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们四发小都是铁路子弟,从记事起就一起生活在焦作市铁四街二号院,高铁道就是伴随我们长大的地方。</p><p class="ql-block">我清晰的记得我家的通讯地址:河南省焦作市铁四街二号院54号。老大(贾广文)在我家房后的一排,他家的房后就是进院的一条必经之路,宝宝在我家的西边一排房,中间隔条小路,英杰家就在宝宝家前排。院中的自来水管就在我和宝宝家中间的房山头。</p><p class="ql-block">高铁道就在家属院的最南端。</p> <p class="ql-block">我的童年记忆从大华寺开始,因为这里修建铁路,父亲就带着我们住到了老乡家里。(长大后才知道这是河南省沁阳县的一个小山村),童年的记忆又在铁道部第四工程局第二工程处的焦作铁四街二号院延续。</p><p class="ql-block">高铁道,伴我们长大的地方。之所以称它“高铁道”,是因为当初为这条铁路专门修建了一个高高的路基,斜坡的路基上全部用青石砌体。它坐落在河南焦作原铁四街二号院的南边,童年记忆里,铁道的终端就是我们全院孩子的乐园。我们都是铁路子弟,玩耍的场所也在高铁道上。在这上面,我们比赛走钢轨、猜谜语、玩石头剪刀布,一天的喜怒哀乐都在高铁道上宣泄……</p><p class="ql-block">几十年不见了,想象中的它依然需要仰望,铁道两边也一定会郁郁葱葱,静卧的铁轨也更会被调皮的孩子们蹭的锃光瓦亮……</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期的我们,有着一颗懵懂,纯真,骄傲而又倔强的心。我们怀着这颗初心,目光注视着未来,仿佛无所畏惧,而只懂得勇往直前。</p> <p class="ql-block">中年是一幅画,绘满了人生的繁华与沧桑,流淌着岁月的沉静与美好。感叹岁月不饶人,时光如流水。人到中年,唯美依旧,只是多了份沉稳与内敛。让我们在平凡的生活中,品读岁月的沧桑,享受人生的恩赐。不惑之年,更多的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和坚守,就如同广阔的草原上那一株独苗,坚韧而立,经历风霜,执着盛开。不惑之年,岁月在脸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却也让心灵更加坚定和成熟。</p> <p class="ql-block">我们共同经历着70岁人生的岁月沉淀,发白如雪,那是岁月沧桑洒下的鲜花;弯躯是弓,那是时间老人积蓄的能量;手如槁木,那是神农赐予不断收获的硕果。 今天我们携手,共同展望未来…</p><p class="ql-block">杜甫(唐)</p><p class="ql-block">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p><p class="ql-block">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p><p class="ql-block">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p><p class="ql-block">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p> <p class="ql-block">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行,我们在一天天长大…上学、下乡、工作、成家,四发小也就此分别在焦作不同区域安家立业直到如今儿孙满堂…虽然时间都被工作、家务缠绕着,但我们并没有中断发小间的联系,各自心中的纯真情和相互牵挂让我们携手至今…</p> <p class="ql-block">文,我们四发小中的老大,祖籍天津的他随着父辈来到了焦作。记得那时每当我们去他家串门玩耍时,只要看到贾妈妈在,我们立刻收敛起任性的吵闹马上变得温声细语以讨长辈的喜爱。</p><p class="ql-block">老大从下乡的农村报名参了军,记得那天他们集合在焦东的第一招待所,我们几个去为他送行,在热闹的锣鼓声中,他跟着带队老兵踏上了保家卫国的征程。转业后他从工人转岗进入了法院直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宝,温文尔雅、柔中带刚的她祖籍是上海。记得她们一家人特别会织毛衣,各种碎线到了张妈妈手中就会编织出令人羡慕的各款式的毛衣。几个姐姐也在张妈妈的指导下把毛线用到了极致,那时的我们好羡慕啊!宝宝上学时学习一直非常优秀,每当做家庭作业时,我们都争先恐后往她家跑,和她一起完成家庭作业,不会做的题就抄她的!