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3.10.30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序言》教学改革实践呼唤学理支撑1</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本书以学习任务为切入点,通过比较丰富的案例来说明课堂教学的道理,又尝试与学习设计为关键词,构建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逻辑,以作为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实践的理论与方法指导。</p><p class="ql-block"> 2.本书基于教学改革的真实实践,尝试构建旨在体现“学习中心”思想的、聚焦学习任务的学习设计模型,帮助教师转变备课范式,回应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学习中心”教学论的发展与建构。</p><p class="ql-block"> 3.学习任务的辨识设计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将课堂学习活动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分开来考虑,能更清晰的看到学生“学”的设计与教师“导学”与“助学”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感悟: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从变换教学模式走向转变学习方式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方向。本书开篇提出来这样几个问题:“学为中心”教学改革的实质是什么?如何处理“学生中心”“学习中心”“学科中心”的关系?二者实践路径的综合性。教学改革仅指课堂改革吗……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这本书一探究竟,去了解本书的作者是如何通过学理支撑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期待能从这本书中得到启发!</p> <p class="ql-block">2023.10.3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序言》教学改革实践呼唤学理支撑2</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本书教学改革的真实实践,尝试构建自在体现“学习中心”思想的、聚焦学习任务的学习设计模型,帮助教师转变备课范式,回应教学改革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学习中心”教学论的发展与建构。</p><p class="ql-block"> 2.本书体现五个方面的特点:一是以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为背景进行学习设计模型的本土建构;二是基于教学改革的实践进展,体现从反思到对策的研究逻辑;三是以学习设计为核心概念,帮助教师形成基于学生立场的新备课范式。四是聚焦学习任务设计的深入研究,重新定义作业,促进作业与课堂学习的沟通。五是面向素质发展导向的新时代,重新定义学习,试图以项目化学学习再启学习变革之门。</p><p class="ql-block"> 3.当前正处于学习被重新定义的时代,如果继续以原来对学习的理解来组织教学,是无法帮助学生适应未来的学习。从以知识积累为主的学习转向基于理解的思维发展和面向实践的问题解决是今后教学改革的方向。</p><p class="ql-block"> 感悟:新课程方案的颁布和新课标的实施,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学习任务的教学设计已成为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体现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是最好的方法,也是教师改进教学的“脚手架”。本书从“任务”的视角来看作业,将作业视为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自主学习任务,为推动有效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提供可行路径,成为当前作业改革的新视角。聚焦学习任务的设计是我想从本书中学到的内容。</p> <p class="ql-block">2023.11.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学习是如何发生的</p><p class="ql-block"> ———机的发生机制:基于课例的思考</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如何让“讲台上的学习”变为“课桌上的学习”?其关键不是教师为课堂准备的精彩言辞,而是教师为学生策划的学习任务,是任务承载着学习让学习发生在课桌上;是任务承载着问题促进思考的真正发生。</p><p class="ql-block"> 2.教师备课备什么?未必是你在课堂上的流畅台词,而是学生需要的“学习设计”——那个指向本次学习的学习活动的设想。“学习活动设计先于教学过程设计”是教师备课的基本原则。</p><p class="ql-block"> 3.学习设计是教师课前准备的关键,但教师还需对如何运用学习设计促进学习有所构思,这相当于“教”的设计。提出学学习设计的概念,并不是对教学设计的否定,而是想纠正忽略学生立场单一的“教”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4.教师的专业功底除了体现在如何达成学习目标的学习设计外,还体现在课堂现场的组织学习能力,以及面对学有困难学生的精准的帮助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感悟:文中的两个案例充分地展示了教师作为学习组织者的角色站位。也再一次验证,衡量一堂课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讲的漂不漂亮,而要看学生的独立学习、合作学习是否有效,学生的学习意愿有没有被调动和点燃,这就是“以学为中心”的课堂。</p> <p class="ql-block">2023.11.2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学习是如何发生的</p><p class="ql-block"> ———学习设计的基本模型</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从教师的角度,要在课堂学习中践行“学习中心”的学教关系,其教导行为的要点有一些变化。1)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为促进学生的学习做事先策划。2)学习组织,组织学生开展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3)学习指导,要介入学习活动,指导与帮助学生实现学习,达成学习目标。4)学习评价。对学生的学习发出引导与干预信息的过程。</p> <p class="ql-block">2.学习设计不能仅仅着眼于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还应包括教师如何运用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开展包括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等“助学”行为的系统设计。“聚焦学习任务”是课堂学习设计的重要原则。</p><p class="ql-block"> 3.很多教师在备课中只重视课堂台词的准备,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策划。这一现象的实质就是“教师中心”或“讲授中心”朴素的话语变换,试图引导学生从“备教”转向“备学”。重视“学”并不是忽略“教”,而是调整“教”。</p><p class="ql-block"> 感悟:正如书中所说,揭示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中的作用方式的改变是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等四方面。它是从静态的设计发展为动态的设计,是学生如何学的设计,同时也包括教师如何助学、导学、促学的学与教的设计。换而言之,教师“备教”就是“备学”。</p> <p class="ql-block">2023.11.3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一章:学习是如何发生的</p><p class="ql-block"> ——学习任务设计:作业改革新视角</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自主学习任务。它是与课堂学习同等重要的学习活动,其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时空比课堂学习更广泛。</p><p class="ql-block"> 2.狭义的作业指的是纸笔形式的练习,主要指课后作业(家庭作业)。但广义的作业不只是课后的巩固练习,而是伴随着学习全过程的学习任务,包括课前的预习任务、渗透于课堂学习中的随堂任务,课后的形式多样的实践行任务,以及跨时段的项目式的学习任务等。</p><p class="ql-block"> 3.从学习任务的视角,作业不只是学后的巩固再现,而应该是伴随“学”“教”全过程的、促进理解以及基于理解而实现迁移的任务。</p><p class="ql-block"> 4.从核心素养培养的角度看,学习原本我们熟悉的练习作业有了新的拓展,问题、项目、实践活动,反映学习任务的多样形态已是教育的现实。</p><p class="ql-block"> 感悟:我们都知道,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有效的作业设计一定是伴随学习任务而来,它与课堂教学同样重要。在“双减”背景下的今天,教师用好作业这一载体,精心设计与课堂教学相融合的作业,通过作业,让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体现学习的效果。</p> <p class="ql-block">2023.11.4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1</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厄兹彻纳尔认为,教学设计是对教学的具体要求进行系统安排,从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三大理论来诠释课堂教学。它包括学习需求分析、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资源的开发、教学策略的实施和教学活动的评估。</p><p class="ql-block"> 2.学习并不简单是信息量的积累,它同时包含有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旧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简单是信息的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p><p class="ql-block"> 3.学校学习不能以掌握知识为唯一目的,而要让学生学会不依靠教师的自主学习。教学设计就是如何帮助学习者学习,确定帮助学习者建立知识的途径。</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教学设计研究的发展来看,“学习必须以学习者的主动参与为原则”已成为一种共识。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让我们看到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本学科的关键能力。这已成为今后教学中关注的重点。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当中,还是有许多老师依然以“教”为目的,忽略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这也需要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改革。