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陪黄老回母校——写在黄维先生逝世35周年之际

老鐵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闲来无事,翻开一叠叠杂乱无序的老照片,偶见一组与黄维先生的合影。照片些许脱色,人和事已远去36年,与“老将军”相处三天的感受,多年来缭绕于心,回味悠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是上世纪的1988年,我在广东省委统战部任办公室副主任。一天,部长肖耀堂同志把我叫去,说中央统战部通知,原国民党高级将领黄维先生途径广州去香港,休息停留一天,要求我部做好相关接待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这个电话记录你看看”,肖部长随手递给我一份手写的电话记录。看后不敢相信,要接待的正是大名鼎鼎、淮海战役中被俘的国民党第12兵团司令长官黄维将军。他可是1975年经毛主席亲自批准释放的战犯中职务最高、影响最大的国民党高级将领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脑海中闪现出近半个世纪前那则重大新闻。 那年我还是军人,职业习惯让我翻阅不少“黄维兵团”在淮海战役被全歼的军史资料,记住了黄维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摘自黄维百度资料)</span></p> <p class="ql-block">我问肖部长:“让我负责这次接待工作吗?”他点点头,语气严肃而认真的说:“这次接待工作非常重要,黄维先生是为了两岸统一去香港做工作的,我们接待不能出任何纰漏。你是转业军人,相信与他会有更多共同语言。”顿时,我感觉自己十分荣幸,欣然领命。</p><p class="ql-block"> 那天,我陪温戈副部长去机场接机。飞机准点到达广州白云机场,黄维先生独自推着行李车缓步走出。</p><p class="ql-block"> 黄老已是84岁高龄,中等身材,一头白发,面容略显清癯。浅灰色便西装搭配一件熨烫平整的白色衬衫,显得格外精神。老先生腰板笔直,双目炯炯有神。望上去,俨然一位训练有素、有过长期军旅生涯的老军人。在他身上,充满着强大的“黄埔气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黄维先生(左)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维先生下榻广东省迎宾馆碧海楼。当晚,肖部长、温副部长与黄老共进晚餐,我作陪。席间,肖部长问黄老:“在广州有一天逗留时间,您想去哪里游览?”黄老不加思索地回答:“其他地方不去了,就想到黄埔军校去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们明白了,这句脱口而出的回答,无疑是他老人家期盼已久的愿望。黄老喝一口茶,接着说:“我离开学校后再没回去过,已经60多年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一席话,让我十分感慨。老先生回母校如同游子归家,这可是一个甲子的期许与等待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肖部长告诉黄老,明天上午部领导有个重要会议,“就让小张陪您去吧!他熟悉情况,有什么要求都可以和他说。”黄老看看我,点了点头,似乎对我的陪同表示满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饭后,把黄老送回房间。温副部长交代:“问问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有没人认识黄老?最好有个负责人也参加陪同。”我随即联系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按领导指示精神作了安排。</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广东省迎宾馆大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二天一早,我和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何崇校先生陪同黄老乘车去黄埔军校旧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何崇校是黄埔四期生,被俘前任军统广东站少将站长。广东阳江人,1907年3月出生,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副官,参加过广州起义。1949年7月,曾经与在广州的十数名黄埔早期生将领,陪同蒋介石最后一次到黄埔军校晋谒,次日蒋即乘机飞重庆。他同年10月移居澳门。1950年2月返回广州后作为战犯被捕入狱。他也是1975年被特赦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何崇校先生特赦后,曾任广州市政协文史专员,市政协第六、七届常委,广东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中国近现代史学会黄埔军校史研究会顾问等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何老与黄维先生也是初次见面,之前并不认识。他对黄维先生很尊重,</span>同为“黄埔系”,<span style="font-size: 18px;">对母校的“前世今生”有不少共同语言,一路交谈甚欢。</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与黄维先生在黄埔军校大门合影(左起:广东省黄埔军校同学会副会长何崇校先生、黄埔军校纪念馆负责人、黄维先生和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来到黄埔军校旧址,迎接我们的是黄埔军校纪念馆的负责人某女士(不记得姓名了)。黄老站在校门口,伫立许久,眼望校门,沉思不语。过了一会儿,又环顾校门周围,摇了摇头说:“印象中校门哪里不对,与过去不大一样,想不起来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多年后,我想起黄老这段话,上网查阅一些史料才知道,黄埔军校大门和大部分建筑于1938年被日军飞机炸毁。解放后1965年对部分建筑包括校门做了一次重建修缮。1984年建立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1996年广州市政府按国家文物局批复的“原位、原尺度、原面貌”原则又进行一次较大规模的重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想,我们陪黄维先生回“母校”是1988年,当时看到的校门和部分建筑是1965年恢复重建的,当年未必按照国家文物局的“三原”原则重建。