她从小体质弱张妈妈也非常疼爱她,下乡后体力问题困扰着她,曾经听她说,干一天的活儿挣的工分还不够坐公交车的路费,但是她坚持下来直到返城,并且发挥了她聪明好学的优势,取得了大学文凭,登上了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学教师!</p> <p class="ql-block">宝,大家公认的最斯文的一位中学老师,这位出身上海的大小姐言谈举总是那么温文尔雅。从含苞待放到浓酒醉夕阳,每次她的出现,都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她那永远挂在脸上的腼腆微笑早已是萦绕我们心头无法抹去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杰,企业退休的领导。这位有着俄罗斯血统的发小祖籍是东北,生性中就有着高贵典雅的风度,她优雅得体,无论何时何地都散发着自信和从容。呵呵,只是让不了解她的人望而却步!</p><p class="ql-block">回想那个时候我们真是形影不离,每当想外出我就跑到她家约她同行,二哥都开玩笑的跟旁边人说:菊儿没英杰跟着不敢出去 。</p><p class="ql-block">丁妈妈是街道干部,在老人家身边耳闻目睹、潜移默化的也接受到了很多正能量的影响:一生受用!</p> <p class="ql-block">杰,有着俄罗斯血统的美女。她忍辱负重、善良孝顺、温柔体贴、知书达理。在单位的领导岗位全心全意为大家服务,是大家值得信赖的公仆,在家庭,为了母亲,为了兄弟姐妹,几乎贡献了自己的全部……她是最让我们心疼的人。</p> <p class="ql-block">菊,祖籍河北,随着父辈工作的调动,落户来到了焦作。上学、下乡、工作和同代人历经了同样的经历。值得欣慰的是她工作后也在铁路子弟学校当了老师,常常能和当年我们的老师在一起探讨工作继续向老一辈学习。</p><p class="ql-block">前半辈子菊儿在第二故乡努力拼搏,后半辈子为陪伴爱人和孩子在天津为小家无私奉献。</p> <p class="ql-block">铁路、绿皮火车就是我们那个时候回家乡探望亲属的必要交通工具,火车的隆隆声就是常年伴随我们生活的乐符…</p> <p class="ql-block">2019年2月13日我们发小兄妹四人相约到儿时旧居重游。</p><p class="ql-block">我和英杰边走边聊,远远的就看到铁道周围矗立着高低不同且很陈旧的小楼与平房,这些建筑在我们小时候肯定是没有的。高铁道终端下的小路上 ,只见老大已经在寒风中等着我们了。</p> <p class="ql-block">《二号院》是我们焦作每个铁路人都熟悉的地名。它的前身用现在的话说是个棚户区,那时我们都叫竹板房,在大大的棚内又用苇席相互隔开,就成了单独的家户。随着时代的进步,二号院的房屋也有了逐步改善,由竹板房,土坯房,砖瓦房到现在的楼房。最早的这里聚集着铁四局二处的工人和家属,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单位有自己的供应站,卫生所,澡堂,连学校也是二处自己的老师和职工子弟,所以在焦作尽管已经生活了很多年,但是跟当地人来往打交道却极少,这里俨然是个独立王国大家庭!</p> <h3>在这里能碰到熟人已经不容易了,因为老舍改造,大部分都已搬走。经过聊天知道阿文碰到了老街坊朱妈妈朱玉兰的儿子。</h3> <p class="ql-block">宝宝专门打车过来,看到只有每次回到故乡才能见上一面的发小,立刻有了亲人团聚的感觉。</p> <p class="ql-block">高铁道——是东西方向,位于二号院的南边,向东直通向焦作北站,西面就是它的终端二号院南。这里以前是专门用来调配甩车用的,记得那时二号院的孩子们只要没事就爬到高铁道上玩耍,白天兴致勃勃的捡拾甩车时掉下的黄豆,玉米,晚上又爬上高铁道坐在铁轨上数星星…在闹地震的那几年,我们更是爬上高高的铁道躲避至今也没有发生的危险。</p><p class="ql-block">因为父辈都是铁路建设者,常年在外南征北战,院里的孩子几乎都是在妈妈身边长大,和爸爸聚少离多。用现在的话说就属于留守儿童,所以我们家家户户都如同亲人,我们孩子们在一起也如同自己的兄弟姐妹。每当有一点儿空闲,我们就爬上高高的铁道,伴随着火车的鸣笛,讲故事,说笑话,大家一起分享着每个人带来的欢乐——这就是我们小时候的乐园…</p> <p class="ql-block">兴致勃勃来到这里,没想到高铁道如今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作用而废弃原地。上面杂草丛生,垃圾布满了铁轨。周边所盖的各式房屋紧逼路基,铁道三周的空地几乎全被吞噬。