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龙记

海豚

<p class="ql-block">  兔为卯时龙为辰。盼望着,盼望着,龙年终于到来了。据悉,龙年春节期间有东坝大马灯,荡旱船等许多民俗活动。龙年么,最期盼的当然是看龙灯。</p> <p class="ql-block">  腊月十七,应美女同学邀请,一行人下班后去长芦杨家看龙灯。没等到她家村口,路边已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璀璨的烟花欢快的在空中翩翩起舞。同学热情的到村口来接我们,刚进村,就看到有人拿着点燃的烈巴(音)走在前面给龙灯开路。据介绍,烈巴是专门为舞龙而编制,貌似用编篮子的竹子编成绳索状圈成圆形拿在手里,约摸三四米长。</p> <p class="ql-block">  民间有“看了长芦龙,小了天下龙”之说。我无法想象它的与众不同在哪里,只知道杨家抬龙已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在我印象当中,对龙最深的印象是老家附近有关秃尾龙的传说,也看过有关它的龙灯表演。</p> <p class="ql-block">  据介绍,杨家抬龙有800多年历史了。相传南宋年间,江南大旱,民众纷纷祭天求雨,杨家忽有五龙现身,是年庄稼丰收,人丁兴旺。故杨氏族人兴起龙灯,以谢龙恩。据了解,清朝咸丰年间,因兵灾水圮岁荒,为节约开支,杨家抬龙的“五龙”减青、黑二龙,保留黄、红、白三龙,其规格仍旧,然制作更为精美华丽。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的杨家龙王庙,是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杨家抬龙的传承发展。(此段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长芦杨家抬龙,共有红、黄、白三条,三条抬龙龙首各有一个不同形制的冠,分别为印信,寓忠孝传家;书卷,寓诗书继世;笔架,寓人文蔚起。</p> <p class="ql-block">  每条龙分别由龙头,二颈骨,三颈骨,龙身(20节)和龙尾组成,每条龙长约68米,遂三龙齐舞,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享有“龙中之冠”的美誉,舞动起来更颇有千人玩龙,万人观龙的架势。每条龙有24节,象征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每节安装一块木板,因此又称“板龙”。龙头扎塑以“杨家将”、“桃园三结义”、“八仙过海”等传统戏剧人物为主,现在也与时俱进有鲈鱼、莲藕等地方文化元素。一个龙头需装饰扎塑人物四五十个,颇为壮观。难怪有“龙中之冠看龙头,龙头之冠看扎塑”之说。</p> <p class="ql-block">  龙腾盛世,烟花灿烂。</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在朋友的介绍下,越发觉得不虚此行。长芦抬龙不但好看,而且有内涵,更是一种精气神。龙承载着中国文化中丰富的精神寓意。它象征着正义、力量、勇气、奋进和吉祥,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它也带着泥土的气息扑面而来,朴实的杨家人无论身在何方,都会借此机会回乡共舞,一起昂扬。</p> <p class="ql-block">  长芦抬龙的独特魅力,还在于长芦杨家村舞龙仅限方圆10里,因此数百年来极少受到外界影响,保存了不少原始风俗。印象最深刻的是舞龙最后一天,红、黄、白三条龙要穿遍村上所有巷子。彼时,万人空巷,路上行人摩肩接踵。龙所及之处,人声鼎沸,烟花绚丽,爆竹声声。村民纷纷祈福许愿,甚是热闹。穿巷结束,已是凌晨。</p> <p class="ql-block">  正月十八舞完最后一场后,除了龙头、龙颈、龙尾外,其余部分全部烧掉。而保留的龙头、龙颈、龙尾则被保存在村头的龙王庙中,在下一次好年景到来时,它们将“重出江湖”。这种存毁的风俗从明初开始,一直传到了现在。(此段来源网络)</p> <p class="ql-block">  感谢美女同学一家,文中部分照片和介绍来自朋友,在此一并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