</p> <p class="ql-block">2023.11.5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2</p><p class="ql-block"> ——安德森的有效教学模型</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任务”较早就是教学设计的常用词汇。20世纪90年代,安德森的有效教学模型,梅尼尔的首要教学原理范梅里恩博尔的综合学习设计模式等教学设计理论不约而同的一项学习者的视角,聚焦学习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 2.安德森提出聚焦任务的有效教学模型。他认为,聚焦任务是学校教育改革的中心任务之一。他认为,任务=布置的作业+特定的目的,对于具体学习任务应从目的定向主题、范围、形式和复杂性等六个方面进行分析。</p><p class="ql-block"> 3.安德生提出了关于学习任务的八项原则:1)精心选择任务;2)任务统筹教学;3)做好“俯身指导”4)关注学习策略;5)明确学习期望;6)整合课时安排;7)善用合作任务;8)直面学生差异。</p><p class="ql-block"> 4.安德生关于任务与作业的辨析,与我们从任务的角度思考作业,关注作业的目的与功能不谋而合。他就任务的特征与功能,切入提出“任务统筹教学”“学习优于讲解”的基本观点。</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安德森提出的八项学习任务原则可以看出,任何目标的达成,都要统筹安排,这不仅体现了他提出的以“任务统筹教学”“学习先于讲解”的基本观点,也进一步地体现教师备课的重要性。这八项原则中教师如何俯身指导,如何善用合作任务组织去学习,如何以评估任务明确期待等,都说明了“学习中心这一理念。</p> <p class="ql-block">2023.11.6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3</p><p class="ql-block"> ——梅里尔的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梅里尔发表的《首要教学原理》,总结众多教学设计理论与模式背后的共同基本性原则。他将原则表述为:有效的学习通常聚焦任务,包含激活旧、示证新知、应用新知、融会贯通等四个阶段。</p><p class="ql-block"> 2.五星教学模式的实质是具体的教学任务因置于循序渐进的实际问题解决情境中完成,即先向学习者呈现问题,然后针对各项具体任务展开教学,接着再展开如何将学到的具体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或完成整体任务中去。在首要教学原理中“任务”与“问题”是通用的。</p><p class="ql-block"> 3.基于问题的教学策略,则是先向学习者提供一个求解的复杂问题。在确定能用一个解决这一问题的资源,要求学习者通过寻找资源和解决问题来掌握技能。“面向完整任务的教学策略”其实是“直导教学”的一种形式,只是将学习置于真实的、联系生活的问题或任务中。</p> <p class="ql-block">感悟:从现在我们倡导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正是与梅里尔的首要教学原理中的“任务”和“问题”不谋而合。自语文新课标的颁布,通过六大任务群</p> <p class="ql-block">2023.11.7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4</p><p class="ql-block"> ——弗兰卡关于任务中心学习与基于问题的学习的比较</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任务中心”学习模式是以学习任务为中心,通过选择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并且具有较高辨识的任务来促进知识的迁移;“基于问题”在学习也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方式。它以问题为驱动,聚焦于学生体验。学生在自导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取知识。</p><p class="ql-block"> 2.任务中心学习和基于问题的学习表面上非常相似,两者都聚焦于现实世界的任务或问题,都要求学习者应用知识来完成任务或者解决问题。两者涉及的任务或问题,都需要贯穿学习,体验始终。</p><p class="ql-block"> 3.两者之间的区别也非常明显。“任务中心”学习总目标是支持知识的有效应用和迁移,教师提供精心选择的任务系列,并且指向新手学习者提供帮助,然后逐渐撤出这种支持。是否组织小组学习取决于任务的本质和复杂程度。“基于问题”学习总目标是构建学生的问题解决、自导学习、互助合作技能,在学习中要求学习,在问题或任务中自己去发现,评估和运用知识,教师尽可能提供最少的支持和辅导,小组合作是精力学习和问题解决的关键步骤。</p><p class="ql-block"> 感悟: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通常采取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教师通过让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方式,自己发现问题、评价和应用知识,对于学习困难或基础差的学生,这种方法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以任务为中心”的学习是教师给学生提供精心选择的任务序列,根据学生实际,给新手提供有必要的帮助,并逐渐撤除支持,也是现在所倡导的“支架教学”。语文教学中的“六大任务群”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3.11.8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二章:指向学习的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5</p><p class="ql-block"> ——聚焦任务的教学设计模式的启示</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以学科目标为中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到以落实学习目标的任务为中心来构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理念已悄悄前进了一步。从学科本位的教学设计向学生本位的教学设计靠近了一步。</p><p class="ql-block"> 2.以任务为中心,有助于克服零散的知识、技能教学所可能导致的知识、技能与态度的分割化,碎片化的问题,不再局限于孤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而是基于整合的学习目标,形成一定的目标结构。</p><p class="ql-block"> 3.在现实中,在教师们经验式的教学设计(备课)中注重的往往只是“教”的设计,而忽略了“学”的设计,或者没有基于“学”来考虑“教”,影响了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正是现实中的教学设计与应燃的教学设计的差距,促使我们尝试用“学习设计”的新定义来矫正教师的行为。这就是本研究的意义。</p><p class="ql-block"> 感悟:以学生的“学”为目的的教学设计的理念,对于我来说基本是熟知并认同,但回到现实中的教学设计(备课),依然还是把“怎么讲得清楚”作为教学设计的重头戏。因而,要想真正转变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实践过程。</p> <p class="ql-block">2023.11.9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p><p class="ql-block">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p><p class="ql-block">摘抄:</p> <p class="ql-block"> 1.以上案例可以看出,这位历史老师并没有把具体的历史事件作为核心的学习目标,而更在于经历观看,记录,思考,整理的过程,将对学生的历史观与方法论的影响,课前准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的学习资源;二是它所涉及的三张记录纸上的不同类型的任务,成为课堂学习的支架,成为促使学生从一般意义的阅读走向学习意义的阅读的关键设计。</p><p class="ql-block"> 2.从这一课例看,高明的教师往往与核心的,简明的学习设计来促成本质意义的,学习的发生。三张记录纸上的不同类型的任务,让学生分别经历了记录性的学习,整理性的学习,以及基于理解的综合表达,是任务存在着问题驱动思考的方发生,让学习发生在课桌上。</p><p class="ql-block"> 3.进一步赏析“德国史”这一课例,第一张纸的记录任务是铺垫,第二张纸的任务整理任务是促成学生思考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4.作为观察者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学习资源”的电影,然后发现学生课桌上的三张“学习任务”记录纸。随着教学流程的进展,特别是到了第二张纸的学习任务时,我们恍然体会到本课精心设计的深层次的“学习目标”。这便是课堂学习活动的策划——教师根据学习目标,选择或制作学习资源,为学生设计预学任务与随堂任务。这是外延最小的“学习设计”,指的是如何形成促进学习者思考的基础设计。</p><p class="ql-block"> 感悟:这节课例清楚地给我们分析了什么是“以学为中心”的教学设计。尽管学习中老师没有过多地讲解,但是“三张学习记录纸“已经把学生的学习任务清楚地交待,学生只要根据任务就能达到学习目标,充分地体现了从关注“教”到关注“学”的转变。可见,这位老师的设计是多么地精妙,这也为我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借鉴之处。</p> <p class="ql-block">2023.11.10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以往的教案中,常会看到“使学生……”“培养学生……”,“提高学生……”等表述,因为教师在备课中不由自主的站在自己的立场来思考与表达。如何从教学目标到学习目标,如何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是学习设计的要领。</p><p class="ql-block"> 2.余文森教授认为,“能力”应是“剩下的东西”、“带得走的东西”和“可再生的东西”。他将学习能力分为所有学科都通用的阅读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支持课堂教学活动的三个基本环节;认为只有经过阅读、思考、表达这三个环节的学习,知识获得过程才能同时成为一个能力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能力导向的课堂有效教学。</p><p class="ql-block"> 3.在教学活动的学习设计中,应指向核心知识与具体良好结构的知识,学习目标需简明准确。分析与确定学习目标时,需要以对照课程标准分析学习内容,把握学情为基础。</p> <p class="ql-block">4.重视先行学习所倡导的是学生自己能够学的,就让学生自己学,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因为教师教会的会与学生自己学会的会是两个不同性质的会,也是两个不同水平的会。上述的“会”可能只是具体知识,具体学习内容的“会”,而学习的本质,那个真正的“会”应该是学会如何学习的“会”。</p><p class="ql-block"> 感悟:新课标明确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就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此为标准去评价课堂教学,我们就清楚地看到,孩子学到什么技能,达到什么育人目的,也衡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育人目标是否实现。</p> <p class="ql-block">2023.11.1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资源)</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学习资源是基础的学习条件,它是教师提供学生自学的材料。自学的材料可以来源于教材,但又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复制,教师需充分利用教材,以教材中的例题或文本,引导先行学习,也可以在教材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反思,创编“学材”设计更有启发性的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2.