儿时记忆中的高铁道再也没有了它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铁路还在,斜坡青石依旧。</p> <p class="ql-block">欣喜地看到登上高铁道的石头台阶依然存在,虽然经过六十多年的风霜雨雪,无数人的践踏,但它仍然静静地守候在这里,圆润的棱角和青石微微的泛光满满的证明了它辉煌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一块块青石,就像斗士上战场的盔甲,它们用自己坚强的体魄几十年默默地尽职尽责的守卫着自己的领地。尽管随着时代的变化,新的科技已经取代了它,尽管人们接受了新的事物已经把它忘却,但它却依旧在这里默默地等待…</p> <p class="ql-block">这是英国人当年修建道清铁路的遗址,记得后来改造成了铁路澡堂。</p> <p class="ql-block">从二号院到铁二小上学,每天都要路过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记得当时我们的学校——“铁二小”位于铁路一号院,这两个院中间有一条东西向的铁路,这是每天上下学必须穿越的、不定时会有火车通过的路线,虽然危险,但对于铁路子弟已习以为常。一号院不仅有二处的学校,职工子弟都在这里上学,也有自己的卫生所,职工家属平时的小病都在这里就医,铁路澡堂、供应站也设在一号院,因为有了这些便捷的各种服务点,记得那时我们的生活基本就是两点一线。</p> <h3>在回忆中漫步,在回忆中交谈,在回忆中我们也在慢慢变老。</h3>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在原二号院内转了一圈,尽可能的在记忆中搜寻童年时期这里的点点滴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记得那时住家没有厨房,家家住户都是在自己门口搭建一个。妈妈也领着我们挖土和泥,借来土坯模具亲自托坯,虽然感到很累,但是却没有一点抱怨,发小广文看到后也手脚麻利的上前帮忙。一块块,一摞摞,就这样,我家的小厨房在我们共同努力下搭建起来,一直用到我们搬家离开二号院。如今,土坯房早已不见了踪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因为我离开这里比较早,现在这一幢幢楼房虽然也已破旧,但是对我来说仍然是新鲜陌生的,脑海中闪现的还是那一排排红瓦土坯家属房。记得那时每当吃饭时我们常常端着碗聚集在房山头,要么就各家流窜,不管家中是否有人随意玩完就走。小时候我们对院里的长辈一律都喊“某妈妈”,可见邻里之间的那种和睦,现在回想,这种称谓在当地也唯有二处大院吧?</span></p> <h3>老大和宝宝边走边聊,看着50多年前曾经的故地,回忆着儿时的故事,真是感觉人生如梦一般。</h3> <p class="ql-block">我们四发小的故乡分别是:天津,上海,东北,河北,我们在刚刚记事时就跟随父母来到了焦作铁四街二号院。一同迈进铁二小的大门,一同并入铁一小,一同在焦作二中毕业,虽然毕业各奔东西,但我们几十年的兄妹情成了我们永远的牵挂。</p><p class="ql-block">小时候随着父辈离开了没有记忆的家乡,我们四人携手在焦作共同度过了漫长的岁月,六十多年了,喜怒哀乐尽在故乡的回忆中 …</p> <p class="ql-block"> 天津的阿文当过知青,当过兵,脱下军装又加入了法官的行列。</p><p class="ql-block"> 上海的宝宝从小聪明好强,学习总是名列前茅,中学毕业就响应号召奔赴农村插队,本性好学的她返城后理所当然地取得了大学文凭站在了中学教室的讲台上。</p><p class="ql-block"> 有着俄血统的东北美女英杰从小一路走来都立足于领导岗位,从学校的班干部到单位的团支书,着实一位人民的公仆。</p><p class="ql-block"> 家乡河北的菊儿从知青返城到铁小任教,多年的班主任、教导主任的工作生涯让她和学生的感情如同家人,直到现如今,每次回到故乡,学生都会和她聚在一起无拘无束的敞开心扉聊大天,开车带她去散心。</p><p class="ql-block">古稀之年的我们虽然各奔东西,但我们互相牵挂的心丝毫没有改变,愿我们的友谊天长地久,地老天荒!</p> <h3>英杰,这个近乎完美的闺蜜用她的善良与奉献感染着她周围的每一个人,愿上天能够保佑她在伺候母亲的同时——快乐健康!</h3> <h3>我们站在小时候天天玩耍的铁道上留下了这辈子在此地的第一张照片:有快乐,有伤感,更有留恋……尽管此地已物是人非。</h3> <h3>“铁三角”!愿我们互相支撑从容在夕阳中漫步。