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下江南第一站是上海。首先我迫切要去的景点便是“中共一大会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这里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春雨绵绵,路面湿漉漉的,我伫立遗址门前,仿佛回到百年前的黎明,眼眶不禁湿润起来,心情久久不能平静。10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悄悄地诞生了,革命的火种是从这里传播出去的,仅仅13人的星星之火便燎原了整个华夏,我始终坚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破阵子】瞻敬“中共一大”会址</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词/梦兮</p><p class="ql-block"> 四月熏风如至,江南塞北同春。“一大”会庭良久伫,“十月”风雷主义真。谁能不断魂。</p><p class="ql-block"> 北李南陈建党,反封反帝烽云。共产党开天辟地,子弟兵钢铁铸身。振兴富国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共“一大”地址选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李汉俊、李书城兄弟家</b></p><p class="ql-block"> 民国九年(1920年)秋,上海法国租界内望志路106号、108号两幢房屋建成,李汉俊、李书城兄弟租用该两栋房屋,并将房屋间内墙打通,打造为寓所,人称”李公馆“。</p><p class="ql-block"> 第一本《共产党宣言》译文诞生</p><p class="ql-block">陈望道翻译的第一本《共产党宣言》全译本,经陈独秀、李汉俊两人校对;李达翻译《唯物史观》得到李汉俊热情帮助,而这些重要活动,也大多是在李书城家中进行的,直至中共一大在李书城公馆召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会议地址主人李书城简介</b></p><p class="ql-block"> 李书城是与中共长期合作共事的朋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李书城在上海的家已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产床”,李书城以自己特殊的政治声望掩护了中共早期组织的革命活动。</p><p class="ql-block"> 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李书城(1882年—1965年8月26日),男,湖北潜江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赴日本东京弘文学院留学。1948年与张难先等在湖北发起反蒋和平运动。1949年后任农业部部长。1965年在北京病逝,终年83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一大”召开背景</b></p><p class="ql-block"> 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的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p><p class="ql-block">1921年6月3日,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取道欧洲来到上海,与从西伯利亚南下的另一位国际代表尼科尔斯基会合。他们很快与陈独秀离沪期间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李汉俊取得联系,并交换了情况。共产国际代表建议及早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李达、李汉俊在征询陈独秀、李大钊的意见并获得同意后,分别写信给各地党组织,要求每个地区派出两位代表到上海出席党的全国代表大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确定党的名称</p><p class="ql-block"> 会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规定党的纲领</b></p><p class="ql-block"> 规定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联合共产国际。纲领明确提出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确定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纲领还包含属于党章性质的一些条文:</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入党党员条件</b></p><p class="ql-block"> 关于党员条件,规定凡承认本党纲领和政策,并愿成为忠实的党员者,经党员一人介绍,均可接收为党员,但在入党前必须与企图反对本党纲领的党派和集团断绝一切联系;新党员入党后为候补党员,接受党组织的考察,考察期满经党员讨论和党组织批准,才能转为正式党员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潜入</b></p><p class="ql-block"> 1921年7月30日晚,代表们举行第六次会议,会议刚刚开始,突然有一人身穿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闯入,掀开门帘带着搜寻的目光朝室内在座的人们环视了一周。陌生人的突然出现,立即引起了大家的警觉,具有秘密工作经验的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当机立断,建议会议立即停止,大家赶快离开此地,于是,代表们先后离去,只留下李汉俊和陈公博两人。这个突然闯入中共“一大”会场的人是法租界巡捕房的侦探。</p><p class="ql-block">当代表们离开会场十几分钟后,望志路突然响起了警车尖厉的鸣笛声,十多名法国警察带着几名中国密探闯入室内进行搜查。李汉俊以房主的身份用法语作答,从容对付敌人盘问,化险为夷。</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中共一大人员名单</b></p><p class="ql-block">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至8月初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现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召开。上海的李达、李汉俊,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武汉的董必武、陈潭秋,长沙的毛泽东、何叔衡,广州的陈公博,济南的王尽美、邓恩铭,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指定的代表包惠僧出席会议,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尼克尔斯基也出席了大会。</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1、李 达</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b>李达(1890—1966),字永锡,号鹤鸣,笔名立达、鹤、胡炎、江春等,湖南省零陵县人。