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结束三天的西安旅程,乘火车沿渭水西行,经陕西与甘肃交界处,过陇山,到天水。这里便是玄奘法师西行取经离开西安之后的第一站。 </p><p class="ql-block"> 天水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天水地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以西秦岭为分水岭,北部地区为黄河水域的渭河流域,南部地区为长江水域的嘉陵江流域。因此,天水拥有良好的自然地理环境。</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天水火车站广场的马踏飞燕雕塑,由烽火台、🌐地球和骏马🐎组成。</p> <p class="ql-block"> 甘肃历史跨越八千余年,是中华民族和 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天水市位于甘肃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自古是丝绸之路必经之地和兵家必争之地,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羲皇故里”之誉,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圣地。一位历史学家曾说:要看一千年的历史文化,就去北京;要看三千年的历史文化,去陕西、山西、河南;要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就去杭州良渚;那么,去哪里看八千年的文化呢?去天水。这里有从距今8千年一直延续到距今5千年的大地湾博物馆。这里也有人文始祖伏羲传说,还孕育了统一六国建立秦帝国的先祖,也就是说秦始皇的祖先是从这里起家的,是天水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 天水有丰富的历史遗存,但由于这次时间预算不够,本人只游览麦积山石窟和伏羲庙。</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距离天水市东南60千米,山成圆锥状,顶尖底小,中间粗大,形状很像农家麦垛,所以叫“麦积山”,麦积山石窟就建于此。麦积山石窟1961年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下面的瑞应寺。</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与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敦煌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而麦积山石窟有“东方雕塑艺术馆”之称。中国著名的石窟中,麦积山石窟周围的风景最为秀丽。郁郁葱葱的青山围绕四周,山顶云雾缭绕。</p><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是甘肃最靠东的一座,风格趋向于中原。这里共有石雕和泥塑像7800余尊,从十六国时期至西秦、隋、唐、宋历代都有塑像,尤其是隋以前的塑像占有很大比重,而且十分精美,是中国雕塑史上最好的标本。</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参观栈道建在80米高的崖面上,层层环绕,迂回而上,有14重之多,贯穿洞窟。曾有诗歌这样描述:“谁家麦垛百寻高,飞栈凌空浮九霄。”说明这里栈道的高耸、崎岖和独特。平时观众从东边栈道上去,沿栈道游览,顺西边栈道下来,单通道通行。沿着栈道,你有时可以进入石窟,与壁画、塑像近距离接触,细细品位欣赏;有时只能通过门孔隙、栏杆与造像隔空相望。可是前一天下大雨,景区关闭,导致今天的游客特别多,景区进行了A、B线分流,故有些开放的石窟就无法参观到。</p> <p class="ql-block"> 山上俯瞰下方,是茂密的树林。</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七佛阁</p><p class="ql-block"> 七佛阁就是在崖面上开凿出七个洞窟,窟前立两柱,窟顶盖屋檐。它始建于公元384年,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这座七佛阁每座石窟内都供奉有不同的佛像,共立75尊塑像,并独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佛教造像艺术风格。七佛阁的石窟群被誉为中国北方地区最为重要的佛教艺术遗产之一。它的建筑风格融合了中国传统的石窟艺术和印度佛教艺术,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七佛阁无论是建筑结构、艺术技法还是文化内涵,都代表了中国古代佛教艺术的最高水平。</p> <p class="ql-block"> 站在栈道最高处往下看,游人如蚁。</p> <p class="ql-block"> 麦积山石窟第98窟位于西崖中部,称“西崖大佛”,一佛两菩萨,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 。中间主佛高13米,两侧菩萨高9米,只是观世音菩萨在岁月的侵蚀中只剩下宋代重修时的木梁了。</p> <p class="ql-block"> 这是第13 窟,俗称“东崖大佛”,位于东崖中部。开凿隋文帝(581-604)时期,南宋绍兴年间重修。系摩崖浅龛,立面近方形,高17 米、宽约18 米。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这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正中主佛为释迦牟尼,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两耳紧贴后颊,短颈端肩,颈部阴刻三道蚕节纹。坦胸鼓腹,倚坐姿,双脚踩于仰莲台上。内着偏衫,外穿垂领式袈裟,服饰表面堆塑数道流畅舒展的衣纹线。双手已失,从残迹推测原左手抚左膝,右手齐胸,施无畏印和与愿印。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p><p class="ql-block"> 佛双膝以下部分泥皮全部剥落,石胎外露,岩层表面整齐分布着大小不一的方形柱眼及部分残存木桩。</p> <p class="ql-block"> 佛右侧为普贤菩萨,高13 米。束发高髻,头顶花冠上有一个象头的形象,宝缯自耳后垂至双肩。面容饱满圆润中透着一丝清秀,弯眉细长目,鼻梁直挺,双唇紧密,下颌丰满。短颈端肩,挺胸敛腹。身穿袒右偏衫,下著贴身长裙。帔帛横膝前一道后,搭肩绕臂,沿身体侧下垂至脚面。胸前缀饰一串联珠状璎珞,现多已残毁无存。左手自然下垂,微曲于膝前。右手横置于胸前,持一莲叶及莲蕾,跣足立于仰莲台上,神态恬静安逸,身姿婀娜挺拔。</p> <p class="ql-block"> 佛左侧为文殊菩萨,高13 米,装束、神态等大致同左侧菩萨,左手上扬至颌下,掌心托一圆莲。胸前缀饰璎珞。体态挺拔之中略显敦厚,仍有北周造像之遗韵。