随着互联网的出现,学习资源的形式与来源更加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不胜枚举,其引入学习的机制也更为开放;实验室、专业功能教室以及学习场馆、学习区角等物理学习空间,以及基于网络的虚拟学习空间,都成为支持学生学习的载体。</p><p class="ql-block"> 3.教材是最常见,最权威的学习资源,也是导学的材料。让教材有更好的导学功能,就是变“教材”为“学材”、让资料服务于核心学习内容。</p><p class="ql-block"> 4.支持推动学生课堂思考的补充材料就是一例导学案,它是以教材为主体,任务为点睛的主要支持阅读思考的导学材料。但现实中,许多应该阅读的时候却被教师讲解与作业训练替代。训练性学习资源替代思考性学习资源,使许多教师对“未理解就熟练”见多不怪。这也是实际教学中的导学案设计典型问题。</p><p class="ql-block"> 感悟:许多年以前,导学案已成为教师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然而,我发现有很多老师并没有真正理解导学案的价值,而是按照学校的要求,为设计导学案而设计。其实导学案是教材的学习化设计,是从“备教”转向“备学”,它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因此导学案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学生学情,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有思考的空间,达到一定的学习目的。当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微课的运用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导学方式。</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2023.11.12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学习任务的核心在于问题的设计,一是要围绕核心内容设计问题,二是问题需与学习对象的经验和认知特点相适切。问题最好能涵盖重难点,要照顾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也可以设计一些有思维含量的开放型、思辨型、创新型问题,让所有学生都有话可讲。</p><p class="ql-block"> 2.学习任务设计必须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不仅要利用外在的评价机制激励学生投入学习,还必须重视挖掘知识的内在魅力来激活学生,以有一定的开放度与层次性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激发更大的学习潜力。</p><p class="ql-block"> 3.在学习任务设计中,应包含教学流程设计。学生需明确领会学习目标,方能有效自学与思考。因此教师应以简明清晰的引导语,让学生明确该任务的目标及其相联系的知识,引导学生依据学习目标进行自主探究。</p><p class="ql-block"> 4.课堂学习活动设计的关键是要抓住学习目标、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这三个要点,通过“资源+支架”的核心设计,实现教学设计立场的转变。学生往往是依着资源,循着任务(问题)而奔向目标。</p><p class="ql-block"> 感悟:通过本节的学习,我对课堂活动设计的要求更加清晰,对学习任务是学习的支架与组织推进工具;学习资源是任务的具体承载有了更深的理解与认识。然而,任务的设计不是简单的一些问题,而是要看它学否体现学科价值、是否与学习目标相匹配、能否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及难度的适切、形式的多样都是在设计任务时应该考虑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2023.11.13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关注学习者与学习指导者</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从学习者个体的学习活动设计到基于学习社群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必须关注作为学习者的学生与作为学习指导者的教师。</p><p class="ql-block"> 2.学习活动需因材施教,因此学习设计还应重视学情诊断,充分了解学习者的学业基础,准确确定学习目标,科学把握任务难度与梯度,以恰当的要求与过程设计帮助学生实现力所能及的进步。</p><p class="ql-block"> 3.在传统课堂中,教学往往就是教师讲学生听。但真正的课堂应该是基于班级的集体学习,它包括独学(独立思考)、对学(结伴讨论)和群学等形式。群学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小组内互动、小组间互动、小组与班级互动,全班互动等。</p><p class="ql-block"> 感悟:对于课堂教学的设计来说,关注学习者基础与心理需求对学习过程有极大的影响。过去我们的教学只注重教师的讲,对于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学业基础基本不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没有体现能力的培养。真正让学生能力得到提升的课堂,应该是让学生在学习社群中获得的,这是学生的学习资源。</p> <p class="ql-block">2023.11.14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学习组织者与指导者</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教师是学习活动中不可或缺的能动的元素。教师行为模型将教师行为概括为学习活动设计,学习组织,学习指导和学习评价,这些行为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知识性行为以促进性行为两大类。</p><p class="ql-block"> 2.支持性行为指的是教师以静制动帮助学生学习的措施。如学习任务的设计、学习资源的提供、学习情境的创设、学习社群的组织等。</p><p class="ql-block"> 3.促进性行为指的是教师主动施加的学习干预活动。如在学生尚不明白时的讲解、在学生说不清楚时的指点、在学生不够完整时的补充、在学生错误时的纠正、在学生不着边际时的调控、在学生争论不休时的引导、在学生展示阐述术后的评价反馈等,都是维持或促进学生持久深入学习的原因。</p><p class="ql-block"> 感悟:教师课前的设计固然重要,但与之相比较,促动性行为更能体现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定位,它是动态的,是体现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对生成性课堂进行调控的一种策略,它体现教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2023.11.15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原则1:任务设计优先</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要帮助教师关注学习任务设计,基于学生立场来备课,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学习中心”的思想具体有五条原则。</p><p class="ql-block"> 1.“学习活动设计优先于教学设计”是学习设计的重要原则。先根据学习目标和学生实际,设计学生应经历的学习任务(活动),再考虑教师的课堂组织实施方案。</p><p class="ql-block"> 2.教师首先要对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有清晰的把握,再根据学生的学习起点设计关键性的学习活动(包括学习资源与学习任务),再构思教师的组织方法与串联艺术。</p><p class="ql-block"> 3.任务前置首先是预习任务的设计。预习任务是指围绕某一课时(单元)的学习目标,供学生提前阅读的材料和提前思考的问题。它形成学习支架,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自学。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虽然都是独立学习的个体,但教师已通过学习资源的有序呈现,形成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与干预。让教师能更好的发挥“导学”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4.在后续学习设计时,要关注“后”与“续”。“后”就是要对预习任务做出适当的分析,通过学情诊断找准学生真实的“当前发展水平”。“续”即要能够以“当前发展水平”为学习起点,充分利用完成预习任务的差异性资源,组织帮助与指导学生进行再学习。</p><p class="ql-block"> 感悟:任务前置也是我们之前讲到的“导学案”,它有别于我们过去的预习作业。过去的预习作业较为简单,通常是没有变化的,只是为了预习而预习,而导学案是教师针对课时目标而设计的有助于达成目标而设计的任务。就过去的预习作业来看,它确实对学生后续的学习帮助不大,也希望学校分管教学的领导,能引导教师转变观念,不断接受新的教学方法。</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3.11.16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原则2:展开理解过程</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基于学习发生的机制,将理解性学习的过程展开来,可分为三个环节:促进学习者理解性阅读,促进学习者连续性思考和促进学习者应用性实践,这是学习任务设计的基本思路。</p><p class="ql-block"> 2.理解性阅读是否深入,常需要教师设置问题来引导,这便是学习任务的设计。引导阅读思考的问题,可以笼统的分为两类,一是答案在文本中的问题,二是答案在读者脑子里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3.当学习者运用他所知的内容,从新信息中创生意义,在事实和客观之间建立新的关联时,理解就得到了发展,学习的质量便有了提高。因为其知识变得更加清晰、细化和逻辑化,最终形成关于概念知识的结构化的表征和思考认识问题的新智模式。</p><p class="ql-block"> 4.虽然理解性阅读、连续性思考和应用性实践的路径与方法并不相同,但它们反映了学习理解的整体过程。教师忽略理解、联系与运用的学习过程,从短期看,短时记忆尚可,但从长远看,效果不佳,事半功倍。学生设计需注意克服这一问题。</p><p class="ql-block"> 感悟:学习的目的在于理解和运用,因此通过学习任务设计来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进行关联,理解就得到了发展,再通过搭支架让学生将理解进行运用,学习就真正发生,学生的能力就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在设计任务时,不仅要有针对性,而且所设计的任务要有实操性,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提升,有一定的帮助。</p> <p class="ql-block">2023.11.17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原则3:转变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在学习活动中,学习任务是一条“明线”,可以看到学生在做什么,而学习方式是一条“暗线”,可以看到学生通过怎样的路径与方式实现学习。学习方式反映的是学习过程的性质。它不仅仅是学生“致知”的一种手段,更是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深刻体现。</p><p class="ql-block"> 2.