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英雄之花*广州市花……农讲所*木棉花🌸】

缘石

<p class="ql-block"><b>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简称农讲所,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b></p><p class="ql-block"><b> 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9月,在番禺学宫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任所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存有文物1152件,一级品64件,其中有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和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是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价值。</b></p><p class="ql-block"><b> 1961年3月4日,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b></p> <p class="ql-block"><b>【建筑特色】</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为一组红墙黄瓦、砖木结构的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周围有围墙,东西宽35米,南北长154米,从南至北由棂星门、泮池、拱桥、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两侧的两廊、两庑、明伦堂等组成;棂星门是花岗岩雕琢,门额上悬挂周恩来手书的“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横匾;前院为泮池,泮池中间架有一座石拱桥,泮池路旁的草坪上,保留着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员锻炼身体的单杠;大成门以木板间隔,设有教务部、庶务部和值星室,东西两耳房是图书室和所长办公室;大成殿辟为课堂,台基由花岗石砌成,两侧为为教员和学员宿舍;达崇圣殿正间作饭堂,东间设军事训练部;院内种植有木棉、菩提、龙眼、九里香等古树。</b></p> <p class="ql-block"><b>【文物遗存】</b></p><p class="ql-block"><b>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存有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存有文物1152件,一级品64件,其中有农民运动讲习所证章和毛泽东主编的《农民问题丛刊》,另有文物复制件2000多件,照片1万余张,资料7000多份,图书1万余册。</b></p> <p class="ql-block"><b >【研究价值】</b></p><p class="ql-block"><b >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培养了大批的农民运动的骨干,并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翻三座大山,为激发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和革命精神提供重要载体,对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具有重要历史文化、红色文化价值。</b></p> <p class="ql-block"><b>【历史文化】</b></p><p class="ql-block"><b>毛泽东讲课</b></p><p class="ql-block"><b> 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9月,在番禺学宫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授课时间13周,学科25门,毛泽东除担任所长,负责主持所务工作外,还给学生讲授《中国农民问题》《农村教育》《地理》三门课程,在讲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时,毛泽东在黑板上画上一座多层的塔,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政治态度作了科学的分析;毛泽东还主编了一套《农民问题丛刊》,一共出版了26种,为推动农民运动发展提供理论指导,毛泽东为该丛刊撰写了序言《国民运动与农民运动》,对农民运动理论作出了开拓性探索。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共培养800多名学员,学员们毕业后,奔赴各省、区开展革命工作,大多数人担任农民运动特派员,在各地宣传发动农民,组织农民协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参加东征、南讨和北伐,开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中200多名学员为革命壮烈牺牲。在广州农讲所的影响下,中国各地相继开办了40多个农讲所和农训班,培养了大批革命干部。</b></p> <p class="ql-block">声明:图片来自缘石,文字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