</h3><h3>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老的情,多少情爱,化作一片夕阳红。</h3> <h3>我们感慨:北站方向再也看不到冒着蒸汽的火车,再也听不到隆隆的火车鸣笛,历史早已为它画上了句号。</h3> <p class="ql-block">这是高铁道的终端。放眼望去,虽然杂草丛生,但它终究还存在着。它静静地仰卧在高楼林立的夹缝中,无论严冬酷暑与世无争,冰凉的铁轨仍旧伸向北站,像是在极力证明着自己昔日的辉煌……</p> <h3>在我们的印象里,高铁道还应该是威严屹立坡陡难爬,可是它现在居然像个伤痕累累的斗士半卧半躺……<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p class="ql-block">我和老大站在的位置向北望去就是铁路二号院我们曾经的住地,眺望北方,童年时光的画面立刻在脑海中闪现…</p> <p class="ql-block">我们在铁道上踱步,已经听不到火车的鸣笛,丛生的杂草淹没了伸向远方的钢轨,昔日那生机勃勃的景象早已荡然无存。看到脚下熟悉的钢轨和一根根枕木上各种垃圾,就知道再也没有孩子留恋这里来此地玩耍了。是啊,如今的儿童乐园数不胜数,谁还能与铁轨为伴呢?</p> <h3>高铁道,它和我们一样变老了,变得沧桑像垂暮之年的老人。但是庆幸它依然存在,庆幸它还未被卷入改造的行列,看到它的破败虽然有些伤感,但终究因它的存在我们重拾了童年的记忆……</h3> <p class="ql-block">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想,皆是过往;眼之所看,皆是遗憾!</p> <h3>高铁道与我们渐行渐远,最终它会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h3><h3>让我们记住它吧,记住这曾经的乐园,记住它曾经给我们的童年带的无尽欢乐,记住它让我们拥有的满满回忆……</h3> <p class="ql-block">2021年4月,我又回到故乡焦作,和发小在人民公园相约。</p><p class="ql-block">头发已经花白的我们聚在一起,心中有太多的感慨。从学前儿童时期就在一个院长大,直到今天古来稀的岁月!</p> <p class="ql-block">发小在一起,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我们又找回了童年的记忆,口无遮拦的共享快乐时光。</p> <p class="ql-block">人民公园,这是我们小时候焦作唯一的一个公园。虽然如今这座城市发展的令人刮目相看,但是我们不约而同的又想到了曾经留下童年足迹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发小一起无拘无束的感觉真爽!</p> <p class="ql-block">回想在二号院的时光,再看如今的状态,好像一下子就老了,在不知不觉中我们已到了古稀之年!那些曾经的日子,委屈也好,伤心也罢,都已成为过去…</p> <p class="ql-block">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世事无常。如今这三年的疫情弄得我们只能微信联系互诉衷肠…</p><p class="ql-block">愿人人安好,健康平安!</p> <p class="ql-block">2023年8月2号。我们发小四人又一次相聚,聊不完的话,诉不完的情。不觉中我们已携手同行六十多年了,从懵懂无知的童年到今天的白发苍苍,坐在一起回忆,坐在一起畅想!珍惜缘分,保重自己——是我们共同的心声!</p><p class="ql-block">我愿意马上纪录下我们相约的每个瞬间,因为我怕遗忘,我担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的大脑一片空白…</p><p class="ql-block">谢谢老大今天在新华街的好妈妈宴请我们,发小情,珍贵的记忆。</p><p class="ql-block">愿接下来的日子都平安,健康、顺利、好运!四季轮回,所有的美好都会不期而遇!</p> <p class="ql-block">走着走着,秋天就到了。人生总有太多的来不及,时间走得太快了!一眨眼就是一天,一回头就是一年,一转身就是一辈子。委屈也好,开心也罢,挥挥手吧——昨天!</p> <p class="ql-block">往前走别回头,一叶落,天下秋。一个转身,夏天就成了故事。一次回眸,秋天就成了风景!</p><p class="ql-block">2023年时逢道清小学百年校庆,英杰挥笔为母校赠诗一首!</p> <p class="ql-block">2023年10月29日发小相约“三锅演义”火锅店。