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质并不是教学模式由此及彼的变化,而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学生从被动走向主动,从重在记忆走向理解学习,从无视学科特点走向体现学科本质,从单调划一走向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p><p class="ql-block"> 3.要让学生从单一的学习方式中超越出来,从习惯性的应答思维中超越出来,更多地经历阐述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创造力,才可能实现学以致用。转变学习方式并不是对具体方法的否定,而是对其适用条件的澄清。</p><p class="ql-block"> 4.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改变过于单一单调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并不意味着讲授教学就一定无效,也不意味着教师不能讲授。如果讲授教学能够唤起学生的热情,激发学生主动探究,那么这种讲授是必要的,因为它实现了“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之间的转换。</p><p class="ql-block"> 感悟:转变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一节好课的标准不是看老师讲了多少,而是看这节课是否有对真实问题的解决、是否有体验学习,是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当然传统的教授式学习,有时也是有必要的。</p> <p class="ql-block">2023.11.18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原则4:促进自主学习</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区别学生处于“自学”状态,还是“教学”状态,不可以教师是否在场为依据,而也不可能以有无教师的帮助与影响为“边界”</p><p class="ql-block">,而要看学习活动是否是学生自主实施的,看学生对学习的原认知是否被启发出来。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是对教的否定,不是对教师的“嫌弃”或“拒绝”,而是学生成长的突破。</p><p class="ql-block"> 2.自主学习,不管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学习状态,其中决定性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包含学习策略水平、学业责任心与自我管理能力等。只有以自主学习实践为基础,学生才能达到“学会学习”的境界,提升学习力,形成可持续发展。</p><p class="ql-block"> 3.在学习设计中促进自主学习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项:1)引导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2)在任务设计中渗透自学方法的辅导,扶放结合的帮助学生自学;3)帮助学生建立关于学习内容的整体认知;4)鼓励积极反思与启发学生的自我认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原认知水平。</p><p class="ql-block"> 感悟:这里讲到的自主学习不是狭义的指学生独立学习或个体学习。而是在总体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在老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自由主动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并通过自我调控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强调的是,自觉愿意和自我调节的学习。</p> <p class="ql-block">023.11.19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 ——聚焦任务的学习设计的原则:原则5:端正过程评价</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作为完整的学习活动,还应该包括过程性评价。它更重要的意义不是评判,而是促进,是保证学习活动不“偏航”的重要元素。过程性评价并不是新增的学习要素,而是包含在学习任务中的功能。在学习任务设计时就要考虑如何以正确的评价引导学习。</p><p class="ql-block"> 2.在学习活动的评价设计时,一定要从长远眼光考量学习活动的有效性,端正过程性评价的定位与功能。教育留给学生的绝不是那些片段的知识技巧,而是能够为其所用的联系的知识、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在亲身实践中成长起来的社会认知与世界观。</p> <p class="ql-block">3.学习设计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学习活动设计的要领。原则1,“任务设计优先”是学习设计的核心原则,它规定了学习设计的基本步骤,原则2,“展开理解过程”所提示的就是学习活动具体进程或环节的设计,它是从学习活动的整体来指引如何进行学习任务的序列化;原则3“转变学习方式”是从学习活动的类型来指导学习设计过程;原则4,“促进自主学习”强调学习活动的潜在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自主学习的状态;原则5,“端正过程性评价”是要求学习指导者注重对学习活动的进展的正确把控,以正确的过程性评价促进学生有效有意义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感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有什么样的评价标准,就有什么样的评价结果。虽然大家对于评价的重要性都清楚,但真正落实到课堂或教学设计中时,很多评价都是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真正从“素养立意”这个角度去思考,去实施。文中讲第四章第四节会讲到“素养立意”评价,期待有新的收获!</p> <p class="ql-block">023.11.20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基于预学的合作学习——目标驱动的内容模式</p><p class="ql-block">摘抄:</p> <p class="ql-block"> 1.以上案例所呈现了课堂教学改革初期的课堂模式的代表。反映了在课堂教学改革问题上的一些共识。</p><p class="ql-block"> 一是学生自己学会的比教师教会的更重要;二是合作学习是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方式。通过学习流程的设计,将学习过程同时变成问题的筛选过程;三是教师在课堂中最重要的任务不是讲解,而是组织学习。由此反映了“学习中心”课堂中教师定位与作用的转变;四是教师对学生如影随形的过程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和健康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p><p class="ql-block"> 2.这些认识与观念是这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既体现了学教活动的程序结构,也反映了教学设计上的方式选择——基于“学”的立场来策划“教”。这一模式将“以学为主”的教学理论转化为有效教学行为,为课堂教学改革常态开展提供了可参照、可仿效的样本。</p><p class="ql-block"> 3.在这一模式的课堂中,学生的预学、小展示与大展示,还有课堂训练都围绕着知识目标而进行,学习内容是推动课堂进展的主要线索。他扭转了学交关系,“还学于生”,其意义不可低估。</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案例中的六个环节来看,课堂充分体现了“以学为中心”理念,每一步的策划紧紧围绕学生的学来设计,与之前“学习资源+学习任务”的学习设计十分相似。但从整个流程来看,教师每一环节都要进行学情分析,因此,要真正落实下去,也并不是简单的事。</p> <p class="ql-block">2023.11.2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任务驱动的过程模式</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是又一类“学习中心”的课堂模式 。其核心学习方式是探究性的思考,由问题解决过程驱动学习进程。通常情况下,由教师创设情境,用预设的问题引导学生步步深入,我们称此为问题导学。也有让学生基于实践体验,发现问并通过研究逐步解决问题的做中学。</p><p class="ql-block"> 2.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与基于问题的学习是一致的,它包含以下四个要素:一是核心问题。通过真实的富有教育意义,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景,形成有趣的,可参与的,有挑战性的学习机会,这是学习的驱动因素。二是知识学习。教师围绕一个完整的问题设计课程,鼓励学生去获取与问题相关的知识,而非以往的“授给”。三是思维方法。帮助学生建立问题证据意识。基于经验与认识,提出假设逐渐将体现学科本质的,有逻辑的思变化为个人的思考与解决问题的方法。四是探究过程,让学生完整经力解决问题的实践,重视其在问题分析、方案设想、收集证据、论证阐述、质疑思辨等过程中的综合思考。</p><p class="ql-block"> 3.“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主动学习让学生成为问题情境中的某一角色,形成身临其境的学习爱是体验,三是促进理解与应用。采用问题情境,展开探究过程,就是为了促进理解,有助于应用迁移。四是伙伴型的教师创是一种学习环境,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提问,不断引导学生深入理解问题。</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问题驱动的学习”来看,课堂上更在意学习过程的学习设计模式,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目标任务的达成。也提现了教师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更体现学生能力的培养。</p> <p class="ql-block">2023.11.22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学校方式的丰富变式</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基于预学的合作学习”与“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两种基本模式之间的中间地带,存在多种的交叉学教方式。连续思维的理解可发现其间衍变的两个维度。一是从学习任务及其性质看,怎样有直接呈现知识学习的练习与思考发展,为基于情景的问题化的探究任务?其间,隐含着从机械学习走向理解性学习的线索,以及从知识另益的学习走向素养利益的学习发展。二是从学教关系看,怎样从教师控制为主向学生自主为主转变?其间,隐含着学生从接受式学习向发现式学习的渐变,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2.基于上图分析框架,可概括出四种特征明显的教学活动形态,以及反映学教方式变革的两条路径。A是“知识讲授型”,B是“预学分享型”,C是“问题引导型”,是的“自主探究型”。</p><p class="ql-block"> 3.《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202年修订)》指出,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创设与生活关联的、任务导向的真实情境,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这一要求所指向的正是以“自主探究”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这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到,以“自主探究”为目的的教学方式,是落实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行有效学习,不仅能获得相关知识,完善问题解决的结论,还可能体会方法、总结规律,转化为个体的思维习惯与能力素养。