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广西之行最担心的是雨天。但老天往往给出意想不到的答案。今年两次去广西偏偏遭逢下雨,高速柏油马路,像抹了油一样的湿滑。就在车开进西南山区的那一刻,漫长路程带来的疲惫与低迷都会被清空, 让人打起了十二分精神。</p> <p class="ql-block">2月20日正月十一,我们一行赶往广西贵港市仁心村,参加20多年老朋友家的一场乡村婚礼喜宴。仁心村座落在喀斯特地貌少见的一个小平原上。进入村子,广州至贵阳的高铁线路架设在村侧,复兴号呼啸而过,带给这个古朴的村子一种现代的气息。</p> <p class="ql-block">村口道路两旁,盛开着不知是什么品种的桃花。跟着父母回乡过春节的小朋友,按城市的方式用气球、彩带装点着村口,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我们到时喜宴尚未开始,现场设在宅基空地上,搭着红色的大棚,适逢下雨地上一片泥泞。</p> <p class="ql-block">婚宴帮忙的村民像志愿者一样穿着红色围裙;做后勤的年轻媳妇围成一堆;上年纪的大婶们一堆,洗着菜和碗筷绕着舌。案板上推放着鸡鸭鱼肉,刀斧手端坐一排,只等主事者掷杯为号,一拥而上把鸡鸭鱼肉大卸八块。从不同地方回家过年的江湖厨师排成一纵队,支起炉灶各显身手烹饪拿手好菜。每个灶头负责一个菜品,乡村菜肴的粗糙只是表象,现宰的食材懂行的人知道,这才叫一个新鲜。</p> <p class="ql-block">仁心村每到春节放假,在外地务工的青壮年回到家乡,这时村子里热闹非凡。村中有喜事,这种乡村嘉年华,务工回乡的青壮年个个都是台柱子。面对几百号吃流水席的大军,这里有自己的乡村哲学,忙而不乱、井然有序。搞不懂这里的风俗,已经吃了两顿喜宴,还没见到新郎新娘。</p> <p class="ql-block">江湖盛传的“广西公文包”,这次和我撞了一个满怀。这里没有洋酒、没有各种字号的瓶装酒,不管是喜宴或在壮族朋友家喝酒,任何瓶装酒也比不上公文包来的踏实。家宴来一桶,朋友聚会来一桶,结婚来一桶。这个公文包十分了得,要说清楚需要一个完整的大学本科课程,所以在此不赘述。</p> <p class="ql-block">当一塑料桶液体摆在面前,人的意识会逐渐坍塌,一切规则变得模糊,面对广西公文包,以往的生活经验再也不可靠。每次上桌,我都会综合评估一下桌面上哪个能侃、哪个能喝、哪个隐藏比较深。广西公文包一般都是十斤以上一桶且度数不详,其实就根本没测度数。斟满酒的塑料杯,杯壁薄得需要用手扶着,不然很容易塌陷。这像随时准备敬酒的动作,就像一个凶猛战士手永远都放在扳机上。这里的每种食物都能让人感受到壮乡人民的热情与好客。在这里喝酒,客人永远是客人,因为你没本事篡位。</p> <p class="ql-block">广西朋友是出了名的好客,出去吃饭不认识的人都能凑成一大桌。他们挽留你在家里吃饭不止是客气,而是真心的想留你。酒后你会突然发现,咸丰年前尿的距离,今晚上被打破了。所以去广西一定要先把酒店订好,要不然酒后你真不知道睡在哪里;而且你尝试了成年以后再也没有的睡眠质量,因为你直到第二天中午才从酒店的床里或者其他的地方醒来。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广西公文包,已成为民间的快乐符号。</p> <p class="ql-block">广西地区总是兼顾着温柔和生猛,这里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风光,以及热情的人和很多魔幻的故事。年前我也曾到过这个村子,村里盖了很多新楼房,但是每户的大门都锁着。时间长了,门口的对联在阳光底下,逐渐褪去了红色。我摸着朋友家新楼房锁芯已生锈的大门,背后村民用客家话悠悠地说:“一年才转屋卡一次”。吃完摸着滚圆的肚子,与充满江湖气息的村中光头长老聊天,望着热闹的场景,我说“你们村好热闹呀!”长老说:“吃都辛苦!”我明白他的意思,村民口口声声热爱自己的家乡,却将子女推向繁华大都市。对于留守村子的人来说,也许最盼望的就是一年冷清的十一个月换来热闹的春节假期。</p> <p class="ql-block">离开广西的前一天,在衙门听差的朋友习惯午睡。我独自扫辆共享电动车,去贵港古城、东湖、古港口溜了一圈。我没有发微信跟朋友说,不然朋友一定叮嘱我在古城里买咸酸湿。来到东湖的石达开纪念碑,碑体四面的文字已经被凿去。我有些疑惑:雄伟的纪念碑为何要抹去纪念文字,而且凿痕清晰。询问旁边打扑克的几位老者,他们都沉默不语,当中一脸上帖了几张长纸条的老头,打出五张顺子后抬头慢悠悠地说:“具体情况不知道”。这更加深了我的好奇心。晚上吃饭同桌有三位当地教师,我把手机拍摄的图片放大给他们看,碑文被凿去的原因何解,他们也说不知道。有些事是需要一直探索而且并不一定得到答案,这成了我心中一个迷。</p><p class="ql-block"> 小龍</p><p class="ql-block"> 2024.3.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