</p><p class="ql-block">李达1913年赴日求学,后因病回国。1917年再次赴日,考入日本第一高等学校(即东京帝国大学)学习,开始研究马克思主义。1920年回国,与陈独秀、陈望道等人共同在上海建立共产主义小组,并代理小组书记,同时任《共产党》月刊主编。1921年,李达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任,主持建立人民出版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政法干部学校副校长、湖南大学校长和武汉大学校长,并担任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及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筹委会主任及院长等职。1966年8月24日,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共一大代表李达逝世。</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李汉俊</b></p><p class="ql-block">李汉俊(1890—1927),原名书诗(书思),湖北潜江人。早年留学日本,1918年回国后在中学任教,在上海从事撰述和翻译工作,积极宣传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译有《马克思资本论入门》等。</p><p class="ql-block">1920年6月,与陈独秀等人发起成立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并创办《劳动界》周刊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被桂系军阀逮捕,1927年12月17日晚9时许,在汉口济生三马路(今单洞门)被害。新中国成立后,李汉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张国焘</b></p><p class="ql-block">张国焘(1897—1979),字恺荫,又名特立,江西萍乡人。</p><p class="ql-block">1916年入北京大学学习后,参加了国民杂志社、平民教育讲演团和五四运动。1920年,参与建立北京共产党早期组织和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1938年,因叛党被开除党籍。</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2、刘仁静</b></p><p class="ql-block">刘仁静(1902—1987),字养初,又名刘亦宇,湖北应城人。</p><p class="ql-block">1917年11月,在武昌中华大学读书时加入了恽代英组织的互助社。1918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同年参加少年中国学会。1920年春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6年赴苏联学习,参加了托派,1929年到土耳其拜访被苏联政府驱逐出境的托洛茨基,回国后从事托派组织活动,1937年被托派开除。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曾在国民党政府中任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北京师范大学教师和人民出版社编辑。1986年党在落实政策时,被任命为国务院参事。</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长沙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毛泽东</b></p><p class="ql-block">毛泽东(1893—1976),字咏芝,后改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p><p class="ql-block">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反动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开始后,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坚持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努力发动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了许多抗日根据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2、何叔衡</b></p><p class="ql-block">何叔衡(1876—1935),原名启睿,又名瞻岵,字玉衡,号琥璜,湖南宁乡人。</p><p class="ql-block">1913年,何叔衡报考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并与小自己17岁的毛泽东结为挚友。1918年,与毛泽东、蔡和森等组织成立新民学会。1920年,与毛泽东等发起组织俄罗斯研究会,并参加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中央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从江西转移福建途中,在长汀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59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董必武</b></p><p class="ql-block">董必武(1886—1975),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五,湖北黄安(今红安)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卓越的革命家和法学家,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奠基者。</p><p class="ql-block">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主任,政务院副总理,政务院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陈潭秋</b></p><p class="ql-block">陈潭秋(1896—1943),原名澄,字云先,湖北黄冈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p><p class="ql-block">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陈潭秋被推选为武汉学生代表之一,到上海联络各地学联。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陈潭秋是组织者之一。1943年9月27日,陈潭秋被秘密杀害于狱中,时年47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1、王尽美</b></p><p class="ql-block">王尽美(1898—1925),原名瑞俊,字灼斋,山东诸城人。</p><p class="ql-block">1918年,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五四运动,发起组织励新学会,主编《励新》半月刊。