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这件事说起来真有点蹊跷。</p><p class="ql-block"> 我们华夏民族的祖先,竟然在春节(许多地方习惯将整个农历正月包括在内)这个大喜的日子里,嵌入了一个与春节喜庆气氛迥异且与恶人相关的节日——“踩小人日”,并且不限于一天,而是贯穿于正月初二、初五和十七共三天。</p><p class="ql-block"> 人出反常必有妖,</p><p class="ql-block"> 事出蹊跷定有因。</p> <p class="ql-block"> 中华民族流传数千年的传统节日,大致有四种缘由和象征性意义,一是家人团聚、祈福祝愿的,如春节,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二是祭奠先祖、感恩图报的,如清明节,中元节(悼亡节);三是纪念英烈、寄托哀思的,如寒食节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纪念屈原 ;四是天怒人怨、人神共愤的,如“踩小人日”。这些节日所以能世代相承,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每个节日反映了人们的某种共同情感和心愿,或喜庆,或怀念,或悲伤,或怨恨,而且广大民众届时会不约而同地自动参与其中。</p><p class="ql-block"> 在喜庆日子里,人们不顾及年节的种种忌讳,不怕损伤春节的欢乐气氛,专设“踩小人日”,并大张旗鼓地开展讨伐小人的活动,一喜一恨,冷热两极,映射出世间痛恶小人的人数之多,地域之广,对小人的痛恨程度之深。这从一个侧面证实,不少人不同程度地遭受过小人的算计和祸害,小人早已成为民怨沸腾、同仇敌忾的众矢之的。</p><p class="ql-block"> 每逢到了正月十七这一天,人们会用鞋子、棍子等抽打用草或纸扎成的小人,还有相关的踩小人、烧小人、埋小人活动,而且在这一天还要“驱鬼邪”“送五毒”,藉以化解小人带来的厄运,祈求新的一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不少地方还有大年初二或初五搞“踩小人、打小人”活动的习俗,并将包饺子称作捏住小人嘴,将剁饺子馅称作剁小人,将集束放鞭炮称作驱逐吓退小人。另外,为了防止小人相侵,不少人在本命年还有个特殊的讲究,即穿用绣有小人图像或“踩小人”三个字的袜子或鞋垫,寓意将小人踩到脚下,使其永世不得翻身,使人们免遭小人的祸害!</p> <p class="ql-block"> 实际上,痛恨咒骂小人的,绝不止民间百姓。历代文人哲士的诗文里,有大量斥责小人的内容。在三千多年前产生的《诗经》里,就有不少痛快淋漓咒骂小人的诗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相鼠有皮,人而无礼。人而无礼!胡不遄死!”邵雍,是北宋理学家、数学家和诗人,因作者十分敬佩他的人品和文品,曾辑录过他不少诗词名句,其中,直接谴责小人的多达二十多句,同名《小人吟》的四律诗就有两首。他用小人尚利、无节、无耻、乐恶、思坏、好毁、人诛等直白尖锐的词句,刻画出了小人们一副副丑恶嘴脸和种种卑劣伎俩。</p><p class="ql-block"> 更有甚者,有的良相贤臣和清明帝王,也视小人为执政大敌。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建议刘惮帝将“亲贤臣,远小人”作为首要的治国理念。宋代宰相司马光,直接主张:“宁用愚人,不用小人。”唐太宗将“亲君子远小人”当作“为国之要”,明确指出任用忠贤,就能享受天下太平之福;任用小人,就要遭受天下动乱之祸。</p><p class="ql-block"> 爱鸟及屋,憎人及胥 (xū)。比喻爱一个人,连带喜爱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厌恶某一个人,连他的名字和其相关的事物都会一起怨恨。跨越历朝历代,人们给小人起了众多的恶名,诸如,鼠辈,虫豸,丑类,宵小,伪君子,笑面虎,奸佞,邪佞等。至于形容小人卑鄙无耻的成语俚语,更是多不胜数。还有的直接给小人头上戴上了不少臭不可闻的“桂冠”:臧仓小人——栽赃诬陷,谗害忠良;斗筲小人——鸡肠鼠肚,嫉贤妒才;鼠儒小人——表面儒雅,心地邪恶;撅竖小人——卑劣无耻,残暴无情;势利小人——趋炎附势,唯利是图,等等。</p> <p class="ql-block"> 那么,什么是小人呢?据查证,小人一词最早见于《尚书》。《易经》作了这样的诠释:“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意思是说人格卑下的人,没有羞愧之心和道德观念,没有畏惧心和正义感,不见利就懒得动,不受到刑罚就作恶不止。《韩诗外传》中如此解释: “无仁义礼智顺善之心,谓之小人。”孔夫子在《论语》中通过君子与小人的比对,列出了小人的近二十种丑行。