学。 濯河坝讲堂是古镇第一所义学讲堂,临街一面为全开放式门厅。建筑体现了徽派民居与土家族民居建筑的结合,是重庆和武陵山地区唯一的凉厅街,也是全国唯一的凉厅式义学讲堂。 樊家大院是三进合院建筑,坡屋顶,砖木结构,纵深布局,宅院空间具有较为严谨的空间序列,各进呈梯级移位,以大门、二门、过厅、堂屋直至后院,递次变化,呈现出由宽敞到紧凑的规律和特色。 老街上还有众多的雕刻反映着濯水古镇的人文文化,再现了许多旧时的生活场景。 在濯河坝讲堂北侧街道中段有一块濯水古镇最出名的“道德碑”,碑高1米,宽50厘米。道德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已有100多年历史。石碑阴刻“天理良心”4个大字,警示古镇商贾,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据介绍,道德石碑在武隆山地区极为罕见。 石碑前一尊古时做生意的雕塑与之呼应,以示公平买卖、童叟无欺。 位于镇子最北部的万寿宫,是濯水三大会馆之一,古镇的标志性建筑,当地人称为“戏楼”,楼高15米。 原本的万寿宫规模极大,又名江西会馆,最初是为了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许真君而修建。濯水万寿宫原建筑多已塌损,如今仅残存了这座300多年历史的古老戏台,弥足珍贵。 行走于古镇石板长街,古老建筑的雕花门窗精美巧雅,图案变化多样,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濯水古镇石板长街的古建筑基本原汁原味,虽质朴、素雅、久历沧桑、饱含悠长岁月的痕迹,但气质高贵、典雅大方、工艺精良、数量众多,老祖宗的文化财富、精神财富依然保留,令人赞叹。 镇上还有南北沿江来往的小火车,方便游客观游览参观古镇风貌。 晚饭在阿蓬江边的吊脚楼上餐馆用餐,吃的“准广东味“—清蒸鱼、白灼青菜、肉丸汤,美味可口。餐馆临江栏杆放眼望去,远处山峦青翠连绵,近处阿蓬江面波光闪烁,中间风雨廊桥横卧江面与田园,夕阳余晖洒落在山峰、水面、大地与古老的建筑之上,蓝天飘浮带彩的云朵,构成了一幅恬静娴适的风景图画。让人心情舒畅、思想清明,美肴佳景,如此享受,人生几何! 晚饭后,我们漫步江边,向游船码头走去。 夜幕降临,风雨廊桥灯光灿然,华丽的身姿惊艳夜空,阿蓬江面一片金黄。 抵挡不住美丽江景的诱惑,我们也登上乌蓬竹筏,泛舟阿蓬江。 小船缓缓游动,两岸风光如画,风雨廊桥灯火阑珊。 在船上,从南往北看,白天灰暗质朴的廊桥在夜幕下金光灿烂、耀人眼目。 竹筏穿过廊桥,华美的装饰与艳丽的灯光令人惊叹。 前方濯水大桥拉起一条弧形的光带,右侧的吊脚楼在华灯下一改古朴素雅的韵味,变得妩媚妖娆、生动明艳起来。吊脚楼下的彩色壁画与楼上精雕细刻的窗花廊台,遥相呼应、交相辉映,中华民族的艺术博大精深、美妙如斯。 船到镇北濯水码头,掉转船头回荡过去。这时竹筏驶入江心,从北往南看去,流光溢彩的廊桥横跨江面。 靠近游船中心,水师城门灯火辉煌,将古建筑的美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约20分钟游船很快就结束了(游船时间本没那么短,是我们心血来潮上了最后一班游船,船工赶着下班加快了速度),游船靠码头,我们上岸,船工也收拾好下班去了。 我们意犹未尽,沿岸边慢慢欣赏。 只见风雨廊桥像一条金背银腹的长龙,被古镇的人间繁华所吸引,舞动着身躯,在夜空下自远方游来。 夜幕下、华灯中的风雨廊桥,重重的翘檐、明朗的民族特色、精致的工艺、独具匠心的巧思,既是高贵的建筑,又是精美的工艺品,的确是古朴而华丽。 当廊桥与红灯笼相亲相爱时,就会是这个样子。 入夜的老街,灯笼高挂,彩幡飘扬,依然是质朴变身为华丽。 来到白虎广场上,当地的大嫂大妈们已跳起了广场舞,欢乐的气氛感染了四方游客,让我们疲劳的身躯顿时轻松许多。 至此结束了濯水第一天游玩。 我们濯水古镇住了两晚,古镇的白天与夜晚,清丽明晰的早晨与漫天彩霞的黄昏,由于光影效果的不同,视觉观感也不同。风雨桥的景色也随角度、时间、灯光的不同而变化无穷。由于照片太多,感想也不少,只好两天分两辑记录,后面的照片更精彩。 本辑完。<br><br><div>  下辑:2022.7 湘、鄂、渝、桂 奇景游-11廊桥惊艳--濯水2<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