</p> <p class="ql-block"> 离开麦积山石窟了,还是忍不住再拍2张照片。</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原名太昊宫,俗称人宗庙,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秦州区伏羲路110号,是中国西北地区著名古建筑群之一,始建于明成化十九年至二十年间(1483~1484年),为中国规模最大的伏羲祭祀建筑群。伏羲氏与神农氏、轩辕氏并称“三皇”,而伏羲氏居首,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创世神,相传生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相传,伏羲氏发明了占卜八卦、结绳记事,并制造琴瑟、编织渔网、发轫医药。</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占地面积13000平方米,院落重重相套,四进四院,宏阔幽深。由于伏羲是古史传说中的第一代帝王,因此建筑群呈宫殿式建筑模式,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庄严雄伟。伏羲庙对于研究中国远古历史、探讨明代建筑艺术、考察天水地方民俗风情等,有着重要的实物资料价值。</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01年6月25日,伏羲庙作为明、清古建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公祭大典</p><p class="ql-block"> 天水祭祀伏羲已有2000多年历史。1988年,天水市政府恢复公祭伏羲活动;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 《伏羲女娲交尾图》,从此人类诞生了。</p> <p class="ql-block"> 八千年前,伏羲在大同卦台山观天俯地创画八卦,成为他们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美学观念武器。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特色的天文、地理、历法、数学、农畜牧、医学、军事以及爱情礼制、思想书法、宗教观念、史学探究等学科的演进。伏羲创画的先天八卦,是伏羲文化的主要特质,到目前依然吸引着中国外无数教授在构建、研究,并从中受到启发。</p> <p class="ql-block"> “开天明道”匾</p><p class="ql-block"> 该匾悬于天水伏羲庙正门前牌楼正中。长3.5米,宽1.25米,厚0.12米。素边,匾心白底蓝字,上下款朱书。此匾有双上款和双下款。第一个上款为“乾隆辛酉孟秋既望”,下款为“湟中观察使者辽海杨应琚薰沐敬书”;第二个上款为“嘉庆十二年岁次丁卯六月吉旦”;下款为“中宪大夫江西府都督候补知利州事王公重建”。</p><p class="ql-block"> 据乾隆《直隶秦州新志·建置》载:太昊宫旧榜已失,会今制府杨公过此,易题名“开天明道”。这段话说明,伏羲庙正门牌楼原来碑文是“太昊宫”,后来不在了,恰好时任湟中观察使的杨应琚路过天水,于是就请他题写了“开天明道”四字。</p><p class="ql-block"> 此外,第一个上下款记载的是该匾最初的题写时间和作者,即“乾隆辛酉孟秋既望”——乾隆十年(1741年)七月十五日,杨应琚敬书。第二个上下款记载的是时隔66年后,即“嘉庆十二年(1807年)岁次丁卯六月吉旦”,时任临川太守王赐均修葺伏羲庙时再次刻立此匾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开天明道”四字,总结了伏羲氏的历史伟绩。开,即开辟、开创;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指伏羲首创八卦,从此混沌的黑洞空间有了天地之分。明,即表明的含义;道,即规律、法则,也就是《易经》所说的“性命之理”。《易经·说卦》言:“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所以,明道,即表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和人类死生伦理法则。综上所述,“开天明道”四字,概括了伏羲首创八卦的丰功垂范,赞颂了伏羲为人类文明进步所做出的很大贡献。</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里的钟楼,另一边有鼓楼。</p> <p class="ql-block"> 伏羲塑像</p><p class="ql-block"> 国内虽有不少伏羲庙,但天水伏羲庙却是国内唯一供奉伏羲塑像的庙宇,先天殿内的这尊伏羲泥塑彩绘巨像高达3米,为明代原塑。</p> <p class="ql-block"> 太极殿</p><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太极殿,又称寝殿、寝宫,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明嘉靖二年(1523年)创建,时榜书“太极”。清顺治、乾隆、嘉庆、光绪几代屡经重修,始成今制。太极殿面阔5间进深3间,单檐歇山顶,正面装饰有很高的艺术价值。</p> <p class="ql-block"> 此图是太极殿及龙凤槛窗的远观</p><p class="ql-block"> 太极殿两边有对称的龙凤槛窗木雕,雕刻非常精美,鲜明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这对龙凤槛窗“木雕不见木”,堪称木雕花窗中的极品,是明代木雕中天水雕刻技法传世至今的佳作,距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太极殿的镂雕龙凤槛窗是由多块油松木板经过加工处理后,相互拼接而形成整体正方形,用透雕技法在方框内圈雕圆形,在圆框内雕刻出饰以祥云的腾龙和舞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此图是立凤窗全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凤体处于圆框内中心位置,空白处以云纹填补,立凤回首,与龙遥相呼应,凤嘴微张,单足独立,凤翎呈波浪状,灵动有力,双翅伸展,尾羽弯曲下垂,细节刻画精美。</p> <p class="ql-block"> 此图是腾龙窗全图</p><p class="ql-block"> 团龙装饰槛窗内,龙口大张,朝向凤的方向,身长若蛇盘曲成S形,身上鱼鳞样纹饰雕刻细腻,前额及双目凸出,角为鹿角形象,四只鹰形爪趾屈张有力,龙尾上扬散开,龙身及空白处雕以祥云纹衔接。</p> <p class="ql-block"> 伏羲庙各院内遍布古柏,多数为明代所植,原有64株,象征伏羲六十四卦之数,现存37株。古柏挺拔苍翠,浓荫蔽日。除此之外,还有几株唐槐。</p> <p class="ql-block"> 由于出了一点意外,天水的行程很匆忙,一天两夜只是蜻蜓点水,很多遗迹无法参观,留个念想,期待有机会重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