老先生记忆中“哪里不对”也是正常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在孙中山先生故居门口合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进入军校旧址纪念馆,黄老格外激动,满脸兴奋。他说,1924年,自己和同乡、学长方志敏一起离开江西老家,来投考黄埔军校。“方志敏先生是我的学长,他动员我和他一起到上海投考黄埔军校。我们都通过了初试,并接到复试通知。谁知第二天,方大哥突然说,他不能和我去广州参加复试了,说上海还有些事情没办完,南昌也有些事要去做。后来我才知道,他是中共赣东北根据地的负责人。可惜那么早就牺牲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说到这里,黄维先生眼眶有些湿润。“方志敏是我的学长、大哥,更是我追求真理的启蒙老师。”黄老告诉我们,他被特赦后,专程回江西去拜祭方志敏烈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停顿了片刻,黄老又把话题转回军校。 “蒋校长对我们一期学员格外钟爱,多次来校视察和讲话”。他兴致勃勃,边走边说:“我记得进校门后有一个碑,我们一期学员毕业时,校长亲自给他所信任和喜爱的学员写评语,都刻在碑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告诉我们,校长给他的评价大致意思是:“勤于思考,沉稳冷静,坚韧不屈。”</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此刻我想,黄维先生的确可用“儒将”来形容。他的性格秉承了儒家的“君子之道、君臣之道”。两天的交谈中,他对蒋介石的称呼都是“校长”、“蒋老先生”、“委员长”,从来没有直呼其名,或说过蒋介石的不是,这是他“君臣之道、恩义为报”的君子品格体现。但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这种秉性,让他过于书生气,未能“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在淮海战役的指挥中墨守成规,结果兵败“双堆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维先生(左二)在黄埔军校纪念馆内参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谈到淮海战役,黄维先生眉头紧锁,深叹一口气,随后娓娓道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当年我就不想当这个兵团司令。在徐蚌会战(国民党对淮海战役称谓)的关键时刻,蒋老先生让我们去完成一个无法完成的增援任务!”黄老情绪有些激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他回忆起那段让他无可奈何的经历。1948年9月,自己还在筹备成立军事院校,忽然接到通知,让他出席总统召集的高级作战会议。会上,蒋介石宣布成立新的第12兵团,由黄维担任兵团司令长官,胡琏担任副司令。以国民党“起家王牌”第18军为主,并指挥第10军、第14军和第85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回忆说:“当时我一脸茫然,完全没有想到,在这样关键时刻会让我重新带兵打仗。散会后,我立即对校长说,我离开部队时间长了,不能当此重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校长听了非常生气,大声喝道:“悟我,你辜负了我对你的期望”!说着,用手猛力拍了一下桌子,扭头就走。</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模仿老蒋大发雷霆的样子,摊开双手,“没办法呀,只好赶鸭子上架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后来黄老才知道,是陈诚推荐他去当这个司令长官的。陈诚告诉他,新成立12兵团时,司令长官人选曾考虑过胡琏,蒋介石觉得不大理想,因为何应钦和白崇禧坚决反对。于是,老蒋派林蕴专程飞到上海找陈诚,让他推荐一个人,陈诚就推荐了黄维。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其实,我也认为胡琏当12兵团司令长官是最适合的人选,但蒋老先生让我当,胡琏不敢反对。” 黄老语气肯定地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为什么”?我有些不解。</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说:“我当18军军长时,胡琏是我属下师长,我当师长时他是我下面的团长,他对我还是尊重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但是后来,兵团成立了,他还是有意见,想不通,抱病回家去了。”黄老摆摆手笑着说,一副无奈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讲到一件事,证明他与胡琏的关系不错。他说,被包围在双堆集时,我让胡琏飞回南京,向校长报告情况,希望能搬些救兵和增加补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告诉胡琏不要回来了,免得大家同归于尽,要为18军保留血脉,也好为我们处理善后。但胡琏还是回来了,他是讲义气的。我们共同商量好突围方案,最后他突围成功。我的坦克半路坏了,被解放军俘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讲的有些悲壮,大家没有出声。</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维先生(左二)谈淮海战役经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四十年后,黄老对那场战役仍然耿耿于怀。他说“解放军两大野战军打我一个兵团。”虽然有所不忿,他还是讲了他认为失败的原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说:“接到校长增援黄百韬兵团命令后,我们从河南确山出发到徐州,途中要过七条河。这一带是历史上形成的黄泛区,路况极差,而且天降大雨,我们机械化部队,一路上被沼泽与河流所迟滞,官兵疲惫不堪。这给解放军中野创造了合围我兵团的机会。我们在南坪集附近才得到黄百韬兵团被歼的消息,遂改向李延年兵团靠拢。