这也体现了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和有效性。</p> <p class="ql-block">2023.11.23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课堂变革”与“课堂转型”</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新一轮教学改革率先从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突破,形成以“基于预学的合作学习”为关键特点的课堂操作体系。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作为课改的首要原则,变革学教关系;从教师控制学习进程,转而向学生赋权,激发主体参与;支持自主学习的导学案入手,颠覆“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惯例。这对克服学生被动学习之困是有成效的,课堂变革强调“学习”一词的主语必须是学生。</p><p class="ql-block"> 2.从知识传递的学习走向问题探究的学习,在教学活动形态A—B—D的“课堂转型”中,没有从教学流程与组织形式上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而是通过调整教学活动目标取向与策略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直接的“知识为纲”的学习为基于情境的问题探究。 </p> <p class="ql-block"> 3.根据上图,课堂教学改革两条路径的比较,应该说这两条路径都有成功经验,也有失败教训。</p><p class="ql-block"> 感悟:学习并不是赋权就能全面解决的,也不是所有学习内容都适合“预学+分享”的方式。在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时,我们还要考虑教师的专业认识与实践基础、考虑学科特点与学习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教学风格和学生的基础与学习风格。这也充分说明,任何一项改革都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通过不断实践才能得出真知。</p> <p class="ql-block">2023.11.24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三章:透过课堂模式看学习设计 ——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学习设计的简要流程</p><p class="ql-block">摘抄:</p> <p class="ql-block"> 1.选择学教方式:学习设计应与具体学科的特点相结合,与学习目标的类型相结合。要先根据学科性质,提出本学科课堂教学的要点;再划分课型,按学科不同特征的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类;然后在归类的基础上明确教学形态的定位,选择学教方式是采用基于“预学的合作学习”还是“问题驱动的探究学习”,或是他们的辨识要根据学科性质与学科内容来确定,并可有一定的兼容性。</p><p class="ql-block"> 2.确定学习目标,对照课程标准分析学习内容与学生学情确定课时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确定需聚焦核心知识,并与学生立场的简明的引导语来告知课时学习目标的确定常要有单元整体的考虑与学科性质的依凭。</p><p class="ql-block"> 3.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一是学习资源的初步选择,并结合任务的设计研制课堂学习所使用的学习资源。二是聚焦学习任务的设计。研制课时课时整体任务的规划。各任务能否较好的达成学习目标,还需有正确的过程性评价的内核支持,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具体结合在学习资源的设计中。</p><p class="ql-block"> 4.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完成课堂学习活动设计后再进行教师行为的设计,形成教学过程的具体设计。从学习方式的角度分析,学习任务将考验教师组织与指导学习活动的智慧。</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学习设计的流程来看,把握学科性质、了解学生学情、确定学习目标以及完成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都需要教师认真地对照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在了解学生学情基础上进行。以学习活动为中心的课堂设计要考虑学习资源和学习任务的设计,在检验任务达成时,评价又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因此,一节好课的标准,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p> <p class="ql-block">2023.11.25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四章: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 ——促进知识理解的学习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作为学习设计的基本要素之一,学习任务是学习的基本载体,也是学习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因素。</p><p class="ql-block"> 2.从关于知识内容的练习、阅读、思考,到情境化、专题性的问题,再到融入学习过程的评价任务,学习任务逐渐从“熟练取向”向“理解取向”发展,从“知识立意”向“素养导向”发展,学习逐渐从碎片化的、抽象的知识传递向真实的问题探究发展,突出学习的实践性。体现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所强调的“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的要求。</p><p class="ql-block"> 3.阅读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知识的梳理,更在于对思考的促进。思考是有根据的,有条理的,有深度的思维活动。只有亲历思考的过程,学习才真正发生。教师是学生思考的启发者,思考性的任务则是学习任务设计的要点。</p> <p class="ql-block">4.好任务应该基于学生立场来设计,告诉学生应该怎样去学习。以上是《刻舟记》的两则预习任务,a的指向是结论与答案,b则是提出两个以学生为主语的任务,要求学生去经历,在过程中思考。</p><p class="ql-block"> 感悟:通过两个课例的设计,让我们看到了封闭性任务和开放性任务的区别。也让我们看到了阅读、思考、探究是常见的学生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探究性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p> <p class="ql-block">2023.11.26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四章: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 ——推动问题的探究的学习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习任务改以探究性问题的形式出现,以更为真实、整体、综合的问题考验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让学生在探究实践中实现学习。同时,教师更加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将学会提出高质量的问题作为学习目目标,让学生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经历审辩式的,创造性的思考。</p><p class="ql-block">图1辅导性探究学习设计。</p> <p class="ql-block">2.辅导性指导探究的学习设计。辅导性指导的探究活动设计是当前提倡的方向。如果学生没有问题,教师以提示卡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研究,让学生自行设计研究过程拥有一定的研究空间,并可能产生不同的结论。与完全放手的学生自主设计的探究的设计一样,这样的学习设计只是把知识点当工作载体,在学生自主研究这些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素养导向的学习特征,落实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p><p class="ql-block"> 3.教学情境以直观方式再现知识内容所表征的实际事物与相关背景。它间接呈现了学生认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形象与抽象,实际与理论,感性与理性以及旧知与新知的关系和矛盾,并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的迷和这些矛盾情景的功能,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问题意识。</p><p class="ql-block"> 感悟:本章所讲到的探究性与实践性学习任务都是现在的课堂教学改革的关注点。探究性学习任务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而情景探究学习则是通过引入情境材料,引导学习者进行积极的探索。是典型的“做中学”的学习方式。</p> <p class="ql-block">2023.11.27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章: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 ——深化体验感悟的学习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课堂教学必须超越讲授教学的认知局限,突破“听中学”和“记中学”的教学格局,建立“做中学”与悟中学”的教学体系。“做中学”关注学生的实践体验,“悟中学”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这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倡导在课内外积极展开基于实践,基于经历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2.学习是一种社会认知行为,学校教育的不可替代性并不在于智育启蒙,而是其促进学生社会性成长的功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理解和良好的沟通与合作能力。</p><p class="ql-block"> 3.学习者的心灵成长与社会性成长同等重要。要在开放的安全的氛围下创设真实的情境,帮助学生从“我知道这个道理”转变为,“我领悟到这个道理”。当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并有较好的认知洞察和反省自己的能力,便达成了学习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4.从促进知识理解的任务到推动问题探究的任务,再到深化体验感悟的任务,反映了学习任务设计的多样性与潜在的线索。</p><p class="ql-block"> 感悟: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能力的培养和心灵成长与社会性成长同等重要,将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的感受,转化为深刻的社会认知,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核心素养所要达到的目标。