其实,世间所说的小人 涵盖面很广,由骗人整人害人的社会缺德无良者,到朝堂贪官污吏或认贼作父的卖国贼,都可纳入小人之列。</p><p class="ql-block"> 有句古诗写得好:“善恶无它在所存,小人君子此中分。”作恶的“小人” 与为善的“君子”,分别代表着道德的正邪两极。无论是官员、职员,或社会其他成员,凡是缺德乏善者,或者说凡属人品低劣和人格卑鄙的无良之辈,都可以统称为小人。在民间,在老百姓眼里,小人基本上与坏人齐名。</p><p class="ql-block"> 人们所以不约而同地对小人深恶痛绝,齐声共讨之,集笔共伐之,证实小人的性质恶劣,危害奇烈,罪孽深重,人们深受其害。</p><p class="ql-block"> 小人阴险狡诈,口蜜腹剑,心狠手辣,以制造他人的不快不幸为乐事,以乱中牟利为能事。小人像昼隐夜出的蝙蝠,往往是害人不露相,杀人不见血;小人又像老鼠屎,只一粒就会弄坏一锅粥,一个小人就能搅乱一个群体。小人的人品鄙小 但负能量不小,破坏性不小,小人能够坏大事,也能招大祸。轻则会搅得四邻不安,亲人反目,同事成仇,重则能使受害者家破人亡,甚至导致国破民困。仅从前人诗句中,小人的丑恶嘴脸和严重危害就可见一斑。“大海波涛浅,小人方寸深”“小人智虑险,平地生太行”“小人妒一善,处处生嫌猜”“勿轻小人,小人贼国”“宵小弄权谋帝制,金钱运动展神通”。就连温文儒雅的孔子、荀子和孟子三位老先生,也惊呼“小人难养”,哀叹小人“狗彘不若(彘指猪,意为猪狗不如)”“非人也”!</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君子何尝去小人, </p><p class="ql-block"> 小人如草去还来。 </p><p class="ql-block"> ——宋代张九成 </p><p class="ql-block"> 应该说,在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深入贯彻,评选好人活动在全国普遍开展,好人好事大量涌现,人品不好的小人日渐减少。然而,毋庸讳言,凡是有人的地方都有善恶之别,小人永远不会绝种,也不会自动中止作恶。这就需要人们十分注重练好防范抵御小人的内功,最大限度地避免遭受小人引发的祸端。</p><p class="ql-block"> 那么,如何躲过小人制造的劫难呢?世上没有对小人可一招制胜的奇术,需要从优化环境、提高素养和严肃法纪等方面综合治理。对于个人来说,关键是强心健魄,练好内功,持戒守正,从根本上提高对小人的识别力、免疫力和抗击力。</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增强对小人嘴脸的洞察力</b></p><p class="ql-block">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在《朋党论》中,将“能辨其君子小人”,视为“兴亡治乱”之首功。识别小人,是防范小人的前提。然而,“小人如浮云,瞬目多变态。”无数事实证明,小人善伪装,假面多,虽笑未必和,虽哭未必戚。小人谎言多,花招多,诡计多,往往防不胜防。这就需要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和思辨能力,练就一双善识真假善恶的“火眼金睛”,及时识破小人的各种假象和伎俩,并采取相应举措加以防范和抵御。</p><p class="ql-block"> <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37, 35, 8);">提高对小人邪招的免疫力</b></p><p class="ql-block"> 小人通常试图利用喜谄,贪利等人性的弱点,用花言巧语迷惑人,用小恩小惠笼络人,用封官许愿收买人,扩大同盟者队伍,为他所用。这就需要不断强化和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人生价值观,这样既可以防止自己沦为小人,或被小人利用,又能有效地慑服身边的小人。任凭小人绞尽脑汁,用尽机关,也不喝“迷魂汤”,不沾腥逐臭,不上小人圈套,始终保持“我自岿然不动”。</p><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保持对小人侵扰的抗击力</b></p><p class="ql-block"> 有些人对小人采取的对策是躲避和忍让,但是,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你不想招惹小人,小人也会找你的麻烦。小人对某个人实施的劣行,常常会祸降群体,殃及众人。一味躲避忍让,不但会祸及整个群体,还会助长小人的嚣张气焰。因此,对付小人不仅要设“屏障”,划底线,还要勇敢地面对小人的挑战,勇于制止,勇于回击,情节严重的还要大胆地诉诸法律,以保护自己的尊严和权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