无拘无束的、信口开河的,毫无压力的畅聊让郁闷的心情一下就舒缓了下来 </p><p class="ql-block">老朋友是相逢一笑的惬意, 是彼此扶持的依靠, 是剪烛长谈的悠闲, 是奔波忙碌的充实, 是从未忘记的牵挂…</p> <p class="ql-block">2024年元月,我们相约在天涯海角。</p> <p class="ql-block">一路走来,一路回望。发小的朋友,终身难忘。回忆昨日的温馨,满载今日的情怀。轻轻地说一声:感谢有你!</p> <p class="ql-block">时光里芳华永驻,再回首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2024年四月,老大和发小同学快乐相约在焦作的“大长垣”。</p> <p class="ql-block">2024年5月31日,我们发小和六六届校友相约携手走进了离开58年后的母校——道清小学。</p> <p class="ql-block">58年后的今天,我们又戴上了红领巾!</p> <p class="ql-block">道清小学的陈新洲校长和我们一起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今天我们六六届六一班的同学肩并肩站在了2024年的讲台上,庆幸你我能如约而至回到我们的母校。</p> <p class="ql-block">宝宝在这里碰到了原三中的同事,这位领我们参观校史馆的王主任,已经转调到道清中学了。</p> <p class="ql-block">村上春树曾说过:</p><p class="ql-block">不要太乖不想做的可以拒绝;</p><p class="ql-block">做不到的事不用勉强;</p><p class="ql-block">不喜欢的话,假装没有听见;</p><p class="ql-block">你的人生,不是用来讨好所有人,而是善待自己;</p><p class="ql-block">不要总想着在别人心里留下好印象,</p><p class="ql-block">不要有任何负罪感,</p><p class="ql-block">每个人都有选择说“不”的权利</p><p class="ql-block">允许一切的发生,允许自己失败,</p><p class="ql-block">也允许人生中的不完美,</p><p class="ql-block">更允许有些人忽然的离开,</p><p class="ql-block">真正的强大,不是忘记,</p><p class="ql-block">而是接受人生中的遗憾。</p><p class="ql-block">接受人生的孤单,接受人生的遗憾</p><p class="ql-block">也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然后再向前走。</p><p class="ql-block">别回头,永远不要停下来,</p><p class="ql-block">不管前方的路有多苦,只要走的方向正确;</p><p class="ql-block">不管多么崎岖不平,都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p><p class="ql-block">记得做一个勇敢的人!</p> <p class="ql-block">我们一起长大,一起变老。六十多年的相伴就在不经意间走过…这次返校,英杰真的没有来,只有我们三个并肩在一起,不免有些惆怅,但已经理解了她,只是在内心深处依旧有见到她的渴望。</p><p class="ql-block">故乡是一本珍贵,永久的纪念册,其间记载着我无暇的童心,成长的岁月;其间刻画着我孩提时代的游戏和过去的欢乐光阴。故乡是一剂特殊,芬芳的清新剂,它拂去我总是抹不掉,洗不去的尘埃。故乡是妈妈温暖的手,在我眼眶潮湿时为我抹去泪痕。故乡是我的避风港,它收藏我的漂泊,创伤,它赋予我新生的翅膀。故乡是慈母博大深沉的爱,无论人间如何变迁,世道如何沧桑,它依然如故爱我那张憔悴多皱的脸;它依然如故爱我灰白的头发和我那不再年轻的衰老的身躯。</p> <p class="ql-block">2024年58年后的小学同学六一返校日,宝宝交给了我一沓我曾经委托她在照相馆冲洗并塑封好的照片,因为当时没有机会翻看,就随手交给了学生燕子放进了她的包里。因为赶时间,燕子回洛阳没有及时转交与我,这样一转眼又到了本年的10月底和燕子的又一次见面我才看到了那厚厚的一沓照片:一张张地欣喜翻看,随着过目的几十张彩印,我的心情也随之翻腾,全是我和英杰在海南汇合时的合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