</p> <p class="ql-block">2023.11.28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四章:学习任务的变式设计 ——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课堂评价是伴随学习全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对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作业和表现进行评判,收集关于学习生学业表现的信息,并把课堂评价和评价的结果融入教学过程中,以增强学生学习动机,促进与改善学习。</p><p class="ql-block"> 2.形成性评价是伴随着教学过程的对学习进展的监测,其目的是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关于学生学会与否的连续的反馈,发挥诊断与改进作用,因而其结果通常不必打分,不必合计。形成性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关键不在于结论,在于指导式的反馈。</p><p class="ql-block"> 3.简明的检核表是有效的课堂学习评价方法。它罗列了某一任务或成果所必须具备的成分,既可以作为评价的纲要,又可以作为学习的要求。它有利于师生整体把握学习任务的要点,便于理解记忆与操作,同时又支持学生自我评价。</p><p class="ql-block"> 4.对于课堂学习中的复杂任务来说,具体明确的量规不仅有助于教师减少评价的主观性,提高评价的一致性,而且对学生明晰学习目标很有帮助,学生可以实现任何明确而稳定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感悟:教学改革把评价作为单独的一项写入课程标准,教—学—评一体化也体现了评价对课堂教学的促进作用。尽管老师们对形成性评价的作用都有所认识,在课堂实践也在不断探索,但因为评价的方式多种多样,老师在选择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评价就为了评价而评价,没有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有效设计,更多的老师却选择了“客观纸笔测验”。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更需要有效的教学评价,这也是值得我们去实践探究的问题。</p> <p class="ql-block">2023.11.29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从功能的视角认识作业的意义</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当作业的功能得以拓展后,作业不再是狭义的“练习”,而是广义的“任务”,它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体现。就像均衡饮食的道理一样,学习设计应兼顾各种功能类型的作业,善于综合运用各种功能类型的作业,促成有效学习。</p><p class="ql-block"> 2.课堂学习不仅要重视与课后作业的配合,也要科学设计预学任务,加强有效预习,还要通过随堂任务来承载,让学习及时而真实地发生。通过贯穿学习全过程的学习任务,将课前课后的学习与课堂活动联成整体,形成课堂学习与作业系统,是减负增效的关键。</p><p class="ql-block"> 3.作业功能除了巩固训练外,更具有激发兴趣,引导预习、促进理解、诊断学情、引导合作、知识整理、习惯养成等丰富的作用。作业功能研究关注的是作业设计与学习目的的配合,在不同学习环节,教师应设计不同功能的学习任务来支持有效学习,脱离学习任务兴致而孤立的讨论作业形式,并没有意义。</p><p class="ql-block"> 感悟:传统的作业通常都是课后的巩固练习,这很大程度上是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巩固理解或重复练习,对于一些较为简单的知识点也只是加强了识记功能,无形中给学生增加了学习负担。如果我们把作业分配在不同的教学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来进行,不仅省去很多机械重复的记忆,还能培养学生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作业设计也是教师备课的重要环节。</p> <p class="ql-block">2023.11.30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从功能的视角认识作业的意义2</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引导学习进程是作业的重要功能。应用作业组织教学进程是学习设计的重要部分,课内外学习任务的配合设计就是要使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阶段的学习任务形成内在的关联,以科学有效的引导学习进程。</p><p class="ql-block"> 2.预学任务与随堂任务应紧密关联。好的预学任务应具备导向、诊断、交流功能。导向功能是对学习者即将面临的学习任务与学习要求的暗示。诊断功能是让指导者能够准确预判学习者的现实起点。交流功能是预学任务来组织课堂交流活动,展开教学过程。</p><p class="ql-block"> 3.要关注实践性作业,在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生长点的差异,课前实践性作业设计应重点启发学生的实践体验,鼓励学生感觉,到说出来;在课堂学习进展时,实践性作业设计在注重体验的同时,应重点关注学生实践探究过程的参与以及探究思维的激活;在课后延伸学习环节,实践性作业设计重点,促进实践运用,创设任务情境,鼓励学生再去经历体验与探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促进迁移应用能力的提高。</p><p class="ql-block"> 4.知识整理是一类特殊的作业,在学习告一段落时,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整理十分重要。知识整理作业,可通过知识札记(无支架的整理),表格梳理(有支架的整理)等,让学生把零散的知识条理化,还可以通过绘制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等形式,让学生应用思维工具来呈现知识体系。</p><p class="ql-block"> 感悟:作业设计是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无论哪一种作业,都对教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因此,在设计作业时,教师既要根据所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来设计。好的作业设计应该遵循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p> <p class="ql-block">2023.12.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从功能的视角认识作业的意义2</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1.以上案例中的这位老师深知,一个学期题海操练下来,假期再继续题海战术已难有效。针对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这位老师抓住了他们特点与需要,形成了针对性较强的又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作业方案。</p> <p class="ql-block"> 2.知识整理作业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促成学生形成较好的学习习惯。表5.2提示学生在不同类型的课后,采用不同的任务支架进行学习整理。当学生按照这一系列的任务支架持续学习整理一段时间后,不仅提高了学习的巩固率,更是掌握了学习方法,获得长远进步的能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3.学科特点不同,作业设计与运用的策略也有所不同。数学学科属于典型的链条式学习模式,学习进展环环相接,中间的“缺链”就会影响后续学习。语文学科却是典型的螺旋式学习模式。语文的学习进步不会立竿见影,提高学习语文能力,必须重视一些促成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的积累性,作业的坚持。</p><p class="ql-block"> 感悟:无论是整理性作业还是积累性作业,教师在学习设计时,不仅要从功能的视角去认识作业,认识学习任务,同时还要根据学情来设计。本章节的两个案例充分地说明,根据学情和需要设计的作业,才有针对性,才能真正发挥作业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2023.12.2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整体研究课堂学习设计与作业设计1</p><p class="ql-block">摘抄:</p> <p class="ql-block"> 1.“课堂学习与作业相融合”的操作体系,强调从“备教”转向“备学”,要求教师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设计学习任务,策划学习活动,把上课的教视为学习设计的运用,采用学习设计的提法,突破45分钟课堂的局限,将课前的预习的设计课堂,学习讨论的设计,课后巩固延伸的设计,甚至单元学习设计,都包括在其中,有助于教师更好的认识完整的学习过程。</p><p class="ql-block"> 2.前置性的预习任务的设计应遵循简明、根本、开放的原则。它不是一般的提前练习,而是一类引导预学思考的任务。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可以通过应用体验,也可以借助复习整理,通过将通过拆解为若干个思考的“台阶”,支持学生的意义的预学以促进学习并暴露学生理解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3.课堂任务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支持学生独立思考的任务,另一种是支持学生合作讨论的任务,他们是促使“讲台上的学习”转化为“课桌上的学习”的重要载体。随堂任务的设计已超越了狭义的作业的设计,而更多的表现为学习活动的设计。通过学习活动设计促进课堂学习方式的多样化。</p><p class="ql-block"> 4.设计课后学习任务的关键是处理好“理解”与“熟练”的关系,要在学习基本理解的基础上,以适当的重复作业与辨识作业,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课后学习任务设计需尊重学生的差异,同时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巩固训作业与面向学有余力学生的提高性作业,以区别对待促进人人进步。</p><p class="ql-block"> 感悟:从“课堂学习与作业相融合”的操作体系来看,教师应该关注的是不同学习时段的作业的同质化问题。再来反观《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六大学习任务群”,我们就不难理解以任务为核心的作业设计,是以课堂教学紧密相关的,以学生活动为取向的教学设计,也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设计。</p> <p class="ql-block">2023.12.3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1</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预学任务既是重要的铺垫,又是课堂进展的线索。它成为课堂从“他主”转向“自主”,体现“学习中心”思想的关键。它不完全是新知识的初识或简单的练习,而是一节课的重要环节,是教师依据不同课型系统设计的任务,以引导学生在预学自测、归纳要点、思考研讨等的同时,进行拓展阅读、操作实验、社会观察、生活体验,展开深入的思考或体验,以作课堂学习之基础,并掌握学习方法,形成学习习惯;同时便于教师了解预学进展,形成课堂活动的初步结构。</p><p class="ql-block"> 2.预学任务是引导、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的“脚手架”,是课堂学习的“思维的台阶”。它通过简明的任务引导学生先就基础内容做前提自学与梳理,通过有探究意义的问题引导学生就核心问题做提前思考与体验,为课堂学习做准备。其目的是在引导自主学习方向的同时,帮助部分学生降低自主学习的难度。</p><p class="ql-block"> 3.预习任务所支持的不是以知识点为线索的练习,而是关于核心学习内容的提前思考。预学任务应“低入点”“有台阶”“高思维”,引导学生逐渐进入核心问题的讨论。