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提起我的父亲母亲,我就有说不完、道不尽的话。</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想起我的父亲母亲,二老的音容笑貌就浮现于脑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母亲是我最最思念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我的父亲母亲是我最最深爱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今天利用美篇平台,我把对父母的思念和深情用图文形式加以呈现~~</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0px;">父母双亲~子女第一任老师</b></p> <p class="ql-block">我的父亲母亲,当年是从山东逃荒来到东北的,生养哺育了我们姊妹六人,一辈子不容易含辛茹苦把我们拉扯成人。在父母的苦心经营下,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一奶同胞兄弟姐妹六人没有辜负父母的教诲、培养和期望,无论出生在什么年代,经历过怎样的磨砺,都健康成长,在各自人生轨迹中砥砺前行,工作与生活都收获了自己的成就。</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0px;">我的父亲~父爱如山恩永伴</b></p> <p class="ql-block"> 我的父亲出生于1907年(丁未羊年)农历十月二十九日,清光绪33年,李姓,名:鳯麟,字:仙洲。从我记事起,父亲在我的印象中是既威严又可亲;既睿智又厚道;既谦和又善良。一生乐于助人,做事有始有终,干工作一丝不苟、严谨认真、恪尽职守、精益求精,几十年如一日,早出晚归、任劳任怨,工作上从未出现过差错。他是一名铁路机车厂的机车检查员,八级老工匠(在当时是最高等级),在数万人的国企大厂也只是廖廖几人而已,退休后享受处级待遇。</p><p class="ql-block"> 父亲乃我们一家之主,作为当家人既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照顾好一大家子人,是个负责任的好父亲。父亲尽管工作很忙,早出晚归,但他对孩子们的教育丝毫不懈怠,于细微之处潜移默化教育子女,从小就告诫我们“要做一个好人,吃亏是福",行为处事上告诉我们:"要想自己过的去,首先要让别人过得去,处处要为他人着想才行";还常常教导我们,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工作上的事再小也是大,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等等,使我们从小就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p><p class="ql-block"> 父亲对我们家教十分严格,经常督促我们多看书、记笔记、练字帖,所以我们家六个姊妹的字都写的还可以。我家有一个当年私人定制的老式大镜子,左右条幅是父亲所选的两句格言:"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横幅是"谨言慎行",以激励我们学习上不断进取,如何学会生存,怎样为人处事。</p><p class="ql-block"> 生活中一旦我们做错了事他从来不是一概而论的责罚,而是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处理。如果是谁在外淘气惹祸那必定会受到严厉的批评教育,甚至还要遭到皮肉之苦。而如果是谁不小心打碎了碗碟啥的,他不但不训斥,反而说"旧的不去,新的不来,以后要多加注意,小心就是了"…… </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仅对子女教育有加,他对自己也是要求十分严格,没有不良嗜好,不近烟酒,还被请到我们中小学校做过忆苦思甜报告。他工作出色,且一生酷爱学习,解放后靠职工夜校学习和自学获得知识。他对获取知识如饥似渴,有时间就是看书学习。父亲的身教重于言教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所以我们家中的六个姊妹有三个教师,一个医务工作者,一个会计,还有一个是管理人员单位调度。</p><p class="ql-block"> 父亲喜欢书籍,家里藏书有《警世恒言》、历史药书、老字画等……每到年节,尤其是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守岁之时,父亲就开始给我们讲一些小故事:如,饺子的由来、别称、寓意,三十晚上煮坏的饺子不能说"破"要说"挣"的趣事;乾隆微服私访时遇到写有"天下第一家"匾额的一户人家进去探访的情形;王安石出对的上联"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让苏东坡对下联的轶事;"伯牙摔琴谢知音"的典故等等。我们从小得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之终身受益。</p><p class="ql-block"> 父亲退休后更是手不离书本,生活很有规律,每天除了看书、写字、抄书、写毛笔字外,就是下象棋、散步走路,他还练习写大字,我家墙上贴满了父亲写的字画。父亲把"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写成有立体感的艺术品,犹如一个人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很具观赏性。