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先农坛内,这里远离喧闹的街市,环境清幽,古柏参天,绿树成阴,别有一番韵味。它是我国第一座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国古代建筑技术、艺术及其发展历史的专题性博物馆,也是当下非常值得一游的小众打卡地。</p> <p class="ql-block">现有的陈列基本位于太岁殿、拜殿、西配殿等展区。</p> <p class="ql-block">展厅内陈列的“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诠释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奥(精微奥妙),令参观者眼界大开。它以大量丰富多彩的图表照片、栩栩如生的实物、细致精美的模型,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从茅茨土阶的原始状态发展到明清时代城墙高筑、布局严整的宫廷建筑所走过的漫长里程。汉之古拙,唐之雄大,宋之绮丽,元之自由,明清之规范,各时期的建筑风格尽收眼底,除此之外,你还可以领略到中国各地区建筑之特色——北国之雄浑,江南之典雅,蜀中之朴真,让人不得不感叹我国古代建筑历史悠久、成就灿烂。</p> <p class="ql-block">⬇️因在北方有黏土,所以聪明的山顶洞人将半地穴式建筑改造成泥墙房屋,称为:穴。</p> <p class="ql-block">⬇️在南方多雨水,人们只能把房子建在树上,这就是最早的巢。</p><p class="ql-block">所以从山顶洞人时期开始,我国就有了最早的建筑----巢穴。</p> <p class="ql-block">秦汉伟构与乱世营造</p> <p class="ql-block">阿房宫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帝国修建的朝宫,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阿房宫与万里长城、秦始皇陵、秦直道并称为“秦始皇的四大工程”,被誉为“天下第一宫”。它们是中国首次统一的标志性建筑,也是华夏民族开始形成的实物标识。</p><p class="ql-block">⬇️外观非常宏伟,但实际能使用的房间并不多,而且为了其稳固,中间都是土堆堆起来的。</p> <p class="ql-block">⬇️汉代陶楼(随葬品)</p><p class="ql-block">全楼古朴别致,结构合理,棱角分明,造型美观大方,具有建筑学的研究价值和艺术风格。</p> <p class="ql-block">乱世营构(公元220年----589年)</p><p class="ql-block">这个时期出现了石窟,最著名的是:甘肃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岗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p> <p class="ql-block">⬇️隋唐气韵</p><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建筑艺术取得了显著成就。隋朝(581—617)结束了南北分裂的历史,大运河的贯通促进了南北方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建筑科学的发展。隋朝的代表性建筑是赵县的安济桥,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p> <p class="ql-block">唐朝(618—907)在隋朝的基础上继续发展,文化艺术和手工业的大步迈进,商业随之发展,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这一时期的建筑布局和造型气势恢弘,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唐代建筑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建筑的最高峰,是中国建筑发展成熟的阶段。遗留下来的宫殿遗址、木构殿堂以及石窟、塔、桥等,都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成就。例如,平遥的太子寺和九龙壁就是隋唐时期建筑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隋唐时期,建筑风格基本上是两晋南北朝建筑风格的延续,从盛唐(8世纪)开始,融化和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逐渐形成完整的建筑体系,创造出空前未有的绚丽多姿的建筑风貌。中国古代的宫殿、寺院、第宅等的布局和形式至此已基本定型,高坐式家具形式也已稳定下来。</p> <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又称应县木塔,位于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佛宫寺内,始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年),是世界上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与意大利比萨斜塔、巴黎埃菲尔铁塔并称“世界三大奇塔”。</p><p class="ql-block">佛宫寺释迦塔高67.31米,底部直径30.27米,总重量为7400多吨,主体使用材料为华北落叶松,斗拱使用榆木。木料用量多达上万立方米。整个建筑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又分作上、下两层,下层为正方形,上层为八角形。塔身呈现八角形,外观五层六檐,实为明五暗四九层塔。</p> <p class="ql-block">⬇️五代遗构(公元907年----960年)</p><p class="ql-block">代表寺院:山西平遥镇国寺(下图中)</p> <p class="ql-block">⬇️宋元新风</p><p class="ql-block">公元960年,宋朝开国,不久,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现了中原和南方地区的统一,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但国力和建筑规模均远逊于唐代。</p><p class="ql-block">宋、辽、金时代,中国南北建筑风格逐渐产生差异,但都趋向华美繁复、细腻精致,发展出多种装饰手法。