要克服“学案练习化”的倾向。应以学习要点的理解为预学任务之纲。</p><p class="ql-block"> 感悟:对于语文学科来说,一直都有预习作业。然而,当预习变成简单的自学生字、读课文,而且是一层不变、周而复始地进行时,预习仅仅是形式上的预习,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帮助不大。在备课中,老师们也知道预习的重要性,但都没有认真地思考如何去设计预习作业。今天重新认识“预习”任务的设计,也清楚预习作业的重要性,我想,这将是今后我们在备课时要去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p> <p class="ql-block">2023.12.4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2</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预学任务的价值在于导学而非操作,正是为了克服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弊端。我们重视预学任务,借此激活课前的主动学习,并沟通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教师运用预学任务组织教学进程与学习分工,是学习设计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2.预学任务是教师诊断学情的重要工具,它首先在时间上突出了先学再教再学的方式上强调个性化再教的策略上更具针对性。进而达到教师少,教学生多,学的理想效果。</p><p class="ql-block"> 3.有效的预学,须帮助学生克服“不会自学”的困难,通过一定的支架实现从“扶”到“放”的方法指导。如关于陈述文本自学的想——画——注——问”,在自学教材时,看课题先想一想将研究的问题、可能会如何研究、涉及哪些有关知识经验等,然后再画出重点,标注自己关于文本的解释说明,再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数次经历,便会帮助学生迈开自学第一步。</p><p class="ql-block"> 4.有效的预学任务需明确学习方式,并引导学生体会与反思。不同学习方式的要领,自主学习不是简单的个人沉思,还包括资料查阅,向人请教等方式。在预学任务中,因明示学习方式或路径,并根据学生的差异进行区别化的学习方法提示。</p><p class="ql-block"> 感悟:在预学时,很多老师都做错了一件事:就是把预学丢给学生,让他自己去学。其实就像书中所说,有效的预学,须明确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事后梳理总结某种学习方式的要点,通过强化反思促进学生学会学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3.12.5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设计策略</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设计导学案时,应该把课前课中与课后学习整体设计,尤其是课前与课中两个环节更应紧密配合,可以用同一份“学习任务单”预学任务的内在线索须与课堂学习相配合。它不只为导入服务,而应该是整节课的铺垫,是将学习要点拆解开来的思维的台阶,以暴露学生思维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2.预学任务应从知识发生发展的本源问题切入,引导学生体会“为什么要学习这一知识”,把核心的学习、感悟的机会还给学生。具体设计时,可以先整体的提出本源性问题,让学生独立探索或带着问题去自学;也可以在提出整体性问题的基础上做适当分解,形成问题串,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探索。</p><p class="ql-block"> 3.评价一份预学任务的质量,主要看其是否有一定的开放度的、有思考意义的预学任务,激活学生思考与思维的技能,突出思考与思维的不确定性与多元性,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积极思维,暴露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差异。</p><p class="ql-block"> 4.设计预学任务时要为学生解答,、记录、整理与反思留空。让学生在完成这些补白的过程中悄悄拾级而上,提供一些记录表格式来辅导学生,将学习过程所观察到的现象的现象、获得的数据记录下来,有利于学生及时保留重要的课堂生成。</p><p class="ql-block"> 感悟:预学任务的设计除了让学生自学一些基本知识外,更多地是引导学生先行思考。因此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不仅是检测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也是为新课的学习作铺垫。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预学任务时,既要体现引领又要体现探究。</p> <p class="ql-block">2023.12.6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设计策略1——支持独立学习的随堂任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课堂上,教师要以多样的随堂任务的组合引导学习进程。随堂任务与预学任务应有较强的关联。课堂学习常常是在预学进程的检查或讨论中,逐渐深化的。</p><p class="ql-block"> 2.从认知学习的角度看,独立学习是最重要的。学生只有经历了有效的独立学习,才能说学习已经发生了。从另一个意义说,合作学习也要通过独立学习才能实现认知学习的进程。常见的支持独立学习随堂任务有训练型随堂任务、思考型随堂任务、记录型随堂任务、阐述型随堂任务。</p><p class="ql-block"> 3.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是否亲历思考的过程,是学习有无真正发生的标志。思考型随堂任务是课堂中的核心,它是促进学习者达成理解的关键,与预学任务相联系。没有预学任务的课前铺垫,完全依靠课堂上安排的短暂时间,很难从容展开较为深入的思考。</p><p class="ql-block"> 4.阐述型随堂任务,指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把知道的说出来,将思考过程阐述出来的学习任务。对于学生来说,从听懂到会解题,再到能讲出来,学生逐渐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如何由以知其所以然。</p><p class="ql-block"> 感悟:以上四种支持独立学习的任务都有自己的优势。对于语文学科来说,能将所学知识阐述出来,不仅能让学生有思考的过程,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这样的学习任务也是我们可以经常运用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2023.12.7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设计策略2 ——促进合作学习的随堂任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对于合作学习的理解有两个角度。 </p><p class="ql-block"> 1.一是“视合作为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合作交流活动,既是学生经历认知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社会性成长的过程。这种观点关注合作学习,对于学生人际交往领域的促进,包括社交技能沟通,技能决策,制定,小组建设等,将学生社会能力发展作为学习目标的重要部分。</p><p class="ql-block"> 2.二是“在合作中学习”。这种观点将合作活动作为学习的一种方式,关注合作学习对于认知学习发展的促进,包括知识建构、信息加工、思维技能等。有些学习任务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但合作学习不一定适合于所有的学习任务。合作能否有效,要看学习内容是否确实需要通过合作学习来促进深度理解,以及任务策划是否利于学生的深度参与。</p><p class="ql-block"> 3.常见的促进合作学习的随堂任务有讨论随堂任务、辩论型随堂任务、实验探究型随堂任务、协作型随堂任务,团队展示型随堂任务。</p><p class="ql-block"> 感悟:无论是哪一种随堂任务,其目的都是培养学生思考、交流以及合作的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合作”是核心。因此,这样的学习一定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让学生在共同参与、互动过程中学会思考、探究、体验、辩论,从而促进更深入地学习。</p> <p class="ql-block">2023.12.8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预学任务的设计设计策略2 ——合作学习任务的设计原则</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要组织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任务设计是关键。教师进行学习设计时,须充分研研读教材,熟知每节课的知识点、重难点、生长点;并根据学生的预学情况了解学生的学情,再通过简洁、具有逻辑性的语言概括具有层次性的四维空间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有效交流。</p><p class="ql-block"> 2.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原则。有以下几点:一是问题开放,激活思维;二是指向明确,易于操作。三是梯度合理,难易适宜;四是任务适量,时间可控;五是书面告示,过程有痕;六是基于学生问题,促进独立思考。</p><p class="ql-block"> 3.通常情况下,合作学习任务与课堂讨论都围绕教师发起的预设的问题,但教师预设的问题有时可能是一厢情愿的,学生未必关心这一问题,因此出现了更加开放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基于学生生长问题组织讨论。</p><p class="ql-block"> 感悟: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一定要明确并且有一定的梯度,其难度是大于个人能力,小于小组合力,这样的任务才具有挑战性和激励性。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讨论的次数不能太频繁,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先通过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进入状态,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p> <p class="ql-block">2023.12.9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五章:课内外学习任务的整体设计——课后任务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有效的作业,须是适切的作业,首先是作业功能的适切,而后是作业量的适切,课后学习时间跨度长,要根据学习进程设计功能适切的作业 。</p><p class="ql-block"> 2.同步作业。设计同步作业的要点主要有以下几项。1)与预学任务和随堂任务整体考虑;2)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熟练性;3)设计尊重学生差异的分层作业;4)设计培养反思习惯的整理作业。</p><p class="ql-block"> 3.周末作业。1)重视及时整理消除理解困难;2)加强实践性作业,提高综合应用能力;3)培养作业反思习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通过(上图)周末作业自学反思流程可以看出,让学生对一周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反思,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效方法。