父亲可谓是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他的处事方式和行为准则,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言传身教感染着我们,给我们起到耳濡目染的示范作用。</p> <p class="ql-block"><i>父亲是一名铁路机车检查员,为人正直、待人和善,总是微笑示人。只要提起父亲,凡是和父亲共事过的老同志和邻里乡亲没有不竖大拇指夸其人品好的。</i></p> <p class="ql-block"><i>从照片中能看到父亲身后墙上的字画(除了寿字)都是出自父亲之手,他最得意之作是有立体感的八个大字:“正心修身,克己复礼”。老爸平日把本子装订成厚厚一摞,每天抄写记载着书上的学习内容。</i></p> <p class="ql-block"><i>下面的照片是我父亲去南京时,二姐夫带老爸游南京长江大桥和灵谷寺等景区游玩所拍,还有去宜兴"三奇"之首的雄伟奇观著名的石灰岩溶奇洞"善卷洞"留影。</i></p> <p class="ql-block"><i>下图的手稿一份是父亲1972年被齐厂所属小学邀请到学校做"忆苦思甜"报告时的手稿,我无意间发现并收藏保存起来。另一份是我二姐夫写给父亲的小诗。</i></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255, 138, 0);">我的母亲~母爱如泉情永随</b></p> <p class="ql-block"> 说起我的母亲,脑海中立刻浮现出母亲那端庄娇好的面容,我母亲虽是穷苦出身,却有着大家闺秀的容颜和气质,她五官端正、眉目清秀、聪颖贤惠、通情达理,举手投足间,尽显从骨子里散发出的那种高贵和优雅。母亲小我父亲八岁,民国一九一五年农历正月二十六生人(乙卯兔年),这一天的生辰是吉祥的好日子。母亲原名随父亲姓氏"李刘氏",解放后才有了自己的名字"玉兰",所以我平生对玉兰花情有独钟。</p><p class="ql-block"> 母亲,为我们这个家奉献了一生的爱,她对我们的爱是无私的。我们成长时期正值五六十年代,赶上大跃进和三年自然灾害,那个年代有钱也买不到东西,什么都是供应,我家孩子又多,时而会吃糠咽菜或饿肚子。我妈都是先可着我爸,给父亲吃小灶(因为父亲要上班挣钱养活全家人),然后就是让我们孩子尽量能吃饱,最后才能轮到她自己。为了我父亲和我们几个子女吃好穿暖,不惜委屈她自己,乃名副其实的贤妻良母。</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我们这个家庭最辛劳的人,一生勤俭持家、吃苦耐劳。母亲手工缝补功夫很过硬(妈妈专门有一个装针头、线脑、布头、纽扣、线绳等的百宝袋),那时实行这样一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经妈妈缝补过的衣服针脚细腻,平整干净,人见人夸这手工缝补功夫实在不一般。妈妈还做得一手好饭菜,尤其是面食更为拿手,每逢过春节妈妈就开始忙活,炸套环、炸丸子、蒸各式各样的面点,至今想来还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母亲特别爱干净,是出了名的干净人,家里家外总是打理的井井有条、干干净净、一尘不染,窗明几净,被褥衣物洗的透亮,叠的整整齐齐。记得我小时候我们家是住在厂区的光荣路砖瓦平房,家里的木制炕沿刷的漂白,箱柜桌椅擦拭的铮明瓦亮,我家的各种挂布帘都是白色的,看上去非常明亮。那时经常有检查居民家里卫生的,一有检查团到来,居委会人员就会领到我家去,这样准能获得好评。</p><p class="ql-block"> 我最敬佩的还是老妈锲而不舍的学习精神,她没上过一天学,从一个大字不识到能断断续续的读书念报。老妈的学习是见缝插针,只要见到不认识的字就让我们教她念,一遍一遍的认真记忆。有了电视后,我老妈最喜欢看的就是新闻联播,中央领导的名字她都能叫出来,并叫我们把这些名字记在本子上,她来认字,耄耋之年还关心国家大事,让人心生敬佩。母亲和父亲一样,都是长寿之人,一生为人厚道、心地善良、宽容大度、终身劳作,是我们子女效仿的楷模!</p> <p class="ql-block"><i>母亲慈眉善目,性情温和。虽然一辈子只是一个家庭主妇, 没上过学,没有文化,但她与生俱来的善良品行和为人处世的风格,成为教育引导我们成长的样板。</i></p> <p class="ql-block"><i>母亲持家有方,虽然没有文化,但深知读书识礼的重要性,教导我们好好学习,礼貌待人,教育子女也不打骂训斥,而是讲道理让我们从小明理,守礼仪、懂规矩。</i></p> <p class="ql-block"><i>母亲守妇道,爸爸起早贪晚工作忙,教育子女的重担就落在了妈妈身上,我们也不负父母重望虽然没做什么高官,挣什么大钱,但都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小有成就。</i></p> <p class="ql-block"><i>下面这两张珍贵的照片,是母亲当年去南京我二姐家时在南京大桥下所拍。最后一张文字图片,是我二姐夫写给母亲的一首小诗,赞美母亲的品行为人。</i></p> <p class="ql-block"><i>有妈在,家就在,妈在哪,家就在哪,哪里就是天伦之乐的汇聚地。这是老妈和大哥一同居住和到我家后所拍的照片,看到这些暖心的瞬间,心中涌起无限的思念。</i></p> <p class="ql-block">父母为我们付出了一辈子的辛劳,作为子女的要永远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永生永世不能忘怀。今天是我母亲诞辰110年纪念日,父亲的118年诞辰日已过去两个多月。在此,用美篇纪念我的父亲母亲,感恩父母的养育之恩,也是女儿献给父母二老的诞辰纪念日的一份大礼!</p> <p class="ql-block">2024年3月6日(农历正月二十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