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2月读的那些书:给了我那些收获(爱情,自我,生活的感悟

风子

<p class="ql-block">茶小风:一枚文字随意的着笔人(写于24.3.6-3.7)</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乡土中国》是曾经跟随着有书一起共读的书籍,再次翻开十分感慨,我也是“乡土”中普通到极致的人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与黑》与1月看的《人生》(写下的感悟之<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yODEwMDYxNQ==&amp;mid=2247485504&amp;idx=1&amp;sn=2db734f31043be1874732f836cd1a562&amp;chksm=e8565728df21de3e47bfa47dcb20b2d9684e8832769ab8f025b3152ccfed19257273af3fd6d6&amp;scene=21#wechat_redirect"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孤独:偶然的情绪与阅读《人生》</a>)放一起,我会了解“高加林”的无可奈何,受到诱惑情有可原;却不是那么懂“于连”不折手段高度自尊下的所作所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换一个视角,回到唐朝以前选官取士“九品中正制”,成为贵族被贵族把持,底层人民只能在贵族的规则下苟延残喘,好像能理解“于连”的别无选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拥有一个你说的算了人生:活出自我篇》这本心理学著作让我学会了一个词“抱持”——一种心理学治疗层面的中庸之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好几年之前阅读了它的姊妹篇终身成长篇,书赠给了作为教师的堂姐。今年见面的时候,还聊到这本书她会偶尔翻一翻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活需要一本书籍作为参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丰子恺的《无宠不惊过一生》(最后以里头的一句话作为结尾),我看完不知道自己应该说点儿啥,看的时候不知道自己看了啥,读完了也不知道自己收获了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其实一本书能让你沉浸其中,这就是它最大的魅力,我们想改变,想有所不同,需要将书中共鸣,能落于实际的方法,运用实操起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么自然也会有一些书,它好像没有什么目的,只是让你可以安静下来,载入它的世界,享受当下的那点儿时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读,单纯的看,这书最大的收获是快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哲学相关书籍是去年有一段时间,很沉迷哲学,后来腻歪了,没有读下去。今年重新翻出来,重新阅读的一本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在印象最深的是雅克德里达的“作家之死”,对于其他的想法,隐匿于书中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华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这个书名就是最大的共鸣,我知道这本书,一直想买,一直没买,最后朋友作为我的生日礼物送给了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间为什么不提梁永安的爱情课呢?也是同一个朋友赠送的新年礼物,就放一起感恩朋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对爱情有什么看法,你相信爱情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月的书籍涉猎面从我们生活这块土地的、飞速发展的世界带给我们的巨大影响、还有我对自己的探究:爱情与生活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我们生活的这块土地——《乡土中国》</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大学阅读过的记录找不到了,以下是我近段时间的阅读感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乡土社会是一代又一代人营造出的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特殊社会,交流可能因为熟悉是听声辨人,闻气息识人。文字在熟悉的环境是积累,有时候语言也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差序格局以己推人形成的诗人道德而逐渐汇聚成家族一个人利益换取家族利益(先己后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为了好理解乡土社会流动是极慢的,慢也在转变,从社会中冲突中出现横暴权利(服从上级的权利),从合作中出现同意权利(互帮互助),从传统文化中延伸长老权利(一言堂家长式),从变革中出现时势权利(一切从新打破旧传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现代社会的发展是从血缘向地缘发展,是熟悉向陌生的发展(北上广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飞速发展的世界带给我们巨大的影响——《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和《红与黑》</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余华老师最早的作品充满了血腥暴力,他的父母在医院工作,他是“文革时代”成长起来的一辈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意识不到自己生活在“血腥暴力”中,白天写“血腥暴力”的作品,晚上做梦承受“血腥暴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精神已经承受不住这样的病态。人往往意识不到自己所处的境遇,感受不到自己的处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不是那一场梦,以往总在自己(余华老师)死亡的当下惊醒,这场梦他很愤怒地看见还没到固定枪杀点,自己被处决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段的描写太精彩了,我分享给你们看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觉得自己的脑袋被子弹击空了,像是砸了一个洞的鸡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黄都流光了。梦中的我顶着一个空蛋壳似的脑袋,转过身去,……】</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请正视我们自己的痛苦,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感同身受”,你觉得痛了,那就真的疼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是任何时候的“迟钝”都是一件好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西北女孩的梦想是她想要一双小白鞋;与她同龄的北京男孩梦想得到一架真正的波音飞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之间好像梦想天差地别,可对于西北女孩而言她想要的小白鞋与北京男孩的波音飞机一样的遥不可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生活,你以为自己很不幸,实际上看不见那些更不幸的人们。