1920年9月,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921年春,王尽美与邓恩铭等人组织成立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24年11月,中共山东省地方委员会成立,当选为书记。1925年初,赴青岛领导工人运动。在终日的奔波中,王尽美积劳成疾感染了肺结核病,他以带病之身,奔走于济南、北京、上海、广州等地,1925年8月19日,王尽美病逝于青岛,时年27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b><b style="font-size:18px;">邓恩铭</b></p><p class="ql-block">邓恩铭(1901—1931),原名恩明,字仲尧,曾用笔名黄伯云,贵州荔波人。</p><p class="ql-block">1917年9月,邓恩铭出贵州,经香港、上海到达山东济南,考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在此,他阅读了《新青年》《每周评论》《曙光》等书刊。五四运动中积极参加学生爱国运动,被选为学生自治会负责人兼出版部长。1923年,任青岛市委书记。1925年2月,领导胶济铁路工人大罢工。1931年4月5日,邓恩铭等21人在济南纬八路刑场英勇就义,时年30岁。</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1、陈公博</b></p><p class="ql-block">陈公博(1892—1946),1892年出生于广州。1920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回广州和谭平山共同创办《群报》。1921年初,参加广州共产党早期组织。</p><p class="ql-block">抗日战争爆发后,随汪投敌,1941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1944年,任伪国民政府主席兼行政院院长。抗战胜利后逃亡日本,后被解回,1946年被处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2、</b><b style="font-size:18px;">包惠僧</b></p><p class="ql-block">包惠僧(1894—1979),原名德芬,号贵三,别号平侯,又名晦生,湖北黄冈县人。</p><p class="ql-block">1920年秋,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包惠僧被选为书记。1949年从澳门回到北京,1950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后任内务部研究员、参事。1957年4月,任国务院参事。</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代表</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周佛海</b></p><p class="ql-block">周佛海(1897—1948),湖南沅陵人,1917年赴日留学。</p><p class="ql-block">“五四运动”后,在《解放与改造》《共产党》等刊物上发表大量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1920年夏,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同年秋施存统在日本东京成立旅日共产党早期组织。</p><p class="ql-block">1924年9月脱党,1938年追随汪精卫投敌,抗战胜利后以叛国罪处无期徒刑。</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马林</b></p><p class="ql-block">亨德利库斯·约瑟夫斯·弗朗西乌斯·玛丽·斯内夫利特(荷兰语:Hendricus Josephus Franciscus Marie Sneevliet,1883年~1942年4月),笔名马林,出生于鹿特丹,荷兰共产主义者,印度尼西亚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1902年,马林加入荷兰社会民主工党。1913年,前往荷兰殖民地爪哇进行革命活动,建立了东印度社会民主联盟。</p><p class="ql-block">1920年,以“马林”之名参加了共产国际二大,并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列宁对他印象深刻,亲自委派他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到中国协助建立中国共产党。荷兰在二战中沦陷后,马林又奋不顾身地投入地下斗争,秘密编辑发行《斯巴达克》报,号召人民反抗德军占领。1942年4月,马林不幸被逮捕。行刑前,他与七名战友高唱《国际歌》,慷慨就义。</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18px;">尼克尔斯基</b></p><p class="ql-block">尼克尔斯基(1889—1938),1921年6月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派遣,接替维经斯基在华工作,赴上海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筹备工作。到达中国上海后,他与马林接上头,并很快与当时主持上海党组织工作的李达等人建立联系。中共一大会议上,他作了简短发言,介绍了在伊尔库茨克建立的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和刚刚成立的红色职工国际的情况,建议中共重视工人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38年2月在哈巴罗夫斯克被内务人民委员部机关作为“从事间谍破坏活动的右倾托洛茨基恐怖组织的积极参加者”逮捕。1938年9月21日,被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巡回法庭判处死刑,同日在哈巴罗夫斯克被处决。1956年11月8日由苏联最高法院军事委员会裁定,予以平反昭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选举中央领导机构</b></p><p class="ql-block">一大选举中央领导机构,代表们认为目前党员人数少、地方组织尚不健全,暂不成立中央委员会,先建立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并选举陈独秀任书记,张国焘为组织主任,李达为宣传主任。党的第一个中央机关由此产生。会议在齐呼“第三国际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声中闭幕。</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疏 影 居</b></p><p class="ql-block"> 绾一阕清令,浮一袖尘香,你从宋词梅花小榭走来。喜欢撇兰写竹,填词莳花。小窗榄镜,眉边吹雪,也喜欢三五之人殢娇半醉。品茗唱和,曲水流觞,山水情怀,尘俗忘我。</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疏影居主:张雪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号,似雪梦兮 、疏影居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字 ,无争、寒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词图/梦兮 旅游日记/梦兮 文源|网络</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