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来成都的第二天就听说望江楼的梅花开了,楼上眺望锦江的秀丽,楼下观赏梅花的恣肆,花下摆张茶桌,午后的阳光和暖温煦。邀三五老友摆摆龙门,喧闹处心喜欢畅,冷僻处品茶味清香,听梅花开落,尽享节日惬意。</p> <p class="ql-block"> 成都市是有名的花城,唐代杜甫就有描写它的著名诗句: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蜀唐时期后主孟昶为博得花蕊夫人一笑,责令城内城外广种芙蓉,一时间“君不见蜀都之城百里长,无数芙蓉遮女墙。”蓉城之名由此而成。而在此之前,成都还有海棠、梅花等等花中极品。“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就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畔的即兴之作,可见成都人养花、爱花、赏花的风俗由来已久,而梅花在成都的历史则更为久长。</p> <p class="ql-block"> 西汉文学家杨雄的《蜀都赋》里有这样的描述:“被以樱梅,树以木兰。”说明两千年前的西汉时期,梅花就被当做成都的景观植物了。到了唐代,梅花的品种和种植地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杜甫的这两句诗借梅忆友,也透露了另外两个信息,一是唐代就有梅花在东阁种植;二是那时候就有官梅的品种了。也正是因为杜甫这首诗,东阁红梅名闻天下,成蜀州胜景,有诗纪其事:"东阁红梅朵朵鲜,传春破腊几多年。竹篱茅舍身无价,悔落官衙万口传"。</p> <p class="ql-block"> 古代文人墨客们喜爱梅花,他们将梅花比作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岁寒三友(松竹梅)等等,他们爱梅、咏梅只因梅花有几种特殊的品质:冬日开放,于万千萧瑟中开出一片艳红,不惧严寒,不畏霜雪,愈严寒愈盛开,雪愈大,花愈红;花香沁人,不妖不俗,暗香浮动。</p> <p class="ql-block"> 宋代词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完美的诠释了梅花的这些品质。“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放翁咏的是梅,但何尝不是自己。</p> <p class="ql-block"> 放翁先生的另一首《梅花绝句》“ 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在表达了他对梅花的酷爱之余,还向我们透露了另外的几层意思,北宋时的成都,梅花的分布已经很广泛了,从青羊宫到浣花溪绵延二十几里梅花怒放,梅香沁人心脾,以至于当年极为缺马的成都之西,也络绎不绝了好多观梅的马匹。</p> <p class="ql-block"> 如今的成都形成了几大观梅景区:望江楼公园,成都植物园,东湖公园(东阁),岁寒园,还有杜甫草堂等。说起杜甫草堂的梅花,还有个典故。</p> <p class="ql-block"> 相传杜甫老友高适在蜀州任刺史时给杜甫赠过一首诗《人日寄杜二拾遗》:“人日题诗寄草堂,遥怜故人思故乡。柳条弄色不忍见,梅花满枝空断肠。”十年后的杜老先生忽然在人日(正月初七)这天忆起了仙逝五年的老友,泪流满面中写下了对老友的酬答:自蒙蜀州人日作,不意清诗久零落。今晨散帙眼忽开,迸泪幽吟事如昨《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人生匆匆,多少悲欢离合,多少艰难坎坷,多少心酸时刻,寄情梅花,捧一掬清泪。</p> <p class="ql-block"> 此后不久,杜甫去世。不知杜甫生命中的最后一个正月初七,窗外是否还有一树梅花?高适与杜甫二人于人日酬唱的故事也传为佳话。 后人因此在每年正月初七人日的时候,来到草堂,追怀高杜、游春赏梅,自此形成了“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成都风俗。</p> <p class="ql-block"> 离开成都的时候我不觉莞尔。这次的成都之行看了春熙路的人头攒动,体会了太古里的摩肩接踵,仰观了裸眼三D的恐龙、猫熊,却于咫尺之遥的梅花胜地不曾移步,止于听闻。盛世听梅,聊作遗憾吧。</p> <p class="ql-block">图片均来自百度图库。文中有一段摘自浦薇的《梅花第一城 原来是成都》无法超越,只好照抄,还请见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