</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飞速发展留下的“病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本书再说一个“细节”,罗伯特·凡德·休斯特在中国摁下的快门,为什么更多的是“落后地区”,少数的富裕人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个不会说中国话的荷兰高壮小伙,飞速发展的中国人有着防备心,没什么不能理解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用尊重与感激之情与拍摄者沟通,可大多数的富裕人家怎么敢敞开大门迎接这位摄影师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的作品表现出了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自然也会显露出变化下的沉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是在变化下出生的,对我而言这个国家就是这个样子,可对父母而言并不是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父母既然成为了我们的父母,他们很难理解我们,那我们多多理解他们,给他们多一点的宽容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至于《红与黑》说主角不折手段借两个女人上位,不如说他拼尽全力毫无用处,只能极端处事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连从小记忆力超凡,他热爱读书,却被父亲认为不务正业;他学习能力很强,可以用拉丁语倒背如流《圣经》;他给市长和侯爵工作,适应力超强,被指责到得心应手花费时间微乎其微。</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努力没有给他带来任何的效用,资源把握在贵族手里,他极端的自尊陷入了“不折手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真的是他的错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我对自己的探究:爱情与生活的态度</u></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我们常常听:你要爱自己。每个人都会想问一句,什么才是爱自己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命中最重要的3个命题:自恋,做自己;满足别人的期待;超越前2者,体验到“关系联结”的情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自己时,你喜欢自己,对自我有界限;面对他人,尊重他人的界限(地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关系中处于“抱持”态度,不论好与不好,你都是平静地接收,不存在情绪化表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是一只矛盾的生物,你要自我空间,又要在人群里观察;你要独自消化,又要有所分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不能独自长期在密闭空间中自娱自乐。世界是一体两面的,你意识呈现是A面懒散,那么潜意识就是-A面勤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以为的缺点,往往是你所以为的。人最复杂的在于你往往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懒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说个抽象的例子吧,既然生命是有力量的,那么意味着“死亡”也有力量。死亡不代表真的“离开”(死亡指代不积极的能量),你有负面情绪的时候是怎么处理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是不是接纳它,不跟它进行斗争,往往比你与它抗争来得痛快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收下你看得见,看不见的能量,能量是流动的,只要你能接收,它就会反馈给你力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是有选择的,相信身体给你的感觉,思维(大脑)有时候会欺骗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出生0-1周岁,认为这个世界“唯我独尊”,与母亲的联结,认为母亲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1-3周岁认识了自己是自己,母亲是母亲;3岁以后,才认识世界除了母亲还有父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时候你才开始认识世界,自恋是独处爱自己,人群中有界限。别沉迷“思维”陷阱——那是“现实的投影”,却不是现实,睁开眼睛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哲学好像距离生活很远,生活有时候距离哲学很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会发现自己的内心也是一个哲学家,你某些想法与某些哲学家相差不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单纯看到“作家之死”,有点懵,不知道表达什么意思。</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正好看到余华老师的散文集,里面提及了小说永远没有创作完,文学作品要怀有空白之心阅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说和文学作品作家停笔结束了,还有千千万万的读者的经历加成,它还未完待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几天刚刚读完的《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作者也提到了“完成的创作,你就失去创造品的完整解释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每个人的人生经历都是一段精彩的故事,也都是对其他作品的加成。</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爱情,你心目中的爱情是什么样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二九年华想象的爱情总是纯粹的很,可成年了才发现爱情这件事,需要基于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爱情,婚姻需要爱情是一场营销,可你我是否接受这场“价值交换”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梁永安教授用了10本名著带我们认识“爱情”,你会发现爱情局限于环境、眼界;还会被大脑欺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不相信爱情这个骗局;也有很多人憧憬爱情这件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相信爱情,也愿意给爱情留有余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恋爱,谈总比不谈来得好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不论心理学还是社会学,我们都需要与人链接,那么“爱情”与人的距离拉的太近太近,了解冰山下的自己,这是很好的契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的爱情:我拥有得又富足的是对方欣赏并需要的;对方付出的是我看得见且感恩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总结</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的最后,送给大家一句话:时间则全然无从把握,不可挽留,只有过去与未来在渺茫之中不绝地想追逐而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欢迎您与公众号留言,若是你愿意与我一起探讨某本书,欢迎联络。)</p><p class="ql-block"><br></p>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T2pBZaX7pJ_l16su1Ex2Xw"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