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行(一)

阿鳗

<p class="ql-block">江南行(一)</p><p class="ql-block">最近几年,感觉日子过得飞快,偶然忆起一些琐事,好象刚刚发生,仔细想想,已是多年前,一天天就这样浑浑噩噩渡过。这几年各种原因所致,基本没出过门,江南有景致,2024年元旦过后,做个计划,利用寒假到江南旅行。</p><p class="ql-block">熬到腊月二十二,北方的小年前,终于放假。原定立春后腊月二十六出发,但天气预报告知,那天有大暴雪,影响交通,车票改签到二十四,避开暴雪天气,提前两天出发。因不在家中过年了,临走之前,很多事情要处理一番,小年这天,回老家走了趟,家中辞辞灶,换上新灶王。去上上坟,告慰故去的亲人。</p><p class="ql-block">腊月二十四,按时踏上旅行的列车,第一站杭州。</p> 西兴古镇<br>初春的江南,雨雪不断,几天看不见太阳,气温不高,窒外的风虽不刺骨,依旧湿冷,从北方穿来的棉衣厚裤临时换不下,身上懒洋洋的,很不舒服。多次来杭州,这样的天,还是第一次遇上。雨天的杭州,别有韵味,没去热闹火爆的景点,找了几处非知名景点,漫步闲逛,感受杭州的慢生活。第一次到西兴纯属偶然,有天临近傍晚,雨停后,沿北塘河绿道下行,北塘河的历史很短,为1977年左右开挖的一条人工河道,主要用于灌溉,水运,后废弃,今整修为一条景观带,沿岸布设了大量的人文景观,风景优美,也是杭州跑步圈的一处圣地 在河道的一处浅滩,发现一牛拖船雕塑,惟妙惟肖,生动再现了已经消失的一道风景,牛拖船起源于清末民初,为钱塘江一带沙地浅河上的畜力船只,随时代的变化,牛拖船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 穿到凤情大道的桥下,天色暗,桥下的景观灯已亮,仔细看桥墩上,是一组浙东唐诗之路介绍图,起点就是西兴古镇的运河码头。面前的这条北塘河,不是古运河,运河的起点码头应该距此不远,因天晚,加之掉向,无方向感,拐到一个农贸市场,看了看当地的菜价,便原路返回,明天继续探访。 西兴古镇,历史悠久,原为固陵、西陵,因陵不吉,后改西兴,做为浙东大运河的起点,因运河兴而兴,因运河衰而衰。由于运河为非自然河流,有特殊的地理因素,水位远低于钱塘大河水位,货船到西兴码头,有塘坝或船闸阻挡,不能直接进钱塘江,需要卸货转运,同样来自钱塘江的货物也要卸货转运到浙东古运河,西兴成为南北货物的一个大型中转站,为过往客商转运货物的“转运行”,由此出现,鼎盛时拥有七十二爿半“过塘行”,当年客商云集,市井繁华,为钱塘江南岸的一重镇,晚清诗人来又山有诗描述当时景象,“上船下船西陵渡,前纤后纤官道路;子夜人家寂静时,大叫一声‘靠塘去!”。 第二天,天还是阴,刚下过雨雪,路边背阴处居民种的蔬菜上还有积雪,这次导航经西兴街道办事处,直接到西兴官河路,进入老街。现在外出离不开导航,但全信导航,失去自己的判断,有时近在咫尺的点,也要绕。西兴的老街,以河为界,两街夹一河,河北官河路,也称下街,河南为临河房子,有后门通河,方便卸货,前门外为西兴街,称上街。站在固陵路官河桥上西望,古老的运河上,河水较浅,有艘清理水中垃圾的小船在工作,早已没有舟楫往来的繁忙,沿河的老房大多进行了修旧如旧的整修,西兴的建筑,基本都是白墙配“人”字黑瓦,带有几分水墨的韵味。 沿官河路西行,街上行人很少,没有游客,临近大码头,有个西兴乡贤馆,门开着,进门看了一圈,简要了解西兴的历史与现状。出乡贤馆,大码头路边一居民在老房内摆了供品,门外挂了纸钱,正在年关祭祖祝福。西兴因水运码头,南来北往人员的流动,文化及风俗有浙东一带多地的融合。 在“过塘行大埠头”的边上耸立着一块 “浙东大运河”的石碑,石碑上刻有浙东大运河的行进路线地图,上面有中英文内容解说,这就是“浙东运河”的起点。官河的尽头是一座平铺石桥,原为城隍庙正门前通道,据民国《萧山县志稿》所载,大城隍庙“在永兴闸东,庙基下空,为永兴闸通运河处,庙前有亭,皆方石柱。道光三十年启闸泄水,亭圮,咸丰间重建……咸丰十一年毁,同治初里人重建。”桥上护挡的石板上刻着“福泽长流”,两端各有一个石狮,蹲踞在桥边,面朝古运河,左侧一头张口瞪眼,威风凛凛,右侧一头闭口侧目,含情默默,千百年来,两头石狮伴着塘外大江的潮起潮落,阅尽运河的繁华与衰落,至今还在坚守。水中一艘乌蓬小船,停在水中央,作为道具,也作为象征,期盼古运河的新生。