</p> <p class="ql-block">⬇️清明上河图</p> <p class="ql-block">⬇️下图左:李诫,字明仲,郑州管城人(今河南郑州管城区),北宋著名建筑学家。主持修建了开封府廨、太庙及钦慈太后佛寺等大规模建筑。</p><p class="ql-block">李诫一生曾有多方面的著作,但均已散佚失传,只有他于绍圣四年(1097年)奉旨编修的《营造法式》一书得以留存。</p> <p class="ql-block">⬇️辽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金代建筑</p> <p class="ql-block">⬇️西夏建筑</p> <p class="ql-block">⬇️明清辉煌</p><p class="ql-block">建筑方面,明清到达了中国传统建筑最后一个高峰,呈现出形体简练、细节繁琐的形象。官式建筑由于斗拱比例缩小,出檐深度减少,柱比例细长,生起、侧脚、卷杀不再采用,梁坊比例沉重,屋顶柔和的线条消失,因而呈现出拘束但稳重严谨的风格,建筑形式精炼化,符号性增强。</p> <p class="ql-block">帝都北京</p> <p class="ql-block">⬇️《皇都积胜图》局部</p> <p class="ql-block">⬇️人间烟火 民居建筑</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大木建筑(模型1:3)</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p> <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装饰技艺</p> <p class="ql-block">⬇️美轮美奂 室内藻井</p> <p class="ql-block">⬇️流光溢彩 琉璃构件</p> <p class="ql-block">⬇️雕梁画栋 油饰彩画</p> <p class="ql-block">⬇️鬼斧神工 砖木石雕</p> <p class="ql-block">⬇️清式五踩平身科斗拱</p> <p class="ql-block">⬇️牛腿</p> <p class="ql-block">⬇️金扉朱楹 门窗艺术</p> <p class="ql-block">⬇️角科斗拱(模型1:1)</p><p class="ql-block">清(1644----1911年)北京先农坛太岁殿</p><p class="ql-block">角科斗栱是安装在的角柱上的斗栱、在建筑的转角处。斗栱的两个外立面完全一致。这种斗栱在斜角45度线的方位上安装斜翘、斜昂、由昂等构件,这些斜向的构建与屋檐转角处的角梁组合在一起,构成完整复杂的转角结构。</p><p class="ql-block">太岁殿建筑面积1320平方米,面阔七间,进深三间,室内高度15.97米。太岁殿外檐有平身科斗栱96攒、 柱头斗栱18攒、 角科斗栱4攒、 建筑雄伟宏大、保留了明代建筑风格。</p> <p class="ql-block">⬇️被誉为“稀世国宝”的“北京隆福寺藻井”珍藏于气势恢弘的太岁殿内, 是国家一级文物。</p><p class="ql-block">藻井的最上方是一幅星象图,存星1400颗,据传此图是参照唐代一幅星象图绘制。在藻井外围,与室内天花板及藻井一、二层相平的为一正方形井枋,其上彩云缭绕中立着一个个神像,而此间天花下(即藻井第三层四角)又有木雕四大天王支撑。整座藻井美轮美奂、精巧别致。</p> <p class="ql-block">隆福寺藻井上下共分六层,每层圆形主框架上均细雕云纹图案。最下面两层悬吊于佛像所占用的那间天花板之下,而在一、二、三、五层上布置有琼楼玉宇的天上宫阙,天宫下为彩绘的二十八星宿神像(即第四层与第二层壁板、天花),宫阙里有仙人天女,都是精雕细琢而成,表情神态极为细腻,有和善安详的,有怒目圆瞪的,有颔首微笑的,有闭目养神的,惟妙惟肖。</p> <p class="ql-block">走出博物馆,再来欣赏一下先农坛的美景吧~~</p> <p class="ql-block">先农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山川、神农等诸神的重要场所,亦是皇家最早在北京城南设立的仅有的一座皇家禁苑。</p><p class="ql-block">先农坛内的建筑是明清两代逐渐完善起来的。民国时,该处隶属于内务部。北洋政府时,由于该部经费拮据,拆除先农坛外墙,树木、地皮标价变卖,北部开辟为市场,南部辟为城南公园。上世纪30年代初东南角辟为体育场。</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最初亦只是重点修缮扩建了体育场,使其成为一处较为合乎规格的体育场。1985年6月,全国政协和市政协委员们发出了抢救先农坛的呼吁,逐渐引起市政府有关领导的重视。1988年3月政府投资300万元,对太岁殿正殿、拜殿和东西配殿进行了全面修缮,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由古建研究所设计,房修二公司施工,历时二年零八个月于1990年11月底全部竣工。竣工典礼上,副市长张百发说,市政府决定,这里将作为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拜殿</p> <p class="ql-block">⬇️太岁殿</p> <p class="ql-block">外檐斗拱清晰可见,非常漂亮。</p> <p class="ql-block">⬇️远观拜殿</p> <p class="ql-block">⬇️具服殿</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的台阶,每一层台阶都雕刻的细致入微,美妙绝伦。</p> <p class="ql-block">明清耤(ji二声)田</p><p class="ql-block">明清耤田(一亩三分地),位于观耕台正南、 是明清时期皇帝行亲耕礼的田地、 面积近799平方米(清制)。亲耕时、 皇帝右手扶犁左手执鞭、 两侧为户部尚书与顺天府尹、伴随着奏乐、 皇帝往返扶犁三趟、由户部侍郎播种。耤田历史景观,是北京先农坛农耕文化的核心展示区、 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p> <p class="ql-block">观耕台的基座</p> <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老段(2024年2月25日)</p><p class="ql-block">编辑制作:老段</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盛世•遗楼</p><p class="ql-block">篇中部分文字来自百度,谨向作者和媒体致谢!</p><p class="ql-block">谢谢观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