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上海总会大楼位于外滩2号,原为英国侨民活动的“俱乐部”,又称皇家总会,曾是上海最豪华的俱乐部。原有西文名称:Shanghai Club, British Club。</p> <p class="ql-block"> 外滩的每一座建筑,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故事,但论及身份的跌宕和变迁,没有谁可以和上海总会大楼相比。</p> <p class="ql-block"> 上海开埠后,租界里的外国侨民、商人日益增多,钱也赚得不少,先后建造了跑马场、酒吧、舞厅等娱乐活动场所。</p> 但这些分散的场所还不足于更好地联络侨民间的感情和更深更频繁的社交活动,于是又相继兴建了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总会大楼“club”。 这种集娱乐社交于一体的场所,外国人叫“club”,即“俱乐部”,实际上就是相当于当时中国人的“同乡会”或“同乡联谊会”的会馆,当时中国人也不知道这是一种与会馆相似的组织,误以为纯属是供外国人娱乐的场所,就把它译为“总会”。 最先成立俱乐部的是英国总会,会员全为男性。开埠初的上海,外国人中的英国人最多,他们势力强、财力大。1861年,英国总会决定建造一幢总会大楼,由兆丰洋行大班福格(Hiram Fogg)无偿出让位于外滩的兆丰洋行北面3.5亩土地作为总会的会址,上海体育运动基金会出借资金建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旧照(1864)</i></h5> 英国总会大楼1863年破土动工,1864年建成开放,这也是上海出现的第一座外侨团体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旧照(1864)</i></h5> 英国总会大楼当时又叫上海总会,也称上海俱乐部,是一幢三层砖木结构英国式的改进建筑。主立面正中为山墙式屋顶,外墙采用红砖砌筑。该建筑除保存英国传统建筑风格外,在二楼和三楼还增加了宽敞的长廊式内阳台。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旧照(1864)</i></h5> 用现在的眼光看,整座建筑显得有点古朴。但是该建筑建成时,距上海开埠仅20年,对当时的上海来说,已经是一座庞大而华丽的建筑了。大楼内设有餐厅、弹子房(桌球房)、保龄球房、棋牌室、阅览室、酒吧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旧照</i></h5> 下图中,建筑C就是当时的上海总会大楼。A、B为外滩1号的兆丰洋行姐妹楼,1913年拆除,1916年建成现在的亚细亚大楼(麦边大楼)。D为外滩3号的天祥洋行,1916年拆除后建成现在的有利大楼(联合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外滩(1882)</i></h5>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下雪天的上海总会大楼(1900)</i></h5> 上海总会是当时上海最高规格的club,许多重大的庆祝活动都在此举行。如:1873年11月17日上海开埠30周年纪念日庆典、1879年4月21日美国离任总统格兰特来访欢迎仪式、1890年4月英国康脑脱公爵偕夫人环球旅游来访宴请等。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旧照</i></h5> 1905年,英国总会考虑到原有的房屋比较陈旧,各种娱乐设备也落后了,于是决定在原址重建新楼。新楼由英国马海洋行设计,建筑设计师是英国皇家建筑师学会会员H.Tarrant。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总会大楼旧照(1910)</i></h5> 新总会大楼由怡和洋行、卜内门洋碱公司、汇丰银行、英商电车公司和正广和汽水厂联合出资,由英商聚兴营造厂施工。1909年奠基,1910年1月启用,成为当时重要的社交场所。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总会大楼旧照(1911)</i></h5> 上海总会大楼刚建成时,大门没有雨棚。 不知什么时候,大楼的入口加了雨篷。下图中,BCD分别是亚细亚大楼、上海总会大楼以及有利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外滩(1924)</i></h5> 大楼内设大小餐厅各两个,还有弹子房、保龄球房、棋牌室、吸烟室、图书馆等,是外国人、达官富商寻欢作乐的场所。建筑室内装饰豪华、气派。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豪华的装饰</i></h5> 当时,大楼实行对会员开放,只有外国领事馆人员、工部局﹑巡捕房上层人员以及军官、外商洋行等外籍职员才有资格当会员。即使有中国人,也多为买办之流。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有利大楼</i></h5>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总会被关闭,后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海军武官府。抗战胜利后,大楼仍由英商总会收回。 1949年后,在华的外侨相继离开中国大陆,总会活动也停止了,上海市政府接管了这幢大楼,此处曾先后为中国百货公司华东采购站和上海百货公司采购供应站。 1956年,大楼交给国际海员俱乐部使用,成为国内外海员娱乐及购买免税商品的场所。当时的海员俱乐部只对中外海员开放,一般人员是不能进去的。也许正因为其位置突出,建筑豪华,进出大楼又受到种种限制,因而大楼显得有点神秘。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海员们在大厅(1964)</i></h5> 1971年,大楼改为著名的东风饭店,对外开放,成为上海少数几个可以吃到罗宋汤的地方。当时,能到酒店吃饭就是一种奢侈与荣耀,因而这里成了上海人举办婚礼宴席的热闹场所,把婚宴设在东风饭店成了上海时尚。 1989年,美国肯德基快餐连锁店进入上海,这里成为肯德基在上海的第一家快餐店。 初来咋到的异国风味,吸引力无数的中国小孩和大人,更由于外国人会做生意,东风饭店的“肯德基”生意火爆,长久不衰,其知名度也越来越高,“到外滩吃肯德基”一度成了沪上流行语。 2009年3月,希尔顿酒店集团正式宣布与上海久事公司及锦江国际(集团)合资的上海新联谊大厦有限公司签订管理合约,上海总会大楼成为希尔顿集团旗下亚洲首家华尔道夫酒店,并于2011年4月18日开业。 今日的上海总会大楼,是外滩为数不多的对市民完全开放的大楼。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今日上海总会大楼</i></h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大堂</i></h3> <h5 style="text-align: center;"><i>上海总会大楼餐厅</i></h5> (未完待续)