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阿尔布雷特·丢勒(Albrecht Dürer 1471-1528)德国画家、版画家,被誉为德国的达·芬奇。其作品包括木刻版画及其他版画、油画、素描草图以及素描作品,以版画最具影响力,这些作品气氛和情感表现得极其生动。丢勒学识渊博,精通宗教、哲学、数学和占星术等,他不知疲倦地学习和旅行,足迹之广、眼界之阔在当时几乎无人可与比肩,同时却又始终保留着一些农民式的愚昧和狭隘,相信理性和知识会使人成为高贵的存在,却又对于人的不完美有一种深刻的意识。丢勒油画精于写实,气魄宏大,色彩鲜丽灿烂,对人体解剖有深刻理解,作品造型严谨准确,注重心理因素刻画。丢勒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技巧与德国式的理性思想结合起来。其版画刀法严谨,线条精细缜密,把中世纪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图画提高到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位置,使版画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丢勒对艺术理论有极大的贡献,整理出版著作有《测量指南》、《巩固城市之要术》、《人体比例研究》四卷,代表作有《启示录》、《基督大难》、《四使徒》、《荷尔茨舒勒肖像》。</p> <p class="ql-block">野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勒出生于纽伦堡,由于他的高品质木版画,他二十多岁时在欧洲就建立了自己的声誉和影响力。他与当时的主要意大利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包括拉斐尔、乔瓦尼贝利尼和达·芬奇,1512年开始他被马克西米利安皇帝光顾,并被路德教会和圣公会教会纪念。丢勒是德国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家,他将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形式和理论传播到欧洲北部,创造和奠定了德意志民族画派的传统和基础,并极大地影响了此后德国艺术的发展。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是画家,又是雕刻家、建筑家、艺术理论家。丢勒和意大利的达·芬奇一样,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代表人物之一。丢勒作为德国最伟大的画家,他的艺术探索对德国的影响是深远的。正如有人评论的那样:“丢勒是德意志的代表、民族画家,他同时又是把意大利文艺复兴思想带进德意志,并开创了德意志民族艺术新纪元的艺术奠基人”</p> <p class="ql-block">四使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勒出身于一个中世纪的工匠之家,并生活在艺术家地位最为低下的国度,却成为当时欧洲最为独立和骄傲的画家。就艺术风格而言,尽管他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追求者和传播者,但其置身于其中的德国传统,使其艺术多少保留了一点中世纪哥特式遗风,同时又令人惊讶地率先展现出些巴洛克特征。据同时代人著文回忆丢勒的长相时写道:“他有一张表情生动的脸,一对明亮的眼睛,长着希腊人称之为四角形的鼻子,长长的脖子,宽阔的胸脯,束紧了腰的腹部,大腿筋肉十分发达,小腿也结实匀称,样子文质彬彬,有人见过他的手指,长得秀美如葱白,他那俏皮的言谈举止更令人陶醉,以致听众都觉得再也没有比他结束讲话时更令人惆怅的事了。他几乎通晓天文地理、哲学美学不仅懂得,还会口述出来”。丢勒出生于金银匠世家,从小就接受了金银首饰工艺所必需的雕刻和绘画技艺训练。13岁时丢勒用银针笔为自己画的一幅自画像,19岁时他为父亲画的肖像,优美而纤细的笔触和成熟的素描功力,都已经展示出了他极高的艺术天赋。丢勒的大量作品包括雕刻、版画、祭坛画像、肖像和自画像、水彩画和书籍等,诸如启示录系列之类的木刻比其他作品更具哥特风格。丢勒的水彩画也标志着他是最早的欧洲风景画家之一,而他雄心勃勃的木刻则彻底改变了这种媒介的潜力。</p> <p class="ql-block">13岁自画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勒通过他对意大利艺术家和德国人文主义者的了解,将古典主题引入北方艺术,确保了他作为北方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人物之一的声誉。他的理论论文加强了这一点,这些论文涉及数学原理、观点和理想比例。丢勒所处的时代是德国历史上最为黯淡的一段时期。思想和信仰的混乱、饥荒和瘟疫(黑死病)的肆虐、社会矛盾的激化使德国的文化与艺术疲弱不振,处于严重的低迷状态。与此同时,以意大利为首的欧洲各国却已经先后走出中世纪的沉寂,进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开放与繁荣时期,人文主义的光辉已经照亮了欧洲大陆。学徒期满后的丢勒开始在欧洲各地旅行。他十分崇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价值观和造型艺术上的成就,开始有意地去吸收意大利艺术的某些元素,把自己的艺术探索放在了造型规律上,威尼斯人的色彩和对自然的描绘对丢勒的启发也很大。16世纪初,当阿尔布雷特·丢勒进入不惑之年以前,在他的家乡纽伦堡甚至在整个德国,他都被广泛地认为是最重要的画家。 他在经济上也取得了成功。当他成为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的御用画师时,丢勒可算是功成名就,这个曾经在他父亲开的金匠铺学过贸易的匈牙利移民的儿子,现在和王孙贵族与学者们打交道了。他无论在板画、水彩画还是设计与印刷制版的各项艺术造诣上都独占鳌头,而且还是一个欧洲标准的知识分子。他是重要专著的作者,他把画画从一种工匠手艺升华为一种艺术,他还就当时的社会问题表达了他的观点。