</p><p class="ql-block"> 4.单元作业。单元作业可以是围绕某一核心概念或“大观念”的整体理解与实践,其核心是突出核心主干知识,关注素养培养,促进碎片化学习向整体性学习转变。整体设计反映的是一种思维方式,他要求教师重视学生对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的整体理理解,让学生面对整体任务聚焦核心问题,先见“林”后见“树”。</p><p class="ql-block"> 5.假期作业。设计假期作业的要点有:1)落实复习整理和补偿学习;2)重视实践与应用,探索多样学习方式;3)尊重学生基础,注意作业的层次性与选择性;4)支持预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p><p class="ql-block"> 感悟:作业是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自主学习任务。正如书中所说,有效的作业是适切的作业。因此,在设计课后作业任务时,教师不仅要将课内外的知识进行整体考虑、同时要对学生学情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设计出的作业才是适切的。</p> <p class="ql-block">2023.12.10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六章: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 项目化学习的实践要素</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提出,坚持“素养导向”“强化学科实践”“推进综合学习”“落实因材施教”的要求。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如何从“知识立意”的教育向素养发展取向的学习发展,弥补认知学习与应用实践的脱节,促进认知学习与人的社会性成长的结合,是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课题。</p><p class="ql-block"> 2.项目化学习的核心在于“学习”,它兼容研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社会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的学习实践,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式,也是学习设计的重要领域。从实践的角度看,项目化学习让学生从接受知识传递,向知识的学以致用转变,并进而转化为在问题解决的驱动下,主动探索与建构的学习,转化为成果公开展示的表现性活动所驱动的深化的、高阶的学习,以及基于真是实践历练的社会性学习。</p> <p class="ql-block"> 3.图6.1中看“学习任务”中包含四类机制有异的任务。他们兼有多重属性,或有关联,自成机制。1)驱动性问题。关联学习目标的核心任务的高度概括,也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与积极探究的统领性的学习任务。2)系列任务构成的学习进程。但是问题解决的思路,但须考虑学习领域的内在逻辑。3)执行学习工具中的学习任务。具有学习资源的属性,隐含着具有内在逻辑的系列任务,形成学习支架项目,学习手册也是一种支持性学习工具。4)表现性评价任务。随着任务进程,使之成为自带反思工具的学习任务。</p><p class="ql-block"> 4.项目化学习的预期成果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问题的解决;二是可公开的学习成果;三是对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迁移;四是对学习历程的体验与元认知。发展项目只是载体,学习与发展才是目的。</p> <p class="ql-block">感悟:从上图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设计者采用思考、实践,阅读、写作四个站点的循环任务的形式,展开学习活动,从而推进核心任务的落实。“思考站”“实践站”紧紧围绕核心任务,“阅读站”“写作站”是重要的支持性活动,抓住了核心任务与支持性活动的主线项目化学习的设计变纲举目张。</p> <p class="ql-block">2023.12.11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六章: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 驱动性问题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一个有效的驱动性问题,是项目化学习的核心要素。通过驱动性问题,以真实有趣亲和的方式引导学生投入项目化学习中,并激发学生的挑战性思考驱动型问题,贯穿于整个项目中,不仅组织和推动项目的发展,而且是一系列任务和活动之间存在内在的一致性。</p><p class="ql-block"> 2.驱动性问题设计路径多种多样,这里主要介绍两种。一是始于真实问题的设计路径。即,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出发展开学习;二是始于学科本质问题的设计路径。即,学习目标提炼本质问题,再于真实情境相结合,确立项目任务,提出驱动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3.在项目化学习中,项目只是学习的载体,促进核心知识的学习与综合素养的发展才是目的驱动性问题,其实是关联学习目标的概括性的任务,其设计需注意紧密联系学习目标或隐含学习目标。</p><p class="ql-block"> 4.驱动性问题形成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预判其有效性。1)激活开放思维;2)明确目的功能;3)注重学生立场;4)促进高阶思维。</p><p class="ql-block"> 感悟:驱动性问题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真实问题或学科本质设计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目的是通过引导学生通过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策略。因此,站在学生立场去设计驱动性的问题,能够发展学生思维,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p> <p class="ql-block">2023.12.12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六章: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 任务进程的规划</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问题解决是项目化学习的主线,也是任务进程规划的通常思路。按照问题解决思路规划任务进程有三个要点,一是抓准驱动性问题中的关键词;二是清晰定义驱动性问题中的挑战;三是设计任务链明确任务层级的分布。</p><p class="ql-block"> 2.走向常态的项目化学习,应与学科的知识逻辑紧密联系。在有些项目中,问题解决思路并不明显,教师会依据学科的知识逻辑来设计任务,便于学生领会项目中的学习。</p><p class="ql-block"> 3.信息的获取是学习的基础项目化学习,注重学生多途径的主动获取信息。面对收集的信息,学生要进行分析与讨论,形成有意义的信息整体,再对这些信息进行综合整理,以形成新的思想,构建问题解决的难本。</p><p class="ql-block"> 4.在项目化学习中强调学生做中学,在真实实践中解决问题。他不拘泥于问题的确定性结论,也不局限在课堂这一规定的学习时空,而鼓励学生走出教室,回归生活,参与社会,深入实践。</p><p class="ql-block"> 感悟:项目的规划可以依据问题解决思路来规划,也可以依据学科知识逻辑来安排,还要考虑学习领域的内在逻辑。</p> <p class="ql-block">2023.12.13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六章: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嵌于知识性学习工具中的任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在项目化学习中,教师的介入与指导方式与传统的讲授教学有较大的区别。在学生遇到困难与问题时,教师往往不直接给出解决办法,而是选择提供支持性的学习工具,让学生自己循着支架提示,从困难中突围。</p><p class="ql-block"> 2.支持性学习工具类型非常丰富,主要可以分为促进个体独立思考的思维工具与促进合作交流的组织工具。支持性学习工具的选择与运用,也是学习任务设计的灵活手法。它将一些具体方法意义的学习任务组块嵌入学习过程中,选择与运用适合的学习工具的过程,也是一种任务设计。</p><p class="ql-block"> 3.学习工具主要有以下几种:1)问题单与问题整理;2)STW工具(指通过观察see、思考think、提问wonder的步步推进,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与深度思考,激发好奇心,鼓励主动探究)3)AELOU观察表;4)角色扮演圆桌会议(让学生以全员平等的圆桌会议的形式,表达不同角色的需求与意见)</p><p class="ql-block">[图片]</p><p class="ql-block"> 感悟:无论是教师采用问题单还是图表、任务链或是圆桌会议讨论,其目的是借用有效的学习工具帮助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梳理问题思路,解决实际问题。</p> <p class="ql-block">2023.12.14读书打卡:</p><p class="ql-block">第六章:项目化学习任务的综合设计——表现性评价的设计</p><p class="ql-block">摘抄:</p><p class="ql-block"> 1.项目化学习是典型的素养导向的学习方式。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意义在于:借助学习评价指向学生跨学科学习,实现素养可视化;支持学生“像专家一样思考”,实现思维方式专业;促进学生个体和团队“双赢”,促进成长社会化。</p><p class="ql-block"> 2.项目化学习的评价应该是表现性评价,其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学生手稿、图示呈现、课程观察、自我报告、组内互评、反思日志等形成性评价,也有纸笔测验、访谈、成果展示等总结性评价。对于项目的问题,理解知识,探究设计制作过程,小组创新协作能力等的过程性评价更为重要,因为它更像是对项目化学习的指导。</p><p class="ql-block"> 3.关于过程参与的评价工具。项目化学习活动中应同时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独立学习主要反映学生的思维发展,合作学习更多体现学生的社会性成长。</p><p class="ql-block"> 4.合作能力评价工具从组内贡献,作品质量、时间管理、准备工作、与他人合作等维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情况。如图</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另一种关注学生参与、沟通、合作,创见、共识等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如图</p> <p class="ql-block">6.关于思维发展的评价工具。1)通过工具观察,学生理解与实践能力的发展,评价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调查设计的能力,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做出解释的能力,以评估更高水平的认知。2)借助评价工具还原专家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习学生经历严格规范的步骤,逐步形成像专家一样的思考方式,促进学生学科思维、工程思维、批判思维等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感悟:评价既有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功能,同时也有指导学生学习的作用。一个好的评价设计和评价工具,能够支持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