<br> 石桥的西端外几十米,便是永兴闸,俗称龙口闸,原为塘坝,明万历年间改堰为闸,现保留的遗址,为双闸门,闸门的凹槽都还在,边上还有用做条石的石插,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过闸口古迹,去寻找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铁陵关,三转二折,在西兴古街的西入口,终于找到铁陵关的遗址,曾经的越国边防的雄关要塞,吴越两地的古道要津。现只残存露出地面的一根残柱和一段横卧石条,让人凭吊勾践范蠡等人振兴越国的历史,生前只要为民谋利,为国尽忠,百姓自会记着你的好,百年后,一定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你。西兴的城隍庙供奉的城隍神正是范蠡,守护这一方水土,祈愿“福泽长流”。 历史就是一面镜子,反思历史,方能启迪未来。 西兴这条老街,街面并不宽,两侧的房屋,基本都是门面房,一侧临河,一侧靠陆,当年红红火火的过塘行大多集中在这条街上,这些行当如今只留存在历史的记忆中,偶有几座房子,还挂有过塘行的招牌,也只是一个幌子,让人浮想,让人留个念想。游逛在老街上,行人极少,原住的居民大多已搬离,留守的多为上了年纪的老人,也许老人们习惯了枕河而居,依水入梦,离不开身边的小桥流水,高楼大厦的舒适不如接地气的烟火,更惬意更自然。 街的中段有西兴驿遗址,官河官驿,足以说明西兴古码头的重要性,古驿站现残存几根方形石柱,应为街面房的厦前檐柱,最高的2根有二层楼高,街北的几根短柱被利用当做支撑盖在了房墙中,街南的4根立柱,没被现房利用,仍高高立在街边,应该为文物保护单位。驿站小广场上,有现代仿古重建的攒顶六角亭一座,名为庄亭,据传越女西施曾在这里整妆、待诏入吴。当初应为“妆亭”或西施亭,后谐音为庄亭。入口亭柱有楹联,“若论破吴功第一,黄金只合铸西施。”取自宋代曾任杭州太守的郑獬《蠡口》诗后二句,郑獬的这首咏史绝句,肯定了西施的功劳。 历史的烟云已散尽,西兴驿早已使去了实用功用,但作为文化节点的西兴驿,却留在了那么多诗人的诗词中。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等一众文化大咖,都曾来到源头古镇,给西兴平添一份诗情,诗意的西兴,穿越时空,仔细体会,韵味更浓。 百度一下众多西兴诗词中,白居易这句“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引用最多,但很多人误以为白居易旅居西兴时所写。当时白居易在杭州为官,他同科及第的好友及诗友元稹去越州任刺史,路过杭州,拜访白,分别时,白居易送元稹到杨浦渡过钱塘江,两人互有唱和。白一生给元稹写过多首诗,这次送别后,白先写了《答微之上船后留别》,后收到元稹用竹筒传递过来的《别后西陵晚眺》:“晚日未抛诗笔砚,夕阳空望郡楼台。与君后会知何日,不似潮头暮却回。”白居易忆起他在钱塘江北岸杨浦渡遥望对岸西兴渡所见景象,回赠《答微之泊西陵驿见寄》,“烟波尽处一点白,应是西陵古驿台。知在台边望不见,暮潮空送渡船回。”诗人惺惺相惜,虽杭越相距不远,但相隔大江,再见亦难,分别的愁绪,挥之不去。 现整修的这段官河,约有1公里,转到西兴小学附近,折到古塘路,顺路再去探寻另一处遗址北海塘。西兴的发展离不开水,但钱塘江的潮水倒灌形成的水患,严重影响钱塘江两岸的生产生活,为此两岸县府修建了长达几百里的塘坝,以保护塘里的良田村庄,没有了这些塘坝,便没有了这些富庶的鱼米之乡。 北海塘起自西兴铁陵关,到绍兴三江闸止,全长40多公里,随钱塘江河道的不断北移,原有的古海塘大多进行了拆除,曾经的“海上长城”,萧绍平原的生命守护线,如今已消失殆尽。这段荣星北海塘遗址公园,现存的石塘为清道光十四年(1834)修建,由巨大的条石一丁一顺错缝叠砌,并由下往上逐层内收,迎水面最深时可见8层条石。 走近塘坝,触摸这些规整的巨型条石,对话古代的先民,海塘的修建,跨越几千年,沿着潮水的着陆线,屡毁屡建,从土坝到石坝,是财力也是智慧的象征。据传明朝前塘坝为直的,有的堤段经常被潮水冲垮,后刘伯温令人在涨潮时,把大量的砻糠撒入水中,潮水退后,留在岸上的砻糠,显出了潮水的着陆线,而后沿着这条弯曲的砻糠线,建造塘堤,塘堤很少被冲毁。 如今的塘坝两侧,高楼林立,路上车水马龙,新区建设如火如荼,昔日的滩涂沙地,沧海变迁,早已变了模样。留下这段塘坝,见证历史,激励后人,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改造自然,创造幸福。西兴所在的滨江区,正成为杭州最热点的地区之一,未来的西兴,必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