</p> <p class="ql-block">年轻的威尼斯女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勒对美的精髓的终生追求贯穿于他的艺术中心与思维中。他在对自然的近距离研究中寻找美,在这些研究之中他描绘出了超凡的令人震撼的细节。他还用度量、比例和透视的数学规律来寻找美,从他在荷兰看见的从新世界带来的“奇物”中寻找美,从拉斐尔的画中寻找美,从安德烈亚·曼坦尼亚和安东尼奥·波拉约洛创作的罗马古迹的雕刻作品中寻找美。丢勒甚至从丑和怪相中——还有最后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从他自己的面相和自己的性格中去寻找美的精髓。但是他常常觉得他的寻找是失败的。人文主义学者、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伟大的神学家菲利普·梅兰希通后来回忆说,丢勒曾经向他吐露,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热爱用鲜艳生动的色彩作画,而年老以后他开始研究自然并试图尊重它真实的面目,意识到遵守这个简单的规则才是对艺术最高程度的热爱。由于无法做到这点,他不再像以前那样欣赏自己的作品,常常看着自己的画叹息,意识到自己的缺陷。丢勒绝望地在他的记录中写道:“我不知道美是什么。”</p> <p class="ql-block">草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时代的动荡导致了丢勒心灵的动荡。马丁·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动摇了宗教信仰和教会的确定性。文艺复兴的完美典型,把人当成衡量一切的标准和掌握自己命运的主人——通过古迹来示范、从学校中培养出来的关于良好品味与美学的完美典型——对当时最紧迫的、由人文主义者自己提出的问题给不出答案。在几十年间,暴力与镇压打着宗教信仰的旗号横扫欧洲。丢勒处于现代历史的边界线上。这位伟大的德国艺术家,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天才米开朗基罗一样,有着同样的对世界和人的看法,拒绝掩盖任何事物;米开朗基罗几乎与丢勒同龄,而且对时代的分裂也同样敏感。作为一个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丢勒相信艺术家必须要深入观察自然和竭力发现宇宙的秘密,以揭示和表现美。但与此同时,他又坚持其半中世纪的信念,认为艺术家连同其艺术应是上帝的工具。丢勒对“人的忧郁”的诠释是建立在如下假设的基础之上:人的身体和心灵取决于四种基本的流体,这四种流体又与四种元素、四种方向的风(或空间方位)、四个季节、一日四时和人生的四个阶段同质。在丢勒的版画中得到表达的正是这种崭新的和最具人文主义精神的忧郁概念和“土星般阴郁的”天才的概念。在德国文艺复兴的中后期,丢勒的作品开启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从文艺复兴过渡到巴洛克时期起到了扎实的铺垫。</p> <p class="ql-block">祈祷之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丢勒有一幅名画《祈祷之手》,灰色的背景上,只画着一双正在向上帝祈祷的手。合拢的双掌伸向天空。这双手皮肤粗糙,筋节突起。很明显,这是一双普通劳动者的手。这幅画作具有独特的韵味:关节的僵硬和手势的温柔形成对比;粗糙的双手所代表的生活苦难,与祈祷的虔诚形成对比;遒劲的双手和流畅的线条形成对比。这幅画背后有一则爱与牺牲的故事。十五世纪时,在德国的一个小村庄里,住了一个有十八个孩子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冶金匠,为了维持一家生计,他每天工作十八个小时。 生活尽管窘迫逼人,然而这个家庭其中两个孩子却有一个同样的梦想。他们两人都希望可以发展自己在艺术方面的天份。不过他们也了解,父亲无法在经济上供他们俩到纽伦堡艺术学院读书。晚上,两兄弟在床上经过多次讨论后,得出结论:以掷铜板决定──胜者到艺术学院读书,败者则到附近的矿场工作赚钱;四年后,在矿场工作的那一个再到艺术学院读书,由学成毕业那一个赚钱支持。如果需要,可能也要到矿场工作。星期天早上做完礼拜,他们掷了铜板,结果,弟弟Albrecht胜出,去了纽伦堡艺术学院。哥哥Albert则去了危险的矿场工作,在其弟弟上大学的时候来为弟弟提供经济支持。Albrecht在艺术学院表现很突出,他的油画简直比教授的还要好。到毕业时,他的作品已经能赚不少钱了。 在这位年轻的艺术家返回家乡的那一天,家人为他准备了盛宴,庆祝他学成归来。当漫长而难忘的宴席快要结束时,伴随着音乐和笑声,Albrecht起身答谢敬爱的哥哥几年来对他的支持,他说:“现在轮到你了,亲爱的哥哥,我会全力支持你到纽伦堡艺术学院攻读,实现你的梦想!”所有的目光都急切地转移到桌子的另一端,坐在那里的Albert双泪直流,只见他垂下头,边摇头边重复说着:“不……不……”终于,Albert站了起来他,擦干脸颊上的泪水,看了看长桌两边他所爱的亲友们的脸,把双手移近右脸颊,说:“不,弟弟,我上不了纽伦堡艺术学院了。太迟了。看看我的双手──四年来在矿场工作,毁了我的手,关节动弹不得,现在我的手连举杯为你庆贺也不可能,何况是挥动画笔或雕刻刀呢? 不,弟弟……已经太迟了……”四百五十多年过去了,丢勒有成千上百部的杰作流传下来,他的速写、素描、水彩画、木刻、铜刻等可以在世界各地博物馆找到;然而,大多数人最为熟悉的,却是其中的一件作品。为了补偿哥哥所做的牺牲,表达对哥哥的敬意,一天,Albrecht下了很大的工夫把哥哥合起的粗糙的双手刻了下来。他把这幅伟大的作品简单地称为《双手》,然而,全世界的人都立刻敞开心扉,瞻仰这幅杰作,把这幅爱的作品重新命名为《祈祷之手》。它时刻提醒我们:没有人──没有人能单枪匹马地获得成功!</p> <p class="ql-block">圣母子与圣安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原创版权请告知,相关内容将尽快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