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读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的感悟</p><p class="ql-block">——知足于内不争得虚名 知止于外不贪得无厌</p><p class="ql-block">理平</p><p class="ql-block">老子《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原文):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p><p class="ql-block">【译文】名誉与生命哪个更亲切?生命与财产哪一个更贵重?获得名利与失去生命哪个更有害?过分地爱名利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分地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所以,知道满足就不会遭受屈辱,知道适而可止就不会遇到险情,这样才可以保持长久。</p><p class="ql-block">【感悟】</p><p class="ql-block">“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p><p class="ql-block">老子以“名”与“货”和人的“身”对比,旨在说明生命重于名与货,得出做人要自重、自爱、自慎、自足,对待名利、钱财、地位要适可而止,知足知乐,这样才可以避免遇到危难。反之,为名利奋不顾身,争名逐利,则必然会落得身败名裂之可悲下场。这一道理虽然浅显易懂,但是世人总是不能正确处理生命和名利的关系。在常人看来,追求名利是人生的目的,为了名利,可以不顾及身体甚至生命。因此有人说:名利二字甚于利箭,利箭易躲,名利难防。</p><p class="ql-block">“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p><p class="ql-block">所以,执着于名利之爱的,必刻意求之,并为此而绞尽脑汁。投人所好,大献供品,阳奉阴违,奸诈机巧,不择手段,怎能不耗尽精神,费尽心机。积藏的东西越多,失去的就越多。而失去的不仅仅是财富,还包括人的精神、人格、尊严、品质等方面的损失。当今中国为什么会产生毒米、毒奶、毒胶囊等,说到底就是有些人为了名利绞尽脑汁,不择手段,奸诈机巧,阳奉阴违,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顾别人的、社会的、自然的、地球的、甚至是宇宙的利益而做出的缺道失德之事,长此以往,必然形成“人人害我,我害人人”的恶性循环(癌症),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必然为公民大众所唾弃。</p><p class="ql-block">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p><p class="ql-block">知足于内而不争虚名,就不会有屈辱;知止于外而不贪得无厌,就不会有忧患。如此可以使身体健康长寿。知足于内,知止于外是体道、悟道、修道、行道和得道之人的行为准则,只有这样才能坚守为人的底线,才能实现“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人人呵护自然,自然孕育人人”的良性循环(规律),才能实现“与人为善,海阔天空,与物为善,宇宙无限”!</p><p class="ql-block">本章是老子的贵生思想,辨证地论证了身体和名利的关系。常人贵生,两眼只盯着名利,认为有了名利就有了一切,结果反为名利所害。反对对名利的过分追求,并不是放弃对物质文明的追求,而是反对贪得无厌,反对片面地以金钱来衡量人生价值的思想观念。正确的贵生方式应该是反求于朴,只有返朴归真,才能获取真正的人生幸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