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君自故乡来,</p><p class="ql-block"> 应知故乡事。</p><p class="ql-block"> 来日绮窗前,</p><p class="ql-block"> 寒梅著花未?——唐▪王维</p><p class="ql-block"> 出门越久,越喜爱听家乡的事,越听就越想家。每次出门,都想早点回来。每次回家心里都有些害怕,怕买不到车票,打不上车 ,怕路上堵车,天黑了还到不了家,怕下雨怕下雪……怕这怕那总担心会有意外。一到县城就能松上一口气, 顺着县城北陶艺村门口的公路,向东约七公里地,有一个街镇,街镇的东头有一个公路管理站,管理站西边有一个十字路口,我们都习惯叫道班口,过往的公交司机都知道道班口。到了道班口,心一下子就放松啦。</p><p class="ql-block"> 从道班口向北不到两公里,步行也就是三十分钟的路程,有一个大坡头,坡头上又有一个十字路口,不下坡,顺着十字路口向东一转,走上三百来米就能看见一棵大绒花树,那便是我家门口的树,到家了!</p><p class="ql-block"> 我出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对这条路最早的记忆是我小时候,爷爷引着我走着路上镇上赶集吃羊肉泡馍。那时候能到镇吃一碗羊肉泡馍很不容易,家里大人得提前几天,趁着下雨或者夜晚在煤油灯下加班加点,用去粒的高粱穗绑上好几个笤帚。等到镇上过集会的头天晚上,奶奶连夜给烙上一个大锅盔。第二天一大早,爷爷背着笤帚我背着锅盔馍,我蹦蹦跳跳的跟着爷爷走在土路上,早早的到了镇上。等着把笤帚卖了,爷爷才引着我到羊肉泡馍馆,要上一份羊肉两碗羊肉汤,爷孙俩把肉一分,掏出我背的锅盔馍泡上,美美的吃了起来,到现在都觉得香的很,那种美味是现在的羊肉泡馍都比不上的。</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镇上上中学的时候,每个周日下午我们几个同村的同学都是一个肩膀背书包,一个肩膀背上一布袋馍和一瓶咸菜或者辣子,在这条路上追着赶着唱着,来到了学校,这是我们三天的伙食。星期三回家一趟,再背上三天的馍和咸菜走着这条土路来到学校。那时候最羡慕的就是骑自行车的老师们,也有老师和学生一样步行上学。最担心的就是上学或回家路上下雨,那时候一下雨路上就满是泥泞,雨伞雨衣雨鞋几乎没有,大部分学生都是找一片塑料纸、布单子或者旧衣服披上,把鞋提在手里,赤脚赶路。家里大人也不会担心我们走丢或者淋感冒了,少年的我们总是天不怕地不怕啊!</p><p class="ql-block"> 中学毕业后,我就到省城打工了,第一次工资一领,我就用七十元(我一天工资是二元四角)买了一辆二手的轻便飞鸽二八自行车。放了假,我把它擦的黑亮黑亮的,用了六七个小时,从省城骑着自行车回到了道班口的集镇上,给家里割了二斤大肉,买了两盒好烟,好像是钟楼烟,一块钱一盒。又骑上自行车,自豪的顺着用炉渣铺的路回到了家。</p><p class="ql-block"> 还记得我和爱人从街镇上用架子车拉炭炉子的事情。结婚后我们在外打拼了两年,年前回家后,和父亲把我们挣的钱一合计,除了还完家里所有的欠帐外还有结余。全家人都很高兴,第二天早饭一吃 ,父亲和母亲去亲戚朋友邻居家还钱,我俩口拉上架子车,走在石子铺的路上来街镇上买炭炉子。当时买的是镇上最好的炉子,有烤箱的那种,能烧水能烤馍烤红薯。我记得是迎春牌的,也是七十元,这是我家置的最奢侈的一件家具。第二年夏天又买了一台钻石牌的吊扇,这是我买的最骄傲的两件家当,后来买摩托买小车甚至买房子,都比不上买迎春牌炭炉子和钻石牌吊扇的那种骄傲。</p><p class="ql-block"> 前几天母亲来电话说,从道班口到家门口的路全部都用混凝土硬化了,再也没有泥泞的路了,不怕下雨了。路两边全栽了风景树,安了太阳能路灯。家门口还修建了花园,大绒花树旁也安了路灯。我想回家,走走新修的混凝土路,看看路边的风景树,理理家门口的花园。路灯下的绒花树,一定很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2018年12月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