由于兵团主力改变行进路线,必须得到上峰认可,也耽误了一些时间。最后,在宿县的双堆集被解放军中野、华野的部队彻底合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性格固执的黄老,在双堆集被解放军合围,认为还有突围机会。他说:“廖运周的起义对我打击才是最大的,那时起我知道没有希望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那天深夜,我决定以四个师齐头并进向东突击,与李延年兵团汇合。作战会议研究突围方案时,85军110师师长廖运周提出要打头阵,为兵团突围杀出一条血路。我听后十分感动,还特意拿出一瓶酒为廖运周壮行。但怎么也没有想到,廖运周是潜伏多年的中共地下党员。110师起义后,突然调转枪口向我们射击,整个兵团的突围计划打乱了……。”黄老遗憾地回忆这段经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您完全不知道廖运周是地下党员吗?”我好奇地探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停顿片刻,黄老像个老顽童,用狡黠的目光看着我,偷偷笑了,低声说了句:“你们共产党潜伏的很深啊!”我俩一起哈哈大笑起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黄维先生(左二)在黄埔军校纪念馆内听解说。左一为何崇校先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下午,我们从黄埔军校旧址回到迎宾馆,黄老意犹未尽,坐下来和我闲聊。黄老品尝一口茶,主动讲起几年前的一段经历,让他久久不能释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很认真对我说:“前年,北京有个文艺团体拍了话剧《淮海战役》,请我参与评审和提出意见。剧中说我被委任兵团司令,非常开心,会议刚刚结束就去参加国民党总部的舞会,搂着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士跳舞。实话告诉你,我到现在都不会跳舞,从来没有去过舞场,简直胡说八道!“</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说到这里,黄老端起茶杯喝水,双手微微颤抖。见到黄老凝重严肃的表情,我连忙宽慰他说:“有些文艺团体习惯了过去那种‘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思维,不尊重历史,画蛇添足,这是不负责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听后,黄老脸上泛起淡淡光亮,笑道:“对,画蛇添足,你这话我赞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维先生还告诉我,周总理在1959年第一期释放的战犯名单上,加上了他的名字。战犯管理所领导提出反对意见,说释放了黄维,以后战犯的管理会更加困难。总理觉得有道理,听从了下面意见。</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深有感触地说:“周总理对我们黄埔一期生,还是很有感情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当晚,温戈副部长为黄老设宴饯行,饭后我送黄老回房间。见他略有倦意,请他早点休息,我先告辞。黄老招手示意我先坐下。“小张,有句话和你说。以后我来广州,不要安排这样高档的酒店,一般招待所就行了。”老先生的语气特别诚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说:“这是政府的接待宾馆,像您老这样的知名人士住这里再正常不过了。”黄老一个劲儿地摇手,“你听我的!”说完,推着我送出门口,让我早点回家休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迎宾馆不算高档酒店,黄老是说客气话吗?路上,我心里直犯嘀咕。</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看过一篇报道,说黄维在担任国民党联勤副总司令期间,一不贪污,二不送礼,儿女中没有一个送往国外读书,在当时国民党高官中实属难能可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淡泊节俭的生活态度让我想到,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腐败之风盛行,高级将领中贪赃枉法之人比比皆是,屡见不鲜,但也有少数廉洁自律、生活俭朴的。我所见到的黄维先生,就是这样的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三天,我把黄老送上去香港的直通车,安顿好座位和行李,握别黄老。“希望下次来广州多住几天,我好好陪您转转!”我站在直通车月台,不停地向启动南下的列车摆手,向黄维先生道别。</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一天,我突然收到“黄维先生治丧委员会”发来的唁电,全国政协常委、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黄维先生,于1989年3月29日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终年85岁。阅后,我不禁泪目,伤感不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后来,从有关报道中得知,1989年初,台湾旧友邀请黄维先生去访问。黄老已经确定探访日期,也联络了要会见的黄埔同学和旧友,还安排了为蒋介石、陈诚等国民党高级将领、同僚扫墓等活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为去台湾马不停蹄地准备很久。那次来广州,是他最后一次去香港落实具体探访之事。即将成行之时,突然仙逝。他女儿说,父亲晚年能为两岸统一做贡献深感荣幸。赴台前过于兴奋,夜间突发心脏病去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维先生去世后,海峡两岸都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告别仪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黄老走了,带走了他跌宕起伏的人生,带走了他对两岸统一的执着追求与努力……也给我留下了对他久久的思念。</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